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圓的認識》教學設想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思路5篇 "圓之探究:教學設計思路"

其他文案 閱讀(3.16W)

本文將從教學設計思路出發,加強圓的認識內容的體現與培養。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圓的性質與特點,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水平和綜合能力,提高圓的思維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實現深度教學。

《圓的認識》教學設想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思路5篇

第1篇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讓學生喜歡上美麗的圓,激發探索圓的特徵的興趣。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輕鬆一下做一做課間操怎樣?起立

1、師:上課前的運動操你們發現了什麼?(在做圓周運動)

2、師:剛纔發現有的同學手臂轉得不太像圓,什麼辦法轉得更像圓呢?(手直、肩不動)

3、師:我們在運動中可以產生圓,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圓,大家看:欣賞圓的圖片。

[媒體]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剪下組合成一張圓桌模型。

3、老師的圓畫得怎樣?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什麼?(針尖不動、兩腳距離固定)

4、你們畫的兩個圓的大小爲什麼不一樣?(兩腳的距離不同)

[第二步]我們是把畫好的圓剪下來,問:剪時與我們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時候有什麼不同?

師:圓呢?(彎的)彎的在數學上我們叫做曲線,所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與以前所學習的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有很大的區別。

師:針孔的這一點,我們叫做這個圓的圓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師:還有什麼辦法找到圓心呢?(折)你們先拆下來試一試。(生動手操作)

可能: ①生:對摺再對摺,交點就是圓心師:還可以怎麼折

師:我們再看這裏有幾條摺痕?而且它們都經過(圓心)像這樣的摺痕叫這個圓的直徑字母d表示(畫在黑板上)。

師:圓裏還有什麼?(半徑)你折的圓裏有嗎?指一指(畫在黑板上)這就是半徑。

[媒體]連結圓心和圓上一點,是半徑嗎?半徑也有幾條?爲什麼?[板書]

師:還可以怎麼說?你是怎麼知道?用字母可以怎麼表示呢?

師:你們認爲呢?可以用什麼方法證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有個問題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還可以呢?(相等的圓)你認爲還有哪些結論也需要這個前提?

師:所以我們今後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想得仔細、周詳,對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填空

師:回答得不錯,現在老師要提一個新的要求,能接受嗎?

師:想想半徑爲2釐米該怎麼畫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畫。(生畫)

師: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兩腳間的距離爲2釐米,再定住,再畫)

師:爲什麼不畫?(圓規太小)想有什麼辦法呢?(釘子、繩子)繩子多長?(50釐米)爲什麼?我們下課試一試好嗎?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從圓桌到圓的各種知識還有什麼知識值得我們問一問有嗎?

師:這些都是我們以後要學習的,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誰的家裏用的是西餐桌?有什麼感覺?相對來說,圓桌呢?

《圓的認識》教學設想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思路5篇

第2篇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特徵,認識半徑、直徑,理解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會用圓規做圓。

2、結合具體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現代社會主要的出行工具就是車,說到車,它爲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很多方便,誰能說說你見過哪些車?(學生自由說)

這各種各樣的車成了我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些車有什麼相同之處?(車輪是圓的)

其實把車輪設計成圓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想知道嗎?學過這節課就會從中找出答案。今天我們來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

生活中除了車輪上有圓,你在哪些物體上還能找到圓?

1、我們找了這麼多圓,你能借助你手中的材料畫一個圓嗎?先小組討論有哪些畫圓的方法,看看那個小組想得方法最多?(硬幣、圓規、手描、圖釘和線)

用圓規畫圓確實有不少優點,但要用它畫一個規範的圓還需要規範的操作,誰來說說你是如何畫圓的呢?

把你畫的圓剪下來,在剪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感受?圓與我們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

折一折(對摺打開,再對摺再打開若干次),你有什麼發現?

2、利用你手中的圓紙片、圓規、直尺等工具來研究一下,小組合作交流, 把發現的記錄下來。

在同一圓中,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都相等。

4、爲什麼說在同一個圓中,有沒有特殊情況?(等圓)

現在大家應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爲什麼車輪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裏?”

