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畫的教學反思8篇

教師文案 閱讀(1.13W)

只有將教學反思寫好,我們才能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只有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的寫作,才能使教學技能得到提升,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畫的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畫的教學反思8篇

畫的教學反思篇1

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它在表現手法上和兒童畫有相同之處,所以它易於兒童理解和模仿。而本節課的主要鼓勵學生學習農民畫從生活中取材的特點,鼓勵學生生動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感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農民畫的裝飾手法和大膽表現生活中的感受。

我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活動時,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曾見過農民畫,所以直接出示幾幅農民畫,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農民畫的特點。然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再在小組裏討論分析。接着向學生介紹農民畫,並把農民畫中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了解農民畫的造型特點。認識農民畫中的花紋和色彩是這節課的難點,我通過出示許多農民畫作品供學生欣賞,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研究討論農民畫的花紋和色彩的特點。同時總結出農民畫的定義。同學們發現農民畫的花紋是生活中常見的花草、動物等形象,他們用自己熟悉的形象來打扮作品。色彩方面,色彩豔麗,對比鮮豔,具有喜慶的意味,體現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農民畫的特點。內容――貼近生活;造型――誇張;色彩――鮮豔。

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生活習俗形成了不同領域文化差別。我讓學生分析南北不同分格的農民畫,感受不同地域的不同藝術表現手法。

最後結合書本上的作品《山間蜜糖果》,了事進行演示,讓學生了解改畫和添畫的基本方法,爲下一步的繪畫打下基礎。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審美基礎和欣賞水平,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很容易總結出農民畫的特點,但是在改畫和添畫環節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受到侷限,臨摹的較多,自己的添加較少,在創作時不夠大膽,不敢隨意的添加。這也和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有關。

畫的教學反思篇2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利用兒歌《插秧》,這個現象對於現在孩子是一個農民伯伯比較遙遠的勞動。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上下、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運用鏡子照一照,知道水田變成了大鏡子。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

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 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畫的教學反思篇3

小班小朋友對新鮮的事物充滿着好奇,喜歡嘗試,根據這個特點,結合之前小朋友已有了用記號筆畫小手的經驗,故此次活動選擇用顏料印畫小手,通過此活動讓幼兒去體驗另一種作畫方式的樂趣。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小朋友的能力,所以目標定的比較簡單,主要是學習印畫自己的小手,其次在活動中能夠體驗到印畫的樂趣。根據目標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通過老師和小朋友共同回憶之前畫小手的過程,引出此次活動的主題;第二個環節是小朋友嘗試印畫小手,體驗印畫的樂趣;第三個環節是欣賞評析作品。我覺得此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小朋友的興趣也很高,都印得很開心。

一、提問引出顏料印畫

在第一個環節回憶之前畫小手的過程時,小朋友說得很好,如他們說到:“把小手放在紙上”,“用筆在手上畫下來”,“我們還給他們塗上了美麗的顏色”,接着我追問:“除了用這個方法畫小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將我們的小手畫下來?”小朋友的思維很活躍,覺得可以用不同的筆畫小手,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想到了在捏橡皮泥的時候,用手一按就出現了手印,她的想法很特別,我及時給予了肯定,說明她平時觀察仔細,也肯動腦筋。在這裏提問花費了許多時間,由於經驗有限,小朋友並沒有想到用顏料也可以印畫小手,於是我直接說了出來。

二、活動中的座位及幼兒操作問題

在第二環節,講解印小手時小朋友聽得特別認真,說明他們對這種作畫方式很感興趣,但這時我發現座位的安排有點欠妥,因爲後面的很多小朋友都站起來看了,我想如果換成馬蹄形坐的話小朋友的視線就不會有阻擋,同時也爲後面的欣賞作品環節提供了便利。另外在小朋友操作時,由於給他們準備的紙張大小有限,他們很快就印好了,有的把紙上空白的地方都印上了小手印,看到這個場景,我想如果讓一組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大的手印畫,這樣既滿足了他們想多印點的願望,又可以讓他們相互間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三、欣賞作品時的困惑

最後在講評作品時遇到了困難,怎樣才能讓幼兒邊欣賞作品邊進行評析?活動中我採用的是讓小朋友走一圈簡單的欣賞一下作品的方法,但是我發現這種方式好像不適合,場面有點亂了,小朋友也不能很好的欣賞,如果換成合作創作,然後將他們的作品放到地上讓他們看,可能更直觀清楚些。在評析的過程中,老師該如何引導小朋友來評價這幅作品,我覺得我做得不到位,語言也比較貧乏,沒能很好的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學習,總結經驗。

