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2精選《寒夜》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9W)

很多人苦惱於讀後感無從下筆,那是因爲你沒有讀懂文中的思想,只有靜下心來,帶着問題思考纔是正確的閱讀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精選《寒夜》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2022精選《寒夜》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寒夜》讀後感參考範文1

書中的主人公王文宣,一個善良的知識分子,大家心目中的“老好人”,最後因肺核慘死家中。作者巴金先生絕不是簡單地爲我們展現肺結核這種病在醫療水平極其低下的舊社會中有多麼的恐怖,而是借汪文宣之死向以蔣介石爲代表的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黑暗社會提出的深沉的控訴!

主人公汪文宣是上海大學教育系的畢業生,懷揣偉大的教育夢想的他,離校後只能在一個半官半商的圖書文具公司裏當一名小小的公務員。說到公務員,也許有很多人會很羨慕他,有一個衣食無憂的鐵飯碗。事實上,在那個時候的社會,勾結等混亂敗的政治格局,像汪文宣這樣安分守己、老實厚道的知識分子就成了被壓榨的對象,他每天勤勤懇懇地工作,安安分分地做人,卻依然換不來一家人的溫飽和應有的社會地位。

然而對於汪文宣的遭遇,我除了深表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怒其不爭。

在公司裏,面對上司的欺壓和同事的冷嘲熱諷,他總是忍氣吞聲。他說:“爲了生活,我只有忍受。”但是那個職位又能給他帶來多大的幫助呢?有這麼一個公務員的職位,兒子的學費還是得靠在銀行裏當“花瓶”的妻子支持,母親不但享不了清福,一把年紀了還要去當老媽子幫忙添補家用。有多少次他對自己說“大不了我不做了。”但他只是想想而已,他不敢這麼做。就這樣,枯燥單調、薪水微薄的校對工作一點點地消磨他的意志。吞噬他的理想,他還在爲它嘔心瀝血,慢慢耗盡自己的精力。

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見不合的婆媳之間的糾紛,他愛妻子和母親,愛任何一方都勝過於愛自己。但是他卻沒有能力去平衡妻子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對於妻子和母親的衝突,他不敢去面對,甚至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直到看到妻子給他之前要求她寫封長信給母親道歉的回信後,他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意識到自己的天真。

他渴望改變生活,改變命運,但是他卻沒有起來反抗過、努力過。在困頓中,他總是這樣安慰自己:“等抗戰勝利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就這樣美好的幻想支持他默默的承受生活的不公。然而真正到抗戰勝利之時,卻是他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之日。這實在是人生的悲劇。

《寒夜》讀後感參考範文2

《寒夜》是巴金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這是巴金繼激流三部曲之後的又一部力作,作品寫於 944年一個寒冷的冬夜裏,完成於 946年 2月3 日。

《寒夜》一書很值得一讀,我個人覺得此書有幾條線索,主要是通過講述了汪文宣一家四口人的故事,來反映抗戰時代小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

在抗戰時代,小知識分子縱有滿腔熱血,懷有教育的大志,也會因時代而使心中的美好理想變得一文不值,成爲一大笑話。《寒夜》中的主人公汪文宣就是一位小知識分子,與老婆曾樹生在青年時代有教書育人的大志,但是在抗戰的年代,他憑着自己微小的力量根本無法去實現自己的鴻鵠大志,他在一家圖書文具公司做一些文字功夫,看校樣,做翻譯,賺點小錢還不夠養家餬口。文宣爲人老實,可就是這樣一個"老好人"要做爲妻子與母親日常吵架的"調和劑",事實上起不了什麼作用。老婆曾樹生在銀行上班,賺的錢比他多,而且還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小宣在貴族學校讀書,每個星期偶爾回來一下。而汪文宣的媽媽以前也讀過書,是文化人,無法像一些老媽子一樣幹粗活,就在家裏做家務,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我們看來,原本這樣的家庭應該會比較美滿,每個人的日子容易過。可是汪文宣的媽媽算是很不懂理的人,樹生和文宣都有小孩,還要那麼憎惡她。文宣母親雖很愛他,但是卻不愛自己的兒媳婦,總是時不時地辱罵樹生,說她並非文宣明媒正娶,只是文宣的"姘頭",說樹生並非老實女人,在外面有男人。文宣的母親可以不顧及媳婦的感受,恨不得媳婦離開兒子,但她是否想過自己的兒子,媳婦是自己兒子的心靈慰藉。文宣的母親愛文宣與小宣,爲什麼就不能愛樹生一點點?她也是導致樹生離開文宣的一個主要原因。曾樹生算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人,很愛文宣,即使在外面她能夠擁有好的生活,即使戰火快到他們家鄉,她可以與愛慕她的上司離開,但她還是會想到文宣,文宣生病,她會很細心地照顧他。她也是個會忍受的女人,面對婆婆對她的惡語相向,她有時也會選擇忍受,不計較。可她在做母親方面卻沒有盡到職責,小宣與她不是很親密,但她卻沒有嘗試去改變,雖說能給小宣好的教育,但是小宣得到的母愛卻太少了,以致小宣催生式的成長,十多歲就變得老成,孤言寡語。

