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湘潭湘鄉市十大旅遊景點

排行榜 閱讀(1.98W)

10、曾國藩詩文島

湘潭湘鄉市十大旅遊景點

坐落在漣河中央的曾國藩詩文島,被譽爲湘鄉城區的“綠心”、“綠肺”,是由碧洲公園提質改造而成的外向型、開放型的市域都市綜合性公園。她以自然風光爲主體,突出“文化、旅遊”主題,兼具“休閒、健身”功能。島上建有健身廣場;環島遊道、護坡、遊艇碼頭、曾國藩詩文雕塑景觀。這裏音樂婉轉,遊人如織,95塊曾國藩詩文碑刻遍佈小島,濃縮着湖湘文化精髓,凸顯着以曾國藩爲代表的湘軍文化內涵,讓遊人在休閒漫步中不知不覺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啓迪。

9、曾國藩生平研究館

從湘鄉走出去的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是這方神奇土地孕育的湖湘文化的傑出代表,對近代中國影響巨大,是湘鄉的一大文化品牌和名片。

爲了挖掘湘軍文化,湘鄉市人民政府在曾國藩曾就讀的湘鄉漣濱書院建立了曾國藩生平研究館。展館爲晚清建築風格,展室9間。展覽分爲“寒窗苦讀、京師歲月、湘軍統帥、總督南北、倡辦洋務、一代儒宗、家教傳承、流被桑梓”八個部分。布展采用聲、光、電相結合的手段,將“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爲師、爲將、爲相一完人”的“全身”曾國藩穿越歷史時空,再現世人面前。

8、湘潭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漣水之濱的湘鄉城南經濟開發區,與市區隔河相望,總面積370平方公里。這裏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山體秀美,形如儀鳳翔空,昔人美曰“東臺起鳳”,故名鳳凰山,是湘鄉八景之首。

山上森林茂密,萬木蔥鬱,綠蔭護夏,紅葉迎秋,花香四季,百鳥爭鳴,環境優美,風光秀麗。這裏的天然礦泉水,水味甘冽,香如椒蘭,堪稱東方神水。

人文古蹟,歷史悠久,聞名遐爾。原有的文塔、八角亭、鳳凰寺有千餘年曆史;唐代恆氏二女練丹求仙的曬藥石、洗藥井,旁側的天書石獨具神韻;紫樹玄臺,風景別緻;領袖臺、將軍坨挺拔秀麗,氣勢雄偉;引鳳橋、門樓羣,古色古香,構造絕妙,獨一無二;鳳凰山莊集樓閣亭榭、碑林書畫、奇花異草、山珍野味於一體,引人入勝,耳目一新。

7、陳賡故居

位於湖南省湘鄉縣龍洞鄉泉湖村楊吉灣。楊吉灣是一個建築羣體,土磚青瓦,上下兩棟,左右兩橫呈“凹”形,共有40餘間房屋,屬中型民居款式。坐東朝西,依山靠水,景色宜人。它正中堂屋,分爲上下兩廳,中間相隔一個長方形大天井,是古建築中稱之爲“鴛鴦廳”的格局。堂前階基上,聳立兩根杉木傘柱,下承雕花鼓狀石礎;左右橫屋前側,用磚砌起一道大山字垛,以避風阻雨;橫屋以內,房室縱橫擺布,共設小天井4個。屋前地坪邊有一個不足半畝的堰塘,供飲用和農用之需。

這個建築羣體以正脊中花爲界,左邊20間住着譚甲鬆家,右邊23間則爲陳賡家。陳家房屋原來是20間,後來加配了3間,在裏面配置牀鋪、被褥及衣物,專供孤寡老人、殘疾人、孤兒和一些無家可歸的乞討者居住,並提供吃喝。右邊屋後是陳家的菜園,菜園上面的半邊山坡,由陳家開墾爲果園。在果園的一側,有一個練武坪,是陳家幾代人習武健身的地方。陳賡的先輩,皆以務農爲業,生活艱難。陳賡的祖父陳翼懷,投入曾國藩的湘軍,起於士卒,歷戰甚多,成爲一員大將,後毅然解甲歸田。

6、水府旅遊區

湖南水府旅遊區坐落在湖南省湘鄉市棋梓鎮,位於韶山、南嶽、張家界三大旅遊區中心地段,規劃面積177.2km2,其中水域面積45km2,庫容量5.6億m3,湘黔電氣化複線鐵路依區而過,上瑞高速橫跨其中,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具有極好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

