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集結號》電影觀後感最新三篇

觀後感 閱讀(9.58K)

轉眼間孩子們都放假了,那麼在家大家都觀看電影了嗎?看完後你的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集結號》電影觀後感最新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集結號》電影觀後感最新三篇

《集結號》電影觀後感一

1997年,那是一個冬天,有一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了一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一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後,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衆“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了”了。漸漸的,觀衆把他當成了“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一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後難免有“一聲嘆息”的感覺,那麼,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了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爲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爲連長的穀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爲“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爲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裏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於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一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志堅的老兵??看到最後30分鐘,我徹底繳械投降了,這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了??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一個老兵——一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了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了,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爲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後,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了。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了一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剛強,一種堅毅,一種責任,一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裏我們感受到了,在穀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了。

《集結號》電影觀後感二

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集結號吹響了,這是馮小剛表達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正逐漸失落的情懷。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屬於男人在質感,伴隨着這悲壯的號聲,被重新潤色,提煉。理想,勇氣,意志,信念,情誼。這些散發着光芒和硝煙的詞彙,象一枚炮彈轟入我們的生活。那些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失落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的權利。

電影院是我除了發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結號》吹響。

從進電影院至今,那悲壯的集結號,一直響徹在我的大腦,浸入我整個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流淚了。對於感情戲,早已經麻木,而面對這樣鐵骨錚錚的的場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淚。原本此類題材一直覺得都不太適合我,所以當<亮劍>被朋友津津樂道的時候我並不熱衷,只是偶爾換臺的時候瞄上幾眼,人物刻畫也形象,也生動,但都激不起我的觀看慾望,習慣以愛情爲主要創作題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義。

馮小剛的賀歲片老是應一句:鐵打的葛優流動的女主角,永遠的黑色幽默,無論<大腕>無論<甲方乙方>等等。而這次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他換上了很MAN的張涵予,也不再寫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了。殘酷無情的戰爭,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無回戰役,一羣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一個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連長,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段不爲人知的背棄故事。故事類型轉變了,但對於大多數百姓的觀衆仍是被感動着,被震撼着。

我無權跟專業影評人一樣去評價<集結號>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內涵,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觀衆,按照我的個人習慣,我仍坐在電影院的角落,專心投入的去看導演演員等工作人員創造出來的作品。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直入心扉的緊張和恐懼,那些平凡普通如鄉下孩子的戰士,那麼多不知名的戰士犧牲都那麼的揪心……感動着,觸及心底,觸動靈魂。男主角穀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算一小人物,帶領一個連47個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狙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直至彈盡人亡。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把所有的戰士的屍體都掩藏在窯裏,讓他們不至於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穀子地語。他穿着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爲是戰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個死去的戰士被定爲"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到進入和平年代後,穀子地的後半生就是在爲了給九連正個名,爲了尋找47具遺骸、爲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鐵骨錚錚!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無不令人爲之動容!

我永遠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用,也永遠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着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集結號》電影觀後感三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拉開了序幕,中華兒女浴血奮戰,揮灑着鮮血,用堅強的意志築起堡壘,寧死不屈,堅強勇敢,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今天的新中國!

回首歷史,看完了《集結號》這部電影,它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那個爲了幸福生活而鬥爭的戰爭年代,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47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然而團長爲戰爭的全局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九連戰士奮勇抵抗,除了穀子地全部壯烈犧牲了,可是他們卻都按照失蹤人員處理。爲了給九連的戰士尋回應有的榮譽,穀子地開始執着尋找,終於在掩埋着烈士的戰場吹響了至死也沒聽見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雖簡單卻又蘊含着複雜的感情,簡單的故事裏屹立着的那是人民英雄,或許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淡忘了了他們。可是沒有他們,哪來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可是他們爲了整個中華民族,爲了新的光明的中華人民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集結號,集結號的吹響便意味着任務的結束,也意味着生還的希望,但它卻始終沒有吹響。沒有集結號的吹響不能撤退,戰士們便一直堅持到最後。爲了戰鬥的勝利,他們不怕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生命固然可貴,但是他們爲了心中的信仰,爲了實現自己的追求,他們不惜一切去抗爭。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自己,貪圖安逸,不求上進,懶惰嬌弱。不必說什麼大事,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樂意完成甚至不完成,我們是否該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沒有戰火的幸福年代裏面,卻不好好珍惜,不好好讀書。我們是否都應該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面呢,是否應該好好完成學習任務,將來爲國家做一份貢獻呢?

影片中的連長谷子地,總把集體放在第一位,卻沒有爲自己着想。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了?獨立的個體總是離不開集體的,幫助集體不也是幫助自己嗎?我們總是要和他人交往的,總是要互相扶持的。所以,作爲新一代的學生我們更要增強集體觀念,將來爲集體,社會,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最後,穀子地吹響了那嘹亮的集結號,那是一首悲壯的戰歌。你聽,它還在響着,在耳邊環繞。它是在提醒我們這新一代的年輕人,歷史不能忘記,不能忘記那屈辱而佈滿血腥味道的日子,不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的勇士,不能忘記那些爲了革命事業前赴後繼、爲民族解放事業而捐軀的革命烈士,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永生在我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