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美術教案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42W)

寫教案是每一位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都必須要做好的準備工作,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考慮與時俱進,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美術教案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美術教案反思5篇

美術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 會用深淺間隔的方法粘貼。

2、 手工活動時能細心耐心地進行操作。

3、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 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 紙剪成的毛衣。

2、 彩紙條。

3、 環境佈置中有編結好的“毛衣”。

活動過程:

1、 師生共同佈置毛衣角並組織欣賞與討論:毛衣上的花紋漂亮嗎?是怎麼編織的呢?

2、 設問:怎樣讓毛衣上花紋的顏色好看?是不是顏色越多越好?幼兒操作。

3、 幼兒交流、切磋:看看誰的毛衣好看,說說是怎麼配色的。

4、 幼兒再操作。互相協作,完成作品。

5、 教師有意識地展示幾個幼兒的作品,集體觀察討論。

設問1:這裏的毛衣都能進商店嗎?爲什麼?

設問2:你的顧客喜歡哪件毛衣?爲什麼?(顏色搭配好)請幼兒把已經完成、正確的毛衣陳列在“櫥窗”裏。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用間隔重複的方法給其他的東西配色,如:圍巾、手套、桌布等。

活動反思:

從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粘貼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着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粘貼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他們的作品非常的美麗。

美術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玩色,感知紅、黃、藍三原色混合所產生的色彩變化。(難點)

2、學習用棉籤棒蘸顏料作畫。(重點)

3、大膽地動手操作,喜歡用棉籤棒作畫。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黃、藍顏料;白紙(畫有毛毛蟲的輪廓)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好餓的毛毛蟲》,感知色彩混合後發生的變化。

提問:

1、這隻毛毛蟲一開始是什麼顏色的?

2、毛毛蟲吃了紅顏色的果子,身上變出了什麼顏色?

3、接着它吃了什麼顏色的果子,身上變長出了什麼顏色?

4、它又吃了什麼顏色的果子?身上變出了什麼顏色。那現在它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顏色呀?

二、幼兒操作。

1、師:我這也養了些毛毛蟲,我想請小朋友們也來試一試它們吃了紅黃藍色會變成彩色的嗎?

2、教師交代玩色要求。

3、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玩一玩。

三、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一同欣賞。

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的毛毛蟲都變成了哪些顏色?

小結:原來呀,幾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來。

2、關於毛毛蟲還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呢,帶上我們的作品一起去教室聽吧。

四、活動延伸:

可以讓幼兒觀看視頻或聽故事,讓幼兒知道毛毛蟲長大後就變成美麗的蝴蝶。

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美術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角折的方法表現鬱金香花的特徵,培養幼兒對摺紙活動的興趣。

2、練習撕的技能,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活動材料:

1、大紅。玫紅。橘黃色正方形蠟光紙。綠色蠟光紙。

2、白色a4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出示做好的完整作品。

提問式

1、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嗎?是什麼花啊?

(漂亮的花。鬱金香!)

2、朋友想知道老師是用什麼作的這幅漂亮的花嗎?

(二)主題部分:

出示準備好的各色正方形蠟光紙。請小朋友一起跟老師來學摺紙:把正方形紙有顏色的一面朝下,一個角和對面的另一個角對齊用手指將摺痕抹平,就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再將三角形底邊上的兩個角往上折一下,讓他們翹起來,一朵鬱金香花就摺好了。“小花長在哪啊”?(小草上)再用綠色的蠟光紙,小草長的長長的細細的,我們來把紙撕成小草的樣子小草有的長有的短。撕好後我們讓小草和花都長到這張紙上我們看誰的最漂亮。用手指沾沾糨糊摸到小草上先讓長出一片漂亮的草然後再將摺好的花也粘上。

(三)結束部分:

漂亮的鬱金香做好了,我們來一個鬱金香畫展吧!請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來參觀。

(四)活動延伸:

鼓勵托兒在操作材料上添畫上一些其他的自然物。如太陽。小草。蝴蝶等。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美術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觀察、發現鵪鶉蛋、雞蛋、鴨蛋這三種蛋之間的差異。

2.欣賞蛋殼藝術,能夠安靜地進行蛋殼貼畫。

3.在活動中,善於動腦,勤於動手。

活動準備:

1.蛋殼藝術作品ppt。

2.幼兒人手一張貼畫材料、蛋殼若干等。

3.鵪鶉蛋、雞蛋、鴨蛋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一、集體談論三種蛋寶寶之間的差異。