第3篇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徵是重點。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爲什麼都要做成圓的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麼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後拉緊繩子,繞着這個固定的點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纔畫圓時,中間的點怎麼樣?(中間的點不動。)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纔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麼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後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纔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麼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纔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麼特徵?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麼特徵?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

剛纔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徵。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那麼圓在什麼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徵?(板書:同一圓裏)

(1)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倍數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釐米的圓怎麼畫?直徑6釐米的圓怎麼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釐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麼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釐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纔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後,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麼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爲什麼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後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纔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並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徵。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着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着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第4篇

最近,江蘇南京、南通兩市的六位名師齊聚南京,就“圓的認識”一課採用“同堂異構”的形式,舉行了一次頗有影響的大型教學交流活動。活動中,六位名師各顯神通,盡展風采,衆多觀者不但醉心於他們高超的教學技藝,而且誠服於他們非凡的教學智慧。其中,賁友林老師以兒時的一個小玩具爲教學素材,通過精心設計,演繹了精彩的課堂教學。現擷取課中的幾個教學片斷,與諸位老師共賞。

[賞析:課伊始,趣已生。從學生異口同聲的“想”字中,我們真切地體驗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已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是什麼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顯然,是玩具,是學生非常熟悉且頗感興趣的教學資源。在步入新知學習之前,賁老師先以玩具爲教學媒介和新知教學的突破口,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然後藉助幾秒鐘玩具的玩法演示,緊緊地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學習情緒高漲。最後,通過探討玩具的組成,自然而貼切地進入了新知的教學。毋庸置疑,這樣的教學情境是高效的、有價值的,也是每位教師傾心追求的!]

生6:只能拿着這個地方(演示),如果拿其他地方位置可能會移動,畫得就不圓了!

生7:我們的手應抓住圓規的把柄,然後把它旋轉一週,圓就畫成了。

師:如果要畫和我這個玩具一樣大的圓,你們能不能畫出來?

師:他的意思是量這麼長的距離。大家估計一下,這個圓的半徑有多長?

師:做好的同學思考一下:做這個玩具,火柴棒要從哪兒穿過去?

師(板書:圓心):對!這叫圓心。圓心在哪裏?你們能找到嗎?

師(板書:o):請同學們找出圓心,用鉛筆把圓心點出來,並且標註字母“o”。

生17:是線段。因爲直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而半徑可以測量,是有限的。

師:除了可以說這是一個半徑爲3釐米的圓外,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師:你們看,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還會畫半徑和直徑。下面搞個小比賽,比賽什麼呢?畫半徑和直徑。同桌中,左邊同學畫半徑,右邊同學畫直徑,在規定時間內,看誰畫得多。現在請同學們拿好鉛筆,開始。

師: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你能畫出多少條半徑和直徑?

師:對!我們可以畫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只要時間許可,這是一場沒有輸贏的比賽!

[賞析:新知的教學,賁老師仍然圍繞玩具這一教學資源展開教學。在探討玩具製作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操作邊學習圓的相關概念,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剪圓片,讓學生多次嘗試畫圓,教會學生畫圓的方法;在畫圓的過程中,經過師生交流,明確了半徑、直徑的意義;在確定火柴棒的位置時引出圓心的概念,賦予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圓心)以直觀的外殼(火柴棒的位置),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自然而流暢。一個小小的玩具,將圓的所有概念知識集於一身,如此妙招,讓人不得不爲賁老師獨具匠心的精妙設計而稱道。其間,我們也能直觀地感受到賁老師捕捉課堂教學契機的意識和把握生成性資源的教學理念。把解決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悟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操作、分析以及估計的能力,這些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師:下面,我們把這個玩具組裝起來。火柴棒怎麼穿過去呢?

師:看樣子,這個玩具雖簡單,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而且轉起來也不是那麼好看。如果要讓玩具轉得更漂亮的話,可以在上面畫上圖案。

生2:用大圓的半徑作直徑畫的。大圓的半徑除以2就是小圓的半徑,即3÷2=1.5(釐米)。

師:再看其他幾幅圖,你覺得哪幾幅圖的畫法和圖1差不多?

師:圖3的畫法和圖1相似。那麼,這兩幅圖案,同學們在哪兒看到過?

