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88W)

通過寫教案能培養教師們的教學水平,爲了對課堂時間做好規劃,我們一定要提前將教案寫好,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7篇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詞,大體把握詞意。

2.反覆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練,理解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詞客”“八大家”分別指的是誰,大家知道嗎?(“三詞客”:蘇洵、蘇軾、蘇轍;“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詞人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下面我們看一下這首詞的內容。

二、初讀詩詞,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藉助注音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2.指名讀,生評價。(注意讀出節奏、情感)

3.範讀,齊讀。

三、再讀詩詞,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詞,並結合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小組成員間相互討論幫助,然後請學生代表發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

(子規——杜鵑鳥;白髮——代指老年人;黃雞——代指時光流逝。)

2.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樂觀的哲理。)

3.交流對詞意的理解。

(在蘄水的清泉寺遊歷,清泉寺面對着蘭溪,蘭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乾淨沒有泥土。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誰說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你看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時感慨時光流逝。)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1)詞中有畫,讓我們輕輕地讀讀這句,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乾淨沒有泥土。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

(2)這幾句話寫出了清泉寺怎樣的特點?(優美的風光和環境)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哀怨惆悵)

教師結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悽美。

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1)師:“誰道人生無再少?”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反問)

(2)“白髮”“黃雞”比喻什麼?(時光流逝)

(3)蘇軾寫這首詞時,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而我們卻從“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中感受到了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樂觀面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

五、誦讀和背誦這首詞。

六、總結詩詞,拓展延伸。

師: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啓示。給了我們哪些生活啓示呢?課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一寫。

板書設計

浣溪沙

上片:寫景 浸溪蘭芽——鬆間沙路——雨中杜鵑

下片:抒懷 溪水西流——老當益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反思

在講授這首詞時,我讓學生通過反覆閱讀去感受詞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爲主,自讀自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提高了教學效果。課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受到的啓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詞人的思想,從而更好地感受其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及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悟詩人豐富的想象力;3、學習擬人與描寫巧妙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退居田園後愉悅的心境。

3、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感情背。

4、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感悟詩人豐富的想象力,

2、學習擬人與描寫巧妙結合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談話:我們曾經學過《題西林壁》,知道了詩人是將詩寫在了西林寺的牆壁上。無獨有偶,今天我們要學的《書湖陰先生壁》一詩也是將詩寫在了牆壁上。詩題可理解爲明確:題寫在湖陰先生庭院牆壁上的詩。

2、出示自學提綱。自讀自悟,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採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3、教師開始自學,教師巡視。

4、出示習題,反饋檢測。

a、讀古詩。

b、我們說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奏美,現在就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可以試着用做記號。

c、交流反饋,重點引導:

(1)詞意: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靜:乾淨。

畦:讀音qí,意爲田園中劃有界限的長條方塊。

排闥:讀音tà,推開門,排爲推,闥爲門。

(2)理解詩意: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着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d、學生嘗試自己翻譯詩意。

e、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對王安石有哪些瞭解呢(師生活動、展示資料)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陰先生:指楊德逢,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閒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裏選錄第一首。

二、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提綱,明確重點。

自由讀詩,思考下列問題。

(1)詩人是通過什麼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乾淨的

(2)本詩哪句採用了擬人的手法

(3)全詩哪些詩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詩句表現了主人的品質高潔

2、品讀感悟,美讀昇華。

a、劃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再悟詩意。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b、深入理解詩句,感悟詩境

(1)“淨”,是通過“無苔”二字體現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溼,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爲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乾乾淨淨的,叫人感覺舒適。

繼續引導:更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這兩句再讀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讀自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再讀。

(2)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採用了擬人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裏,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繞着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着孩子一樣。

邊讀邊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再讀。

(3)“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c、學生在此基礎上自讀、小組交流讀、感悟詩境。

d、朗誦全詩,感悟詩歌內涵。

e、再次齊讀,加深印象。

f、總結中心,昇華主題

(1)課堂總結:《書湖陰先生壁》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內、院外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湖陰先生庭院的讚美,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2)昇華主題:同學們,本詩通過描寫湖陰先生庭院內簡樸的居室,非常潔淨,院外的山水農田,青綠有情,不僅表現了詩人對美麗大自然的讚美,更讚美了湖陰先生高潔的人格品質。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結合詩歌,在想像畫面,感悟詩境的基礎上,《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三、多元訓練,讀寫結合。

美美地將詩讀幾遍,做到會背,蒐集幾首題牆詩,讀一讀。

四、板書設計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院裏: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兩山 景美人更美

典故: 護田 排闥

表達方法:描寫 擬人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知道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2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珍妮哪朵花用的最有意義,從中你明白了什麼?