旅遊區內生態環境良好,常年生長着近千種珍貴物種和多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沿庫的歷史遺存也給水府旅遊區帶來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區內有多處國家級、省級文物古蹟,造就了曾國藩、陳賡、蕭三、黃公略、宋希濂、羅重舟等歷史名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窯遺址的挖掘,填補了南方無宋窯的歷史空白。旅遊區有一級景點12個,二級景點40個,三級景點17個,四級景點7個。大小島嶼星羅棋佈,“水府石林”、千年古藤,萬年古石,水清、山靜、石奇、洞幽、島秀、庫叉幽曲,構成一幅美妙絕倫的生態樂園圖。

旅遊區2007年入選生態休閒類“新瀟湘八景”之一,2008年定爲長株潭城市羣生態休閒度假服務基地,2010年評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現在,水府正朝着“中國頂級湖泊休閒小鎮”的目標邁進。

5、湘鄉雲門寺

雲門寺位於湘鄉市望春門53號,始建於宋皇釣二年(1050年),原名“石碑寺,後因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有高僧慈惠從浙紹雲門山來,卓錫於此,天現祥雲,邑侯秦豫奏於上,以其祥瑞,更名雲門寺。

雲門寺佔地約10畝,其主要建築有前殿、中殿、大雄寶殿和觀音閣。其中觀音閣最爲壯觀。殿閣進深35.4米,通面寬17.5米,高約15米。古寺居城市中心,歷千餘年風霜雪雨,刀兵火劫,依然得以保全,在全國實屬罕見。

現殿內供奉有全國第二大之木雕泥塑千手千眼觀音像。佛像身高12米,全身貼滿黃金,直立於蓮花寶座上,面頰豐滿,雙目微俯,形態端莊慈祥。佛頂有寶冠24面,各麪塑有-;上身千手,每手掌心內各有秀目一隻。

雲門寺最著名的文物還有石雕十八羅漢像。十八羅漢,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每尊都是同一塊整體的漢白玉雕刻而成,身高1.5米,形態各異,或舒目展顏,或挖耳蹙聽,或捧腹憨笑,或掩卷沉思,或眉目傳情。刻畫栩栩如生,充分顯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塑技藝。

雲門寺廟貌雄偉,爲湘鄉之最,香火鼎盛,與南嶽爭雄。1959年,雲門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評爲省重點寺院。

4、茅滸水鄉

湘鄉市茅滸水鄉度假村是湖南省的251工程中20項重點之一,國家3A景區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湖南省五星級休閒農莊、長株潭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基地,也成爲整個湖南省的休閒旅遊金名片,即將打打造成爲繼周莊、烏鎮後的“全國最具特色第三大水鄉”。茅滸水鄉距湘鄉市區8公里,地處湘鄉市規劃區內工業發達、經濟活躍的東郊鄉皮革工藝園區,與湘江支流漣水河緊密相連。西有湘黔線、潭邵高速公路、國道320線穿過,便捷的交通,直接通往湘潭、韶山、寧鄉、婁底等鄰近城鎮;南與國家級東臺山森林公園及湘鄉東山新城區相連相望,碧水青山,交映相輝。因此,區域優勢明顯,整體環境和諧,空氣清新怡人,景觀優美別緻,是湘鄉乃至湘潭少有的原生態自然環境區,有望打造成爲長株潭的後花園。茅滸水鄉猶如鑲嵌在湘中大地的一顆明珠,正以她優雅的環境、便捷的交通、別緻的風格、獨特的文化、舒適的氛圍,笑迎八方賓客。

3、韶山銀河旅遊區

韶山銀河旅遊區位於湘鄉市內,其主體爲韶山灌區,區內有效控制流域面積505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66.5米,庫容2100萬立方米,行政區域涉及雙峯、湘鄉、韶山、湘潭四個縣(市)區,規劃範圍約81平方公里。景區地域包括洋潭景區、飛漣灌萬頃景區、三湘分流景區、銀田景區。旅遊區以漂游爲主,是一個融休閒、度假、娛樂、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灌型旅遊區。

作爲旅遊區主體的韶山灌區,於1965年7月動工,在曾任國家主席-同志的領導下,十萬勞動大軍憑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們有穿山之志”的豪情,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就勝利建成了總乾渠和北乾渠,並順利通水灌溉。三十多年來,灌區灌溉着雙峯、湘鄉、湘潭、寧鄉、韶山、望城、雨湖七個縣(市)約25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00萬畝農田,兼具工業供水,發電,航運,防洪排澇,養殖等綜合利用功能,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灌區內工程巍然壯觀,氣勢磅薄,渠道阡陌縱橫,羣巒疊翠,水如明鏡,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是外來投資者理想的開闢場所。區位優越。韶山銀河旅遊區周圍有韶山、烏石、花明樓、曾國藩故居、水府廟等著名的旅遊區景點,區內有云門寺、褚公祠、東山書院、黃公略銅像、文廟等古香古色的名勝古蹟,且頻監長沙、寧鄉、株州、湘潭、韶山、雙峯等地,與他們相距均在100公里以內,交通便利。320國道、湘黔鐵路以及在建的上瑞高速公路貫穿而過,且區內渠道阡陌縱橫,將各處景點緊密串在一起。

