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有關《子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3.04W)

我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希望,必須將學習作爲首要任務,然而你知道嗎,讀書就是提高我們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有關《子夜》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關《子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有關《子夜》讀後感範文1

《子夜》之於我是一位老友。就拿小說裏的那位叫李玉亭的博士來說,他的名字和我的同音,每每有他的出場,我都要睜大了眼睛仔細瞧瞧他的言行。這本書時常有討論金融、股票、銀行、工廠的情節,在老爸老媽給我的金融常識掃盲之後,我便對人物之間的利益爭奪有了初步的認識,頗帶玩味地圍觀這場金融市場上的生存野戰。人物方面,既有吳蓀甫、趙伯韜這樣的風雲人物,又有林佩珊、範博文、張素素、李玉亭等青年。時而圍觀工廠老闆、金融巨頭的會議,時而圍觀青年小姐們的談論,這真是一出好戲。看着這樣一本書,的確像是遇到了親切的朋友。

在我看來,二十世紀的的確確是個絕好的世紀。且先放下戰爭與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瞧瞧那個時代,舊的未去,新的已來,封建、舊民主、新民主的摻雜,地主、農民、資本家、工人的紛爭,任何兩個事物之間的碰撞都十分有意思。

比如小說開篇就寫道:吳家老太爺剛從鄉下到上海就過世了。他坐着汽車穿過繁華的街市,看見許多封建思想所不能容忍的開放與自由,被猛烈的新時代氣息重重地壓得透不過氣,竟就這樣死去了。臨死前他還緊緊握着一本帶着封建迷信色彩的《太上感應篇》。青年範博文說:“老太爺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其他青年也贊同老太爺已經是一具殭屍。可見,封建思想和民主思想的矛盾十分突出。

再比如本該氣氛低沉的老太爺葬禮,竟然摻雜着那麼多複雜的交際。來者皆打着弔唁的旗號,要麼是商討利益,要麼是湊熱鬧與人談天。老太爺過世的作用不是讓讀者感到悲傷,而是要從這個葬禮上的交際引出下面的故事罷了。

還有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工廠老闆吳蓀甫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十分激烈,這和《雷雨》裏周樸園與工人之間的矛盾類似。

至於那位李玉亭,他是一個博士,在這篇小說裏雖不是主人公,但跟主人公的關係密切。他是主人公吳蓀甫的表妹張素素的戀人,又是吳蓀甫的合作伙伴兼競爭對手趙伯韜的軍師。所以李玉亭便是吳家公館的常客。雖然他與我的名字同音,但經過深入的瞭解,他的形象和性格漸漸突出,這個名字便迴歸成他的代號,而不再讓我聯想起自己。儘管如此,他的出場都會讓我眼前一亮,噢,我的老朋友。

讀小說不像是讀詩和散文,讓人挑得出的好句子不常有,但合上書本時,讓人回味無窮的情節倒是久久印在腦海裏,像是真的去過什麼地方,見到了什麼人一樣。我常常在喜歡的句子下面畫線,但小說裏劃線的句子很少,更多的是暢暢快快地讀完,少有停留。

要說感受,倒也沒什麼感受,只是像看完一場電影般,沉浸在故事裏罷了。

有關《子夜》讀後感範文2

《子夜》標誌着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準備和構思的過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鬥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

《子夜》從多方面的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來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徵。作爲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一個鮮明的矛盾的統一體。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業立場的義憤”,但另一方面,壓倒他的一切的卻是“個人利害的籌慮”。他是“辦實業”的,他以發展民族工業爲己任,他向來反對擁有大資本的杜竹齋一類人專做地皮、金子、公債的買賣;但是他也不能不鑽在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裏。他希望實現他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國民黨反蔣派與地方軍閥的聯盟“北方擴大會議”的軍事行動趕快成功,然而當北方的軍事進展不利於他的公債活動的時候,他又“惟恐北方的軍事勢力發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強悍,但又不能不表現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先天的軟弱性。他有時果決專斷,有時狐疑惶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又垂頭喪氣;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實質上則是舉措乖張。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統一在吳蓀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僅從吳蓀甫同趙伯韜在益中信託公司和公債投機市場上的矛盾和鬥爭來描寫他的性格和命運,它還寫出了吳蓀甫同農村封建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繫和他對農民武裝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而在對待工人運動的態度上,更顯露了他拚命壓榨工人、仇視革命的反動面貌。

有關《子夜》讀後感範文3

《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於1931一1932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原名《夕陽》是茅盾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鉅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爲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儘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裏,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開絲廠的吳蓀甫帶鄉下的父親吳老太爺避戰亂來到上海,撲朔迷離的都市景觀使這個足不出戶的老朽——吳老太爺深受刺激而猝死。吳府辦喪事,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劃。吳、杜決定跟着趙伯韜幹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因爲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礙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人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實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