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生物課魚的教案8篇

教師文案 閱讀(3.31W)

通過不斷創新,老師們寫教案時一定有着完整的思路,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墨守成規,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生物課魚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生物課魚的教案8篇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1

第二章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着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並確定問題。

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啓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並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並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繫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

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啓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並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爲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並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爲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

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並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並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並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並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

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繫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並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並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並描述歸納。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

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鬆的球果、種子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種子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③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法,4人小組合作實驗,通過觀察和討論,說出菜豆種子、王米種子的結構。

方案二: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看書,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二、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方案一: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後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二: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種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實、種子)的cai課件,實驗小組就討論提綱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爲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三、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異同

方案一: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着生位置。再觀察鬆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師啓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桃的果實、種子”、“鬆的球果和種子”掛圖,在老師啓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1以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點是“_”“被”爲啓發點,啓發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出示補充的圖片。

2.識別常見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識別常見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方案一: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繫,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課件,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出示討論提綱:

1.在種子發育過程中和種子成熟後,果皮各起什麼作用?

2.種子的傳播與環境相適應,如借動物、風力、水力傳播等,請聯繫實際舉例說明。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細胞在什麼情況下吸水和失水。

(2)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能力目標

(1)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2)設計關於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

3.情感目標

認同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滲透作用的原理。

(2)細胞與外界環境一起可以構成一個滲透系統。

(3)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教學難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學過程

?導入】滲透作用

在第二章我們學習了組成細胞的分子,通過學習,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通過第三章的學習,我們又知道:水分子進出細胞必須經過細胞的邊界——細胞膜,那麼水分子是怎樣進出細胞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讓我們來學習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板書:4.1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flash演示滲透作用】介紹滲透裝置:取一個長頸漏斗,在它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層半透膜,這個半透膜有種特性,就是水分子可以透過,而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密封好後往漏斗內注入蔗糖溶液,然後將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使漏斗管內外的液麪高度相等。你會發現,隨着時間的推移,漏斗管內液麪高度逐漸上升,直至一定高度。

引導分析:水分子的擴散方向是怎樣的?

換句話說,就是從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擴散。(歸納並板書:一、滲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擴散的現象。)這是否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物質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矛盾呢?爲什麼?

由此可以看出,在這裏濃度是指的什麼性質的濃度?質量濃度還是物質的量濃度?

在水分子由清水擴散至蔗糖溶液的過程中,有沒有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擴散至清水中呢?

在起始狀態和平衡狀態它們雙向擴散的速度是怎樣的呢?我們用v1代表水分子由清水擴散至蔗糖溶液中的速度,用v2代表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擴散至清水中的速度,在起始狀態時兩者的大小關係是怎樣的?平衡狀態時呢?

正是由於開始時v1>v2,才使得漏斗管內液麪升高。好,現在我把這個裝置改動一下,把半透膜換成紗布,漏斗內液麪還會升高嗎?若是保留半透膜,而把燒杯中的清水替換成同樣濃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內液麪還會升高嗎?由此可以看出,要發生滲透作用需要哪些條件?(歸納並板書:滲透作用2.發生條件:①半透膜;②半透膜兩側存在濃度差)

是否具備了這兩個條件之後就一定會發生滲透作用呢?答案是不一定,我們可以看一看,在平衡狀態時,半透膜兩側的濃度相等嗎?那爲什麼滲透作用停止了呢?在這裏我們就需要用到物理的相關知識了,隨着漏斗內液麪高度的升高,會對水分子產生一個向下的壓力,我們用f1來表示,而與此同時,兩種溶液又存在濃度差,這個濃度差會對水分子產生一個向上的壓力,我們用f2來表示,在平衡狀態時,f1=f2,受力平衡,滲透作用停止。由此可以看出,有半透膜、濃度差後,不一定發生滲透作用,但要發生滲透作用必須要有半透膜和濃度差。

?講授】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水分進出細胞其實就跟我們這裏說的滲透作用的原理密切相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我們來看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對於動物細胞來講是否所有的物質都可進出細胞?爲什麼?

