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及2020年工作安排

黨建文案 閱讀(1.82W)

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及2020年工作安排

一、2019年總結

2019年,我縣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爲行動指南,以問題整改工作爲重要抓手,以“四季攻勢”爲重要載體,全面落實省市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年度脫貧攻堅任務目標,聚焦奮力攻堅。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壓緊壓實責任,鍛造過硬尖兵隊

我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爲“壓倒一切”的“一號工程”,構建“脫貧攻堅、人人有責”的工作格局。新增2名縣委常委爲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成立“2+4+38”的高規格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11次)、縣政府常務會(12次)、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會議(10次)等會議專題部署。

一是抓學習提站位。認真開展《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四學”行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爲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理論中心組學習會議必學內容,通過層層召開會議集中學、手機報移動學、訂發材料自主學和上門入戶忙送學的形式,及時組織縣、鄉、村幹部開展學習,通過開展“四送四通”走訪幫扶活動,及時向貧困人口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的重要論述和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提高貧困人口對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和滿意度,確保廣大幹部羣衆學懂弄通、學深悟透,把各項工作推向深入。

二是抓聯動提效力。壓緊壓實“七位一體”聯動責任,即:縣級黨委總指揮的責任、縣級領導聯繫責任、縣直部門幫扶指導責任、鄉鎮主體責任、村級組織的堡壘責任、駐村工作隊的管道作用和紀委監委的監督責任。所有的縣“四大班子”領導都有聯繫鄉鎮和聯繫村,縣黨政一把手先後開展脫貧攻堅調研27次,遍訪貧困村33個、貧困戶129戶;4位副組長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分別對21個鄉鎮101個村620戶貧困戶進行了暗訪,並提出了整改要求;21個鄉鎮黨政主要領導遍訪貧困戶及邊緣5741戶;52家縣直單位主要領導走訪貧困戶1098戶。

三是抓獎懲嚴規矩。加大管理培訓,印發《關於嚴格落實選派幫扶幹部請銷假制度的通知》等,規範幫扶幹部管理;先後爲2558人次組織開展各類培訓23期。加強獎勵激勵,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對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和縣直單位的考覈;出臺《xx縣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激勵關懷辦法》,先後在扶貧一線提拔重用97名扶貧幹部、20餘名幹部獲得省市縣各類表彰。加大關心愛護,按時發放駐村扶貧幹部生活補貼,爲他們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落實選派幫扶幹部食宿、交通保障,使扶貧幹部安身駐村、安心幫扶。加大問責查處,2019年以來,查處扶貧領域問題19件,處理17人(黨紀政務處分5人,組織處理12人),對3個單位進行問責。

2.落實落細工作,打贏年度攻堅戰

緊盯年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注重“三個三”,落實落細各項重點工作。

一是注重“三整改”,舉一反三,確保整改質量。高度重視中央專項巡視和國家考覈反饋問題以及省考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周密部署壓責任,第一時間成立專項整改辦,制定整改方案,召開整改動員會議,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對標對錶找根源,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等,結合我縣實際,對各個問題進行再查擺、再細化。精準施策抓整改,強化問題整改跟蹤督辦,對整改工作實施全過程督查。建章立制促提升,印發《關於打造自身建設強和羣衆工作強“雙強”型村(社區)黨組織的若干意見》等制度性文件,持續放大整改效應。目前,2月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的58個問題、省考覈和縣本級排查發現的39個問題和省暗訪反饋的16個問題均已完成整改。

二是注重“三精準”,重錘響鼓,把握核心要義。把好精準識別關。堅持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嚴格執行識別、清退標準和程序,高質量完成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已新識別3戶11人,自然增加269人,自然減少80戶496人,不斷提高扶貧信息系統數據精準度(第二季度全省排名第1名)。築牢精準幫扶關。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強化精準幫扶、精準施策,全面提高人民羣衆的滿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大對駐村工作隊的選派與管理,實現全縣153個村選派幫扶力量全覆蓋。抓好脫貧質量關。根據預脫貧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近年已實現5454戶15168人脫貧、33個貧困村出列(2018年脫貧689戶1682人,2017年脫貧1821戶4634人、14個貧困村出列,2016年脫貧1268戶3296人、19個貧困村出列,2015年脫貧824戶2742人,2014年脫貧852戶2814人)。適時組織對脫貧人口、出列村開展“回頭看”;爲被納入“紅色預警”的411戶貧困戶每戶制定至少一項具體的有成效的幫扶措施,切實防止返貧。

