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知識閱讀>

小滿節氣風俗習慣

知識閱讀 閱讀(1.41W)


小滿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意味着夏天的溫度將持續上升。


小滿有什麼民俗活動

祭蠶神

相傳小滿是蠶神的誕辰,而在農耕時期,人們把蠶視做天物。爲祈求天物的寬恕和有個養蠶的好收成,於每年的四月放蠶時,舉行祈蠶節。因而祈蠶節沒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據小滿前後各家放蠶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舉行。養蠶人家會到“蠶娘廟”、“蟬神廟”供上水果、美酒、豐盛的菜餚進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製成的“面繭”放在用稻草紮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蠶繭豐收。

小滿節氣風俗習慣

  祭車神


小滿節時值初夏,也是農家最繁忙的季節。而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爲農村大事,所以在小滿節氣很多地方有祭車神的民俗活動。俗語說“小滿動三車”,說的就是絲車、油車、田車。傳說“車神”爲白龍,小滿時期,農家在車水前放魚肉、香燭等祭拜,特殊之處爲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搶水活動

“搶水”是舊時民間的農事習俗,流傳於浙江海寧一帶。舉行這種儀式時,由年長執事者召集各戶,在確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時分燃起火把,在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爲號,羣人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乾方止。

繞三靈

“繞三靈”流行於雲南大理等地,在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小滿節氣前後,被稱爲白族人民的狂歡節。正如清代段位《繞三靈.竹枝詞》所寫的那樣:“金錢鼓子霸王鞭,雙人推敲臂轉旋。最是小姑唱白調,聲聲唱入有情天”。此節歷時三天,每天活動各不相同。是白族農忙前遊春歌舞盛大集會,也是祈祝豐收的禱告儀式。

賣新絲

小滿時節等蠶絲都線制完畢,各家將其背到城裏,賣給收絲的客商。吳地一般每年農曆四月開始買賣蠶絲的集市,到晚市建立後方散,稱之爲賣新絲。江南各地,大多如此。

忙收種

黃河流域各省份,農曆四月剛剛忙着收麥打場。珠江流域播種秋稻,東北則正是棉花、小麥以及大豆下種的時期,高粱剛剛長出,又必須鋤去雜草,剪除劣苗,小滿節氣正是農忙之時。

小滿氣候特點

南方地區

“小滿大滿江河滿”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一般來說,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溼氣流也強盛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後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長江中下游

“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黃河中下游

“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小滿節氣時,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流傳着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乾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乾癟而減產。防禦乾熱風的方法很多,比如營造防護林帶、噴灑化學藥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區

“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這裏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裏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着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着農人們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裏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裏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後,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着搖動絲車繅(sao一聲)絲。《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着收穫的日子快快到來。

此外,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乾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乾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裏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小滿節氣物候

“小滿三候”: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

苦菜秀:《埤雅》以荼爲苦菜。 《毛詩》曰:“誰謂荼苦?”是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曰:“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謂苦蕒菜。

靡草死:鄭康成、鮑景翔皆雲:靡草,葶藶之屬。《禮記》注曰:“草之枝葉而靡細者。”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謂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原爲小暑至,後《金史志》改麥秋至。《月令》:“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爲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從氣候特徵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