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關於說課稿5篇 說課備考指南: 引領優秀教師的傳道藝術

其他文案 閱讀(3.12W)

本文主要介紹了關於說課稿的相關內容。說課稿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備的重要文檔,它能夠系統性地總結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通過編寫說課稿,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學重點,爲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

關於說課稿5篇 說課備考指南: 引領優秀教師的傳道藝術

第1篇

?一碗陽春麪》在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是一篇動人心絃、情真意切的好小說。

本文安排在高中二年級的上期,是在本冊第三單元、第四單元已經學習、閱讀了七篇中外名篇之後出現的。因此,用這篇小說來小結一下小說的閱讀技法是十分合適的。

此外,從高中到國中,學生學習了不少的中外小說,初步瞭解了小說的幾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在此基礎上,按照教綱的要求,“閱讀文學作品,能理清情節線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思想,領會文學語言的優美生動”,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了。

本文是日本作家慄良平的作品。作品發表後,在日本引起極大轟動,深深打動了日本人民的心,譯介到我國後,也深深打動了中國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的心。

這篇小說體現了親情的美,人性的美:通過母子三人在困難的處境中堅強奮鬥、互相激勵的故事,動人的表現了團結、向上、不屈、奮爭的主題。

①情節:從一碗陽春麪到三碗陽春麪的變化過程構成了整篇小說的情節。(物線法)

關於說課稿5篇 說課備考指南: 引領優秀教師的傳道藝術 第2張

第2篇

本文的主題就是通過以上的典型情節概括出來的。四次吃麪表現了一家人的奮爭過程。情節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是一個向前發展的過程,並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各情節之中又突出了最能表現主題的環境——二號桌的描寫,使情節更緊湊。

“二號桌”的描寫同情節發展、人物描寫、主題體現的關係緊密。二號桌成爲幸福的桌子,情節得到拓展,擴大了社會環境的範圍,預示了光明的結局,大大深化了主題。

③人物:通過肖像、語言、行動描寫分別把握母子三人和老闆夫婦的特點。

盧梭在《愛彌兒——論教育》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點他,老是由你去告訴他‘來呀,去呀,休息呀,做這個,不做那個呀’,結果,你用這個方法的確是會使他變成一個傻子的。如果你的頭腦常常去指揮他的手,那麼,他自己的頭腦就會變得沒有用處。”我們要探索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強調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實踐性和創造性,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的.興趣,掌握初步的研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再者,文學是人學,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以人爲本,從關注主人公的命運出發,去正確的理解作者的意圖,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培養自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正如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讓學生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據以上的教學指導思想,本課採用的學法是“品讀法”。這也是建立在本冊教材前幾課學習的基礎之上的,應屬於閱讀的高級階段。品讀,顧名思義,即品評、衡量、評論的意思。品讀就是要學生細讀深思,對文章作出評價。這是創造性思維對高中學生的一個較高要求。

品讀,要認真讀作品,有的地方還要認真吟詠品味,邊讀邊思,細心揣摩,深入研究,把握作品的寫作意圖和表達方式,然後再下斷語,進行評論評價。對於像《一碗陽春麪》這樣人物面貌親切感人、思想情感溫暖真摯、情節結構起伏跌宕、主題思想健康奮進的好小說,理當由學生來細細品味,深入評價。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欣賞作品,提高鑑賞能力。

爲適應學生的學法,教師採取“遷移創造”的教法:教學設計遵循自讀的原則,將閱讀的目標列出,由學生在品讀、討論之後“變讀爲思”

——“思後又寫”————“寫後又議”。這樣,一篇作品由平面到立體,由單純而豐厚;學生的思維由平靜漸趨活躍,乃至出現更新更美的創新。

(一)導語:《一碗陽春麪》1988年12月在日本問世。當時被日本許多雜誌轉載,單行本一出版,馬上被搶購一空。日本電視臺多次播放作者“口演”這篇小說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日本人民的心。我們今天來讀這篇小說,看一看,能引起我們一些什麼樣的聯想,能激發我們一些什麼樣的情感……(1分鐘)