活動後,王老師指出了我活動中的不足:

1、整個活動只是停留在印手印的表面上,裏面涉及的面比較窄,滲透的.領域少,比如說通過這個活動除了讓小朋友知道可以用顏料來印小手外,還可以讓他們認識下調配的顏料的顏色,這在設計此活動時沒有考慮到,錯過了讓小朋友再次鞏固認識不同顏色的機會。忽略了藝術活動中的不同價值點。另外在印手印的過程中還可以滲透語言教學,通過老師的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該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作品,比如說:“我把小手張開印,印出了一隻小孔雀,你怎麼印的,印出了什麼?”這樣幼兒就有話說,也能很好的表達自己了。

2、細節方面:顏料調的稀了,小朋友手蘸了顏料後水一直往下滴,這裏可以在顏料水裏放塊海綿吸收下,這樣濃稠度會適合些,另外在小朋友蘸了顏料後,手擡起來數幾下,然後再放到紙上,這樣有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後,小朋友更容易操作。

這些都是我未考慮到的,我覺得特別有道理,對我觸動也很大,我覺得上好一節課不容易,能將好的活動舉一反三那就更不容易了,這些都要求老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還要掌握好方式方法,我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思考多總結,考慮的要全面,在設計每個環節時問問自己它的價值在哪裏,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活動中老師該如何引導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等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專業獲得更快發展。

畫的教學反思篇4

?畫》一課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這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第一篇古詩,對於一個沒有一點基礎的一年級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孩子沒有學習知識的積累,如何是學生有滋有味地循環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受到美得薰陶呢?

課堂上,我運用了組詞、觀察圖畫以及具體描述情境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解“遠”“色”“近”“無”的意思

出示“遠”,指名認讀。誰來組一個詞語?(遠去、遠歸、遠遠、大老遠)遠這個字和誰相反?(近)

出示“近”,指名認讀。辨別“遠”“近”的字形,給“近”組詞,孩子們組了很多詞語:近處、遠近、近門

這樣,通過組詞的辦法,學生不僅認識了遠和近兩個字,而且理解了它們的意思。爲理解詩意打下了基礎。

“色”,誰來給色組個詞?(顏色、色彩)那“遠看山有色”是什麼意思?由於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說出了第一句詩的意思。

我們理解了第一句,第二句詩誰會解釋?(走近了也聽不見水的聲音)同學們,爲什麼走近了也聽不見水的聲音呢?

二、觀察圖畫理解詩意

大家看看這幅圖畫,畫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鳥,多麼漂亮呀!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後兩句的意思嗎?學生興味盎然,大家都踊躍舉手,爭相發言。說的.十分好。

三、師描述意境,學生體會

學生中間休息時,教師針對畫中的內容配樂進行有聲有色的描繪:遠遠地看畫中的山,青青的,綠綠的,真漂亮呀!走近細聽,可是聽不到一點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秋天也過去了,冬天來了,可是這些花依然開着。到鳥跟前,驅趕鳥,無論怎麼驅趕,鳥依然不害怕。

用以上方法,學生感悟到了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收到了美的薰陶。

畫的教學反思篇5

用顏料印畫小手,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考慮到這是幼兒第一次體驗玩色活動,因此我將本次活動在目標的定位爲:1.初步瞭解手印畫的技巧,學習印畫自己的手。2.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

活動開展的過程跟設計時有一定的出入,活動中的操作環節,我沒有請幼兒進行分組操作,而是請幼兒逐一在老師的引導下來嘗試印畫,通過手把手的.逐一指導來鞏固印畫中捲衣袖、蘸顏料、抖顏料以及印畫的技巧。雖然存在着一個幼兒在操作,其餘幼兒在觀看的現象,也少了幼兒自主探索、發現的樂趣,但是我想對於初次接觸此類活動的幼兒來說,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要比單純的掌握手印畫的技巧來得重要。從活動效果來看,今天的活動中,他們不但掌握了手印畫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瞭解了玩色遊戲的規則,這就爲以後的玩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活動中我使用的是紅、黃、藍三個基礎顏色的純色顏料,因此在印畫小手環節,我又隨機引導幼兒說說:“我喜歡**顏色和**顏色。”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不但鞏固了對紅、黃、藍這三種顏色的認識,同時也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幼兒還合作完成了手印畫“大樹”,樹上每增加一個手印,孩子們便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最後我們一起將大樹貼上主題牆,孩子們站在樹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嘆手印畫的神奇的同時,也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當然,活動中還有較多不足,如:當孩子印畫出不同形狀的手印時,作爲老師還可以用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如:“哇,這個手掌真像一棵大樹的樹枝!”“這個手掌像什麼?”並可嘗試根據幼兒的想象進行添畫,相信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對於玩色活動的興趣,能讓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更多元的發展。

