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6篇

教師文案 閱讀(3.31W)

完成教學反思可以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通過寫教學反思,教師們能從中改善自身的缺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音樂教學反思通用6篇,感謝您的參閱。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6篇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篇1

音樂課。臨走時,向學生們佈置了一項課外作業:根據課本上給你提供的“沙子、黃豆、牛奶盒子、可樂瓶”自制沙球。下節課帶來。”當時,因爲快下課了匆匆一說也未來得及特別強調。原想:完成的人肯定寥寥無幾。不想,過了幾日又上課時,竟然發現那四班孩子手中都拿着自制的沙球。有的學生沒帶來課前還專門跑到辦公室說明情況。當時,我的心頭一熱,真的很驚喜。看來,孩子們對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非常感興趣也很重視。一上課,我就表揚了他們:“自制樂器——變廢爲寶,不僅解決了我們課堂上樂器缺乏的問題,同時鍛鍊了動手能力,一舉兩得。”課堂上,孩子們樂不思蜀的使用着自制的樂器,而且效果還相當不錯。看到他們興趣昂然的樣子,我乘勝追擊:課後再去動手自制碰鈴和串鈴等樂器。過了幾天,他們帶給了我更多的意外和驚喜。這就是低段的孩子。

再來看看高段的孩子:“請大家課後去搜查一下有關莫扎特的生平。”過了幾日上音樂課,詢問莫扎特的生平,只有極少數人舉手,其餘的都不吭聲坐冷板凳。老師只好點將,點一個插一支蠟燭,再點再插,有幾個憑着曾經課外書上看到過說上了那麼一兩句。詢問原因,有的說家裏沒電腦;有的說沒查過;還有的說忘了。老師只好唱獨角戲,你說不上來只有我說了。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樣子。

案例分析:針對此,我具體分析了原因:

其一、“年齡”的因素。

低段的孩子天真爛漫,活潑好動,他們童言無忌,想說就說,毫不掩飾,就像一張白紙任由老師描繪。而高段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想逐漸成熟,開始特別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不再輕易表白自己,生怕自己的表現會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

其二、“課程”的因素。

新課程帶來了勃勃生機,沐浴在新課程中的孩子對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精美課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愛好。而老課程在許多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缺乏時代性與針對性,離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原因。

其三、“思想意識”問題。

新課程,家長重視,孩子喜歡。而老課程,尤其是“小三門”,仍有很多家長和孩子把它視作“副課”看待。我就曾經在和一個六年級調皮男孩談話時得知:他爸爸這樣教育孩子——“音樂課是副課,無所謂,隨便上上。”家長不重視不說,還如此灌輸孩子。難怪,他的孩子上課經常不帶書,還隨便講話。

其四、“教育方式”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容忽視。但我覺得它並不是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還是“教育方式”問題。平時,有的老師過分追求標準答案,“師道尊嚴”佔據着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導致部分學生的思想受到壓抑,他們不敢說,不願說,學習被動,積極性缺乏。如此教學,即使是再好的課程都會抹殺孩子學習音樂的熱情。另外,有的教師在實施老教材時,缺乏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只是一味的指責老教材的錯,而不去研究與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也是導致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所在。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篇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願望。”本節課是一節綜合性藝術表演課,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配合歌曲用身體即興做動作,在本節課我設計以“兩隻老虎”的律動組織教學。進一步通過模仿老虎和小貓聲音與動作這一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在歌曲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意境用肢體即興做動作。

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於是我就從故事入手,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學生回答小貓可能用了什麼好的方法智鬥老虎時,學生們思路敏捷出乎意料,我及時用讚美的語言和獎勵頭飾的方式鼓勵肯定他們。

在歌曲教學中循序漸進解決重難點,通過我的`範唱讓學生找出歌曲中小貓用了什麼辦法智鬥了老虎。在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時,我應該給學生多些時間表現小貓的神氣動作,不宜倉促。再引導他們唱到“只憑一招會上樹啊,‘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時用手勢來寫一個“王”字幫助學生在短時間裏唱準唱對“王”字的時值,學生們掌握的很好。在“老虎被弄的稀裏糊塗哎”這個環節我課後反思應該在“稀”字處板書上畫兩個圈,再在“塗哎”時寫出要數的拍子,這樣就更容易的使學生直觀的體會到樂句的時值。也可以滲透音樂知識,通過我的範唱讓學生自己找出時值的規律。

新課標指出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簡單評價。在本節課表演環節我引導學生佩戴頭飾師生表演、生生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表現歌曲,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