沒錯,只有動物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纔可以進入,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質則不容易進入,這是由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決定的,因此,對於動物細胞來講,它的細胞膜就相當於滲透裝置中的半透膜。若是動物細胞的細胞質的濃度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存在濃度差,它就具備了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動物細胞就會發生滲透作用。

若是讓動物細胞吸水,你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分析細胞吸水的原因。

若是想讓動物細胞失水,又該怎麼做?

分析細胞失水的原因。

若是動物細胞內外溶液的濃度相等,會出現什麼現象?

分析原因。

小結: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質濃度時,動物細胞失水皺縮;當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質濃度時,動物細胞吸水膨脹;當外界溶液濃度等於細胞質濃度時,達到動態平衡。

在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問題上,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應該相近嗎?如果相近,植物細胞又有什麼與動物細胞的不同之處呢?

對於一個植物細胞來講,它是不是一個滲透裝置呢?哪些結構相當於半透膜?爲什麼細胞壁不屬於原生質層?(展示植物細胞模式圖)

由於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動物細胞的結構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情況有所差異,我們可以利用洋蔥外表皮細胞做以下的探究。首先取材,製成臨時裝片,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緊密貼合在一起。然後取下裝片,用引流法,將細胞外溶液替換成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的0.3g/ml的蔗糖溶液,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什麼現象?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當我們把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再次用引流法,將外界溶液替換成水後,又會看到什麼現象呢?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小結:當外界溶液的濃度高於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將——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於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將——吸水,已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將會發生——質壁分離復原;而當外界溶液的濃度等於細胞液的濃度時,將會達到——動態平衡。

?練習】鞏固提升

見ppt

課後小結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

今天我們從滲透作用着手,着重分析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對於動物細胞來講,細胞膜就相當於半透膜,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質濃度時,動物細胞將——失水皺縮;當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質濃度時,動物細胞將——吸水膨脹;當外界溶液濃度等於細胞質濃度時,將——達到動態平衡。

而對於植物細胞來講,原生質層就相當於半透膜,當外界溶液的濃度高於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將——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於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將——吸水,已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將會發生——質壁分離復原;而當外界溶液的濃度等於細胞液的濃度時,將會達到——動態平衡。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4

一、說教材分析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着一種神祕感,自然成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安排本節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對於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輕女思想,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象並不少見。通過本節的學習,要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希望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這一精神。

本節教學內容並不難,時間也較充裕,應該適當安排學生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結論。

關於男女染色體的差別,教材編入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後安排學生仔細觀察,找出男女染色體組成上的差異。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能力目標: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情感目標: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教學難點: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用新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即培養普通公民必備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不是培養生物科學家的素養,以此來指導教學行爲。《性別和性別決定》屬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範疇,本節課的重點是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以學生爲主體,把課堂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知道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本節課重在從人類性染色體的水平分析人類性別遺傳的規律,另外基於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把生男生女的責任推於女性,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產生。這和人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必要通過教學瞭解科學真相,這是我確立重點的依據。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識聯繫上屬於斷層,突如其來,而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爲難點,教學中通過學生的遊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1、關於導課:

以問題導入:“雌雄有別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許多動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祕?”這樣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新課:

本節教學從認掛圖、爲染色體配對、尋找男女染色體異同開始,引出“性染色體”概念,進而通過生男生女的小組遊戲活動,理解人類性別的決定方式及男女性別比例特徵。再引導學生分析我國人口普查資料,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對男女平衡問題產生興趣,探究自然狀態下,爲什麼生男生女的概率爲1:1。

3、學生活動:

爲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勤於動手,樂於探究,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設計了活動環節,老師宣佈遊戲規則,兩人一組,製作卡片,隨機抽取,模擬家庭生男生女的遊戲,各組統計男女性別比例,向全班彙報、彙總。老師巡迴指導,依據學習活動中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原則,設計思考題,啓發學生思考:a這個活動的原理與生男生女的奧祕有關係嗎?b有人認爲生男生女的責任全在女性,你認爲這種想法科學嗎?通過學生活動揭示人類性別遺傳的自然規律。當然從一個班統計結果來看,樣本不夠,不能科學地反映性別比。老師可引用全年級或幾界屆學生的統計總數,更有說服力。甚至推廣到全國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爲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小黑板列舉建國以來我國大陸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啓發學生實事求是的分析歷次人口普查有什麼共同特徵?嘗試解釋產生這種特徵的原因。