(二)學生讀“自讀提示”。(要點:內容,情節。)(1分鐘)

(四)分組按“情節安排的特色”“環境安排的特色”“人物安排的特色”再進行品讀(教師略作指導),並按要求分別劃出有關詞、句、段,對這些文字反覆吟詠朗誦(個別自讀),仔細體會其含義、情感、作用。(10分鐘)

(五)小組內互相討論,取長補短。(5分鐘)(教師觀察、傾聽)

代表發言,本組同學補充,外組同學質疑,教師掌握全局,適當點撥:難點,爭議點,高層次問題,深層背景等。但要注意有問題才點,點撥也要精要。(15分鐘)

(七)學生上講臺帶感情誦讀生動的、深情的對話片段。(3分鐘)

要點: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①瞭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②要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③要善於獨立思考,力爭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新發現。④對人物、情節、主題要有辯證的態度。

思考:如果小說的倒數第二段改爲:“店裏發出一片痛苦聲和嘆息聲”,好不好?爲什麼?

教材分析簡明扼要,教學方法選擇使用恰當,教學步驟安排合理,整個教學設計體現自讀課課程特點,體現自讀課“教師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培養自學能力”的要求。作爲說案,“說教法、學法”部分尤有特色:特別看重學法,把學法置於比教法更重要的位置,還明確指出,“爲適應學生的學法,教師採取‘遷移創造’的教法”,鮮明地體現了教法爲學法服務的教學指導思想;從理論、教學大綱要求及文學作品特點等方面說明採用“品讀”這一學法的原因,富有說服力;強調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實踐性和創造性學習”的重要性,體現了說課者的教改意識和探索精神。

第3篇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中通過情境的設置,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回歸生活,恢復生活本來的面目,積極完成課程目標提出的要求。

三年級學生年齡偏小、閱歷淺,對日常生活中潛在的危險預見能力不夠,很容易引發危險,受到傷害。因此本課作爲珍愛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在增強國小生的防範意識和安全意識,學會運用居家安全常識、學會自護自救。本課通過競賽、實話實說、實地演習等形式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

品德源於生活,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本身只是一種經歷和體驗生活的過程。作爲教師,我們決不能把品德從孩子們的實際生活中剝離出來,把他們作爲一種孤立的現象來對待,而應開放地納入各種來自學生生活的信息資源,尋找出一條通向生活的道路,使學生置身於他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自然、社會、和文化因素中,從而在各種環境因素、社會關係、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各種良好的品質。我在執教《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這一課時,注意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課前,以夏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進入情境並暢談假期裏最喜歡做的事?將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寫在小花上,貼到草地上,學生興致盎然。我們的生活如此快樂,而現實生活中安全事故卻時有發生,火災錄象、新聞報道給學生一個強刺激,讓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危險,從而避免危險。並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孩子回憶自己身邊發生的意外事故尋找原因。特別是小諸葛亮出主意這一環節更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煤氣中毒了,該怎麼辦?”“家裏着火了,你會怎麼做?”……選的內容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這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已有經驗,並內化新知識。煤氣知識、能否隨意撥打報警電話等的討論,真正走入了學生的心靈深處並讓學生有所得。最後的作業“出去找一找安全標誌、和媽媽一起填寫安全卡”是本堂課面向生活的延伸,真正實現了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在這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指導中品德自然也生成了。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上《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時,我結合教材特點,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的形式,小組之間比一比來組織教學,從舉牌(辨析哪些是危險的,哪些是安全的)、小組討論幫助小夥伴解決困難、到最後的卡通安全卡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的製作也是活潑新穎,六種危險情況的出示採用六個可坐可立的卡通娃娃動畫,配以準備好的帶有爆炸式的醒目的危險,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趣的是模擬撥打報警電話,把學生帶入一種緊張的氣氛。創設趣味情境,設計樂中求知的遊戲、貼近生活的活動,讓孩子們投入這樣的遊戲、活動、生活中,從中學會了生活,習得了品德。