3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明白該怎樣做一個有用的人,怎樣更好的爲人們做貢獻,幫助別人。

重點關鍵

1朗讀全文體會文章中心。

2引導學生理解七色花中哪一朵用得最有價值。

課時劃分

一課時

預習作業

讀懂課文,找找珍妮得七色花各是怎麼用掉得?如果你也有一朵你會怎麼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七色花嗎?

生;沒有

2你們猜猜七色花在你得印象中會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3大家都想知道七色花是什麼樣子,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看看珍妮手中的七色花是怎樣的,它又爲珍妮帶來了什麼/

4板書課題,齊讀。

二自由讀課文,在讀懂的地方做批註,在不懂的地方記號。

1生自由大聲讀課文,師巡視。

2檢查預習中生字詞,出示部分字詞,指名讀,及時糾正讀音。

3着重指導以下生字。

招牌,舔,陌生,合攏,羨慕,小心翼翼。

4指名分段朗讀,知道文中講了七色花的什麼事?

5找找看珍妮用七色花實現了哪些心願?你最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6生自由討論完成,暢所欲言。

生自由發言。

7大家都說得真好,現在同桌之間互相說;把你認爲珍妮做得不對的或者你十分欣賞珍妮的地方都拿來說一說,並討論一下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怎麼做?

8同桌討論,交流。

9指名發言,說說如果你有七色花你會怎麼做?

10說的真棒,那你麼爲什麼要這樣做/

三總結

大家剛纔都說得真棒,說到老師心坎裏去了,如果我也有一朵七色花,我一定把它讓給最需要得人,和你們大家一樣當一名有利於人們得人,爲人民做一點貢獻。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 凡卡“反覆的哀求”的書信語言特點及“三次嘆氣”的反覆作用,體會凡卡寫信過程中的情感變化,練習朗讀。

2.指導學生運用反覆的寫法進行寫作。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凡卡》這篇文章你們瞭解到凡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凡卡是個可憐的孩子,他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覺,過着連狗都不如的生活,他偷偷地給他唯一的親人爺爺寫信的情景。)

1.從這些內容來看,凡卡的生活是怎樣的?(悲慘、痛苦、可憐。)

2.課文是怎樣把凡卡悲慘的生活寫出來的呢?(插敘兩部分內容,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一是爺爺帶凡卡砍聖誕樹的情景)

3. 凡卡在回憶爺爺守夜和砍聖誕樹時,心情是怎樣的?(快樂、幸福)回憶的生活真的那麼快樂嗎?(雖然苦,但是,有歡樂,有人疼愛、有友情)。他感受到的快樂幸福是同——現實相比而言的。

4.還有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凡卡生活的悲慘呢?(書信裏凡卡的直接敘述:捱打、捱餓、睡不着覺,過着連狗都不如的生活)

5.這節課,我們將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把凡卡生活寫的這樣悲慘的。

二.體會“囉嗦的哀求”與“三次嘆氣”。

1.快速找一找,凡卡直接寫信求爺爺接他回鄉下的句子有哪些?

2.出示課件:

3. 師:我們反覆地聽到了“親愛的爺爺”,出現了幾次?

生:出現了四次。

師:反反覆覆地聽到“帶我離開這兒吧”,又出現了多次,讀起來有些囉嗦。可是,契訶夫作爲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說家,他說——

(大屏幕出示——簡潔是天才的姊妹。)

4.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句子,聯繫契訶夫說過的話,你一定有問題要提了!

生:契訶夫說文章要簡潔,可是這幾處卻這麼囉嗦,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5.老師替凡卡寫了一封不囉嗦的信,大家看看這樣寫好不好?

親愛的爺爺康斯坦丁·瑪卡里奇:

我在給您寫信。祝您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求上帝保佑您。我沒爹沒孃,只有您一個親人了。

我在這裏生活得很痛苦,不僅沒學到做鞋的本領,還經常被老闆、老闆娘打罵,夥計們也捉弄我。每天都吃不飽飯,晚上睡在過道里,還要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爺爺,您接我回去吧。我會替您搓菸葉,我會爲您禱告上帝。要是我做錯了事,您就結結實實地打我一頓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兒,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的面上,讓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應我幫他放羊。等我長大了,我會照顧您,誰也不敢來欺負您。

親愛的爺爺,希望您能早日接我回家。

您的孫子 伊凡·茹科夫

6.思考:是作者寫的好,還是老師寫的好?老師寫的不羅嗦了,爲什麼不好?

