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0脫貧攻堅警示片心得體會2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9W)


2020脫貧攻堅警示片心得體會2篇

脫貧攻堅的“摘”與“不摘”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委組織部 黃紹增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不能止於“摘帽”。脫貧摘帽只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不能一“扶上馬”就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還需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爲廣大幹部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決勝脫貧攻堅提出了更高要求。貧困帽子摘了,攻堅精神不能鬆,我們要切實做到“四個不摘”,爲老百姓“送一程”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決勝貧困和奔小康“齊飛”,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摘”帽“不摘”責任,拉緊思想“防滑鏈”,壓實主體職責。摘掉“貧困帽”,不等於“船到碼頭車到站”,尤其深度貧困地區,一旦幹部“打道回府”,貧困就有可能“捲土重來”,致扶貧工作退回“原點”。各級政府、廣大扶貧幹部要拉緊思想“防滑鏈”,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壓實幫扶主體的幫扶責任。要持續開展“兩不愁三保障”排查達標、參與實施產業扶貧等精準扶貧、推動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到戶到村;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減貧戰略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定期走訪對接貧困戶,想方設法協調解決羣衆困難,以強化脫貧攻堅主體擔當意識,確保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摘”帽“不摘”政策,轉動扶持“驅動輪”,確保穩定脫貧。脫貧摘帽可能“一時”,卻難保“一世”,要保持扶貧成果的連續性,就要時刻“長纓在手”,做到應扶盡扶,防止政策“急剎車”,影響脫貧“成色”。在攻堅期內,要堅持現有標準不放鬆,做到不脫離實際、不虛假脫貧;要保持原有政策不動搖,對摘掉的“貧困帽”繼續施以產業、就業、健康、金融等扶貧政策;要完善兜底保障不遺漏,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做到應保盡保。要在主要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對實踐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跟進研究,讓脫貧政策更接地氣、更爲精準,讓手中之“纓”更加“鋒利”,更加“趁手”,確保將政策的“頂層設計”落細落實,實現穩定脫貧。

“摘”帽“不摘”幫扶,擰緊緻富“增壓閥”,鼓足發展後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只是第一步,要實現致富的高標準,除了責任不鬆、政策不減,還要做到幫扶不退,要確保攻堅期內駐村工作隊伍不撤、幫扶關係不變、幫扶力量不減,持續加壓加力,保證脫貧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要重點關注已經實施的扶貧項目,對實施主體、建設內容、資金需求等實施項目化管理,防止貧困戶因項目不可持續而返貧;要拓寬後續產業項目,針對貧困戶發展需求加大精準培訓,利用幫扶單位的資源優勢幫助做好產銷對接,延伸產業鏈;要聚焦主責、用情用力,夯實扶貧脫貧基礎,鼓足貧困戶發展後勁,爭取早日奔康致富。

“摘”帽“不摘”監管,織密效能“監督網”,鞏固脫貧成果。脫貧攻堅是一項長期的、反覆的工作,越往後,難度越大,監管機制和信息預警建起來,幫扶措施才能跟得上。要提高精準識別質量,建立全覆蓋臨界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大數據平臺共享,做到脫貧返貧實時掌握;要強化扶貧項目監管,讓有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入庫、讓扶貧資金跟着項目走,確保扶貧項目持續增收、扶貧資金落到實處;要用好巡查考覈的“指揮棒”,以抓落實、促攻堅的工作導向壓實主體責任,以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考覈方式強化督查指導,真正讓脫貧政策落實到位、脫貧工作有序推進、脫貧成果鞏固提升,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2020脫貧攻堅警示片心得體會篇二

滾蛋吧 貧困君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委組織部 馮彥

貧困既是收入低造成生活上的匱乏,也是精神世界缺失造成精神上的匱乏。每當下鄉看到那些衣衫襤褸、邋里邋遢的小孩,心中不由得涌現出一種心酸、心痛的感覺,可能是即將成爲一名父親,已在心中暢想過無數次自己小孩的模樣,小孩子就應該是白白嫩嫩、乾乾淨淨的,這也應該是所有扶貧工作努力的方向。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精神世界的匱乏、內生動力不足是比物質匱乏更難以解決的難題,千百年來形成的落後觀念和陳舊習俗,是擺在扶貧路上的第一座、也是最艱難的一座大山。打通這座大山壁壘應該擺在所有扶貧工作的第一序列,既要通過扶貧政策宣傳和致富典型實例宣講消除貧困戶得過且過的被動心態,破除“等靠要”、“不怕窮”和“沒志氣”等消極思想,充分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創造性;也要帶動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技能培訓、自主就業等扶貧事業中,讓貧困戶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人民羣衆的關心、關愛,切身嚐到勤勞致富的甜頭,不斷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輸血”和“造血”相結合,以發展“造血”能力爲根本。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各不相同,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因病、因殘、因學,具體原因具體分析,精準施策精準發力。針對因殘、因病、缺勞動力致貧,無法自主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依靠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解決基本的生活之需,增強貧困戶的幸福感、獲得感;針對因學、缺技術、缺資金致貧,有能力自主實現脫貧致富的貧困戶,堅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以發展扶貧產業擴寬增收渠道爲主導,以開展職業技能教育提高脫貧技能爲保障,利用各地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特色就業,不斷增強貧困戶“造血”能力。