畫的教學反思篇6

一、在課堂教學方面

1、課前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

在上個學習單元的《語文園地一》中,學生們就已經接觸了反義詞的概念,並在課上進行了說反義詞的練習。在這節課上,我只是想將課後練習引入課堂教學,藉助學生對五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反義詞,然後順學而導,讓學生進行說反義詞的拓展練習。因此,在課上,我試圖讓孩子直接找出課文中的三組反義詞,認爲這一教學環節只是引入練習的一個過渡,但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環節,學生們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整、正確找出課文中的反義詞,甚至還有一個同學在課上隨便地問出:“反義詞是什麼東西?”這樣的情況,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預期的,一時間我慌亂無策,沒想到以前連練習都做過了,學生們說出了遠比書上更難的反義詞,沒有辦法只得重新引導學生回憶反義詞的概念,然後又通過現場表演引導學生體會“近與遠”、“來與去”、“有與無”之間的相反意思。在課後的認真反思中,我認爲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是課上我引導學生從《語文園地一》中的題目說起,引導學生先理解反義詞的概念,再讓學生練習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己在備課過程中,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沒有一個緊急的預案,纔會被學生在課上弄得個措手不及,毫無防備。我想這就是新課標中反覆強調是“教師是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

2、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

由於剛剛接手一年級的新班,對於一年級學生的朗讀指導不清楚應該把握到何種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比較重視糾正學生的唱讀現象,認爲一年級的國小生只要將字音讀準就好,唱讀也屬自然現象,所以沒有及時糾正。在聽過了指導教師的評課後,我認爲自己對於學生的朗讀要求過低,應在朗讀上對學生加以規範和指導。

二、在組織課堂方面

在這次講課過程中,我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組織課學能力急需加強。不斷地亂動、坐不住,站在講臺上的我,還要對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覺力不從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餘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1、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表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在課上,看到有部分同學坐不住,甚至有說話的現象,我沒有直接批評,而是從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但評價的形式僅僅是口頭評價,評價的語言僅僅是“現在某某小組做得好”,如此而已。當時也有的同學出於集體榮譽感也做好了,但是堅持的時間很短,不一會就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其實,對於本班的學生,我在課下也採用小組評比和發獎勵貼紙的`形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評價和鼓勵,只是有老師來聽課,我認爲在課上給學生們發貼紙會耽誤教學時間,可能會完不成教學任務。但沒想到,在課上反覆提醒學生的課堂紀律及坐姿,指出個別學生的問題非但沒有節省時間,反而因此延誤了許多教學時間,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作保障,學生在課上學習得更加吃力,我講起課來也覺得力不從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級的課堂教學,即時性的評價以及評價形式多樣化至關重要,無論幾年級的教學都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心理特徵出發。

2、課堂常規體現在細微處:

學生在課上打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轉身寫字時掉轉椅子的聲音,我的心理說不出來的滋味。學生開學盡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的教學經驗及班級管理經驗還有許多,今後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畫的教學反思篇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創設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漢字演變的視頻,將學生帶入漢字王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好辦法,在教授“日”與“月”後,適時進行說話練習,學生試着編小口決記住字形,接着老師慢慢放手讓孩子帶着學習到的方法自學“水”、“火”,同時通過字與畫對照識字,學習“看圖識字”、“先觀察再編小口訣”的方法在生動活潑的兒歌中體會字與畫的關係,利用闖關小遊戲來鞏固新知,到達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然而在執教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不足:

1、 播放漢字演變的視頻後,教師沒能及時引導孩子觀看後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認識的象形字。

2、在自學環節,教學不敢大膽放手,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所以在教授“水”、“火”時,教師的引導過多。

3、 在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生熱情高漲,第一、二組同學非常積極,教師對第三、四組學生關注度不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後及時反思,“思,再思”,相信對課堂的二次思考將會是成長中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畫的教學反思篇8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一課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詩文。

成功之處:

教學時,我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詩,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用低年級國小生喜歡的方法進行檢查反饋:大屏幕出示生字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用生字請學生搶讀。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爲本,讓學生真正成爲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感悟詩句的內容。

不足之處:

詩句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有所欠缺。在引導朗讀的.同時,我沒有指導學生去評價他人,應該讓他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起就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從而培養他們注意學會傾聽的能力和良好的評價能力。

改進措施: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講解過程中應善於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採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複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