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春節風俗習慣調查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2.97W)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爲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而且每個地方的傳統風俗也有很大的區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風俗習慣調查報告。

春節風俗習慣調查報告


  一、活動背景

目前,中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瞭解不多,爲了讓我們瞭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並且能夠讓傳統節日得到更好的發展和繼承,我們進行了這次“過年風俗習慣調查”。

  二、調查方式

通過報紙、書籍、網絡、電視等媒體。

  三、調查內容

瞭解傳統節日的起源;收集有關詩詞;瞭解傳統節日習俗、飲食習慣,以及人們的其他活動。

  四、調查成果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時“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閤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去“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西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

  掃 塵

“臘月二十四,彈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上古的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臘月二十四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子,清晰各種工器具,乾乾淨淨迎新春。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

  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商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聯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躍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年 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之後,主題越來越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 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爲夜半時分。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爆 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吃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爲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爲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爲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拜 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稱爲“團拜”。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五、活動總結

經過以上的調查表明: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春節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爲我國的風俗文化的傳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現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