[賞析:大家都知道,“做中學”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學習、感悟、理解知識,一方面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新知,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獲得輕鬆、愉悅的學習體驗。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賁老師再次以玩具爲課堂教學的“主線”,將圓的知識與玩具上的圖案巧妙、有機地銜接起來,不僅達成了教學目的,而且豐富、拓展了學習內容。在比較玩具圖案的過程中,賁老師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並且與生活接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驗到生活處處都有“數學”。另外,此教學環節也與前面兩個教學環節合爲一體,共同構建了一堂完整、精彩的課堂教學。

第5篇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裏,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解決措施: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係。

解決措施: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得不好看和畫得好看的圓裏面的線段究竟分別有什麼特徵,然後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畫圓的原理。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徵及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際測量計算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3.能用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重點: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準確計算圓的周長。

問題1:你能猜想小秒針的頂端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所走過的軌跡是一個什麼圖形嗎?

教師演示小秒針的運動過程,證實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

問題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有多長嗎?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先計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長,在計算出走60圈的長度。

師:非常好。那麼小秒針走一圈的路程,就是這個圓的周長又怎麼來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計算圓的周長。(引入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目的:通過學生身邊的實物引入新課,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好的圓,小組內交換圓,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測量值精確到毫米。

師:哪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是怎麼測量的,並展示一下小組測量的結果。

(設計目的:通過實物投影,向其它小組的同學展示本小組的結果,增強學生的自信)

師:觀察一下我們得到的幾組數據,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學生髮現:1. 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點。2. 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與直徑相乘可以得到圓的周長。

師:老師也做了一個圓,現在看一下老師是怎麼測量這個圓的周長的。

(設計目的:通過讓學生對比分析表格,教師課件展示圓的周長的測量過程,讓學生能對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激發學生想要知道兩者之間的具體關係的熱情)

課件展示:圓的周長隨直徑的變化而在變化,而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值確是一個定值。

(設計目的: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得到結論——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定值,順利得到圓周率的值)

小結1:圓周率: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實際的應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數π≈3.14。

你知道嗎?我們的祖先在圓周率的計算上可是有着輝煌的成績的,你能講給同學們聽嗎?

我們有這麼偉大的祖先,相信我們這些站在偉大巨人肩膀上的現代中國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小結2:你能通過分析表格得到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了嗎?

學生回答。(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和對錶格的分析學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這個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應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來解決問題。

(設計目的:通過簡單的圖形計算讓學生理解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應用,並強調解題的書寫過程)

(設計目的:通過轉化把由半徑求周長的問題轉化爲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

小組交流錯誤原因。(可讓其他學生避免同樣的錯誤)

(設計目的:通過實例計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作用,又可爲最後的實踐題打下很好的伏筆)

4.現在你能告訴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什麼樣的數據。

(設計目的: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題和前面的引入題互相呼應,做到解決問題有始有終)

可讓學生從知識點,從測量方法——能力點,數學史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總結自己的收穫。

小組合作完成,應用你的知識,想辦法測量一下,從學校大門口到圓城樓門口的距離大約是多少米。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3.滲透轉化思想,初步瞭解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當我們還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是利用什麼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引導學生明確:我們是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同學們再想想,我們又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

師:對了,我們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轉化”成其它圖形的方法來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那麼,怎樣才能把圓形轉化爲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呢?(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請大家看屏幕(利用課件演示),老師先給大家一點提示。

師:(教師配合課件演示作適當說明)如果我們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16份(如圖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圖四,課件閃爍其中1份)都是這個樣子的。同學們,你們覺得它像一個什麼圖形呢?

師: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個近似三角形。請同學們再想一想,這個近似三角形這一條邊(教師指示) 跟圓形有什麼關係呢?

引導學生觀察,明確這個近似三角形的兩條邊其實都是圓的半徑。

師:如果我們用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組,就可以將這個圓形“轉化”成其它圖形了。同學們,老師爲你們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已經等分好了的圓形,請你們動手拼一拼,把這個圓形“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開始吧!