1.幼兒人手一隻蛋寶寶,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2.觀察三種蛋寶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說出他們之間的差異。

(1)蛋殼顏色不一樣

(2)大小不一樣

(3)“媽媽”不一樣

二、欣賞蛋殼藝術

集體欣賞ppt作品,讓幼兒感受作品很美,蛋殼的作用很大。

三、學習“蛋殼貼畫”

1.教師示範

要點:先在黑色紙上塗滿膠水,然後把蛋殼一塊塊地按上去,直到黑色紙上全部貼滿。

2.交代操作要求

先看一看,自己貼的是什麼。貼的時候注意把有顏色的那面貼在外面。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簡單評價。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科藝特色是“蛋族秀”,當初確定這個特色,一是因爲寶寶們對蛋寶寶都很熟悉,蛋寶寶的形象也很可愛,適合小小班的孩子。二是因爲蛋寶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例如認識蛋的結構、蛋的種類、蛋寶寶的媽媽們等,我們組織的特色遊戲也很豐富,包括拼蛋、蛋寶寶排隊、蛋寶寶站起來、蛋殼貼畫、蛋珠滾蛋……深受孩子們喜歡。

在組織這節活動前,我對“科藝”這個詞進行了思考,從表面上來看,我的認識是整節活動課的前半部分是科學課,後半部分是藝術課,但是這樣把科學和藝術完全隔離開來了,好像兩節活動,毫無關聯。通過查詢一些相關資料,我認識到,好玩是幼兒的天性,科學與藝術整合活動的安排形式也必須體現孩子們的玩中發現、玩中探索、玩中創造的特性。讓幼兒玩必須得有材料,應當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通過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不斷地動手操作探索、動腦思考,才能使幼兒去感知生活中的知識並獲得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如:在本節活動中,認識三種蛋寶寶過程中,我給幼兒提供了各種蛋寶寶後,首先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幼兒充分的探索、觀察時間,並適時地啓發提問。最後我引導孩子們得出結論:這些蛋殼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媽媽也是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很有營養的,在品嚐完各種蛋寶寶後,剩下的蛋殼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於是根據蛋殼我又生成了藝術活動“蛋殼貼畫”,孩子們覺得有趣極了,原來蛋殼還有這樣的用處。他們爲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從而更激發了幼兒對科學藝術活動的探索興趣。

因此,在我看來,科藝啓蒙教育就是科學活動的一種藝術生成活動,它是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與創造,教師根據幼兒的探索進程自然而然所生成的藝術活動,爲幼兒所喜歡。同時,在開展藝術活動時,也要講究一定的科學性。如利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形式。在“蛋殼貼畫”中,我讓孩子們先用膠水棒把圖片塗滿,再貼蛋殼,這樣提高了貼畫的效率,孩子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貼”上面,而不是“塗”的過程,這樣的設計顯得更加科學合理。

美術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小手,初步學會用手進行創意繪畫。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ppt、三張背景畫(天空、草地、水上)、蠟筆、磁鐵、黑板,夾子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師:小朋友,現在老師和你來玩猜謎語的遊戲:"五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做事全靠它。"幼:小手師: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小手能做什麼嗎?

幼:穿脫衣服、吃飯、畫畫等等。

師:對呀,原來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現在請小朋友認真看看老師用手做什麼?(師在黑板白紙上很快完成一個手形畫——小魚)師:老師就是用手描出外形再添畫的小魚,這樣的畫就叫手形畫。

二、欣賞手形畫師:今天老師還帶來幾幅漂亮的手形畫。(出示ppt圖片,請幼兒欣賞,老師指導幼兒觀察這些漂亮的手形畫是由什麼手形變成的。

三、探索嘗試,合力創作

1、老師講解要求:三張背景畫(天空、草地、水上),選擇什麼背景畫就儘量畫上相應的手形畫。

2、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擺出不同的手形,,進行大膽添畫,能力差的幼兒可以模仿或在教師的引導下添畫。

四、收穫成功,作品展示(三張作品海陸空拼夾一起進行評價)請個別幼兒向大家說說,自己畫的手形變成什麼?

活動反思:

要培養幼兒勇於創新、開拓,敢於標新立異,探索不同的答案,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擴大幼兒思維的廣度和寬度,以適應現代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