在歌詞編創環節,我原本設計加入貓和老虎的叫聲只是在“吔吔吔”和歌曲結尾處,結果學生觀察力豐富,思路開闊,基本每句都加入了聲音,使得我不得不及時改變思路,第一次表演時加入的聲音比較緊湊,顯得有些慌亂。第二次表演時我給學生分了組,這時就有了層次,課堂的表現效果也非常顯著。

新課程指出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音樂遊戲,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所以在拓展活動中,我設計學生戴頭飾表演、創編歌詞、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小組合作表演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引起感情的昇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合作,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他們綜合藝術表現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篇3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天地中,透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潛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潛力的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構成一種標準教學程序:

1、先介紹作者生平;

2、介紹作品時代背景;

3、介紹主題(可先聆聽一遍);

4、介紹作品結構(可聆聽若干片斷);

5、完整的欣賞全曲。

於是,一切盡在教師的導聽之中。而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很多的感觸,再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有幾點要重視與把握的,現將其分述如下,與大家共勉:

1、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國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爲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爲學音樂僅僅是爲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應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能夠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潛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潛力及解決問題的潛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爲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能夠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纔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2、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把流行音樂作爲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爲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十分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資料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透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羣、奔馳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理解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給欣賞者帶給了更爲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3、要“聽”中“思”

音樂欣賞個性強調“靜”,這是因爲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啓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用心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4、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構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能夠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變被動爲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篇4

最近一段時間,聽了所有音樂老師的課,深有感觸。作爲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隨着校本研究的不斷深化、發展,目前在我國“微觀教育領域”已經掀起了一場“案例”研究、學習、撰寫的熱潮,這是一種極好的教育發展的態勢,將對當前的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起到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將有利於教師專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何撰寫案例,本人談點看法:

一、教學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

從案例的範疇而言,曾有人將“案例”劃分爲二種:既可以是一個典型的教學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學個案。只是對教學個案沒有加以必要的界定。於是乎,在衆多的案例或許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現不少以爲案例來對待。這種現象,是否會對我們開展案例研究產生一種誤導呢?教學個案不是某個教學個體的主觀設計,至少應該是在某個特定的羣體中,諸如一個校級教研組或或者片區教研組教研大組,經過集體研究,用來探究的教學個案,甚或是已經過實踐檢驗,被公認爲是具有借鑑或推廣價值的個案,其中一定的區域內或時空中帶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這樣說,教案並不完全等同於案例。

二、作爲案例,從正面進行撰寫無可厚非,這本來就是頗符國情的。但教育與一般的政治宣傳不一樣,教育或教學進程

本身就是一個尋求、發現、追求真理的過程。任何事情如果都從正面加以闡釋、肯定,迴避不當的,那麼與真理處於對立面的謬誤就難以讓人去發現,真理與謬誤就難以區別和比較,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失去了正反兩面的客觀依據。如今年《中國音樂教育》第二期雜誌上看到的一篇《對當前音樂課堂幾種常見現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來只有“現象”與“思考”兩個內容。但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將該作者的內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資料”、將“現象”看作一個教學情景故事,然後添上相應的“教學對策或教學策略”,最後將“思考換成”反思“或”教學點評“(當然也可以換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從反面角度來撰寫的教學案例,而且應該說這篇案例還是帶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們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們見到的案例,極大部分都是從正面的、成功實踐的角度來進行撰寫;當然也有從正反兩方面結合着來撰寫,只是很少很;而純從反面來撰寫的幾乎是沒有的。這種現狀對案例的研究和發展似乎並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三、教學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區分、認定

對於如何撰寫案例,我覺得比較典型的案例應該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觀性、啓發性。對於這樣的提法無可厚非,但對於“典型性”來說,我覺得如何區分、認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就好象不同對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態或心情的人,欣賞同一個音樂作品,給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樣。案例的典型性,也應該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區分和認定的。同樣是學生和教師,但有城市和農村的區別,有素質優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對城市的學生和教師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義,但對於農村的學生和教師來說,可能就沒有什麼現實意義。就教育規律的提示而言,農村與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區別、認定上,應該也有農村與城市之別。我們大家都是處在農村的學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們的學校學生上,把這一空間表現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學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現有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分析並撰寫

案例作爲一種教學實踐的經驗提煉,不可否認其帶有一定的時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時代發展的、先進的教學理論或理念作依據或作指導。許多的學者在談到案例作用時,有一種幾幹部戰士形成共識的說法,認爲通過閱讀案例,我們可以不親臨現場就能瞭解各種各樣的教學情景,對不同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解讀”,而且最終能促進閱讀案例的人反思教學實踐塗思考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並將其作用概括爲三句話:認爲案例“是解決教學問題的源泉(理由是通過案例學習,可以促進每一個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行爲,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經驗,積累反思的素材,在實踐反思中自覺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行爲,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認爲運用案例教學可以將接受式培訓導向參與式培訓,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擬、角色換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討論、開放性探究的過程中,加強教師的能力建設、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效能);是教學理論的故鄉(推斷:一個典型的案例有時也能反映人類認識實踐上的真理,從衆多的安全中,可以尋找到理論的研究過程中所帶來的“傳話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說,上述對案例作用的論述是十分精闢,非常獨到的。