三是注重“三攻勢”,一鼓作氣,完成脫貧任務。就業促進換動力,先後出臺了《xx縣就業創業脫貧獎補政策暫行辦法》等政策,覈定縣級以上就業扶貧基地5家,完成年度幫扶12人就業任務,完成76個公益崗位開發,發放就業補助資金324.12萬元。我縣龍躍銅業有限公司被認定爲第二批全國就業扶貧基地。金融扶貧促增收,累計對312戶貧困戶發放貸款1413.83萬元,貸款餘額爲8076.81萬元,涉及戶數1663戶,密切關注抱團發展的“分紅”發放工作。同時,對經營不善,存在還款風險的企業進行重點監測。社會扶貧聚合力。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駐軍部隊、企業、社會組織等作用,積極開展社會扶貧日活動,做好社會扶貧網愛心人士註冊和認領對接工作,共籌集社會扶貧資金3300萬餘元,“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日益完善。黃山新安源有機茶開發公司獲全國“萬企幫萬村”先進民營企業稱號,爲黃山市唯一、全省7家之一的企業。綜合保障助改善,2014年以來,我連續每年都提高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分散供養補助標準,分別由2014年的每年每人2400元、2460元提高到6780元、6000元。大力實施惠殘民生工程,累計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59.58萬元,惠及83849人次,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448.77萬元,惠及73480人次;大力支持殘疾人創業就業,爲360人次發放資金108萬元。“雙基”建設夯基石,目前,已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衛健、教育、文化、科技、通信等資金上億元,用於提高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環境。

3.瞄準瞄穩方向,奏響成果鞏固曲

我縣在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強化“五個化”,瞄準瞄穩今後攻堅方向,全方位激發內生動力,鞏固成果防範返貧。

一是夯基礎,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無憂化。爲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xx縣緊盯“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標準,從嚴從實從細抓好各項工作。教育扶貧提氣神。在全省率先實施從學前教育到碩士研究生教育資助全覆蓋的資助體系,向2797人次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各類資助資金182.475萬元。建立完善“1+6”(即以政府部門爲主導,全面爭取企業、社會團體、外出創業人士、共建單位、公益基金以及社會愛心人士6類社會力量)的助學體系,共獲得捐助資金600餘萬元。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以本縣徽匠學校木工技能培訓爲抓手,培養畢業的400餘名學生全面實現就業、創業,年平均收入達8萬元-30萬元,少數達百萬元;多名學生在世界青年傢俱製作大賽等大型賽事上獲獎。健康脫貧保健康。全面落實“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保政策,採取“2+1+1”形式(縣級醫療機構2名骨幹醫師,鄉鎮衛生院1名醫師與1位駐村醫師結對)組建幫扶醫療團隊,目前,省級專家已帶領我縣醫療團隊接診2352人次,開展健康教育14場次,走訪貧困人口340戶,家庭醫生履約688人,力爭2020年後建立一支帶不走的專家團隊。同時對全縣邊緣貧困戶實行“1579”政策,有效防範返貧、新增貧困人口。農村危房改造保安居。超額完成41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爲98戶危改戶撥付資金93.6萬元,“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出154戶危房戶已全部整改銷號完成,提高貧困人口幸福感和獲得感。飲水安全提品質。投入975萬元實施52處人飲工程,解決2.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我縣農村集中供水率93.6%、自來水普及率86.4%、供水保證率95%飲上、城鎮自來水管網覆蓋小行政村的比率爲35%,供水水質達標率有明顯提升。同時,針對當前旱情,對農村貧困人口生活飲水問題重點持續關注。

二是舞龍頭,聚焦特色種養產業市場化。進一步激活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扶貧項目的內生動力,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工作。政策領動。先後出臺《xx縣產業扶貧到戶項目獎勵扶持辦法》等文件,完善產業到戶獎補標準,投入扶貧資金2262.17萬元實施到村到戶產業項目5793個。創新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扶貧獎補辦法》,鼓勵、支持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入股分紅等途徑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增收。遴選了143名農技人員每人包保服務6個科技示範戶和2個貧困戶開展技術幫扶。產業帶動。圍繞茶葉、箬葉、菊花、泉水魚等主導特色產業,推廣“四帶一自”和“三有一網”點位扶貧模式,全力打造“流口茶葉”“藍田徽菊”“板橋泉水魚”“璜尖箬葉”“白際山芋幹”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小產區。近年來,板橋泉水魚、榆村網紅粉絲(建成全省首家徽州古法粉絲展示館)、山斗獼猴桃、白際紅薯乾等特色產品聲名遠播。通過發展泉水魚等特色農業產業帶動全縣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幫助3834戶1萬餘人實現穩定脫貧。全縣15個貧困人口集中鄉鎮的40萬野生箬竹林年採摘箬葉1.2萬噸,價格達3-4元/斤,生產加工產值超2億元,被貧困羣衆譽爲“綠色銀行”。消費拉動。強化“四力”聯動,即政府借力、企業發力、能人助力、全員合力,推進消費與扶貧有效互動,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近年來,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購買貧困村、貧困戶的農產品近500萬元,企業收購貧困村、貧困戶的農產品超過1億元,爲153個村2000多戶貧困戶戶均增收近1000元。