新課程強調,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採用開放式、互動式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做。老師要主動加入到學生中間,把自己的想法、經驗告訴學生,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在上《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時,我始終以一個大姐姐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覺得我並非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一個知心朋友。這樣一來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敞開心扉,實話實說。在他們敘述身邊的意外事故時,我也將自己的鄰居小迪在今年暑假溺水的真實事例講給他們聽,讓他們尋找原因,激起共鳴。在“遊戲”這一版塊中,我是一個參與者,同時也是一個組織者和引領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與學生平等對話,請看“你覺得他這樣做好嗎?你們認爲呢?老師也想來評一評……”在這種寬鬆的教學氛圍中師生相互的情感,對於生活積極的態度都得到了共同的提升。此時的課堂已沒有了老師和學生,只有大朋友和小朋友在一起聊天,一起遊戲,一起感受生活。

(1)評價內容多元化。這是指評價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各方面的評價,它很好地整合了教材內容與爭章活動內容。如:教學中,我把學會如何自護自救與在校爭當安全小衛士、在家爭當安全小主人三者進行整合,讓學生明確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是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是自己。我根據學生的品德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我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也注重家長的評價。如:教學中,模擬119電話,通過學生評,老師評,最終讓學生明確遇事不能慌張,要說清地點、撥號準確。

(3)評價方法多元化。“小警察”找危險,“火眼金睛”找原因,“小諸葛亮”出主意。爭當安全小衛士等。創設真實的情境,鼓勵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品德課教學,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創設豐富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實施多元化評價,在開放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品德課的實效性。

第4篇

1、教材內容:《少年閏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初識魯迅”爲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少年閏土》這一篇是魯迅的作品,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這是一篇經典名篇,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叫讀者不可抗拒的。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它在本單元中訓練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通過對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悟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全文以“憶——盼——見——佩——思”爲線索分爲五段。課文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接着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魚四件事。最後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也反映“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表達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閱讀訓練的好教材。

鑑於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技能現狀和本組文“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我特別對本課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本課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進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產生心與心的情感共鳴。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是學生初識魯迅,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本文通過“我”與閏土的對比,流露出“我”對生活在“高牆大院”中的不滿足,以及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嚮往。滲透着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封建主義的批判。要讓學生體會這些並能昇華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學習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對於如何教會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可以採用模仿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去演,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豐富課堂。使學生全員參加都能積極動腦,大家暢所欲言,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對於如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讓學生課下收集寫作背景的資料結合其背景加以理解,老師再可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根據課標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階段水平並結合本單元的重點,確定如下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思路是快速閱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總體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事件;接着深入學習有關段落,體味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設計,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一目瞭然,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出來了。

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指名讀,想象畫面讀等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領會,在朗讀中昇華感情。以讀代講,適時點撥,使學生走進文本能夠深深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濃郁的情境中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動靜結合,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載。

第一課時:瞭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並命名。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並背誦。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四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感受作者和閏土之間的深厚感情,瞭解閏土樸實可愛的特點;學有餘力的同學會模仿課文一處片斷,寫一段一個人外貌的話。

出示“月光刺猹圖”(不用說出圖的名稱),教師在配樂中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圖畫的內容引學生入境。介紹圖中的少年就是閏土,引出課題。(如“這是一個幽靜的夜晚,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圓溜溜的大西瓜靜靜地躺在海邊的沙地上。碧綠的瓜地裏,有一位英俊少年,手捏一柄鋼叉,正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這少年是誰呢?對,這少年便是閏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7課《少年閏土》。)

國小生因爲認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通過老師對閏土生動的介紹使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讓學生迫不及待地去鑽研課文。

由學生彙報課下收集的關於魯迅的.資料,老師總結歸納: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寫的,1919年魯迅回到了故鄉——紹興,兩年後,他就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爲題材,寫下了小說《故鄉》。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故鄉》裏面其中的一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段落。

在這部份中,由於魯迅的語言文白相間,學生在字詞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課件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三十年後,魯迅回到故鄉,腦中浮出一幅畫面,是什麼畫面?(學生認真讀第一自然段,爲畫面取名——“月夜刺猹”)

②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勇敢、活潑、機智……)

③當魯迅回憶這幕時,懷着怎樣的心情?(小組討論:懷念、不捨、留戀……)

