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16篇 《教室奇蹟》:感悟教育的力量

其他文案 閱讀(1.74W)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說,它講述了一名新進教師和一羣早已被社會淘汰的年輕人之間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相待,無論他們的出身、背景如何。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16篇 《教室奇蹟》:感悟教育的力量

第1篇

天堂是什麼?一間小屋,四面是書。書的世界是奇妙的,閱讀一本好書,書中的每句話、每個詞、每個字,甚至於每個標點都會令你覺得厚重。每每閱讀之後,發現自己的心靈就像秋天雨後的池塘,逐漸豐盈。

初拿到《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爲可以欣賞雷夫.埃斯奎斯的教育藝術人生而感到興奮。雷夫.埃斯奎斯結合他的教育生活,一點一滴地向我們介紹第五十六號教室,語言樸實無華,卻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獨特的教育魅力和教育智慧,引領着我走向前方。

李希貴曾說過,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號教室,這是一個充滿着信任的地方,孩子們對彼此互相信任,孩子們與老師之間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關係良好,我想這也是這間教室的一個魅力所在。雷夫.埃斯奎斯說,作爲老師應該隨時爲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肩上。是啊,身教重於言傳,這是最簡單的真理。

從事教育以來,對於“信任”兩個字的詮釋還做得不夠,在班級裏孩子們之間會互相猜忌,彼此之間信任感指數不是特別高,這也是我今後應該努力做好的一個工作。教師是孩子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我以爲,作爲老師的我在平時應說到做到,對於任何的事,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我想,久而久之,在教師的薰陶影響下,孩子們一定會成爲另一個你,一個說到做好、充滿信任的'學生。

如果每個孩子是一個個小小天使,那麼讀書就是他們的雙翼,讓他們飛得更高,看得更遠。雷夫.埃斯奎斯是一個注重孩子閱讀的老師,他善於指導學生閱讀,善於利用圖書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在第五十六號教室裏,令我們感受到書香濃濃,芳香迷人。

曹文軒說: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將書丟掉,一切就都不會丟掉。我想,閱讀不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富有,卻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有智慧;閱讀不一定能延長孩子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能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高度。在我看來,閱讀就是一種優雅的姿態,它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優雅。受了雷夫.埃斯奎斯的影響,我在班級裏爲孩子們推薦好的閱讀讀物,舉行讀書交流會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嚐到閱讀的甜頭,在書中自由徜徉,走出窄小的空間,奔向更爲廣闊的領域!

尊重是一種習慣。只有平等地交流,纔會產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號教室裏,一個學生這樣告訴記者,他問了一個老師一個問題,結果老師火冒三丈地對他說:“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他認爲他有,只是聽不懂而已,而他認爲雷夫老師會講解500遍,直到他聽懂爲止。我想,漫步於教育旅途,想要欣賞到別樣的風光,我們不僅需要耐心,還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俯下身段與他們心與心地交流。否則,簡單殘暴的教育只會讓學生離我們越來越遠。

繼續翻閱着《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心變得平靜,頭腦變得理智,胸懷變得開闊,這就是讀書帶給我的一種境界。它讓我發現前方,並引領我走向前方……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16篇 《教室奇蹟》:感悟教育的力量 第2張

第2篇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是雷夫。艾斯奎斯根據自己三十多年教學生涯的回顧和總結,更是寫給我們老師最暖心的書信。讀完本書,感受頗深,感覺我們在教學和相處過程中所遇的問題跟雷夫老師所說非常相似,甚至更棘手。但是看完雷夫老師的心路歷程,我發現自己還要多下苦功夫,才能爲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剛剛接手一年級的時候,我很是擔心害怕,雖然一年級的學生可愛單純,但是行爲習慣各方面都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所以這些小朋友相處的一個學期,我發現自己逐漸有方法引導這些小朋友。只要小朋友們有進步,我都能從中體會到爲人師表的快樂和滿足,可是,班上總是還有那麼幾個“大王”,這也就是雷夫老師所說的“艱辛”“炸彈”。但是從本書來看,雷夫老師總是那麼耐心地引導孩子,可能大人物都是這樣的偉大吧!只是我目前還需努力。記得校長說過,只要多想想,方法總是會有的。所以在執教過程中,我時刻謹記此教導。

看了本書,我發現雷夫老師很厲害,竟然能夠抽空給孩子們講解莎士比亞戲劇和排練,而且舉辦地那麼成功,每個孩子都想參加,每個孩子都帶着滿滿地收穫回家。如果我們學校也能夠舉辦此類文學活動,相信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並能夠從劇本去體會主人公的心境,這遠比老師枯燥地上課講解課文來得有趣。

在管理方面,我承認我班的學生富有愛心,凝聚力強,但是我還是會被他們“氣死”,這可能就是老師才能體會的悲傷和艱辛吧。但是我也告訴自己,自己的學生很棒,只是自己的要求可能會更高,希望自己的學生更好。所以平時也會跟科組的老師們交流班級情況和採用的方法。雷夫老師說要和好教師結伴而行,我很慶幸自己遇到這麼多的好教師,是他們給我的自信,他們更是我心情的調節劑。有時候跟老師們抱怨一下班級不足之處的時候,他們都會告訴我,心態要放好,要想着學生的`優秀之處。我知道教師這條道路很艱辛,只是因爲足夠熱愛,所以依然選擇了它。有時候這些小朋友會令我失去理智,大發雷霆,但是過後想一想,不能這樣自毀形象,雖然小朋友他們不懂,但是我們大發雷霆的模樣會在他們的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