學生利用這種近似三角形拼組圖形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加強巡視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既鼓勵學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圖形,又要引導他們拼出最簡單、最容易計算面積的圖形。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拼出如下幾種圖形(如圖五、圖六、圖七)。

師:同學們,“轉化”完了嗎?好,請大家來展示一下你們“轉化”後的圖形。

分組逐個展示,並將其中“轉化”成長方形的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組轉化成了不規則的圖形,教師應及時引導他們轉化爲我們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師:好,各個小組都不錯。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你們把一個圓形“轉化”成了現在的圖形之後,它們的面積有沒有改變?請小組內討論。

師:是的,沒有改變,就是說: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

師:雖然我們現在拼成的是一個近似的長方形,但是如果把圓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這樣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圖形就變爲真正的長方形(課件演示,如圖八)。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這個長方形。同學們,如果圓的半徑爲r,你們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現在請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討論。

師:好,同學們,誰能首先告訴老師,這個長方形的寬是多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演示課件,同時閃爍圓的半徑和長方形的寬,並標示字母r,如圖九。

師:那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呢?(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說明)這個長方形是由兩個半圓展開後拼成的,請大家看屏幕,這個紅色的半圓展開後,其中這條黃色的線段就是長方形的長(如圖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繼續演示如圖十一,半圓展開後再還原,再展開,),這個長方形的長究竟與圓的什麼有關?究竟是多少呢?

教師引導學生明白: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關,並且是圓的周長的一半(如果學生有困難的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如圖十二)。並且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長方形的長就是πr。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如圖十三),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那圓的面積呢?

師:你們真了不起,學會了“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現在請大家讀一讀,記一記,寫一寫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麼?(出示例1)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並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師:真不錯!現在請同學們翻開數學課本第69頁,請大家獨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

師:(出示例2)這是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題。開始!

師:怎樣求這個圓環的面積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辦法吧!

師:好的,就按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的面積吧!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徵,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1.師:古時候,由於人們的活動範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爲整個大地是平的,並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結合課件出示)雖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在建築設計上。

預設1:左邊的雕窗外面是方的裏面是圓的;右邊的雕窗外面是圓的裏面是方的。

師:我們可以將上述特徵分別概括地稱爲外方內圓、外圓內方。

師: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圖形?(組合圖形)你能用學具組合出這兩個圖形嗎?

師:怎樣計算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預設1: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師:只告訴你這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米,你能計算出這兩部分的面積嗎?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計算左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的?

預設:正方形的面積是2×2=4(m2),減去圓的面積(3.14 m2),等於0.86 m2。

師:在右圖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邊長嗎?(不能)該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

追問: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相當於什麼?(底是2 m,高是1 m,相當於圓的直徑和半徑。)

師:這樣一來,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相當於什麼?(底和高都是1 m,相當於圓的半徑。)

師:那麼,圓與正方形之間部分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學生練習,分析訂正。)

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 ,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左圖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師:像這樣,你能計算出右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嗎?

師:我們可以把題目中的條件 =1 m代入上述的兩個結果算一算,有什麼發現?

(1)有一塊長20米,寬15米的長方形草坪,在它的中間安裝了一個射程爲5米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它不能噴灌到的草坪面積是多少?

(2)一件古代銅錢的模型(如圖),已知外圓的直徑是20cm,中間正方形的邊長爲6cm。這個模型的面積是多少?

師:你發現了什麼?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爲 ,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師:如果是在圓內作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這個問題就作爲今天的課外作業。

教學目標 :1圓心角以及他們間的對應關係,並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

2、 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條對稱軸以及圓心角的大小決定扇形面積。

請將手中的兩個圓一個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個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觀察手中的圖形,他們像什麼?(像扇子)

(3)追問:圓上a、b兩點間的部分叫什麼?什麼叫弧?

(4)請在圓上用彩筆畫一條弧。你是怎樣畫的?(邊用手指描弧邊說弧ab)

(2)請學生在圓上標出圓心角。誰是圓心角?(∠a ob是圓心角)

(3)練習題 (略)下圖中,哪些角是圓心角?說明理由

(1)用鼠標指扇形一圈,我們把圍成的圖形叫扇形,什麼叫扇形?交流

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叫扇形。(板書;扇形)

(2)同學之間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圓,互說哪一部分是扇形。

(3)二次用剪好的扇形,觀察桌上你剛纔剪好的圖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說一說,它是扇形嗎,爲什麼?

(4)師課件演示:黃色部分是什麼圖形?(扇形)爲什麼?

(1)演示:活動的扇形。圓心角一條半徑不動,另一條半徑不斷轉動,呈現不同的扇形。當兩條半徑重合時,形成一個圓。

(3)老師也蒐集了一些扇形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