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3篇 "探索甲午戰爭:獨特而深入的教學設計"

其他文案 閱讀(1.77W)

本文以《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爲主題。通過深入研究戰爭背景、過程及影響,教學設計將以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爭,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日兩國關係發展的歷史進程,培養其愛國情懷和珍惜和平的意識。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3篇

第1篇

豐島海戰和正式爆發;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遼東戰役和日軍旅順大屠殺;威海戰役;《馬關條約》;三國干涉還遼。

1.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中清軍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用辯證唯

2. 通過《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的比較,分析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

1.學習鄧世昌等廣大愛國官兵反抗侵略者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愛國意識。

2.通過對中國軍隊戰敗原因的分析,進一步認識社會制度腐

教學重點:中國軍隊戰敗原因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教具:投影機、電視機、錄像機、板書設計投影片、小結投影片、材料和練習投影片、《黃海大戰》錄像帶、《形勢示意圖》。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從古至今,兩國邦交友好幾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經先後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一是;一是30年代全面侵華戰爭。(投影板書:第四章第二節)日本一個區區小國,竟然那麼大膽對中國這樣一個央央大國發動侵略戰爭。究其根源是什麼?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進行了一場資產階級改革--明治維新。它對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個別提問)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併成爲亞洲唯一強國。由於資本主義本身具有擴張性,爲了滿足資產階級的貪慾和轉移國內人民的鬥爭視線,在對外政策上,日本統治者竭力推行軍國主義,他們制定了所?quot;徵韓侵華"的大陸政策,要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再以朝鮮爲跳板征服中國。所以,日本是蓄意發動侵華戰爭的。(投影板書:根本原因:日本蓄意發動侵華戰爭)那麼,這場戰爭能避免嗎?不。到19世紀末,清政府更加腐敗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必然的。那麼,戰爭爲什麼剛好爆發於1894年?(投影板書:直接原因:朝鮮問題)1894年朝鮮發生什麼大事?朝鮮政府無力鎮壓起義,請求清政府派兵幫助,日本乘機出兵。起義平息後,日本不但拒絕撤兵,反而大量增兵;俘虜和囚禁朝鮮國王李熙,並以保護僑民爲名,驅逐清軍。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突襲中國運兵船。

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投影板書:爆發:1894年)日軍早已準備,清軍被迫應戰。豐島海戰、牙山戰役失利後,直隸提督葉志超率軍一縷煙逃到平壤。戰爭爆發以後,中日雙方主要進行了四場交戰。(投影板書:主要戰役:平壤戰役、黃海大戰、遼東戰役、威海之戰)閱讀課本,結合課本練習題1進行思考:用史實分析中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2-3分鐘)(播放錄像:《黃海大戰》)錄像後,提問:中國軍隊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具體表現在那裏?(先提問,後教師歸納)正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對外推行妥協投降政策導致中國軍隊在戰爭中的失敗。戰前,清政府不作認真準備;戰爭爆發後,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萬餘名清軍滯留平壤,貽誤戰機。平攘戰役中,以慌報戰功反被提升的葉志超一戰即潰,棄城逃走;黃海戰役後,李鴻章爲保存實力,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衛港內,不許巡海迎敵;遼東半島戰役中,北洋艦隊在威海衛坐視大連、旅順失陷;威海衛戰役中坐等捱打,致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慈禧太后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海軍軍費,置國家危亡於不顧。

當然,在戰鬥中,也不乏可歌可泣的愛國官兵。如:左寶貴、鄧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

威海戰役以後,清政府驚恐萬分,慌忙向日本求和。1895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進行談判,並完全按照日方意願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投影板書:結果:《馬關條約》1895年)《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爲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爲什麼?閱讀條約的主要內容,並思考課本p50思考題:將《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比較一下,說明《馬關條約》簽訂後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爲什麼大大加深了?(1分鐘)(投影板書:主要內容)教師結合《南京條約》講解《馬關條約》的內容,並分析其嚴重危害。得出結論:《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投影板書: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3篇