現在,我很感謝我遇到的小朋友們,他們淘氣搗蛋的背後隱藏着他們的小聰明,他們的頑皮背後隱藏着溫暖,體貼懂事。每次上完課,都會有小朋友羞澀地跟我說老師您辛苦了,或者笑嘻嘻地走上講臺給我捶背,看到他們這麼懂事,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更愛他們呢?所以我很感謝這些小朋友帶給我的溫暖,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創造教師生涯的奇蹟,爲孩子們插上高飛的翅膀。

第3篇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快樂、鮮豔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爲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爲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爲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他爲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爲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老師就是這樣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的。作爲在教育一線的學校,推薦閱讀、學習《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對我們學習、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着強烈的責任感,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責任並舉的奇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工作、教工、學生的愛心,永遠想着"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爲教工愉悅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不但有愛心和責任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提倡並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閱讀的人,這總是讓我想起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擁有傲人的藏書,並閱讀。閱讀是與作者交心的過程,閱讀更是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雷夫老師自己就博覽羣書,從而擁有了傲人的`智慧和爲學生推薦書籍的能力。他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爲他們推薦不同的書籍,還會運用智慧想出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他指導學生的閱讀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漸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書中的內容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這種讓學生慢慢閱讀,細細品嚐的閱讀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他們的閱讀方式對眼下的快餐式閱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爲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該是快餐式閱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該像雷夫老師和他的學生一起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閱讀,畢竟真正的閱讀是沒有捷徑的。我最感動的還是雷夫老師提出的"把閱讀和世界聯接起來",這再一次讓我對閱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確信無疑的認爲——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於見效,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並與中華文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樣真正紮紮實實苦幹幾十年。

第4篇

我懷着迫切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在講一個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國小老師精心教育他班裏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爲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師對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動着,被雷夫老師對於教育的執着追求激勵着。雷夫老師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愛心是不斷創造奇蹟的根源。

書中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師對於教育事業的專注於熱愛。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課上,一個女孩因爲找不到燈芯,眼裏噙着淚。爲了讓這個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實驗,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太專注,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發覺……我非常感動於事後雷夫老師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如果我們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師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麼我們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雷夫老師善於捕捉教育的時機。麗莎是雷夫老師班中學習基礎很差的一名學生,有一天交作業時麗莎沒有找到她的作業。雷夫老師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輕聲地,帶着微笑對她說"我相信你已經把作業做好了。"並藉此機會讓訴麗莎認識到不應亂放東西,讓麗莎找兩名好朋友幫她整理資料夾。他的這種做法"讓原本會往壞處發展的事情朝好處發展。""再接下來的一整年裏,麗莎再也不曾忘記帶作業。"這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爲教師我們首先應該信任學生,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人與人只有彼此信任了,纔可能相處融洽。教師必須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給學生看,雷夫老師就一個很好的榜樣,他盡了最大的努力把恐懼從課堂中趕走,做到了公正而又通情達理。

我們可以把書帶到任何一個地方,反過來,書又可以把我們帶到任何一個地方。通過閱讀此書,使我彷彿置身於第56號教室,用心聆聽雷夫老師對我們的教誨:"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思:雷夫老師用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用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作爲一名工作了十三年的教師,我爲學生創造了什麼?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雷夫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教育奇蹟。

第5篇

近期,學校發給每位教師一本讀物《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看到這本書,我就被封面上那一句“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給吸引了。第一部分“家最溫暖”所講的內容,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作爲一名新教師,面對這樣一本讀物,帶着疑惑的心情打開了這本書,慢慢才發現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教會我們如何與學生溝通,還教會我們如何去創造奇蹟。

我佩服雷夫老師的智慧,更驚歎於他的謙和,耐心,毅力和對工作的熱情。他提出的許多觀點都讓我受益匪淺:“隨時爲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他們把信任放在我們身上。”“教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提醒我們“身教重於言教”以及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這些道理我們都懂,關鍵是有沒有真正做到。我自認爲能夠以身作則,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可是,我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我真的都做到了嗎?“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這是雷夫老師的“道德六階段”中第五階段對孩子們的忠告,這何嘗不是對我們的忠告呢?當我們理直氣壯地批評學生,數落他們的不是時,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過嗎?“絕對不可以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這句話給我的感觸頗深,因爲這是我們老師和家長往往忽視的問題。

雷夫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問必答的人。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以前有沒有人問過,我們老師是不是疲累,我們必須讓孩子們看見我們熱切希望他們理解,即使他們聽不懂,我們也要不以爲意。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我們老師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在56號教室裏孩子沒有恐懼,沒有壓力,惟有信任與快樂。開學第一天,雷夫就與孩子們玩遊戲,讓孩子們從遊戲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雷夫老師允許學生有原因的犯錯誤,但是不能破壞老師對他的信任。當然他也願意給學生贏回信任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師更加註重身教,像他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與給孩子一個“下馬威”不同,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物質的激勵不同,他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前者其實在無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準,只有基於信任,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雷夫老師告訴學生:“只要盡力,考試不是那麼重要,就算考壞,明天太陽照樣升起,地球也不會毀滅。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還沒有弄懂這個題目,老師再爲你講解一次”。雷夫老師以熱情的教育態度,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在第56號教室學習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渴望自己也可以創造一個這樣的第56號教室,讓我的學生在如此幸福、自由的地方學習生活,並且得到知識。但是我知道要走到這一步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以及不斷地前行,因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不斷地向雷夫老師學習,讓我的學生感受老師真正的愛。