三是揚優勢,聚焦鄉村旅遊扶貧全域化。按照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進旅遊扶貧,讓貧困羣衆共享鄉村旅遊發展紅利。全縣鄉村旅遊人次從2014年的80萬,到2019年增長到600多萬,累計通過旅遊輻射帶動1563戶3896人穩定脫貧。重點村先行。以白際鄉白際村、汪村鎮田裏村、源芳鄉梓源村、陳霞鄉里莊村等4個省級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爲中心,將“壁川旅遊接待中心”等9個項目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投資187萬元,開發了皖浙古道等覆蓋33個貧困村的鄉村旅遊精品景點46個,讓白際等偏遠貧困地區成爲“網紅打卡地”。閒產變“活”產。出臺《農村閒置房屋(宅基地)流轉交易辦法》等相關配套政策,鼓勵企業等與村集體合作,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等,開發利用好閒置資產。如渭橋鄉上前村集體通過閒置農房收儲,入股“走親眷”公司,不僅實現村集體增收,還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增收。預計到2021年,全縣可累計盤活2000幢農村閒置房屋(宅基地),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實現產值達5億元以上,直接爲貧困村和貧困戶帶來收益。點面相融合。通過打造四條鄉村旅遊風景道線路(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旅遊風景道、經典205國道旅遊風景道、“問道齊雲山 探祕牯牛降”旅遊風景道、心安月潭旅遊風景道),構建全縣鄉村旅遊扶貧大格局。齊雲山等8個重點旅遊鄉鎮貧困村和貧困戶參與經營農家樂、鄉村民宿60餘家,直接收入達300萬元,爲貧困戶免費代銷農產品達150萬元,惠及貧困羣衆563戶1263人,戶均增收近1500元。

四是強集體,聚焦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積極探索發展適合本地實際的村集體經濟,爲鞏固脫貧成果提供源源動力。一是加大財稅支持。出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辦法》等4個制度性規範性文件,從資金、項目等方面列出明確目標和具體措施,爲全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政策支撐。縣財政從2016年開始,每年預算安排400萬元用於薄弱村轉化扶持、項目補助及考覈獎勵,確保33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二是創新發展方式。各村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通過自主經營、抱團發展等多種方式,實現市場化經營管理。如針對流口鎮黃三村等14個造血功能差、發展後勁不足的貧困村,經徵求鄉鎮、村意見,縣委組織部等多部門協調,將扶貧資金整合入股到xx縣齊雲鄉村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每村每年可增加4萬元左右穩定效益。三是拓寬發展渠道。通過發展資源開發型等多種渠道,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清溪村等19個貧困村,通過實施光伏扶貧項目,新建17座60千瓦光伏電站增加收益,每年可增加收入4-6萬餘元。用餘、桃源等31個貧困村,通過泉水魚養殖經營或魚塘租賃增加經營收入。目前,全縣33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均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8個村達到8萬元以上。

五是樹新風,聚焦發展動力激發內生化。把扶貧同扶志結合起來,倡導文明新風,引導幫扶對象向上向好發展。“生態美超市”換來美好綠色新風尚。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爲契機,2016年7月在新安江源頭的貧困村流口鎮流口村建立全省首家“垃圾兌換超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縣推廣,累計建設“生態美超市”62個,改善了1100餘名貧困羣衆人居環境。“一獻四捐”捐出脫貧攻堅新生活。通過激發羣衆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 情和“主人翁”意識,創新開展了以“獻計、捐錢、捐物、捐地、捐工”主要內容的“一獻四捐”行動。截至目前,全縣共獻計獻策近300條,主動讓出土地400多塊、捐款近300萬元、捐物520餘件,投工投勞近3萬餘次。“文化扶貧”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投資105萬元新建、改建、擴建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個、農家書屋153座、農民體育廣場136座,實現重點村全覆蓋。開展文化匯演等活動1286場, 惠及9萬餘名羣衆。組織開展6屆“心連心·手牽手”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惠及245戶貧困留守兒童。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基礎工作不紮實。如部分村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有關佐證材料、成效考覈和省市縣歷次督查暗訪問題整改工作檔案不完善,會議記錄內容不全;扶貧手冊信息與國辦系統不一致,明白卡上幫扶措施有缺項等。二是內生動力不夠強。部分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對貧困羣衆感恩教育存在缺失。三是產業致富成效不顯。雖然每個村都派駐了科技特派員,但現在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是中老年人,對技術指導接受能力弱,產業質效較低。四是雙基建設較爲薄弱。部分山區民生領域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較爲薄弱,旱情嚴重時存在人飲水短缺現象,同時全縣還有21個村無衛生室、8個村無村醫。五是成果鞏固壓力較大。33個村雖然均已出列,但多數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脫貧戶大多自身發展能力差,存在因病返貧等風險。六是扶貧項目資金撥付進度慢。年度計劃實施的137個項目,已完工95個,仍有41個項目未完工,1個項目未開工。第二季度,我縣資金撥付在全市位於第一位,第三季度,資金撥付進度位於全市倒數第一、全省第51位。

