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關於下元節的來歷風俗和古詩

其他文案 閱讀(4.85K)
下元節爲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隨着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爲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下元節的來歷風俗和古詩,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於下元節的來歷風俗和古詩
 下元節的來歷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爲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十月十五就被稱作下元節。
  
  下元節在古書記載上有着豐富的說法,根據《中華風俗志》記載:“十月望爲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隨着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爲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享祭祖先,這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在這個時候人們會進行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爲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祖先崇拜的產生與古老的靈魂信仰觀念有關。
  
  同時,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爲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
  
  下元節的風俗是什麼
  
  1、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民間折紅綠紙爲仙衣,折錫箔爲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綵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後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2、道教專門場所的有關活動: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爲民衆解厄除困,民衆前往道觀觀祭,並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
  
  4、做餈粑等食俗:這一天,人們在家中做餈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善惡,爲人們解除災難。家家戶戶張燈三夜,在正廳上掛着一對提燈,並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戶外活動:水,和“水官”有關,色,色彩豐富。一般是扎綵船,在河中巡遊。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節吃什麼食物
  
  我們就以首都北京來說,在下元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俗話說:“五穀主偶像”米果。下元節,也是五穀主的生日,俗稱“五穀主生”(也稱“五穀母生”)。潮汕地區祭祀五穀主,要蒸制“五穀主偶像”和一些象徵農具、五穀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說到潮汕地區,就不得不提到客家地區,在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餈粑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筷子夾起來軟軟的,心裏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別太心急,以免燙了口舌。嘗過餈粑的人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口感味鮮,細滑沁甜,米香而不膩,好吃好吃。
  
  客家芋子包也是傳統的食品之一,它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爲主料,餡料相當豐富。做芋子包就關鍵的就是它們的餡料,把香菇、魷魚、蔥花等放入鍋裏油炸,待香味四溢時舀起來,倒入切碎的菜料。
  
  下元節的古詩
  
  1、《下元節五八初度》
  
  虛齡稱甲子,初度值霜天。滄海帆方滿,瑤池月正圓。
  
  逍遙知鶴性,淡泊佔鬆年。可望期頤酒,霞杯醉壽筵。
  
  2、《七絕·下元節》
  
  路人拂曉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送上紙衣能取暖,陰間先祖也知寒。
  
  3、《詩寄下元節》
  
  餡是秋風皮是詩,情濡香糯意猶癡。
  
  杆頭旗颭紅塵夢,應是三官眷顧時。
  
  4、《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
  
  宋·陸游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