第6篇

我很早就聽說過《56號教室的奇蹟》,但卻從沒動過念頭說去買來看看,總覺得像這類的教育書籍裏面作秀的成分超過其本身的價值,而真正讓人受用的東西卻不多,多的是理論的闡釋,而較少看到方法上的指導。還記得剛拿到這本書時的情景:印入眼簾的是十幾個不同膚色的孩子圍着一個絡腮鬍子的中年男老師,老師正津津有味地講解着什麼,孩子們聽得興味盎然。“美國總統、英國女王和歐普拉同時感動推薦”的紅底白字顯得特別醒目。看過太多這樣的推薦,因此,仍沒有太把它放在心上,儘管書的最前面還有幾頁長長短短的感動推薦。這本書在我抽屜裏靜靜地躺了幾天後,在一個百無寥賴的晚上才復又被我想起,躺在牀上,在昏黃的燈光下,我開始了不同尋常的教育旅程。

第56號教室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在這裏,孩子求善、求真、求美,將教室打造成一個最溫暖的家;在這裏,孩子們主動追求學習上的卓越,會學、活學、樂學,將教室變成一個學習的樂園;在這裏,孩子們用閒暇時間,將教室塑成藝術的花園……這一切奇蹟的創造者,來自於一個被信任的善良老師和一羣被信任的善良學生。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信任的力量。

與國內大多數的境況相反,雷夫老師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師生彼此信任。雷夫說教師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以身作則,他強調身教重於言教,老師是學生的模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如果打造一個信任的堅固關係,就會使教室的一切變得不一樣。

看到這,我自己的一段段工作歷程像放電影般在腦海中閃過,我不停地思考比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對處理:我試着構建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卻常常會因孩子們不時的錯誤而發火生氣,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關係親手毀於一旦;我鼓勵孩子多聽多讀多練,努力創設和延伸英語的學習氛圍,卻常常忘了及時與孩子們一起分享其中的收穫;我相信一張試卷評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學習狀況,卻一次又一次地用練習來苛求他們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些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剖析自我。我一直認爲自己是一個還算有責任心的老師。面對學生的遲鈍,矇昧,智力與領悟能力的欠缺,我有足夠的耐心,但除此之外呢?孩子們表現出來的那些壞習慣,那些不以爲然的吊兒郎當,那些幼稚的`玩世不恭與頑固的自暴自棄,我能夠以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嗎?

有很多次,對待學生,我的教育方式有所偏頗,其實我應該再多點耐心。尤其是那些班級裏家庭環境複雜,讓人難以琢磨,行爲執拗的,過於放縱的,過於懶散的孩子。當這樣的孩子出現了狀況時,我卻選擇逃避,簡單地把責任都推給孩子的父母。

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地爲孩子想想,也許就能理解他們,理解他們小小心靈的煩惱和害怕,以便更有耐心地對待他們,幫助他們。師生的相互信任,將成爲孩子強有力的依靠。與其灰心喪氣、徹底否定,怒氣沖天、大喊大叫,不如耐心地講上十遍、二十遍……相信孩子們臉上的笑容一定會綻放。

雷夫老師的“以信任爲基礎”,讓我很受啓發。作爲一名稱職的教師,我們不要企圖用“害怕”來控制學生,更不要讓害怕控制了自己。教育的旅途上和學生相伴而行,如果時刻都能做到以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使紀律合乎邏輯,並牢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爲孩子的榜樣,我想我們的教育終究會有陽光燦爛的一天。期待着我的進步和孩子們讓人驚奇的好表現。

第7篇

每本書都有其獨有的氣質,《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氣質高雅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快樂、素雅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的一切,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爲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佛、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爲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爲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

“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鍾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己。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他爲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爲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老師就是這樣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的。作爲在教育一線的學校,推薦閱讀、學習《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對我們學習、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老子在其《道德經》第七章中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乃是因爲它的一切運作都不爲自己,所以能夠長久。因此,聖人處處謙虛、退讓,反而能夠贏得愛戴;事事不計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益。這不正是因爲由於他無私,結果反而成就了他自己嗎?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責任並舉的奇蹟,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覺得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工作、學生的愛心,永遠想着“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爲教師愉悅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不但有愛心和責任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我們讓孩子們有良好行爲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爲害怕懲罰纔去做。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並奉行不悖: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第三檔,我想取悅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第五檔,我能體貼別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他深信:着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他設計各樣的旅行,並做好充分的行前準備,他努力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大的世界,同時發掘自身最好的部分。如《默記》中所言:“學者只守一鄉,則滯於一曲,則隘吝卑陋。必遊四方,盡見人情物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則爲有益於學者矣。”也許有的老師也有此種認識,但僅限於自己的子女,而面對這種實施之所可能遇到的困難已經望而卻步,經費的籌措、安全的保障,效果的可預期,人言可畏等等,他做了,他做到了!如他所言,要幫助孩子出人頭地,就要拿能讓他們終身受用的課程來挑戰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孩子們在旅途中改變生活。這就是他的選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閱讀的人。如今的孩子們是“傻瓜聯盟”的受害者,這些勢力包括電視、電玩、劣質的教學、貧窮、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導等。教育部門爲了毫無教育熱情或無法勝任工作的教師及其他種種的原因,實行單調的共同讀本,並要求所有教師一律用相同的進度和教材來教學。很多教師從這種組織化的管控中受惠,然而用心教學且滿懷熱忱的老師卻倍感拘束。所有的老師因爲部分教師的無能而受罰,但蒙受最大損失的是無辜的孩子,聽聽雷夫的閱讀指導:我閱讀,是因爲我喜歡這麼做。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爲與衆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上圖書館是爲了建立孩子們的價值觀,置身於熱愛閱讀的人羣中對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

