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關於《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6W)

讀後感的目的就是爲了檢測我們是不是真的把文章讀懂吃透,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寫出深刻的感受,你看過《寒夜》嗎?趕緊寫一寫讀後感把,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關於《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最新關於《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寒夜》讀後感範文1

小說一開始就佈置了一個壓抑、恐慌,讓人透不過氣來的外部環境,日軍的侵略導致社會環境的壓迫式本文一個線索。然後由環境的烘托、汪文宣的肺病再加上婆媳之間的矛盾,更加壓迫了汪文宣的精神和肉體。最後從汪文宣的角度擴展到整個當時社會的殘酷,全文都是壓抑的基調。

主人公汪文宣與曾樹生曾經充滿理想,追求個性解放與個人幸福,並通過自由戀愛組成了家庭。但是在艱難的現實與生活的重壓之下,往日的和睦與平安都漸漸消失。曾樹生陷入與婆婆無休止的爭吵之中,對生活失望的她最終拋家棄子,而對現實無能爲力的汪文宣也在貧病之中離開了人世。

小說的內容比較短,沒有像電視劇從頭至尾敘述。切入點就已經是小宣(兩者的孩子)13歲,而汪文宣也已經體力不支,肺病癒來愈嚴重。

在人物刻畫中,汪文宣:懦弱無能、逆來順受,不敢抗爭,奉行“爲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處世哲學。在家庭婆媳爭吵中,他始終處於核心地位,他不敢批評誰,也不敢批判是非曲直。只能以自虐企圖獲得她們的同情,從而平息紛爭。另一方面,汪文宣正直、善良、有正義感,內心也有對黑暗現實的不平與憤恨,不與邪惡同流合污,竭力想保持住好的品質。他老實、正派、不阿諛殷勤。

曾樹生——個人主義者。健康、漂亮的她追求幸福和自由,她無法容忍丈夫毫無生氣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惡語中傷,整個家庭都籠罩着一股死亡的氣息,她感到了壓抑,並本能地企圖擺脫這種壓抑,於是她面臨着道德的抉擇和感情的折磨。最終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誘惑而離棄了丈夫和家庭。從小說文本看,巴金強調的是她選擇了敢於改變的生活方式的道路,而沒有恪守中國傳統道德所要求婦女那樣陪同這個毫無希望的家庭去犧牲。因而也談不上是追求個性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她只是一個困境中企圖拯救自己的婦女,她靠自己的選擇來確定自己的生活價值意義。在這個人物身上產生出一種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現代女性的道德特徵。

出場鏡頭不少的婆婆,是一位很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讀過書,但是舊觀念已經無法改變。首先她認爲沒有用“轎子”娶回來的女子就是“姘頭”,其次她看不慣樹生整天打扮去聚會跳舞。婆媳之間的矛盾日漸增強。

小說中沒有什麼好人壞人的觀點,就是個人世界觀、價值觀的矛盾。對於樹生的離去我們無法批評,沒有法律規定她必須留下來照顧家裏,也沒有法律規定媳婦必須受婆婆的氣,對於她的離去我很理解並且認同。每月的匯款以及結尾的歸來,都證明樹生心裏都放不下小宣和汪文宣。而面對有肺病軟弱無能的丈夫、毫無活力的兒子以及惡語相向的婆婆,換做是我也會備受壓抑。而汪文宣的人生和結果,在我看來,他自己必須承擔百分之六十的責任,懦弱、自己受氣、又堅決不去醫院的性格就算是一個健康的正常人也會死去。

不得不說一個從古至今難以解決的矛盾,婆媳矛盾一直存在。婆婆覺得自己兒子最大,要求媳婦百依百順,卻從來沒有想過女人嫁的是丈夫不是兒子,況且女人也是有爹孃生,花了大精力培養出來的,有什麼理由爲夫家做牛做馬呢。三觀正,通情達理的家庭就有一個和諧的氛圍。

每個社會都有時代的印記,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只要大思路上步調一致,那麼小細節雙方商討之後總能減少矛盾的範圍。還有一個環節是我能理解但是不認同的觀念,爲什麼女方一定要比男的賺錢少或者社會地位低呢?這難道不能說明女子能力強能共同抵抗家庭風險嗎?本質來說這個社會還是屬於男權下的社會!若是能解決家庭小孩的問題,解放女子在家庭中的束縛,那這個社會就會少很多這類不正的觀念。