四個問題後學生就已經把第一段學的很透了,然後老師再提出要求:像這樣的畫面在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小組分工合作找出其他三幅畫面——雪地捕鳥、沙灘拾貝、潮汛看魚)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四個問題其實就是交給了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即:(板書)

本課重點講了課文的第一段,而第一自然段也是全篇的重點。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的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喜歡刺激的少年,而在《故鄉》中,成年以後的閏土卻是呆板、痛苦,將一切希望都寄予神靈的愚昧農民,前後的對比反差之大令讀者深思。關於這點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做適當的滲透。而對於“我”與閏土在年少時和成年時的強烈對比,如,年少時“我”非常羨慕閏土,自己生活在“高牆大院”之中 也應該做適當的滲透,使學生能夠更多的瞭解魯迅的思想

老師可以提供題目,如《我心目中的魯迅》《論閏土形象》《一代文豪——魯迅》《我看舊社會》等,也可以由學生自由命題。

第5篇

?認識ie》是學前班拼音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內容。本課共兩課時,教學內容分爲五個部分:第一是認識複韻母ie,讀準字音;第二是學習ie的四個聲調;第三是掌握ie的字形,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ie;第四是聲母與ie的拼讀練習,認讀相關詞語。第五是初步認識整體認讀音節ye。本節課我主要是陳述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正確認讀、書寫複韻母ie,學習ie的四個聲調,區分複韻母ie和ei。

(三)教學重點:正確掌握ie的發音方法,認清字形,,

(五)教學準備:拼音字卡、課件、圖片。 二、說學情

學前班的孩子天真活潑,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容易被新穎的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對於拼音教學來說,就要根據幼兒的心理活動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設計,變枯燥的拼音符號學習爲愉快的學習體驗之旅,激發學生的學習拼音的興趣,並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說話和聽講習慣。

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是兒童的天性,本課我主要以活動與遊戲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根據學前幼兒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同有趣的遊戲、兒歌、比賽等形式結合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中去學習。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如,在教讀ie的四聲的時候,我

先領着學生讀,當學生基本掌握髮音方法後,我通過“小老師”的形式鼓勵學生來領讀,這不僅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而且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加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努力地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學習音節,如,學習ie的四個聲調時,我啓發學生把韻母的讀音與相應的字、詞聯繫起來,iē———椰樹的椰,椰果的椰;i———爺爺的爺,iě———田野的野,你是學生我也是學生的也;y———樹葉的葉,夜晚的夜,作業的業等等。引導學生將所學新知識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這樣他們纔會學得更主動、更快樂、更有信心。 四、說教學程序

1、課件出示圖片請生說對應的複韻母兒歌,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活動方案: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課件出示學過的複韻母拼音,看哪組的學生先準確地讀出來,就給那一組貼上一顆星星,結束時那組星星最多即爲優勝組。

1、課件出示椰樹圖,引出複韻母ie,教師先示範發音方法,再結合兒歌:椰樹椰樹ie ie ie”讓學生進一步體會ie的發音方法。

分組讀,單個開火車讀,教師注意聽學生的發音,及時糾正發錯的音。

“ie的調號該標在那個字母的上面?”(複習標調歌,請學生思考後回答),課件出示四個聲調,師生一起讀四個聲調。

教師先示範板書, 學生用手指書空,再讓他們在書上練習書空,最後再請個別

區分複韻母ie和ie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課件出示字母請小朋友觀察他們有什麼不同呢?讓學生髮言後,師總結,出示兒歌:“小e 在前ei ei ei,小 i 在前ie ie ie。”讓學生結合兒歌發現他們的讀音不同,區分兩者的字形,加深印象。

方案:將分別寫有ie的四個聲調和ei的四個聲調的拼音字卡發到學生手中,教師任意出示一張拼音字片,並說《找朋友》的口令“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裏?”幼兒一邊回答“你的朋友在這裏!”一邊快速拿出相應的卡站起來,並大聲地讀出卡上的拼音,誰最快誰就是勝者。

[設計意圖: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根據幼兒心理特點,以遊戲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表揚課上學習突出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 五、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