總之,雷夫老師總是試圖讓閱讀和世界聯結起來。錢三強說過:“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想想雷夫的孩子們能取得日後驚人的成績也就不奇怪了,學生不僅能在全國標準化測試中取得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的好成績,而且雷夫還依據“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引導學生的人格成長,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甚至與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獨”不謀而合。在這種引導下,孩子們的品行發生了令人驚異的變化,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的,收穫了受用一生的財富——高尚的人格和堅韌的信念,長大後他們紛紛順利進入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就讀,一時間成爲美國教育界的佳話。雷夫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使沒有捷徑的。”熱情、態度、智慧,乃至一個小小的鬼點子,巧妙的做,堅持不懈的做,纔會充滿力量,令人歎服。閱讀這本書吧,你會受益無窮!如果你好好讀讀《論語》更可體會到兩人竟有驚人的一致,成功、偉大總有相似的地方。起碼他們都喚起了人性的溫暖。

近兩個月我認真的閱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使我很受感動,它在我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起着重要的引領作用,尤其在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雷夫,這位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最優秀的老師感動着全球無數的人。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手捧着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着、慚愧着、欣喜着。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可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裏,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第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這裏是最溫暖的地方。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爲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爲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因此,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並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可以做得這麼好,因爲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裏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我一定會象霍夫老師學習,加倍努力,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8篇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很是驚歎:雷夫老師真的創造了奇蹟!我想,我也是一名老師,進經過努力也會有屬於我的奇蹟!

“不管是教學生還是孩子,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的確,很多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得循規守矩,很聽話。可是,等老師一走開,他們就一團糟呢?原因在於孩子是害怕老師,才那樣做的。小孩對你有種恐懼感,害怕你的責備。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信任取代恐懼,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可靠的肩膀,是可以值得依靠的。我發現,當我們詢問有些孩子問題時,得到的永遠是“金口難開”,真是很氣人的一件事。這就是孩子在害怕你,他覺得我告訴老師了,老師一定會罵我,我還是不樣這樣做吧!可問題是他不說,老師也會責備他,真是很難的一件事。我想我們要和善地對待孩子,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孩子信任你,讓他在你的關懷下成長。切記,不要大聲地對孩子說話,不要做孩子眼中的巫婆。

紀律必須合乎邏輯,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有時,老師通過殺一儆百的方式,並沒有成效。於是就不管誰做錯了事,全班受罰。這樣,孩子的心裏就想:怎麼會這樣,我沒錯呀?孩子就有了逆反心理,你真的好難讓他們喜歡你。他們不喜歡你,結果會讓你很頭痛!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孩子一直在看着你,他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我們要我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孩子,他們很聰明,會識破的。在這點上,自己做得真不夠好。比如說我跟孩子講明天要默寫。可是第二天我又以別的理由取消了這件事。這樣無形中給孩子一錯覺:回家不默寫也可以過關。以後,真的不能這樣做了。我們要說到做到,建立起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信任感。

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雷夫看到了孩子內心的本質,爲此他提出了“尋找第六階段”理論。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在這一階段中孩子的思維是以恐懼爲基礎。我們要孩子有良好的行爲表現得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事對的,不是因爲害怕懲罰纔去做。這和以信任取代懲罰是一致的。孩子不想惹麻煩,他們只是爲了這一目的才配合你的教育。我們要讓孩子把這一思想拋在腦後,要讓他們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現在很多孩子不明白這一道理,所以做事情都需要大人去逼他,他們沒有了主動自覺性。沒有自覺性,那他不會主動學習,而今天的社會就是一個學習的社會,你知道自己哪裏有缺陷,再去完善自己,這樣你纔會成功。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有功利性,和他們從小接受的“獎賞教育”是有關的。經歷過第一階段後,孩子的心裏就想:做了這件事,我想得到獎賞。現在,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會這樣講:“你做好了,有獎”這樣,孩子動不動就問“等一下,做好了有獎嗎?”他們不明白,老師的教育與知識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獎賞。他們關注地是獎品,爲了獎品他們纔有動力去做某件事。一旦沒有獎勵,他們的`積極性會很低。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畢竟,這個社會有些事你一定要做的,而且是沒有獎賞的。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大,也開始學會做些事來取悅別人。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對的,能讓別人高興。這一點和大人賦予孩子的期望值是密不可分的。孩子身上承受着太多不屬於他的壓力。孩子爲了取悅大人,漸漸地遺失了自己。社會上常常有些孩子接受父母的安排,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常常釀成悲劇!儘管說孩子有這種心理,但我們大人不應該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去扼殺孩子自己的想法。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的確,做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像我這樣,身爲一班主任,要管理以個班集體更是要制定規則,要讓孩子遵守規則。一個班級的學生不守規則,學習會很差。爲此,我現在每個星期給學生制定一個目標,以這個目標來規範學生的行爲,效果還是有的。但是,過多的邊邊框框會限制孩子的成長,讓他們的思維狹隘。要知道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敬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正是因爲他們不守規則。真的希望孩子在瞭解規則之餘要把眼光放遠,取得自己的成功。

而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是很難企及的。這個概念和我們提倡的換位思考是一樣的。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孩子達到這一階段,懂得這一道理,會變得善解人意,能明白大人的用心了。在一次教學中,我問“誰是弱小的,誰需要我們的保護”,有人說“我媽媽害怕老鼠,需要我的保護”有人說“小弟弟,小妹妹”聽了他們的回答很感動。孩子這樣就有了愛心與同情心,他們就會去奉獻自己的愛心,那麼我們的人文教育才有意義。

“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這一階段,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們經常會說“不用你管,我的事我做主”。這樣的話會刺傷我們的心,因爲我們突然間有種被拋棄的感覺,我的孩子不需要我了。是的,他們大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起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幫助他們有正確的行爲規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雷夫的這個理論真的看見了孩子的內心,讓我們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孩子,更加正確地教育孩子。

雷夫創造了一個奇蹟,而我們看到的不是個教育奇蹟,那是教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探索,堅持,讓我們在尋覓理想與現實之間平衡點的線上劃出一個起點,又標明瞭終點站的存在,確實,實踐、堅持,奇蹟就在眼前!