預設1:文章體現不出凡卡的生活悲慘了,因爲細節描寫沒有了。

預設2.沒有反覆的哀求就體現不出凡卡回到鄉下的急切心情,也就體現不出凡卡的悲慘遭遇了。

此時,當你再讀這幾句話的時候,你還覺得囉嗦嗎?爲什麼又不羅嗦了?(不羅嗦,因爲凡卡實在是太悲慘了,太痛苦了。)這就是反覆的作用。

板書:情到深處才反覆。(將“反覆“兩個字突出寫大)

7.指導學生入境朗讀課件上的五句話。

當年僅九歲的小凡卡遭受着老闆和老闆娘一次又一次毒打時,凡卡哀求着爺爺——指名讀第一句。

正在長身體的凡卡每天只能吃一點兒麪包喝一些稀飯時,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指名讀第二句。

不論是蚊蟲叮咬的夏天,還是北風呼嘯的寒冬,都只能睡在過道里的凡卡痛苦地哀求爺爺——指名讀第三句。

回憶着鄉下雖清苦但卻美好的生活,而現在卻連狗都不如,凡卡痛苦地呼喊——指名讀第四句。

學徒工卻學不到做鞋的本領,生活絲毫沒有指望的凡卡發出了絕望的呼喊——指名讀第五句。

師:讓我們帶着對凡卡那飽含血淚的哀求的感情,再齊讀這五句話。

8.是不是我們寫別人也可以這樣反覆呢?比如說爸爸媽媽、老師等?

情境創設:假如你就是個和凡卡一樣大小的孩子,喜歡一件非常漂亮但價格比較昂貴的玩具,媽媽不給你買,你會怎樣求媽媽?(好媽媽,給我買吧!我的好媽媽,您要是給我買了我什麼都聽您的。)媽媽要想買衣服,求爸爸同意可以這樣嗎?(引導學生體會只有小孩子纔有這樣的語言。)

出示課件:總結寫文章,要符合人物的語言特點。

要想增強文章的語氣或使感情更加強烈,可以運用反覆的寫法。

9.文中還有同樣的反覆寫法,大家能找到嗎?(指導找到三次“嘆氣”)

(1)研究每次嘆氣的原因:第一次,在這樣的環境下,凡卡的心情極度恐懼不安;第二次,從對自己認爲快樂美好好的鄉下生活回憶中回到現實的嘆氣,感慨自己連狗都不如的生活,處於極度的悲傷中;第三次,從敘述到回憶後,凡卡對自己生活的悲慘感到傷心。)

(2)、凡卡爲什麼會“反覆嘆氣”?爲什麼從寫信前一直到寫完信還是在嘆氣?

現實生活,連一口氣都不能讓凡卡順暢的呼吸——他的心情總是在極度恐懼、不安,極度鬱悶。

三.總結寫作方法。

今天我們通過凡卡“反覆的哀求”和“三次嘆氣”體會了反覆在文中的作用,所以要想將文章的感情表達得更強烈,我們可以運用反覆的寫法。

四.拓展延伸

師:像這樣的句子,在我們以前的課文裏也是經常出現的。

課件出示: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

(2)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再見了,親人》

讓學生說說反覆在這裏的作用。

五.小練筆。

我們是六年級的學生,再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與母校分別了,請你用反覆的句式與母校告別吧。

指名練習說一說。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結合自己經歷體會莘莘學子對母校的深情。反覆誦讀,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誦讀,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構想

通過談話導入本課內容,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全詩結構。學生再讀深入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寫批註,體會全詩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校慶的時候嗎?當你們畢業後,也來參加母校的校慶你的心情會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萬歲,母校》這篇現代敘事詩。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學生容易讀錯的字,注音

2.自由讀詩歌,你讀懂了什麼?

三、學習新知:

1、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找生說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萬歲,母校》是一首現代敘事詩,這首詩通過敘述母校校慶時學生紛紛回母校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校的讚美之情。)

3、分層次,概括內容。

(1)第一、二小節,點出建校五十年許多學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節,介紹了不同職業的學生。再現了當年母校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3)第八至十一節,描述了師生共聚的感人場景。

(4)理解最後一小節。指出從母校畢業的學生,奔赴祖國四面八方,在不同崗位貢獻自己的力量。也體現母校的作用,培養我們成爲祖國明天的棟樑。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5、找學生朗讀。

6、分組比賽。

四、編排情景劇《20年後再相會》

五、生談感受。

作業設計:

1、寫一篇作文《20年後再相會》。

2、描繪20年後的校園景象。

板書設計:

萬歲,母校

對母校的讚美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3、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知識,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味,讀出情。

2、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會讀書嗎?平時你是怎樣讀書的?大家來交流一下。

同學們都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方法,都很有道理,其實古人有許多好的讀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如“讀書千啓遍,其義自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讀書方法。

板題:熟讀精思

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兩遍。

2、出示簡要提示

?熟讀精思》是宋代的朱熹寫的簡介朱熹

3、釋題:

通過讀課題,你認爲朱熹教給我們的讀書方法是什麼?(熟讀精思)

熟讀的意思是什麼?