5、知識的遷移和昇華:

新課標關注個體差異,爲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創造機會,因此設計了以下問題:

a人們的觀念和醫療技術會不會影響男女性別的比例?

b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嗎?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學習的空間。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注健關康。

2、在學習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認同酗酒和吸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選擇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說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內容與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項目測試,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狀態如何?

試題中哪些題目是評價身體健康的?哪些題目是評價心理健康的?哪些題目是評價社會適應方面的?

2.按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__________,搞好_________,還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同時還應當學會與人相處,維持良好的__________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兒童青少年積極健康的心態是

(3)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創新

運用本節所學知識和方法,對家人或親友的健康狀況作出評價,並提出改進建議。

————————————————————————————

(二)、非選擇題

1.按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2.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良好的和適度的 ,表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

3.老師和同學都認爲小南是一個品學兼優、真正健康的人,因爲他:①情緒經常保持穩定;②和任何人都相處得很好;③體育成績都已達標;④能成功地調整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合理地適應環境;⑤有良好的身體素質;⑥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爭取班級的榮譽。

在這些表現中屬於身體健康的是 ;屬於心理健康的是 ;屬於社會適應能力的是 。

二、課前預習

1、自我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健康的含義,制定了健康的10條標準:

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③善於休息,睡眠好。

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⑤能夠抵禦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⑥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⑦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⑧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⑨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⑩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以上10條,體現了健康所包含的身體、心理的良好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方面的內容。要想擁有健康,就必須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質疑:什麼是生活方式?

3、討論小結: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習慣,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

三、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認識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1、大家在課餘時間收集哪些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資料?

2、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向小組同學交流。

3、你們知道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對人們健康的威脅,原因是什麼?請同學們帶着問題看教材p94的“資料分析”,並結合下面的兩個討論題進行分組討論。

資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國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討論:(1)40多年來,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種類發生了哪些變化?

(2)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題?

4、結合數據資料,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再與同學一起閱讀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

5、小結:在現代社會中,影響人們健康的疾病已經發生了變化,生活方式已經成爲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6、探究活動:探究酒精或菸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以小組爲單位制定探究實驗計劃

實驗指導:這個實驗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在制定實驗步驟和具體操作時有很多細節值得注意和重視。如選擇什麼樣的酒精濃度、水蚤心臟的位置、心率的計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選擇等等。在實驗中,每一組的學生選擇3個以上對照實驗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兩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組必須有一定的實驗次數以求取平均值,然後從這幾種組的平均數據中分析現象和得出結論。如果是選擇菸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則應注意在實驗前用不同體積的清水浸泡一種品牌的香菸菸絲。

表達交流:探究活動的過程及方法,統計表格的設計。

7、彙報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並討論教材p96的兩個題目。

學習任務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根據自己的探究活動結果,說明酗酒和吸菸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

2、投影展示材料:

當人喝了含有酒精的飲料後,酒精在胃和消化道上部直接吸收入血液,吸收的速度與酒精的體積分數(濃度)成正相關。酒精在被最終分解前,能對多種器官組織起作用,尤其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最爲明顯,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皮膚血管擴張。飲酒過量便是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稱“醉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現在對胃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酒精還可使脂肪在肝臟積累,持續飲酒過量會導致脂肪肝。因此,飲酒過量的人,肝硬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

吸菸是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菸草燃燒後生成的煙霧成分有幾百種,其中明顯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煙焦油等。近幾十年來,我國的肺癌發病率急劇上升,其中約有80%的肺癌病人是因長期吸菸引起的。吸菸時,菸草的煙霧中只有約10%被吸菸者吸入,而其餘的90%卻散佈於空氣中。這些煙霧不但污染環境,而且使不吸菸者被動吸菸,間接受到傷害。吸菸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聯合國已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爲“世界無煙日”。

吸毒對人體的危害就更嚴重了。吸毒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並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吸毒者爲支付吸毒巨資而不惜詐騙、偷盜等,嚴重危害社會。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吸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更大。

3、以上的材料說明,不良的生活方式給人體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們要想擁有健康,怎麼辦呢?

