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1942》電影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 閱讀(3.03W)

1942年,河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如果是你穿越到那個年代,你會怎麼辦呢?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1942》電影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1942》電影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1942》電影最新觀後感範文

今天懷着一種莫名的心情觀看了電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層的百姓的實際生活,血腥的場景,人命的低賤,統治者的無情……最後的結局也讓我有着無法言說的壓抑和心痛。

1942年對於河南人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大旱而且蝗災,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爲了生存,人們紛紛背井離鄉逃離河南,3000多萬人,歷時106天,行程1012公里,開始了一次慘烈浩蕩的逃荒之旅。在這場天災人禍下,共有300多萬無辜百姓相繼餓死。天災也許還可以用“逃離”來解決,可是戰爭帶來的傷害卻是避無可避。河南已淪爲半壁江山,但仍是國民政府手裏的糧食支柱,從河南征購的糧食支撐着整個西北的隊伍。天災來時,農民手中僅有的餘糧也被搜刮殆盡。這種“內憂外患”使得已經民不聊生的窮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這真是讓人義憤填膺!

飢餓離人們的距離開始變得那麼的接近,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場面。孩子需要養活、生病在牀的母親需要買藥,人們含着淚水賣掉自己的孩子、曾經一起患難的妻子,換來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現在看來是那麼的不值錢,但當生存遇到威脅的.時候,它又是那麼的值錢,人們無奈的只有用親人去換取救命的小米。

看完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全人類最終開始明白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只有人內在和諧了,纔能有風調雨順;只有當人類之間做到不分彼此的去愛時,災難才能最終避免。

《1942》電影最新觀後感範文

今天在---影城看了場電影——《1942》,看後心情異常沉重和難過。天災、人禍、國難,一系列沉重打擊,如暴風雨般傾盆而至,通通砸在河南老百姓頭上。可憐的國人,陷進了人間地獄,真是生不如死。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人相繼爆發太平洋戰爭,全世界陷入一片狼煙戰火。不僅是戰爭讓河南人民置於水火之中,而且一場百年不遇的旱災又讓河南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老百姓們在生死線上掙扎,他們開始大逃荒,行程數百公里,日程達數月之久。他們忍受着沒有糧食帶來的無邊無際的飢餓、被日本鬼子的飛機狂轟亂炸、被國民黨軍隊搶掠凌辱等等痛苦,一路向西地逃荒,直至家破人亡、餓死他鄉。片中展示的是餓殍遍地、屍橫遍野,無論老少男女,無論窮富善惡,都遭受着人類最大的苦難,幾乎到了極限。

最讓人心情沉重的是,人民流離失所、遭受塗炭,而政府卻無動於衷。國民政府最高長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並不相信會有這麼嚴重的災荒,認爲是被人有意誇大。而他手下的一干人馬或是充耳不聞、或是置若罔聞、或是錢權交易,把3000萬河南人民視如草芥。最可惡的是,所謂抗日將領蔣鼎文以徵收軍糧爲由,剋扣3000萬賑災糧,用以投機倒把,倒換黃金,中飽私囊。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軟弱無能,既擔心烏紗帽,又鎮不住當地惡霸,後來靠外國記者白修德將事件真相捅到了《時代週刊》上,讓蔣介石深感國際社會壓力而不得不籌措8000萬賑災糧調往災區,這些賑災糧不是被兵痞扣押,就是被貪官污吏貪佔,最終也沒有到災民手裏。最後是禍端愈演愈烈——不僅發生了人吃人、狗吃人的人間慘劇,而且賣兒賣女賣老婆比比皆是,一個人只值4升小米,道路、荒野,凍餓而死者不計其數。因爲國家的積貧積弱、因爲政府的軟弱腐敗、因爲侵略者的兇殘邪惡、因爲災害的來勢兇猛,致使300萬河南人民成爲冤魂。而統計上報中央政府的數據卻是1000多人!

沉重之後是反思,爲什麼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災難如此深重,就是一個原因:貧窮落後。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讓人欺負,落後民族就備受磨難,落後人民就顛沛流離。借古喻今也罷,以史爲鑑也罷,總之,這樣的災難,我們中華民族不能再有、也不會再有!我們必須強盛壯大,必須集中力量謀發展,必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我們的中國夢!

《1942》電影最新觀後感範文

《1942》是一部歷史劇作,今日看了《1942》這部影片,內心無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觸,影片講述了戰爭和天災交織在一齊的時候,百姓們背井離鄉的痛苦與無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淪爲戰區。那個時候的人們在國軍、日軍、土匪之間尋求生存。民以食爲天,在沒有糧食的日子裏,農民手中僅有的餘糧也被搜刮殆盡,軍糧供給亦不可少。當時的國民政府,從蔣介石開始,對於這場饑荒帶來的災難就處於“甩包袱”的態度。他假裝不相信的態度也並未避過《時代週刊》記者白修德當面遞上的血淋淋的災情照片,中國人向來就是樂忠於報喜不報憂的。即便是最終撥下的救災糧食,要支付軍糧開始,打點上下級關係,最終到達災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擺出的是一盤沒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幾乎動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災的外在手段:政府動用軍糧的援助、宗教團體和國際社會的努力、民間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劉震雲和馮小剛是智慧而充滿靈性的,在片尾出現了這樣一幕,大當家收養了一個剛剛失去母親的小姑娘。這就是他們給出的救世良方:僅有全人類最終開始明白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僅有人內在和諧了,纔能有風調雨順;僅有當人類之間做到不分彼此的去愛時,人禍才能最終避免。

《1942》這部片子表達了很多,人在極端情景下的抉擇。在思考活下去的意義,爲了什麼活天災是所有人的災難,不管財主還是窮人,都得遭罪。這種時候,人性的弱點便毫無遮攔,一覽無遺。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貴、是有多卑賤。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義、政府之應所爲。家庭的意義,家庭之可貴。承諾的意義,承諾之重遠高於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