第9篇

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很多人是存在質疑的,認爲五十六號教室並沒有他寫得那樣神奇,甚至有些人認爲,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罷了。

拋開這些不說,書中所寫的一些教育理念,教育事例對我是有啓發的,並且雷夫的個人魅力也吸引了我。在我眼中,雷夫是個這樣的人——

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雷夫對教育事業有着極大的興趣,並且熱愛着這份工作,以至於把它當成自己畢生的事業。這種對工作的熱愛讓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工作當中。他用這份熱愛建起56號教室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這裏被孩子們稱爲寧靜的港灣。我覺得56號教室就是他爲自己打造的世外桃源,在這裏有他喜歡做的事,有他喜歡的學生,有他喜歡的學生的樣子。所以這樣再累也不覺得累了吧,這個工作已然成爲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爲這份熱愛激發了他的創作力,想象力。讓他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把56號教室辦的更好。

雷夫的精力有多旺盛你能想象到嗎?我自認爲屬於精力充沛的了,但看到雷夫的日常我甘拜下風。爲了讓孩子們發展地更好,他會在每天六點走進教室指導孩子們做數學題。也會在放學後延長兩個小時給孩子們播放電影。他的時間從來都是由學生的事情而決定的,而不僅僅是學校的規定或者自己的意願。他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犧牲難道不累嗎?然而他卻做得很高興,很坦然。你們覺得他這樣就可以了嗎?不光如此,他還會帶孩子們旅行、排練話劇、製作美術作品、學習器樂、閱讀、寫作……試問,哪一件事不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呢?我一直覺得雷夫應該屬於事業型而疏於顧家。但在後面的章節他講道,他完全有時間跟家裏人相處,夫人芭芭拉支持他的工作並且經常給他出謀劃策,幾個孩子也被他培養得非常出色。我除了覺得不可思議還非常佩服他。

人是思維的動物。想要成功總是要敢想敢做的。在這裏“異想天開”並不是指沒有辦法做到。而是想描述雷夫老師的一些想法超出平常老師的思維日常(原諒我詞窮)。在我眼裏,他總敢去想,並把自己的想法付諸於實踐。這種勇氣與想實現自我價值的.執行力是我應該學習的。比如他在設計課程之初提出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就是一個很宏偉的計劃與目標。印象很深的還有“教”孩子們看電影,教孩子們排練話劇,背莎士比亞的臺詞,並且弄懂每一個詞語的意思,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被他們完成得相當好。他不光培養孩子們閱讀,教孩子們寫作,在數學教學當中,也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他還教給孩子們如何旅行,在旅行之前怎樣進行準備工作。教給孩子們理財。他不是有文藝細胞的人,卻能突破自我,培養孩子們在美術、音樂上的能力。他還跟孩子們組建樂隊、玩搖滾。他不是全才卻非常注重對孩子全方位的輔導。其實,讀完全書,我覺得支撐他做這一切的力量就是他有一顆愛學習並積極向上的心。瞅瞅他說的話吧:“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更好。”他不會畫畫,他不會器樂,但又何妨?這並不妨礙他有辦法來教給學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想雷夫的每一個管理策略並不是當時就起效的。我們只看到了他的成功。其實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坎坷,但是坎坷也是成功的必經階段。雷夫堅持他的教育理想並把它用於56號教室,並且取得了成功。這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教學29年,這是一個慢慢積累、慢慢改變、慢慢完善而走向成功的過程。堅持不懈,經歷風雨纔會見彩虹。

不管別人怎樣評價雷夫,怎樣評價56號教室的奇蹟。我也不想知道這些事的真僞。哪怕雷夫書裏的內容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也好,並不影響我讀完書後獲得收穫。所有的理想並不一定能成爲現實,但做事情總還是要有夢想的,那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與工作的意義。一生很長,又很短。哪怕到生命最後一刻理想沒有實現,又何妨?爲理想而奮鬥的過程就是充盈而美麗的,我們應該接納並享受這個過程。

第10篇

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爲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書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溫暖”。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爲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爲我後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着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後,這種感覺就更爲強烈。身爲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31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於了恐懼,因爲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爲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爲“鎮得住”學生的老師。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第11篇

家最溫暖,以信任代替恐懼。雷夫老師告訴我們,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成教育的捷徑。以信任取代恐懼,爲人父母、師長的我們,總是對孩子們發火,往往也氣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隨時爲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老師的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對不當行爲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參加發生不當行爲時所進行的活動。孩子們一直看着你,他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關於品格,道德六階段的'成長,需要終其一生的努力。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信任是地基,“六階段”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雷夫老師總是這麼鼓勵他的學生。

關於閱讀,閱讀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軌的方式。雷夫老師相信:熱愛閱讀的孩子們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他善用圖書館,挑選文學作品,推薦“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凱迪克大獎”的書,對於不會閱讀的孩子,他會事先讓這些孩子準備特別簡單的段落,讓他們在課程開始前便贏在起跑線上,讓這些孩子閱讀合乎自己程度的書籍。孩子們需要大人經常陪他們一起讀書、討論。老師爲孩子們開辦讀書會、排練戲劇。他實行每週作文,每月讀書心得,還有平裝書作者:少年創作計劃來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在第56號教室,是以讀書時發出多少笑聲和留下多少淚水來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些孩子將終生閱讀,併爲自己的人生而讀。

關於學習考試,班訓中的一條“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好好做。”他重在教導孩子怎樣學習,教他們怎樣都比讀多少更重要。他讓學生明白測驗只是理解的溫度計,不管考得如何,隔天太陽都照樣升起。在第56教室,孩子們知道選擇題是精心設計的結果。上自然課是“放下書本、拿起實驗器材”。孩子們必須觀察、實驗、記錄、分析。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失敗,並從失敗中學習。同時,雷夫老師也提醒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問題,永遠不會出現在標準化測驗上。