4、分組討論: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5、討論結束後,各組派一名學生代表將本組的討論情況向全班彙報,不完善的地方同組的同學可進行補充。

6、師生共同總結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纔是健康的。(營養配餐好,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菸、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

7、補充:學生生活方式不科學會影響健康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6

新陳代謝與酶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

2、使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學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導學生分析生物新陳代謝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過程中,初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及設計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係;體會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進而體會研究生命科學價值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酶的發現

教材簡單介紹酶的發現歷史,從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的巧妙實驗到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少數的酶是rna,使學生對酶的研究歷史中的一些重大發現有了一個大致瞭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過安排了有關的學生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酶的三個特性,這樣的編排方式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酶的高效性特點,是通過比較《實驗五、肝臟內的過氧化氫酶比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專一性的特點,是通過比較《實驗六、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通過《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切入。

本節內容的最後,安排了課外讀“造福人類的酶工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本節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質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議

1、使學生在理解細胞水平上的新陳代謝概念及其本質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這是在細胞水平上對新陳代謝的描述。其實學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觸新陳代謝的概念,在國中生物課和高中生物課緒論中,學習已接觸到諸如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及其關係等與新陳代謝有關的知識,但那是在生物個體水平對新陳代謝下的定義。本章的新陳代謝內容是對以往知識的深化和展開,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引導學生分析出生物體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與分解是如何進行的,及其二者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生命。

例如,爲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教師可結合前一章細胞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活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如發生在線粒體內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學過程;發生在葉綠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爲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發生在覈糖體上的氨基酸縮合成多肽鏈的化學過程等,使學生對"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有一個感性認識。

2、使學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在本節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完成酶具有專一性的實驗並實施有效的討論是本節的難點。

生命體隨時隨刻發生着數量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同時又是一個穩定的,開放的系統。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不可能在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條件下進行,而必須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下能快速、有序地進行的,這就要儘可能地降低化學反應能閾,這是新陳代謝爲什麼離不開生物催化劑,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發現可結合一起在讓學生討論,這樣可讓學生充分體會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酶的特性這部分內容,可先組織學生依次完成實驗,然後再由學生來討論和總結。

在引導學生分析酶的特性時,引導學生與蛋白質的多樣性聯繫起來,可使學生易於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專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樣性,而且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的多樣性和酶的專一性催化關係密切。

3、使學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是本節的重點,如何組織學生完成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選做實驗並分析、討論實驗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在組織學生操作、分析、討論《實驗七、探索影響澱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座標曲線圖,讓學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第一節 新陳代謝與酶

?教學重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手段】板圖、多媒體課件、實驗

?教學過程】

1、引入新陳代謝的概念及本質

(1)學生在國中生物學課本、高中緒論課的學習或通過各種媒體的介紹,對新陳代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首先,教師應瞭解學生對新陳代謝是如何理解的。爲此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以自身爲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維持的,以此引入本節的學習,如:

①人體的腦細胞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得營養?腦細胞中產生的代謝廢物又是通過什麼途徑排出體外的?

②進入腦細胞的營養物質是如何被利用的?

③學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它們之間有何關係?

④想一想,人體的身體有哪些系統參與了新陳代謝過程,各是如何參與的等等?

(2)學生一般只能從生物個體、器官或系統水平上,說明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把討論引向微觀水平,即細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謝過程。如可以設問:

①你吃下的肉類蛋白質,通過什麼途徑轉化成爲你自身的蛋白質?

②你吃下的澱粉類食物,通過什麼途徑爲你提供能量?等等

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理解: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維持,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於自我更新的狀態,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於細胞內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在細胞水平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即“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後,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分析出無機化學反應過程中所需的條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讓學生分析出生物體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可以提問,如:

(1)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那麼細胞內數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如何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ph接近中性的條件下,迅速高效的進行呢?