2、鎮湘樓

湘鄉市城大正街臨河岸處,原有一座高樓,名鎮湘樓。

據康熙三十七年(1698)《湘鄉縣誌·卷一·名勝》:“鎮湘樓,在治左二十步,因亂毀。順治十一年知縣南公起鳳修建。康熙十二年知縣劉公履泰重修。”說明鎮湘樓在清順治之前即已建樓,因戰亂而毀。

查閱明天順五年(1461)修纂的《大明一統志·卷六十三·長沙府》,其中宮室、古蹟等項均未載鎮湘樓,這說明其時鎮湘樓尚未修建。

建設中的鎮湘樓

至萬曆十八年(1590),湘鄉縣城始設四門於街口,東曰望春,西瑞慶,南鐵門,北迎恩,門各有樓,置人守望。筆者認爲,鎮湘樓或即建於此時。時縣人龍應河《碧洲芳渡》詩中雲:“一城樓榭鏡孤懸”,此“樓榭”或即指正對孤洲的鎮湘樓。又參照湘潭萬樓的肇建時間是萬曆四十三年(1615),鎮湘樓與萬樓應是相近時間修建。

鎮湘樓先是作爲戍樓(斥候)而建,人在樓上守望,一有戰事發生即鳴鈴報警。“鎮湘樓”是後來起的名,據康熙時縣丞何量《登鎮湘樓記》:“小邑由來無城郭,人民懼不保障,形家謂斯樓足以鎮湘而作屏藩也,因名焉。”可證。

樓何時何事而毀?據有關地方文獻記載,明崇禎十年(1637),臨武、藍山礦工起事,二月由衡陽攻湘鄉;四月,據縣城5日後去(時總兵陳君德領兵戍守縣城,曾據鎮湘樓上)。十六年九月,張獻忠部自湘鄉攻寶慶;十七年,明軍往來長、寶間,湘鄉爲孔道,幾無日不遭蹂躪。清順治四年(1647)二月,清兵攻取縣地。五年(戊子)春,亂兵肆掠;八月,明將陳友龍自黎靖下武岡、寶慶,攻入湘鄉;冬,明將馬進忠、牛萬纔等合衆數十萬自常德潰退縣境。連年交戰,反覆拉鋸,鎮湘樓幾經戰亂而毀。

後鎮湘樓又經數次重修。順治初,知縣南起鳳爲民請命,因獲旨豁免糧賦,稍蘇積困,十一年(1652)乃率縣人重修鎮湘樓,此爲第一次重修。

康熙十二年(1673)知縣劉履泰主持修建鎮湘樓,“孤閣憑虛扼建瓴”(劉氏作《鎮湘樓》詩中句),此爲第二次重修。

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因吳三桂之亂,縣中遭兵燹。二十六年(1687)五月,縣城發大水,“崑崙橋亭脊、中洲樹梢俱沒”。六月,城中火,八月又火。鎮湘樓經此刀兵水火之劫,又被毀。

據文獻載,康熙三十七年(1698)仲春,知縣李·作《鎮湘樓看昨歲新墾中洲麥秀》詩。三十七年夏,縣丞何量應簡自採之邀登樓,並作《登鎮湘樓記》六百字文。時縣人謝天墀有《和簡自採碧水芳渡》詞,中曰:“無事倚危樓,頻聽鳴舟。”這說明其時鎮湘樓又已重建,此爲第三次重修。

康熙五十年(1711),縣人孔恕率建碼頭(同年,知縣高克藩率建春風閣於署左望春門內,雍正八年知縣陳哲重修)。雍正九年(1731),孔堯讓重修碼頭。

據乾隆十二年(1747)刊《湘鄉縣誌·古蹟》載:“鎮湘樓,在治左大街河岸……”可見在乾隆年間,鎮湘樓已是作爲古蹟予以記載。其時,頒旨通祀文昌,鎮湘樓上亦祀之,魁星長耀,與對岸文塔夾水而交輝。

嘉慶十五年(1810),縣中紳士李作雲、賴桂芳等糾衆又重修鎮湘樓。此爲第四次重修。嘉慶二十二年刊《湘鄉縣誌》卷一“碧洲芳渡”圖上,即繪有鎮湘樓圖,形貌大致如原構。縣人謝如運《登鎮湘樓》詩曰:“麗譙高倚碧雲開,湘上河山一望該;檻外清風來古渡,簾前佳氣自東臺……”(正是“河山歸望目,憂樂入吟襟。”)