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是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20脫貧攻堅警示片心得體會篇三

作爲湖南省的貧困縣和全國的移民後扶縣,至2017年止,新化縣共有21666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低於3000元。我縣計劃於2019年年底實現20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摘帽,至目前爲止已脫貧51個村。我縣早已把扶貧攻堅任務作爲十三五期間的重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強力推進,加壓奮鬥,爭取早日達成脫貧攻堅目標,在參加縣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部署的多次任務和行動後,現有心得體會如下:

一、用“心”扶貧。對基層貧困的羣衆,我們心裏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同情,我們很多的幹部也是從貧困中走過來,和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更加增強我們抓好扶貧攻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在一家一戶的走訪過程中,我見過太多的臥榻病牀的老人、太多患有絕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裏人,這些更加的驅使我們用心去幫扶他們。

扶貧攻堅對各村都有任務、有指標,還要納入最終的年終考覈。如果僅僅把扶貧當作任務,爲駐村而駐村,敷衍了事的填寫扶貧手冊;爲入戶而入戶,表示我來過、我見過,然後紙上談兵,這些被動的扶貧、被動的工作,沒有一絲的責任感,如何能夠用心。在奮鬥在一線上的黨員幹部,從內心深處懷着對弱勢羣裏的關愛、對困難羣衆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爲責任,變壓力爲動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扶貧攻堅戰中。

二、用“新”扶貧。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實施項目之初要尊重羣衆,積極瞭解羣衆的真實想法,瞭解他們對未來的規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黨員幹部要有扶危救濟的擔當和準確的自我定位,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而不是自我標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不斷的反駁羣衆的意見。

在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把貧困羣衆當作親友,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脫貧願望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白天走訪入戶,在田間地頭、山場樹園等處與貧困戶交流,結合實際,與幫扶結對的貧困羣衆談心,聊天,思考脫貧的對策和方式,同時爲他們積極爭取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計劃等方式渡過難關,讓貧困戶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正能量去面對現在的問題,加大智與志的幫扶力度,永久脫貧、直奔小康纔不會是一句空話,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用沒用心和新,羣衆是有感覺的;被動扶貧和主動幫扶,羣衆是心知肚明;有沒有將工作落在實處,羣衆是看在眼裏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幫扶,扶貧工作纔會取得實效,而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羣衆路線教育的成果會更加鞏固,在攻堅戰役中會取得絕對的勝利,更加會體現出我們幫扶工作者的自我價值。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礎和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他還指出,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現在,我們黨就是要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

  2020脫貧攻堅警示片心得體會篇四

時光荏苒,作爲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已經三年了,在三年的駐村扶貧工作中,我收穫了很多,以下是我的兩點體會:

一、用心扶貧

對貧困羣衆,我心裏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同情,我也是從農村家庭出來的孩子,和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更加增強了我對脫貧攻堅工作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脫貧攻堅對各村都有任務、有指標,如果僅僅把扶貧當作任務,爲駐村而駐村,敷衍了事的填寫扶貧手冊;爲入戶而入戶,表示我來過、我見過,然後紙上談兵,這些被動的扶貧、被動的工作,沒有一絲的責任感,如何能夠用心。奮鬥在一線上的黨員幹部,從內心深處懷着對貧困羣衆的關愛、對困難羣衆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爲責任,變壓力爲動力,充滿激情、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投身於脫貧攻堅戰中。

二、用情扶貧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扶貧過程中要尊重羣衆,積極瞭解羣衆的真實想法,瞭解他們對未來的規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扶貧幹部要有耐心、有恆心,要聽取羣衆的想法及意見,設身處地爲貧困羣衆解決自身發展問題,而不是爲圖自己方便,就一意孤行的決定貧困羣衆的脫貧幫扶措施。在扶貧工作的過程中,要把貧困羣衆當作朋友,傾聽他們的想法,保護他們的想法。只有真心實意的幫扶貧困羣衆,帶着溫暖的感情去感動他們,才能真正地做到了解民意,爲民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