精思的意思是什麼?

4、那怎樣才能做到熟讀精思呢?課文給了我們很好的回答,請看認知與探究。

知識性問題(就是要求做到“熟讀”)

探究性問題(就是要求做到“精思”)

5、學生自學

6、檢查驗收

看同學們深得朱子的真傳,讀的很熱烈,那是不是達到熟的程度了,我來考考同學們。

①請讀準這些字音

②那這些詞語的意思呢?誰來展示自己的風采。

③最後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課文讀得熟。

二、合作互動

第一道難關已被我們攻破,熟讀已經完成,下一個山頭是精思,需要同學們團結協作才能完成,下面請組長帶領自己的團隊,齊心協力攻克探究性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師指導

精思精思,不僅要思而且還要精,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2、看同學們討論得十分熱烈,到底哪個小組思得精思得深,我們拭目以待,以這五個句子爲試金石,看哪個小組搶答的.次數多,說得準。

3、小組彙報①

4、小組彙報問題②

學生彙報師板書:

準備:整頓几案正身體

熟讀精思熟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精思:心到、眼到、口到

三、導學歸納:

生歸納:我們已經學完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哪?請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體會。

師歸納:讀書的方法是做好準備,熟讀精思,如果我們把這種讀書方法養成習慣,就成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四、融會貫通,熟讀成誦

同學們的理論知識學得很好,方法講的頭頭是道,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老師想眼見爲實,看看同學們能不能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咱們設立了一個讀書

擂臺賽,同學們可以採取各種形式來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拓展延伸

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通讀詩歌《惠崇春江晚景》;

3、理解詩的內容,感受春的美好;

4、體會詩人對春的熱愛;

5、朗讀、背誦詩歌。

教具準備:

1、有關春天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目,知作者並解題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畫家。

2、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學家,又名蘇東坡。

3、這首詩是蘇軾爲惠崇畫的《春江晚景》題的詩。

二、生字教學

蔞蒿(1、óuhāo)河豚(tún)

三、自由讀詩,完成下列任務。

1、將詩歌讀通讀順;

2、出朗讀節奏。

四、檢查讀詩情況,聽錄音後畫上節奏。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人想象的)

五、再自由讀詩,完成以下任務。

1、根據工具書理解詩意。

2、出問題。

詩意:竹林外開着三兩枝鮮豔的桃花,

鴨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和了。

蔞蒿長得滿地都是,蘆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

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來到春江的時候。

3、全體朗讀詩歌

4、這畫上,這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竹林、桃花、春江、鴨子、蔞蒿、蘆芽、河豚)

5、詩人,畫家爲什麼要寫、畫這些景物?

六、欣賞“正是河豚欲上時”

1、“正是河豚欲上時”哪一個字寫出河豚具有怎樣的心情?

生答:“欲”字寫出了河豚急切的心情。

2、講講要上來的想到什麼?知道什麼?想幹什麼?

3、這麼美的詩,請問詩中哪句是想象的?

4、這麼美的春天在哪裏?

(在惠崇和尚的畫裏,在蘇軾先生的詩裏,這就是繪畫與詩歌的魅力)

5、放手學生自由講詩、畫畫。

七、背誦詩歌

八、總結

蘇軾先生用優美的詩句寫活了惠崇和尚的畫,這表達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詩表明春天即將來臨。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的感情。

反思

對古詩的教學,我們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在把握古詩特點的基礎上,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並使古詩教學達到生活化,努力地構建高效課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的教學上,我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思想,結合這首題畫詩的基本特點,採取了自讀自悟,以讀促學的基本理念。首先讓學生把古詩讀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後再讀古詩,讀懂詩意,瞭解蘇軾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圖上的內容。在充分解讀古詩後,讓學生能瞭解題畫詩的特點,從而在學習中讓學生能讀會背會說。切實使學生的學習做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古詩教學的大語文觀,在充分地解讀文本、解讀學生的基礎上,要讓教學生活化,學生的學習自主化,教師的指導系統化。爲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分解爲三個階段目標,力爭實現“三維目標”。在每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下讓學生能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讀書、表達、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課堂內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通過對詩的感情與深入探討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最後,在教學策略上,我通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瞭解與積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學生對古詩的賞析、品讀、感悟,進一步培養語感,能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魅力四射,讓師生在課堂活動中,與詩人達成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樂於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認爲不論是古詩的教學,還是課文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都離不開學生的體驗,只有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那麼才能做到教就是爲了不教,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