第12篇

學校給我們推薦的這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因爲平時看書叫比較少,沒有養成看書的好習慣。開始沒拿它當回事,以爲不過又是一些枯燥的理論,只是以成任務的心態去翻閱,沒想到的是,第一次翻閱自己就被深深吸引了。自己沒有一氣呵成看完它,而是每天看一點,細細品味着雷夫老師對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咀嚼着雷夫老師在教育上的智慧和愛。合上《56號教室的奇蹟》有種感動在心間流淌,更多的還是對雷夫老師的欽佩,欽佩他對教育的滿腔熱情,欽佩他知識的淵博和他的無所不能,讀完後自己始終不能平靜,再提起筆寫讀後感時,自己真的覺得無從下手,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太有限,無法滿意地表達出自己看書時心中產生的震撼。

第56號教室,這個普通的教室,卻又那麼的不平凡。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第56號教室之所以能創造奇蹟,就是因爲:它不是擁有了什麼特殊的東西,而是因爲它充滿了“信任”;還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信任”這種特殊的財富在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中,有時候是多麼地可望而不可及,像雷夫老師這樣用在師生之間就可以產生奇蹟。我們的學生可以是不優秀的,但是一定要成爲一個好孩子,一個好人。

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雷夫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愛與執着,讓我深深地感動,他讓我明白,當你潛心要在教育上爲孩子們做出點什麼時,不僅要有用心良苦的'創意,更要有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激情四溢的踐行。雷夫老師會爲了第二天上好一節手工課而去徹夜營業的文具店購置一堆的材料;他會爲了學生花盡心思;他會帶學生做有意義的旅行;他會爲學生的旅行準備相關的材料;他會在自己出遊的途中給學生寄明信片,好讓學生覺得自己也跟着老師在旅遊;他會爲了教好學生而四處“求學”,只爲取衆家之所長,給學生最好的教育。他勤奮而有創意,他不拘泥於形式而平和近人,他精力充沛而毫無怨言。在我心目中,他像是一個爲教育瘋狂的專家,無所不能。他不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動上的巨人!

雷夫老師引導他的孩子們通過閱讀認識世界,改變觀念,改善氣質。他總是能夠找到獨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學生,無論是數學、作文還是音樂、體育,他都能夠做到“教室裏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學生的心”。他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做自然實驗,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看電影學歷史,將經濟學運用到班級管理,學習搖滾等器樂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時間來排練莎劇,利用假期來去旅遊來學習地理與歷史知識等等。這樣的學習是多麼愜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師的學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讀完這本書以後,讓身爲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我不禁反思:孩子的喜好與特長我們知道嗎?分數與想像力、創造力哪一個更重要?……56號教室的奇蹟,是雷夫老師用愛心在傾心地澆灌,正如尹建莉在序中所寫的:一間教室能帶給學生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間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決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而帶給我無限感動的,就是雷夫老師這種全心全意付出的面貌和用愛踐行一切的氣度。

我是一邊看書一邊跟自己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比較着。邊讀邊汗顏啊!而且,有些雷夫談到的想法和他犯的過失,我多多少少也經歷過呀,自己處理的方法和雷夫老師截然不同,但是,通過雷夫老師的例子給了我更多的思考,我相信56號教室的奇蹟其實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定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教室奇蹟。

第13篇

暑假裏,手捧着《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細細研讀,感動着、慚愧着、欣喜着。感動的是雷夫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碌碌無爲。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收穫良多,明白了以後努力的方向。

第五十六號教室爲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爲這裏是最溫暖的地方。

雷夫老師還把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的觀點導入任教的班級,使“六階段”成爲凝聚全班的粘着劑,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的成長。這“道德發展六階段”仔細研究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爲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爲原則。“安靜,老師來了!”孩子們緊張地彼此告誡。他們做作業是爲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隊是爲了讓老師高興,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是爲了贏得老師的寵愛。而爲人父母、爲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說“不乖就要你們好看”,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黴了。”這種思維不斷地被強化着。但是,這樣教小孩是以恐懼爲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爲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爲害怕懲罰纔去做。

雷夫老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和孩子們建立夥伴關係。他會先請孩子們信任他,同時承諾對他們的信任,讓孩子們把第一階段的思維拋在腦後。雷夫老師強調的是首要動機的正確引導,對孩子們的一生將有很大影響。

雷夫老師認爲,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爲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他的話是有依據的,可是縱觀我們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國小甚至是國中,有多少不是在獎與罰中進行的,獎勵成了孩子們最愛的一種方式,“賄賂行爲”常見於全國各地的教室。

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後,開始學會做些事情來取悅人。他們取悅老師,取悅父母,表現出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爲,他們的做法往往會使我們感覺很舒心,但他們這麼做的理由全都是錯的。爲父母或老師努力的念頭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爲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瞭解爲什麼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

讓孩子們懂規矩是必要的,好一點的老師會花時間解釋制定某些規則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創意的老師會帶着學生一起參與班級規範的設計。老師們依據的理論是,參與制定班規的.孩子比較願意遵守規定。事實確實如此。但雷夫老師通過許多例子發現完全遵守規則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們缺乏真誠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創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師認爲能達到第四階段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

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助孩子們對周圍的人產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六階段不但是最難達到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爲行爲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內。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爲不可能:就定義而言,第六階段的行爲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看看我現在在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應有的表現。”一旦你做出示範,就等於違背了第六階段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自相矛盾的行爲準則,讓教學者陷入兩難的困窘。

讀到這裏,我在想,如果在以後的班級管理中,我也把這六階段發展教給我的孩子們,那我們的班級也一定會更上一個臺階。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爲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爲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因此,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並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可以做得這麼好,因爲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裏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