總體來說,不要侷限於這個家庭的痛苦,從這個例子結合散亂的環境描寫,尤其是尾聲的內容,更加可以看書抗戰時的殘酷生活以及忍受殘酷生活後,更爲殘酷的生活。

《寒夜》讀後感範文2

文宣一個老實人,永遠比別人着想,在公司他最好的朋友是鍾老,最後鍾老也因爲生病而去世了,在家裏他愛他的母親,更愛他的妻子,所以他無法在他們之間選擇一個,即使他知道他的妻子在外面和別人私會,即使他有多麼的不甘,但是對他的妻子他依然很溫柔,他想放他走,可是他離不開她,就在他妻子離開的時候他感覺整個靈魂都被掏空了。他的同學死之前他們一起喝酒,他知道他完了,他親眼看着他的同學被壓死在大路上。後來他生病了,身體每況愈下,但是他以爲他會好,他渴望着抗戰的勝利,他就可以實現他的教育事業的夢想,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就在人們在歡呼抗戰勝利的時候他卻含着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樹生一個美麗的女人,他渴望着自由渴望着鮮活的生命力,然後他的丈夫的懦弱和婆婆的咄咄逼人,最終將她的命運逼上了另一條正軌。她選擇了離開,最後選擇了離婚,他不知道病中的丈夫看到她的那些真心話絕情的字眼有多失落,彷彿將一個人無情的拉入了深淵。就在他回來那個熟悉的小屋,那個有些她曾經許多回憶卻一直不曾鮮亮的小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丈夫死了,婆婆和兒子搬走了,房子成爲了別人的。她不知道此刻這些對她來說意味着什麼。

戰爭給人們帶來了苦難,在惶恐不安中了卻餘生。特別是那些老實的知識分子,處在那樣的環境,看不到一點光明。

《寒夜》讀後感範文3

“她感到夜的寒氣,她的確需要點溫暖”,這是巴金《寒夜》裏最後的句子,緊扣了書名的含義,完整而飽滿,之前壓抑的多少矛盾都在一念之間傾瀉而出,說不清是淋漓的痛苦,還是更加無所適從的悲涼,我心底彷彿有聲音在抽泣,故事雖然平淡,卻讓人有蕩氣迴腸的感覺。珍惜,它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和平年代的意義,珍惜所擁有的愛的意義,和作爲一個人的價值。應該說,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正是處於動盪搖曳中,主人公是一對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夫婦,汪文宣和曾樹生。抗戰爆發後,他們逃難到重慶,丈夫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妻子在銀行當“花瓶”。

汪文宣的母親爲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擔,趕來操持家務,但汪母與曾樹生婆媳關係不和,汪文宣夾在中間兩頭受氣,且又患上肺病,城市中繁華與戰亂、奢侈與落破、正義與邪惡極端並行,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空有滿腹學識和愛憎分明的認知,卻迫於權力者的不公和冷酷壓制,戰爭所帶來的經濟拮据與美好理想激烈衝撞矛盾的生存狀態,而不得不選擇逆來順受,他和他的妻子曾經都以爲無論世事如何演變,開始的愛都能夠堅貞到永遠,可當世事真的變了,時代與命運的糾結卻讓他們彼此沉默不堪重負,妻子渴求穩定幸福的生活,愉悅的年輕時光,可這恰恰是他這個小校稿員給不了的,所以在歷經反覆抉擇的最後一夜,妻子準備收拾行李投奔另一個男人,漆黑的走廊裏正好撞上他回家,憂傷的沉默在兩人之間像夜一樣流動,可是汪文宣再沒有爆發,他內心淒涼之至已經絕望,對他所處的時代和命運無從選擇,只好選擇放棄理想,也放棄一切關乎對錯的判斷,最終以死來告慰自己。

作者的筆觸極爲細膩,對人物內心的.刻畫真摯而深切,尤其是那種進退取捨,欲說還休的掙扎狀態,讓人身臨其境,感慨萬千。我們今天的生活因和平而美好,因美好而寶貴,健康的身體,幸福的時光,是人類不變的想往,但是如果在悲劇的時代歷練我們命運的時候纔想要堅強起來去留住愛的情感,那是沉痛的,不如現在就賦予它足夠的耐心,給我們的愛寒夜中稀疏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