道光十四年(1834),縣中名士劉蓉在鎮湘樓碼頭送別曾國藩(劉氏詩中有“鎮湘城畔送行舟……”句可證)。同治元年(1862),黃文燾等重修碼頭,鎮湘樓碼頭成爲物資百貨船運裝卸之處。據同治十三年刊《湘鄉縣誌·卷一·地理·城池》載:“鎮湘樓,在縣治東,亦城樓也,由大街直下臨河岸”。其時鎮湘樓是作爲縣城城垣,歸在“城池”。

民國元年(1912)壬子大水,鎮湘樓又遭水淹,幸未傾圮。1927年1月初,在鎮湘樓上召開了湘鄉地方委員會成立大會(幾天後,毛澤東來到湘鄉縣考察農-動一週)。可見其時距上次重建已百多年的鎮湘樓尚完好。

鎮湘樓最後傾圮於何時?查1959年《湘鄉縣誌》上記述,1943年12月24日,一批日機飛達我縣城上空,投彈30餘枚,城內鎮湘樓正街華裕布莊、通湘百貨店、聶順興藥號、馬洪福香號、楊森泰藥號、春馨樓包麪店、中國銀行等處均被炸燬一部或全部。”又據資料載:“1944年6月,日寇入侵湘鄉,縣城從北正街的蔣公祠至河邊的鎮湘樓,街道建築物全被焚燬。”可知,鎮湘樓毀於其時。

“劫火一朝圮,春風萬象新”,今湘鄉市建設文化旅遊名城,將重建鎮湘樓,這是第五次重修。不久的將來,漣水南岸將矗立一個更加巍峨壯觀的鎮湘樓。

1、東山書院

湘鄉東山書院是毛澤東走出韶山,求學勵志、成長報國的第一站。

東山書院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原湘軍將領、新疆巡撫劉錦棠及湘鄉縣舉人許時遂、黃光福等人倡修,於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建成,規模爲正廳三進,東西各五齋,合計60餘間。書院門額“東山書院”四字,系清代榜眼、大書法家黃自元所書。

書院建築具有典型的湖湘書院文化特色,在佈局上體現了“禮樂相成”的儒家思想,採取中軸對稱、多重院落、前後連串、層層深入的空間組合,給人以幽深寧靜的感覺。在裝璜上不求華麗,青磚青瓦,沒有堆砌的裝飾和虛造的聲勢,呈現出端莊、樸實、寧靜、典雅的特色。書院建築同時融入了地方祠廟建築特點和西式建築風格,如圍以圍牆,環以便河,飾以照壁,架以石橋,配以過亭,設以天井,無不體現出傳統建築的作法。出入書院的兩座大門,亦依文王八卦卦位建在“乾、坤”二卦的位置上,喻意從東山書院走出的學生,都將大有作爲、響震乾坤。而邊廊式的兩層樓房、高大的橫格玻璃窗、大教室設計則顯然吸收了西洋建築的風格。

書院是甲午戰爭後國人救亡圖存的產物,它遵循實事求是、積極變通的原則,秉持“公誠勤儉”的校訓和“唯纔是教”理念,“廢科舉,興新學”,打破傳統書院的讀經模式,脫離科舉仕進的軌道,設立算學、格致、方言、商務四齋,分科造士,培養專業實用人才,開湖南新式教育先河。民國期間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曾盛讚東山書院,認爲它爲湖南全省維新局面的展開起到了積極作用。它“培養實用人才,以濟當時之急”的辦學方向,也爲現代教育樹立了楷模,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自書院創建至今,產生和培養了共和國開國領袖、將軍、學者等數以萬計的英才俊傑。傑出校友有國家主席毛澤東、國際著名詩人和翻譯家蕭三、全國政協常委易禮容、新民學會創始人之一的蕭子升、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陳賡和譚政、湘鄂贛省委書記兼軍事部長楊幼麟、福建省委書記、閩粵贛軍區司令毛澤覃、股東區特委書記柳宗陶等。在東山學校百年校慶時,國家教委曾發來賀電,稱讚“東山學校爲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貢獻”。

書院曾歷經縣立東山高等國小堂、省私立東山初級中學、省立東山國小、東山學校等名稱更迭。1958年9月10日,毛澤東主席爲母校題寫了“東山學校”校名。-也於2003年爲東山學校重題了“公誠勤儉”的校訓。

書院現仍爲全省乃至全國保存最完好的一所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