第2篇

列舉日本發動甲午時期的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日本和八國聯軍侵略鬥爭的事蹟,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3、結果:中國慘敗;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割三地:、列島、半島中國領土損失嚴重,刺激了列強的野心

△《馬關條約》簽訂後,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掀起狂朝

2、經過: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中國軍民英勇抗擊(之戰,迫使八國聯軍退回)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慈禧攜光緒倉皇出逃→慈禧在出逃途中下令鎮壓並部署與聯軍→八國聯軍與清軍共同鎮壓義和團(中外反動勢力再次,鎮壓人民反抗)

?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着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隨堂練習——《全品》第12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12課,略)

第3篇

師:清朝政府對日宣戰是被迫的,因此李鴻章極力奉行避戰求和的政策,採取消極抵抗的戰略方針。他指示陸軍可守則守,不可守則退;命令海軍保船制敵,不得出大洋海戰。當時,慈禧太后正在籌備60歲慶典,更是希望戰爭儘快了結。清政府的妥協投降,招致了中國軍隊的節節敗退。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甲午時期的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及小字內容,瞭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徵)

師:平壤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清軍還有一萬多人駐守於此。但是,爲什麼面對日軍的進攻,清軍卻是一路敗退呢?

師:(教師歸納)戰役總指揮葉志超是李鴻章妥協政策的忠實執行者。面臨強敵,他不據險設防,而是坐守孤城,時刻準備逃跑。清軍回族將領左寶貴則堅決抵抗,誓與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陣亡後,他親自點燃大炮轟擊日軍,最後中炮犧牲。葉志超則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棄城而逃,退回中國境內。朝鮮遂全境淪陷,成爲日本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的基地。平壤失守兩天後,在日軍偷襲的情況下,中日兩國海軍在黃海海面上,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史稱黃海戰役。那麼,開戰時兩軍力量對比情況怎樣呢?(引導學生閱讀《黃海之戰中日雙方兵力、損失對比表》)

師:總的來說,雙方實力基本相當,但相比之下,北洋艦隊艦齡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艦新,射速快,又是主動偷襲,略佔優勢。中國官兵臨危不懼,捨生忘死,英勇殺敵。致遠號、經遠號管帶鄧世昌、林永升和兩艦官兵英勇戰鬥與艦同沉。電影《甲午風雲》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戰鬥情景,讓我們一起看看有關電影錄像剪輯。(放錄像:黃海激戰)

生:(觀看錄像)師:在這次戰役中,北洋艦隊損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軍艦受重傷,先撤出戰場。(引導學生再看教材《黃海之戰中日雙方兵力、損失對比表》)

師:主力尚存的北洋艦隊還可繼續作戰,馬吉芬曾在《黃海海戰的評述》中說:此時敵戰鬥力已不優於我軍。但是,李鴻章嚴令北洋艦隊保存實力,不準出戰,拱手把制海權讓與了日寇。3.遼東戰役和威海戰役師:黃海戰役後,日本分兩路入侵中國,遼東戰役開始。(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戰爭示意圖及文字內容)

師:旅順背山面水,地勢險要,與大連灣成犄角之勢,有炮臺50多座,大炮100多門,號稱東亞第一要塞。但清軍統帥龔照臨陣脫逃,導致軍心渙散。一向被李鴻章稱之爲固若金湯的旅順陷於敵手。日軍佔領旅順後,獸性大發,屠城四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容及插圖)

師:旅順失陷後,北洋艦隊停泊的威海衛軍港便成爲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戰爭示意圖)

師:黃海大戰後,北洋艦隊尚有大小艦艇40餘號,實力可觀。當時日本艦隻修復尚未完成。丁汝昌主動請求殲敵,卻遭到李鴻章嚴厲斥責:汝善在威海守汝數只船勿失,餘非汝事也。遂下令不準出戰,言如違令出戰,雖勝亦罪。致使北洋艦隊失去戰機。廣大愛國官兵雖誓死抵抗,但終難挽回敗局。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請同學們思考:甲午時期的中日戰爭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呢?