二、四季度工作安排

爲確保今年圓滿完成102戶253人脫貧的目標任務,第四季度,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以開展好“冬季攻勢”爲載體,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突出問題。結合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和脫貧攻堅大排查工作,進一步覈查問題底數,強化動態管理,及時制定整改方案,繼續抓好整改,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對賬銷號。對脫貧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情況組織開展“回頭看”,對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予以幫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二)全面完成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國家考覈等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高度重視中央即將開展的專項巡視“回頭看” ,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底線思維,從嚴從實將各類問題切實整改到位。堅持舉一反三,建立完善問題整改落實長效機制,堅決防止發生新問題以及已解決的問題出現反彈。

(三)做好迎接各類考覈評估和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等重點工作。聚焦年度減貧計劃,立足“爭先進位”“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目標,做好省對我縣第三方監測評估、市際交叉考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評等各項準備工作。紮實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大排查。將專項排查及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回頭看”結合起來,全面摸排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短板與薄弱環節,確保2020年1月底前完成排查並同步進行整改。

(四)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對照年度目標任務查漏補缺,全面盤點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完成情況,全面查找工作落實存在的差距,倒排工期,確保年初確定的事項件件有着落、目標任務項項都完成。按期完成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年度任務,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加快年度扶貧項目實施、資金支出進度。抓緊謀劃2020年扶貧項目,提前做好年度項目計劃編制工作,確保2020年扶貧項目謀劃精準。

三、2020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一)目標任務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收官之年,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安徽的重要講話精神,舉全縣之力,集中攻堅,確保全縣剩下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同時鞏固以前年度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邊緣戶幫扶工作。

(二)重點工作

一是做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雖然剩下的貧困人口數量不多,但依然要把未脫貧人口作爲重中之重,堅持開發式措施與保障性方式並重,確保2020年全面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讓所有貧困人口與全國一道共同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是做好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要堅持脫貧出列和防止返貧相結合,要切實抓好出列村、脫貧戶2個方面的脫貧成果鞏固;同時,繼續加強對邊緣戶的救助幫扶,有效防止產生新增貧困人口;統籌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脫貧戶與未脫貧戶關係,繼續深入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等機制,重點對8戶(18人)脫貧監測戶和202戶(571人)邊緣戶進行幫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着力提升脫貧質量。

三是做好各項工作收官。要對照中央、省、市和縣的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逐條逐項進行排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繼續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大力推進光伏扶貧提質增效,積極穩妥發放扶貧小額信貸,切實提高就業扶貧車間帶貧減貧效益,紮實推進電商扶貧提質增效,着力抓好精準幫扶,切實強化扶貧資金項目管理,着力夯實基層基礎。

四是做好脫貧攻堅普查。明年下半年國家將對所有脫貧人口進行普查,覈實脫貧成果和質量。提前做好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準備,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研究提出針對性措施,科學指導和推動高質量脫貧攻堅,確保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重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最後收官衝刺取得完勝。

五是做好扶貧領域風險防範。對各類扶貧領域風險,認真研究對策,提出應對措施,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招,未雨綢繆、逐一化解,有效防範產業扶貧風險、扶貧小額信貸還貸風險、政策落實中的“懸崖效應”“福利陷阱”風險、涉貧輿情風險等,確保如期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六是做好脫貧攻堅全面總結。全面總結2014年建檔立卡以來的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及成效,提煉重要成果和典型案例,同時要做好脫貧攻堅檔案規範管理。

七是做好脫貧攻堅宣傳。採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宣傳脫貧攻堅成果,廣泛報道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蹟,講好xx扶貧故事,弘揚正能量。

八是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研究需要持續實施的政策措施,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統籌好扶貧與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相結合的發展戰略,總結提煉脫貧攻堅中的好做法和成功經驗,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

九是做好“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規劃。根據國務院、省、市規劃,將依照全縣十三五規劃,結合實際,做好“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專項規劃,爲今後工作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