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洛陽10座最著名的寺廟

排行榜 閱讀(2.06W)

10、白雲寺(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市欒川縣秋扒鄉之古剎白雲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聳入雲。古剎始建於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70年),與洛陽白馬寺(始建於公元68年)是同時代建造的姐妹寺,距今約2000年,現存四塊碑碣爲證。昔時,晨鐘暮鼓、僧衆誦經禮佛聲聞十里開外,香火鼎盛乃豫西一大名寺。土改期間一度遭到破壞,後毀於文革時期,有居士尚記古寺對聯:紅塵滾滾苦海無邊,白雲悠悠回頭是岸。今日,古寺在遺址旁邊重建,原遺址依然保存。

9、龍潭寺(河南省洛陽市)

龍潭寺位於張塢鄉嶽社村東南的龍潭河東。因寺附近有一面積約60平方米左右的龍潭而得名。以寺院大殿結構造型特點,可推斷爲金代所建。現存大雄殿、天王殿、東陪殿、僧房等17間。另有土窯7孔,總佔地面積3畝多。院內石碑多塊,碑面風化,字跡模糊。其中一塊上面有“天和元年”(公元566)字樣,是否爲創建年代,尚不能確認。據傳,原來這裏有龍王廟,後改建爲佛寺,寺院外西面和北面各有僧塔一座,一爲“曉崗雲公和尚塔”,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寺南有柏林瀑布,風光宜人。

8、藏梅寺

藏梅寺本名白雲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縣顧縣鄉回龍灣村,因背靠白雲山而得名。舊時香火鼎盛,規模宏大,有四層院落,頭層爲四大天王殿,殿前東壁塑有黃巢坐像,披盔戴甲,氣勢不凡。據《鞏縣誌》記載,唐代黃巢起義西伐長安時,曾在此駐兵,並挖洞貯糧。直到今天,附近還有閱兵臺、練兵場、飲馬泉等舊名。二層大殿供彌勒佛像。三層爲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佛。最後一層是僧人居所。藏梅寺位於青龍河谷中,峯巒拱秀,溪流縈迴,林木蔥鬱,幽靜秀美。

7、觀音寺(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

洛陽觀音寺位於洛陽市汝陽縣城東南十多公里的黃屯村南面,聖王臺村北坡。又稱下寺。北臨汝河,東傍板棚河,南依鳳凰山,綠樹蔥鬱,景色宜人。觀音寺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化以及歷史變遷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觀音寺坐南朝北,前低後高,走進門去,依次可以看到一座碩大的山門,高聳的鐘樓,三間大的頭殿、二殿、三殿(正佛殿),精緻的石砌“一步三空橋”,左右對稱的迎旭閣、橫霞閣及兩孔石窯。東面窯裏的石雕佛像,額題是“何須面壁”,兩側掛着“莫向他山借石,還來此地做人”的一副對聯,所含禪機耐人尋味。

6、香山寺(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

龍門香山寺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緊鄰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武則天稱帝時重修該寺,並常駕親遊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白居易曾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復,借鑑唐代風格,對蔣宋樓,乾隆御碑亭,衣鉢塔等作爲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保護。在原址上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遊道等。

5、玄奘寺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於偃師緱氏鎮唐僧寺村北,緊傍207國道,玄奘寺始建於北魏,原名靈巖寺,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該寺聆聽佛法,玄奘取經返回後曾回寺看望僧衆,被譽爲大德、大善之人,爲了弘揚他堅毅卓絕的精神,又改名爲“興善寺",唐太宗曾賜地40頃敕令重修,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武則天自神都洛陽出發,登封中嶽,路過該寺,也曾賜金重修,並賜地百頃。後人爲表示對玄奘法師的懷念,又改名爲唐僧寺。1996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拜謁唐僧寺,提議更名爲“玄奘寺"並親題“玄奘寺"匾額。

4、廣化寺(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廣化寺 ,是北魏所建龍門八寺之一。八寺分別爲石窟寺、靈巖寺、乾元寺、廣化寺、崇訓寺、寶應寺、嘉善寺、天竺寺。寺前山坡建有石階,中有五層高大建築包括高山門、天王殿、伽藍殿、三藏殿、地藏殿。寺中另有無畏師塔、鐘鼓樓、廂房等。其中“神水亭”內有千年神泉,俗傳好人取飲時有水,壞人慾飲時井榦。望朝亭,高居山巔,可登臨遠眺洛城,傳說舊時有一皇上來龍門遊春,登此處回望都城,忽見宮中有叛逆作亂,急速返宮,得以及時平定,遂建此亭以記之。還有傳聞說這廣化寺是曾經武則天離開開封帶髮修行之地。

3、大福先寺

唐代東都洛陽的大福先寺,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著名寺院。大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天后武則天(624―705)於其生母、太原王妃揚氏(?―670)舊宅所立。中外高僧法藏(643-712,康居人)、菩提流志(覺愛 ?―727)、阿你真那(寶思維 ?―721),地婆訶多(日照,613―687)、善無畏(637―735)、義淨(635―713)、志辯(755―827)、道丕(889― 955)、等人皆在此寺譯經或宏揚密教,闡發律學,傳播三階教。後成爲對日本影響極大的律宗傳播中心。

2、靈山寺(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靈山寺原名報忠寺、報恩寺,亦名鳳凰寺。在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城西靈山北麓,爲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周靈王寢葬於此,故名其山爲靈山,靈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內建築原有山門、前殿、毗盧殿、大雄殿、藏經後樓及左右配殿等。現僅存山門、中佛殿(又名大悲殿)和大雄殿等。大雄殿內的三世佛像爲明代泥塑作品。磚牆上嵌有歷代題詠石刻二十八幅。大雄殿前階有七級佛塔,建於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大悲殿、大雄殿皆作單檐歇山頂,斗拱樑枋,保留着金代建築的遺風。

1、白馬寺(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10座最著名的寺廟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爲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