(2)在化學反應中有沒有提高化學反應的方法呢?

這樣可順利地引出活細胞產生的生物催化劑,即酶。

3、酶的發現史

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自己閱讀,也可發給學生相應的補充資料,尤其是某種酶的研究過程方面的資料,目的是讓學生對酶的研究過程、方法有一個較爲全面的瞭解,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物學的實驗研究對生物學發現的重要作用。

學生閱讀後,可提問:酶都是蛋白質嗎?並做一定的說明。

酶是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酶是細胞中促進化學反應速度的催化劑。現已發現的酶約有3000種以上。它們分別存在於各種細胞中,催化細胞生長代謝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化學反應,使生物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等溫和的條件下就可順利進行。

很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爲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然而生物學家的實驗證明:rna也可以是高活性的酶。早在1982年,發現原生動物四膜蟲的26s rrna前體在沒有蛋白質的情況下進行內含子的自我拼接,最終形成l19rna。當時因爲只是瞭解它有這種自我催化的活性,沒有把它與酶等同看待。

1983年atman和pace分別報導了在rna前體加工過程起催化作用的酶是由20%蛋白質和80%rna組成的。如果除去蛋白質部分,並提高鎂離子的濃度,則留下的rna具有與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是說明rna具有酶活性的第一例證。

“酶不都是蛋白質”,這一科學事實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實驗在科學發展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科學是發展的,探索是無止境的,而真理是相對的,現在的科學事實可能在今後會被修正,甚至_。

另外,酶、激素、維生素之間的區別值得一提,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容易把這些物質和它們的作用搞混。可就高中生物學水平做一簡單比較:

激素

維生素

從化學本質上看

蛋白質

蛋白質(如生長素、胰島素等)、固醇類脂類物質(如性激素)

多種多樣,一般爲小分子有機物。 如維生素d是固醇類物質;維生素a是脂類物質(萜類);維生素c是抗壞血酸(葡萄糖的衍生物)等等。

從生理功能看

可提高生物體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是一種生物催化劑。

激素又稱“化學信使”,是特定細胞合成的,能使生物體發生一定反應的有機分子。它的作用力很強,很低的濃度就能引起很強的反應,但在細胞中不能積累,很快就會被破壞。

維生素常常與酶結合,是較複雜酶的組成成分之一。天然食物中含量極少,但這些極微小的量對人體的生長和健康是必需的,人體一般不能合成它們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可把酶的發現史與酶的特性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可使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酶的特性順理成章。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7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3.通過分析資料等活動,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由於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着的,比較抽象)

教學重點

1.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2.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方案一:深吸氣後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體驗氣體交換的意義。

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說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

方案二:聯繫自己的身體結構,對照模型或掛圖,觀察肺在人體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掛圖,進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觀看錄像,小組交流討論。

播放錄像,通過直觀手段引導學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憶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

複習舊知識,提出問題: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肺有什麼功能?

2.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2.1測量胸圍差

方案一:閱讀有關的課文後,一組同學上講臺給全班同學進行科學的操作,其他同學觀察操作過程。課後每位同學測量自己的胸圍差。

提供軟尺,引導學生閱讀和觀察組織交流,並做出評價。

方案二:上講臺演示的同學故意進行錯誤的操作,讓其他同學找出錯誤並糾正。

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強調要仔細觀察,引導學生糾錯。

方案三:學生課前測量自己的胸圍差,上課時小組成員將測量結果展示出來,並果進行交流討論。(課前佈置,上課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或分組討論分析提綱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結論。

2.2在測量結束後,嘗試提出問題,並進行交流討論。

測重出示討論提綱,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討論提綱如下:

你和其他同學的胸圍差有區別嗎?你認爲你們的胸圍差的差別和什麼有關?