師:當時中國是大國,有4億人口,有軍隊95萬,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日本是小國,只有29萬軍隊,後方遙遠,供應不便,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可是爲什麼最終清政府還是失敗了呢?

師:(教師歸納)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已經步入資本主義社會,且侵略野心蓄謀已久,準備充分,艦船武器亦較先進,清政府政治腐敗,統治者不思振興,苟且偷安,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國難當頭還搞什麼萬壽盛典。如此看來,一個老大的腐敗封建帝國敗給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便不足爲奇了,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師:清政府對日宣戰是被迫的,整個戰爭期間始終缺乏抵抗的決心,極力避戰求和。遼東半島和威海衛陷落後,慈禧太后見政局已定,忙派李鴻章爲議和全權大臣,到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鴻章到達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進行談判。談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鴻章說允,不允兩句話而已,並數次以戰爭再起相威脅。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策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條款,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條約內容)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字內容,理解《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危害)生:(閱讀理解教材)師:《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請同學們從割地、賠款、開埠、設廠四項內容考慮,對比分析一下,爲什麼《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教師出示小黑板:一邊是《南京條約》的內容,另一邊是《馬關條約》的內容,讓學生對比分析)

師:就在《馬關條約》簽字的當天,俄國政府正式邀請德、法兩國一起進行干涉,警告日本退還遼東,並限期答覆。同時,三同的軍艦也紛紛出現在日本附近海面。日本政府驚恐萬狀。8個月對華戰爭已使它精疲力竭,無力再與三強抗衡,於是日本被迫同意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萬兩作爲交換條件。同學們想一想,三國難道真的是爲中國主權而拔刀相助嗎?干涉還遼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師:(教師歸納)三國干涉還遼實質是以犧牲中國人民的利益爲代價,以實現最大限度地滿足資本主義列強的各自需求,利益均等。五、中國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

師:(引導學生回顧教材《馬關條約》中的割地條款)

生:(回顧教材)師:(引導學生回憶中國臺灣與大陸自古以來的往來與聯繫,說明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生:(與教師共同回憶)

師:1895年5月,日軍在中國臺灣基隆附近登陸,進攻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巡撫唐景崧率領大小官員逃回大陸,致使臺北不戰而陷。造成臺中、臺南形勢危機。國難當頭中國臺灣義土徐驤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打投影)朝廷無力以衛吾臺,能衛吾臺者,吾民耳?衆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幹,願吾血隨吾臺俱盡,吾頭與吾臺俱碎,安知終不可以有爲耶?

師:丘逢甲與徐驤一道召募鄉丁組成抗日義軍,並與劉永福的黑旗軍聯合起來,共同對日作戰。(引導學生結合《臺灣人民反割臺鬥爭形勢圖》及教材小字,歸納出臺中發生的幾次重要戰鬥)

師:從臺北到臺南日軍處處受到中國臺灣人民的猛烈反擊,在短短五個月時間裏,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打死打傷日軍3萬多人,中國臺灣軍民爲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一頁,請同學們思考,中國臺灣軍民反割臺的鬥爭後來爲什麼失敗了呢?

師:(教師歸納)原因有兩點:其一,腐朽賣國的清政府對中國臺灣進行封鎖,斷絕一切救濟。李鴻章及清政府嚴令軍民不得絲毫接濟臺南。使中國臺灣軍民的抗日鬥爭,孤立無援,彈盡糧絕。其二,日本侵略軍勢力強大,有裝備精良的三個陸軍師團,一支海軍艦隊,而中國臺灣軍民只裝備了簡單的土銃、大刀、長槍,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日本侵略者雖然佔據了中國臺灣,但在它統治中國臺灣的50年間,中國臺灣各族人民斬木揭竿而起者,處處皆是,剿殺則不懼,招誘則不信,一直沒有停止過爭取回歸祖國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