在現實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教室裏遠沒有操場那麼活躍,操場上總是熱鬧非凡,課堂上卻總是死氣沉沉?雷夫老師告訴我們,現在的很多教室都存在下列不良現象。

如雷夫老師說,“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確,教室裏老師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然而學生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老師的盛怒……

是啊,如今教室的管理很成問題,傷害現象無處不在。首先是部分老師時刻無情地傷害學生,比如,打罵等體罰學生,大聲吼叫學生,生氣不上課,對學生熟視無睹,不聞不問,不批改學生的作業或讓學生重複抄寫作業。凡此種種,對學生造成的傷害是無法預計的,也許體罰學生的傷害能夠看見,但是精神傷害存在於無形之中,其危害更大。

其次,學生之間互相傷害,比如,相互打架和謾罵,瞧不起成績差的學生和家庭困難的學生,相互之間的歧視和孤立。如此等等的現象,沒有哪一間教室不存在,都會讓學生感到害怕,受到傷害。

還有一種現象,如“如果你今天背來了課文,我就獎你一個練習本。”語文老師經常這樣說;“如果這次考試,你考到了班級前三名,我就給你買玩具。”家長們也經常這樣說。這種以獎勵作爲“誘餌”來讓學生完成老師和家長的任務,達到要求的現象,在如今的教室,誰也否認不了它的大量存在。所以,孩子背書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優美詞句、體會感情、練習語感,而是爲了得到“一個練習本、一次參加活動的機會”。孩子完成作業,不是爲了掌握所學的知識,而是爲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物質獎勵。

雷夫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教室賄賂行爲”!其實,我們當老師的都知道這種做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這對於學生終生的發展毫無益處,因爲這種做法否認了“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的教育思想,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變現。

真是不讀不知道,讀後嚇一跳。第56號教室所列舉的不良現象,很少有老師否認得了。要想教室成爲學生溫暖的家園,我們老師就應該向雷夫老師一樣,要懂得決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們教師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來改變教室的內容,要用自己的氣度來提升教室的容量。我們教室要擯棄害怕,建立信任,老師要“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我們的教師要拋棄“賄賂”,就要讓學生明白“行爲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我們還要學習雷夫老師敢於講真話的精神,現在我們很多老師也被社會上很多現象同化了,不敢講真話了。雷夫老師直言不諱地說:教書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也沒有“倒吃甘蔗兩頭甜”的感覺;當你靜下心來回想過去種種,會發現不如意的事情總是比較多;當一個老師,真的很痛苦;成功沒有捷徑……這一句句真話,震人發聵,讓人聽來內心的浮躁頓時變得平靜了:教育是真實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讓教室成爲孩子們溫暖的家,教育才會變得真實!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做老師,應該向雷夫老師一樣,時刻不能忘記愛學生是我們的“上帝”,始終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要時刻牢記“第56號教室的奇蹟”,努力改變自己,用心經營好自己的教室,用真愛對待“上帝”,一定能創造屬於我們教室的奇蹟!

第14篇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摯的書,讓從事教育的我們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書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在洛杉磯一個充斥着貧窮與暴力的地區的國小——霍巴特大道國小裏任教,教育着一羣又窮又淘氣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問題,他們的母語甚至都不是英語,但是,雷夫老師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響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在他的班級裏沒有平庸之輩,他們沉靜自律、自尊自愛、知奉獻、溫文有禮,專心閱讀的程度,是其它班級望塵莫及。他們甚至還會演奏韋瓦第的作品、玩搖滾樂、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許多該教室培育的學生,畢業後大都進入全美頂尖大學。這羣又窮又淘氣,家境不好的學生,像不像我們農村學校中的外地班學生?對待這些學生,我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往往把學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學生本身素質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擴大了,而忽略了教師的職責、熱忱,及與學生的相互信任,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我們又怎麼能教好學生呢?《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奇蹟,讓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從雷夫老師的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兩點切實有用的經驗:

一、“以信任取代恐懼,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也應該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

我們平時都是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協同合作等等,很少強調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互相信任,好像學生信任老師是必然的,是應該的。而老師對於學生卻一直不太信任。比如一個總是不愛交作業的同學,老師自然而然的就認爲他沒寫,他說寫了也認爲是在說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機制。老師不相信表現不好的同學說的話,同學也明白說什麼都沒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們也象雷夫老師一樣,在班上建立嚴格的一整套信任機制,讓同學們都體會到說實話光榮,說慌可恥,並且也給平時表現不夠好的同學足夠的機會,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任。那麼,他們的表現一定會慢慢有所提高。這種教育正是現階段我們所缺少的。

在幼兒園,老師就用小貼紙、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勵孩子,在國小變成了用紅領巾來激勵孩子,在大學變成了獎學金。激勵是促進人們進步的神奇魔法。但是我們有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有用嗎?比如,現在的國小大多數都要求學生在三年級之前全部入隊,可是,有些學生確實是不具備少先隊資格的,但是爲了完成指標,我們讓他們帶上了紅領巾,這其實已經破壞了紅領巾的先進意義和激勵意圖,自然,學生對於紅領巾也就不如一年級的學生重視了。

在雷夫老師的教學中,這樣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們可以看到原來教學是這樣快樂的,我們的學生原來是有着無限可能的。讓我們的教室也像56號教室一樣充滿奇蹟,讓我們的教育沒有空白。

第15篇

在專家推薦下,我最近閱讀了“ 56教室的奇蹟”一書。正如“一個好媽媽比一個好老師”的作者尹建利所說:“讀《 56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喜和情感的過程。”

