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湘西自治州十大名人

排行榜 閱讀(1.19W)

10、胡興仁 [清] (1797~1872)

湘西自治州十大名人

胡興仁,字恕堂。嘉慶二年(1797年)生於保靖縣城。其父胡嵩齡,原名大魁,字貫鬥。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舉人,官晃州訓導。興仁出身書香門第,幼時勤攻詩書,聰明過人,讀書三次,能背原文。他原址今爲保靖縣林業局,人們稱之爲“胡家公館”。就職經歷胡興仁是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拔貢,曾就職州判,由陝西的知縣歷升府道。後調福州了結難辦的積案400餘起,因辦案有功,調升四川成都龍茂道署按察使。父死返家,後任補川北道。修建儲備糧倉,捐谷200擔備荒,倡修水利,並親巡工地。

9、彭司勳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學部

彭司勳(1919.7.28- )藥物化學專家。湖南省保靖市人。土家族。195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藥學碩士。1996年2月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導,藥物化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中南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藥學組召集人 , 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領導協調小組顧問,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藥學類教材評審委員會主仔委員。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是我國製藥化學、藥物化學專業早期創建人之一。主編教材和專著5部,其中《藥物化學》〈 1988 年版 )評爲國家優秀教材,發表論文 150 餘篇。

8、田仁信

田仁信(土家族擺手舞)湖南省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田仁信,男,土家族,1933年出生於永順縣大壩鄉雙鳳村,民間著名舞蹈家。從小受到擺手舞這一民族民間藝術的薰陶,6歲就跟父親田萬、爺爺田富貴學跳擺手舞,用這種典型的家族傳承方式來傳承這民間舞蹈藝術。同時,田仁信也注重對擺手舞的傳承,先後帶有弟子、田朝發,田明孔等。1953年代表湘西州到長沙蔘加少數民族文藝匯演,1956年9月上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受到周恩來、泉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7、張明光

張明光(土家族擺手舞)湖南省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張明光1945年至1955年讀書。國中畢業後一方面跟師學裁縫、學繪畫,一方面拜農車土家大擺手第二十四代掌堂師秦恩如爲師,學跳土家擺手舞,學唱土家擺手舞。從1984年以來就一直擔任農車鄉土家大擺手堂掌堂師,在個人生計上仍以務農、做裁縫、做匾額銷售爲主,他德高望重,享譽一方,系政協龍山縣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張明光從小生長在以土家擺手歌舞而著稱的湖南省龍山縣農車鄉,在師傅秦恩如的口傳心授下,掌握了土家族大擺手的歌舞內容及其儀式,如《擺手歌》中的“長馬辭”、“短馬辭”、“梭尺卡、“嘎麥請”。

6、肖紀美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0~2014)

肖紀美, 材料科學家。1920年12月7日生於湖南鳳凰。194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獲學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密蘇里大學博士學位。北京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1980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先後開設了金屬材料學、合金相理論、金屬物理、腐蝕金屬學、金屬的韌性與韌化、斷裂力學、合金能量學和材料學的方-等課程,出版了10本專著。主要在合金鋼、晶界吸附、脫溶沉澱、晶間腐蝕、斷裂學科和氫損傷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強調綜合應用金屬物理、斷裂力學和腐蝕科學分析和解決了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中的若干重要斷裂問題和材料質量問題。

5、李文采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06~2000)

李文采,(1906.9.9-2000.3.1),鋼鐵冶金學家。湖南永順人。193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1949年後,參加上海區的重工業企業的接管工作,整頓上海各鋼鐵廠,組成了上海國營鋼鐵公司。還規劃了滬、杭、寧的電力網工程。1954-1958年期間,配合各大鋼鐵聯合企業的礦石、煤焦、耐火材料檢驗等方面的基本建設工程的需要,組織領導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首次在我國半噸轉爐試驗了純氧頂吹,煉成合格鋼水一百餘爐。進行過真空下鑄鋼和連續鑄錠試驗。完成了型焦(熱壓焦)的實驗室試驗工作,參加了太原鋼鐵廠和福州型焦半工業性試驗。

4、李燭塵 (1882~1968)

李燭塵(1882―1968) 天津久大鹽業公司總經理,輕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湖南省永順縣人,1882年9月16日生於永順縣毛壩寨。7歲入私塾讀書,勤奮好學,頗得先生賞識,認爲是建國之材。1898年參加童子試。1901年參加永順府會試,名列榜首。他憎惡腐敗的現實社會,不願再致力於科舉仕途,從《盛世危言》和《易經》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得到啓示,決心外出求學,探索富民強國之路。

3、袁吉六 [清] (1868~1932)

袁吉六(1868――1932),字仲策,榜名仲謙,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於保靖縣葫蘆寨(其六世祖袁文崇於清初帶全家遷此定居)。民國元年(1912)攜家眷迴歸祖籍新化縣永固團巴油袁家凼(今隆回縣孟公鄉白蓮村)。 袁吉六年少時由父親授讀,天資聰敏,博覽強記。清光緒八年(1882),辰沅道臺巡視葫蘆寨屯務,住宿劉家客寓,耳聞隔壁琅琅讀書聲,通宵達旦,心甚異。次日天明,命弁兵把夜讀者袁吉六傳來,見他身穿破舊長衫,五官卻很端莊,欲試其才,叫他屬對:“國小生藍衫掃地”;袁吉六隨口對答:“老大人紅頂沖天。”

2、熊希齡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教育家、實業家 (1870~1937)

熊希齡(1870-1937)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教育家、實業家。 湖南省鳳凰縣人,1870年出生於鳳凰縣一個官宦家庭。幼年入私塾。14歲中秀才。人稱湘西神童。20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湖南維新運動興起。他以在籍翰林協助湘撫陳寶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時務學堂總理,延聘梁啓超任中文總教習。他參與辦理和興辦湘省近代航運。他創辦了南學會、《湘報》;成立了“延年會”、“婦女不纏足會”等維新社團,促使“講堂工場林立”“各州府學校紛起”,“民智驟開”。

1、沈從文 20世紀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1902~1988)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因此,沈從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個民族的任何一個,但沈從文本人卻更熱愛苗族,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於苗族風情的描述。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