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積的變化嗎? 胸圍差的大小說明了什麼?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呼吸肌運動引起胸廓容積的變化活動:將手置於肋骨處,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交流討論,歸納出由於肋間肌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的前後徑、左右徑的增大和縮小的結淪。

2.3組織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探究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2.4觀察錄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師的引導廠思考,並得出結論。

2.5放映有關呼吸時胸廓變化的錄像或演示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明確容積變化引起氣壓變化,氣壓變化引起換氣。

2.6質疑: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麼關係?到底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導致胸廓擴大呢?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引導學生觀察,降低學習難度。

通過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的演示說明。

2.3模擬膈肌運動

2.3.1觀察教師的演示,分析討論並歸納出膈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

2.3.2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討論。

2.3.3小組討論後,全班進行概括小結: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容積變化,容積變化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從而完成呼吸運動。

2.3.4引導學生小結呼吸運動的過程。

說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關係的例子(如冬天蓋厚被子感到胸悶等)。

引導學生聯繫日常生活經驗,啓發學生說出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的關係,留下懸念: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第二課時)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複習提問: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何關係?由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課內容: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進入肺內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

a.按資料分析中的實驗裝置操作;

b.取兩個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爲什麼在實驗置中設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說明了什麼?

d.人呼出的氣體和環境中的氣體有什麼區別?

爲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耳球向另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並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3.氣體交換原理

嗅到教師噴出的香水,理解氣體總會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

向教室內噴灑香水,引導學生了解氣體擴散的原理,說明氣體進入人體也遵循3.1擴散原理。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3.1.1觀看掛圖,認真聽老師講解。理清思路,綜合概括。

3.1.2回憶所學知識,合作交流,歸納問題的答案。

3.1.3引導學生歸納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內的過程,並對學生的答案及時進行反饋。

將前後知識聯繫起來,自己解決疑惑。

提問:進入血液的氧最終在細胞中的什麼部位被利用?引導學生聯繫前後知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3.1.4小結和練習

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蛄本節內容,並指導學生做課後練習。

課後實踐

課後測量自己的肺活量,並和其他同學的肺活量進行對比。

引導學生參與課後活動,並給予評價。

生物課魚的教案篇8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

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係和基因的本質。

2.教學難點

基因的本質。

3.解決辦法:

(1)強調基因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引起學生重視。

(2)加強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關係的舉例與解析。

(3)重視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和記憶。

(4)對遺傳效應的內容要舉例解釋清楚。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dna分子是怎樣控制遺傳性狀的呢?現代遺傳學的研究認爲,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那麼,基因與dna有什麼關係呢?

新課: 第4節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一、說明基因與dna關係的實例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55-56"資料分析",看懂圖a、b、c,分析強調:

1、大腸桿菌的dna與基因

2、海蟄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與轉基因技術

3、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計劃):測定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x+y)上的鹼基序列。

4、小鼠體內的hmgic基因與肥胖直接相關

二、dna片段中的遺傳信息

講述:每個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有很多基因,每個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遺傳效應,這說明dna必然蘊含了大量的遺傳信息。

dna分子爲什麼能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呢?

引導學生"探究---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然後設問:構成dna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學生答出:脫氧核苷酸。

又問:有幾種脫氧核苷酸?

學生回答:4種(它們分別是:略)

1.基因的化學組成:每個基因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講述: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例如:白花基因有特定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這樣特定的排列順序就代表白花的遺傳信息。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的是遺傳信息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將白花遺傳信息表達爲白花。

2.基因不同的實質:不同的基因,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但是每個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順序(可舉例說明)

3.基因的位置: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每個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銀幕顯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

4.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這就是說,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須具有遺傳效應(指具有複製、轉錄、翻譯、重組突變及調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屬間隔區段,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這樣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蘊含特定的遺傳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從而獲得某種性狀的表達。例如:把牛的胰島素基因拼接到大腸桿菌的dna上,大腸桿菌可以生產胰島素。

教師最後歸納: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dna分子多樣性,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物質基礎。dna上分佈着多個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小結:基因的本質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板書設計】

第4節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一、說明基因與dna關係的實例

1.大腸桿菌的dna與基因

2.海蟄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與轉基因技術

3.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計劃)鹼基序列。

4.小鼠體內的hmgic基因與肥胖直接相關

二、dna片段中的遺傳信息

1.基因的化學組成

2.基因不同的實質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