小說的高潮是汪文宣的肺病病情越來越重,可他仍堅持去上班,直到後來他好友鍾老去世,自己臥牀不起纔沒去上班。這時樹生也跟着她的上司去了蘭州,時不時會寫信回來。但"走在這條陰暗的街上,她忽然起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她不時掉頭朝街的兩旁看,她擔心那些搖顫的電石燈光會被寒風吹滅,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溫暖。"最後的結局是樹生離開文宣,文宣痛苦不堪,文宣在抗戰勝利的那天飛向了美好寧靜的天堂。而文宣的母親與小宣離開了家鄉,沒給回來找他們的樹生留下半點音訊。

寒夜真的太冷,在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什麼,更何況知識分子,他們也無法靠自己綿薄之力去實現什麼,反而因時代,自己漸漸走向了悲慘。

《寒夜》讀後感參考範文3

小說一開始就佈置了一個壓抑、恐慌,讓人透不過氣來的外部環境,日軍的侵略導致社會環境的壓迫式本文一個線索。然後由環境的烘托、汪文宣的肺病再加上婆媳之間的矛盾,更加壓迫了汪文宣的精神和肉體。最後從汪文宣的角度擴展到整個當時社會的殘酷,全文都是壓抑的基調。

主人公汪文宣與曾樹生曾經充滿理想,追求個性解放與個人幸福,並通過自由戀愛組成了家庭。但是在艱難的現實與生活的重壓之下,往日的和睦與平安都漸漸消失。曾樹生陷入與婆婆無休止的爭吵之中,對生活失望的她最終拋家棄子,而對現實無能爲力的汪文宣也在貧病之中離開了人世。

小說的內容比較短,沒有像電視劇從頭至尾敘述。切入點就已經是小宣(兩者的孩子)13歲,而汪文宣也已經體力不支,肺病癒來愈嚴重。

在人物刻畫中,汪文宣:懦弱無能、逆來順受,不敢抗爭,奉行“爲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處世哲學。在家庭婆媳爭吵中,他始終處於核心地位,他不敢批評誰,也不敢批判是非曲直。只能以自虐企圖獲得她們的同情,從而平息紛爭。另一方面,汪文宣正直、善良、有正義感,內心也有對黑暗現實的不平與憤恨,不與邪惡同流合污,竭力想保持住好的品質。他老實、正派、不阿諛殷勤。

曾樹生——個人主義者。健康、漂亮的她追求幸福和自由,她無法容忍丈夫毫無生氣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惡語中傷,整個家庭都籠罩着一股死亡的氣息,她感到了壓抑,並本能地企圖擺脫這種壓抑,於是她面臨着道德的抉擇和感情的折磨。最終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誘惑而離棄了丈夫和家庭。從小說文本看,巴金強調的是她選擇了敢於改變的生活方式的道路,而沒有恪守中國傳統道德所要求婦女那樣陪同這個毫無希望的家庭去犧牲。因而也談不上是追求個性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她只是一個困境中企圖拯救自己的婦女,她靠自己的選擇來確定自己的生活價值意義。在這個人物身上產生出一種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現代女性的道德特徵。

出場鏡頭不少的婆婆,是一位很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讀過書,但是舊觀念已經無法改變。首先她認爲沒有用“轎子”娶回來的女子就是“姘頭”,其次她看不慣樹生整天打扮去聚會跳舞。婆媳之間的矛盾日漸增強。

小說中沒有什麼好人壞人的觀點,就是個人世界觀、價值觀的矛盾。對於樹生的離去我們無法批評,沒有法律規定她必須留下來照顧家裏,也沒有法律規定媳婦必須受婆婆的氣,對於她的離去我很理解並且認同。每月的匯款以及結尾的歸來,都證明樹生心裏都放不下小宣和汪文宣。而面對有肺病軟弱無能的丈夫、毫無活力的兒子以及惡語相向的婆婆,換做是我也會備受壓抑。而汪文宣的人生和結果,在我看來,他自己必須承擔百分之六十的責任,懦弱、自己受氣、又堅決不去醫院的性格就算是一個健康的正常人也會死去。

不得不說一個從古至今難以解決的矛盾,婆媳矛盾一直存在。婆婆覺得自己兒子最大,要求媳婦百依百順,卻從來沒有想過女人嫁的是丈夫不是兒子,況且女人也是有爹孃生,花了大精力培養出來的,有什麼理由爲夫家做牛做馬呢。三觀正,通情達理的家庭就有一個和諧的氛圍。

每個社會都有時代的印記,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只要大思路上步調一致,那麼小細節雙方商討之後總能減少矛盾的範圍。還有一個環節是我能理解但是不認同的觀念,爲什麼女方一定要比男的賺錢少或者社會地位低呢?這難道不能說明女子能力強能共同抵抗家庭風險嗎?本質來說這個社會還是屬於男權下的社會!若是能解決家庭小孩的問題,解放女子在家庭中的束縛,那這個社會就會少很多這類不正的觀念。

總體來說,不要侷限於這個家庭的痛苦,從這個例子結合散亂的環境描寫,尤其是尾聲的內容,更加可以看書抗戰時的殘酷生活以及忍受殘酷生活後,更爲殘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