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關於24節氣中驚蟄時節的古詩

黨建文案 閱讀(3.32W)

古詩,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在文學上的地位也不容小覷。關於驚蟄的詩歌有哪些?下面是職場文祕網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於24節氣中驚蟄時節的古詩

關於驚蟄節氣的古詩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衆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爲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春晴泛舟

(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遊景仁東園

(宋)蘇轍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鬆筠自擁蔽,里巷得遊嬉。鄰家並侯伯,朱門掩芳菲。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彷彿象宮禁,蕭條遠喧卑。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都城閉門早,衆客紛將歸。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人散衆囂絕,庭空星斗垂。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

水龍吟 壽族父瑞 堂是日驚蟄

(元)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遊人世。玉頰銀鬚,胡麻飯飽,九霞觴醉。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七十三年閒眼,閱人間幾多興廢。酸鹼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總把餘年,載鬆長竹,種蘭培桂。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後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

(宋)曹彥約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後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關於驚蟄的詩詞

《秦樓月·浮雲集》

【宋代】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溼。燕支溼。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溼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爲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代】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衆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答陳珽主簿》

【宋代】劉克莊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綺紈。

果能磨鐵硯,真可歃銅盤。

君壯雷驚蟄,吾衰月闕團。

家貧無寶貝,珍貺欲酬難。

關於驚蟄的古詩

《夜聞警》

【宋代】吳可

幾年官軍破郡邑,遠客孤村誰脫急。

臥聽鄰雞三鼓鳴,流言敵騎一宵及。

抱衾攜幼強趨走,復嶺重山且深入。

爲聞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驚蟄。

長秋南奔苦嵐瘴,翠華連巡犯卑溼。

顧我飄零豈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春晴泛舟》

【宋代】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市飲》

【宋代】陸游

學道無多事,消陰服衆魔。

春雷驚蟄戶,海日浴鯨波。

大勇收全勝,靈襟襲太和。

何妨會稽市,取酒獨酣歌。

《聞蛙》

【宋代】趙蕃

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

能如喜風月,不必問官私。

《遊景仁東園》

【宋代】蘇轍

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高人靜無事,頗怪春來遲。

肩輿出東郊,輕裘試朝曦。

百草招生意,喬松解寒姿。

尺書招友生,冠蓋溢通逵。

人生瞬息間,幸此休暇時。

濁酒論浮蟻,嘉蔬薦柔荑。

春來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鬆筠自擁蔽,里巷得遊嬉。

鄰家並侯伯,朱門掩芳菲。

畦花被錦繡,庭檜森旌旗。

華堂絢金碧,疊觀凝煙霏。

彷彿象宮禁,蕭條遠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異已有之。

都城閉門早,衆客紛將歸。

垂楊返照下,歸騎紅塵飛。

但卜永日歡,未與清夜期。

人散衆囂絕,庭空星斗垂。

安眠萬物外,高世良在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