雷夫老師不是超人,不是高級教育家,也不是全天坐在講臺上談論教育改革和國民教育的專家。他在這本書中寫道:“我很痛苦地意識到自己不是超人。成千上萬的老師正試圖找到一條不同的道路,我也是如此。像所有'直'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不會'沒有足夠的睡眠。我無法在清晨睡在牀上,對一個我負擔不起的教育孩子感到極大的痛苦。當一名老師真的很痛苦。“

爲什麼雷夫老師的學生成功?我認爲要考慮的第一個詞是“愛”,其次是“信任”。第56類的特殊之處不是因爲它可以用於任何事物,而是因爲它缺少某些東西-這裏沒有恐懼。 leif老師使用信任而不是恐懼,使孩子們依靠信任,表現出紀律,公平,併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孩子們以您爲榜樣。您要他們做的`事,他們必須先做。我要我的學生和其他善良勤奮的人,然後我最好成爲他們認識的人中最善良的人和勤奮的。”

第16篇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是全美著名的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學生涯的總結。這本書受到各個媒體各個專家名人的推崇,雖不像薦言所說的好的無以復加,但是這本書卻足以引起我們深深的反思。雷夫在這本書主要記錄了他所帶領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所做的事情。

翻開這本書,筆者不得不感慨“矛盾是普遍的”,我們所詬病的那些教育問題在美帝也同樣存在甚至更嚴重:

“種族歧視、貧窮以及無知長期在校園裏佔統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領情、不懂得感恩的學生和教師隊伍裏素質低下的人,更是讓問題雪上加霜。”

“或許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裝懂的人,這些人教過幾年書、打出幾個響亮的口號、建立專屬網站,然後到處巡迴演講。”

“很多教師爲了維持教室秩序,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趴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

看來這些困擾着我們的問題,也困擾着其他國家的教師。即使著名的雷夫在多年前也曾做過這樣的事情:感到疲倦沮喪的我,花了好幾個星期尋找自己靈魂的本質,甚至反常地做了一件事——問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再教下去。如果教育只剩下大量的如何提分如何高效如何在工作中免受懲罰反反覆覆的重複的“再生產”,而沒有充滿創新和智慧的“再生產”,那麼教育也就只剩下無窮無盡的身心疲憊和職業倦怠了。

每一個踏進教育行業的人之初可能都帶着一個美麗的教育夢,然而可能在幾年後這個夢就被消殘殆盡了。因爲教育這個行業,如果努力了很難成功,處處碰壁,失敗的挫折感揮之不去;然而如果不努力卻可以過的很輕鬆。因此,真正愛教育並願意爲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披荊斬棘更顯得彌足珍貴。正如雷夫所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在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

這樣的一本書或許可以喚醒很多教育者最初的夢想,因爲他所創造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是我們所有教育者的願景。這樣的願景飽含着無畏的付出和堅持,無敵的智慧和創造力,缺一不可。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看到那些美麗的像夢想一樣的奇蹟。

帶孩子們去旅行。在這個連課間都不敢讓學生下課的時代,帶孩子們去旅行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仍然有學校敢帶學生去遊學。我同學所在的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上學期全校師生帶着軍訓教官浩浩蕩蕩坐着火車從深圳出發到武漢遊學。且不說參觀武漢大學、湖北省博物館等人文景點帶給學生的文化的洗禮,光是這樣全校師生一起在路上的浩浩蕩蕩,全班同學一起互相關照、彼此分享的情誼,在途中爲了學校榮譽而自我約束的自覺……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旅遊或是課堂教育都無法匹及的。我想這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吧,願這樣有魄力有遠見的校長越來越多,這樣開放有眼光的教育部門越來越多。

雷夫在書中講述了他如何在五十六號教室進行閱讀教學的。很慶幸的是,我們也終於迎來了整本書的閱讀。筆者曾經用了整整一個周集中進行《活着》的整本書閱讀,那一個周我們對《活着》進行初讀和再讀,我們進行提問和質疑,我們進行交流和探討,最後精彩紛呈,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閱讀彙報更是驚豔。通過閱讀和問題的引領學生自行解決了雙層敘事結構、餘華的寫作語言與風格,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探討了活着的意義……很多之前設想的難以給學生進行交流的問題都很輕鬆的解決了。這是一次瘋狂的嘗試,但是這種嘗試告訴我們,有了適當的指導和充足的時間,學生是可以與作者溝通的。但是離雷夫“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的理想還是遙不可及的,但是這一次的實驗仍然是值得的。在這裏我們不得不思考,學生在不同的年級應該讀什麼樣的書,應該有怎樣的`閱讀指導,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經濟學的天空。我想雷夫的這個經驗不僅值得應用於班級管理還可以應用於家庭教育。雷夫在第五十六號教室制定了獨特的經濟制度。在開學初雷夫會給學生一個工作清單供學生選擇:教室管理員、警官、辦公室信差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薪資。孩子們必須選取工作存錢來支付課桌椅的使用費,存下來的錢還可以在拍賣會來購買文具和禮券。這不僅讓孩子們能夠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自我管理能力。

雷夫在教室管理制度、排練戲劇、科學創新、體育課安排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論述,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智慧和堅持。所以,要想讓我們的教育生涯有意思,有幸福感,就必須充滿智慧的去創造並持之以恆。當然這過程中必然有頭破血流的挫敗感,但是比起一潭死水的毫無波瀾,這更有意義不是嗎?

雷夫在書中的敘述的很多方法操作性都不太可觀。例如麗莎做過的作業卻找不到急於向雷夫解釋時,雷夫選擇相信她,並請她的好朋友幫她一起整理她的書桌。從那以後,麗莎再也不曾忘記帶作業了。然而現實中事情遠非這麼簡單,這樣散亂的孩子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改變的。縱使是這樣,雷夫在教育中這些智慧的嘗試和難能可貴的堅持仍然能給我們無限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