可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從課程改革和新課程實驗的發生、發展、深入的進程來看,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前人所沒有經歷過的,沒有很多可供我們借鑑的經驗及指導實踐的理論,所以在一定的範疇內,現存的教育或教

學理論並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導所有的案例撰寫。有句話說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的正確與否。“實踐——理論——再實踐”,採用反證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學案例的時空表述能否以課堂教學進程的三步曲來加以劃分

目前,對於撰寫教學案例,從各地撰寫的案例來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數要求,要求也大同小異。字數一般都要求至少2000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幾個要素基本都要具備:背景、主題、細節、結果、評析。對於背景、主題、細節、評析(點評或反思),這些要素的確是必不可少的。主題可以單獨進行表述,也可以寄寓於事件的敘述中;至於細節和結果(我理解爲是對整個故事的描述及教師採取何種策略,期間教師與學生是怎樣是狀況,及最後帶來怎樣的結局等)也是必須交待清楚的;評析是案例的畫龍點睛的之處,不可忽視,更應精闢。然而,對於所謂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關於案例定作指導文章那樣描述的撰寫?如背景,包括課程、教材、教學、教師、學生等教育環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案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普通班級還是實驗班級,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我認爲,作爲一個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課堂教學進程中的哪一個時段——導入展開、總結中的某個時段發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詳加介紹,如此不僅可以省略許多筆墨,也可以少費讀者許多時間。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篇5

?杜鵑圓舞曲》是一節欣賞課,其中包含兩個知識點:3/4拍節奏和圓舞曲的特點。三年級學生在這方面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都很有限,而且圓舞曲相對於他們來說非常新鮮,不易理解。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感受樂曲不同的情緒以及舞曲輕快活潑的特點是本課的關鍵。要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愉快輕鬆地獲得知識,瞭解樂曲結構都具有一定難度。這就要求教師立足學生,深入淺出,爲學生創設一個優美輕鬆的學習環境。

在備課時,我在教學設計上下了功夫,特別是教學環節的銜接和完整性以及問題的設計、重點、難點的處理上。我在教案的設計上意圖以音樂本身的特點元素爲主,在語言的邏輯性方面斟酌了好幾遍,力求讓學生能明瞭教師的意圖,並能主動參與。

?杜鵑圓舞曲》的學習分爲三個部分:首先是完整聆聽;其次是分段細聽;最後在完整聽,瞭解曲式結構,並能總結出圓舞曲的特點,學生基本能夠把握。在初次聆聽的時候,我要求所有同學閉上眼睛,隨音樂的感覺自由擺動肢體,發揮想象,讓他們通過聽覺來體會感受音樂的情緒,這樣做的教學效果非常棒,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們總結的感受也很到位。我想,音樂課不是語文課,也不是其它學科,我們無須用過多的語言去介紹,去講解,應就音樂的本身去引導孩子聆聽感受、表現創造,這纔是孩子們需要的音樂課堂。

音樂教學反思通用篇6

五月七日上午,在教研室肖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和平街音樂教研組參加了全區國小音樂“名師送課活動”。本次活動共聽了三節課,分別是張秀華老師講的《嗯嗨呀》、曾建文老師講的《賣報歌》和王宜國老師講的《唱山歌》。通過聽着三節課,讓我們學到了怎樣上好一節唱歌課。下面就簡單談談我們的感受:

張老師的《嗯嗨呀》一課,教學環節緊湊,通過聽勞動歌曲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唱歌曲前教師把難點單獨解決,使學生在學唱歌曲時就感覺輕鬆、自如。曾老師的《賣報歌》,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在以往的教材中,我也教唱過這首歌曲,其實,大多數的學生在沒教唱之前就會唱這首歌了,而且學此歌的熱情持續時間比其他的歌短。但曾老師確讓學生學唱的津津有味,並有趣的爲歌曲加上襯詞,使學生更加樂唱、愛唱。我想這就與教師在課前挖掘教材、熟悉教材有很大的關係。王老師講的《唱山歌》一課,教學思路清晰,構思獨特、新穎,通過教師飽滿熱情的範唱,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更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演唱熱情。

總的來說此次的聽課感想還是蠻多的:讓我們看到了高質量的音樂課,領略了優秀教師的課堂風采,並對自己的教學也做了一定的反思。我想好的東西應該多吸收,爲我所用。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中,結合自身的特點,更好的把握課堂,展現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