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人生讀後感精選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7W)

在提筆寫讀後感之前,我們要對原文內容進行一次大致的回顧,看過一篇文章後我們可以嘗試寫出一篇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人生讀後感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生讀後感精選6篇

人生讀後感篇1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爲何要把《人生》作爲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資料,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說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國小班級教師,就在他以爲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班級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班級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完美的感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着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取,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感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透過關係在縣城工作的

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構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爲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樣走就是人生。我認爲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取,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取生活的權利,但此刻對於我們來說選取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取,就必須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班級教師時不明白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爲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明白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明白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取,就顯得尤爲重要了。人生的選取,選取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那裏想說的是,不要因爲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爲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取,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讀後感篇2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自主或不自主地戴上了一副假面具。有時一個真正的自我,往往被複雜社會化生活、人際關係及特定的人文環境掩蓋得嚴嚴實實,自我意識、自我人格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現,其言行舉止大多是變異了的自我。

如某君遇到一位不學無術、自以爲是、好誇誇其談且貪婪無德的上司,雖然他從骨子裏瞧不起其上司,但上司是上級任命的,大家都將他奈何不得。該君生活在這個圈子內,要生存、要發展,因而見到其上司不得不戴上假面具,常常是唯唯諾諾,畢恭畢敬;有時甚至於阿談奉承,明知上司是個錯誤的決策,也虛假迎合說是“英明”。又如,明知某人舉辦的是一鴻門宴,你本不想出席,但礙於朋友面子和某種考量,你不僅出席了,還假裝着滿臉堆笑,頻頻舉杯而飲。再如,某人因一時衝動,成了一殺人的在逃犯,他改名更性整容後在另一地方生存下來了,這樣他會永遠戴着假面具而度過餘生。還如,你明明愛上了某一人,卻假裝着若無其事,因爲你的愛會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會受家人子女的牽累,會受制度紀律的約束,你只能愛在心中,或以另一種方式去延續這種愛。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生活就是這樣,你不可能裸體面世,更不可能裸露心懷隨心所欲地去爲人處世。否則,世人會說你神經病、腦子進水,白癡、無知。 人類社會的進化,造就了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你生活在紅塵滾滾、物慾橫流的羣居社會之中.你的言行舉止不能不觸及他人;你的生活不能不在社會活動中與人形成相互依賴的關係。因此,你面世就有傳統烙印,有不同特定文化的薰陶,有道德禮儀的約束,有生存生活的壓力,你就自主不自主地成了戴上假面具的自我。

千萬別仇視和鄙薄戴上假面具生存生活的人和自我;更不要認爲這是虛僞,這是欺騙,這是無誠信,這是無人格。因爲你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你不是沒有影子的鬼神。也就是說只要你是人,你在光照下就有影子,就肯定有戴上假面具的日子和時候。

當然,這並不是說人時時處處都要戴着假面具去生活。這正像每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沒有不裸體、裸心的時候。與摯友、與家人、與沒有利害的關係人等等,千萬別戴上假面具裝腔作勢,該裸身的要裸身,該裸心的要棵心。 我們都希望這塵世少些紛爭,多些陶淵明老先生所描繪的“世外桃源”境地,讓每個人都能少戴假面具面世。

人生讀後感篇3

前幾天因爲一些特殊的原因開始接觸路遙的小說。說不上什麼感覺,至少沒有想象的枯燥。這使我原本不情不願的心情開始變得明朗。

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知識分子,讀書人,有才華,理想主義,負心漢。這是小說給他的標籤,也是大衆給他的標籤。

看到因爲同村書記的兒子要工作,而頂替了他原本教書先生的工作,使得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只能瑟縮在窯洞裏,不見天日,沒有未來。大概,巧珍只是他生活的調味劑,給他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裏撒了一把糖。她從不嫌棄他的落魄,願意包容他所有的怪脾氣,願意自己受苦受累,保護他讀書人的理想和清高。只是,不知此時的高加林是不是真的愛巧珍,還是僅僅因爲,有一個女孩,她的出現,溫暖了他原本地獄般的生活。

因爲二爸的歸來,高加林又成了三星那樣的人,用一種走後門的方式獲得了通訊員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認,加林自身也是有能力的。這大概纔是最可悲的地方。明明有與之匹配的才能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符合職位所有的特性,甚至能百分之二百完成任務,卻一定要通過這種不能見天日的方式獲得這份職位。

進入大城市的加林,無從說他是否是因爲過多的讚美而膨脹或迷失,至少,他是暫時忘記了自己曾經最痛恨的那些,和自己所經歷的的苦難了吧。他忘記了在自己最迷茫無助的時候,有個女孩,溫暖了他的生命。忘記了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忘記了克南對自己從無惡意。忘記了自己是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才獲得的這份榮耀。

因而,當黃亞萍,這個能和他談論十四種新能源的女生出現,並對他展開攻勢的時候,他徹底的淪陷在了膨脹的生活裏,看不清前路,看不清自己的內心。黃亞萍是真心喜歡加林嗎?我認爲不然,當加林回到農村當農民的時候,她明白自己和加林的階級差距,因而接受了同爲縣城領導家兒子的克南,當加林看起來前路一片大好的時候,她又放下了克南,對加林重新展開攻勢。或許她是喜歡加林的,但是這種喜歡裏面,又夾雜了多少虛榮和衝動的成分呢。當再次遇到一個優秀的人,誰又能保證亞萍不會爲此拋棄加林呢?但是這些,加林統統看不到。他只知道,巧珍和他思想不在一個層次,不能理解他的高談闊論和遠大理想。巧珍只知道柴米油鹽,不能和他一起過有趣的生活。不知道加林想要的有趣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是下雨天一定要他去草坪上找一把進口水果刀來測試有多麼愛自己嗎?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也正是加林這種迷失,葬送了自己原本大好的前程。或者,那原本也是不屬於他的。用不陽光的手段得到的,總歸要失去的。加林心裏其實一直是明白的。所以,當他失去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內心無比平靜。平靜的和領導告別,平靜的收拾自己的東西離開,平靜的和亞萍分手。而那個理想至上的,能和他討論國家大事和十四種新能源的女孩,她有選擇愛情的勇氣,卻沒有跟愛人回農村的決心,所以,他們只能一別兩寬。

或許那時加林是解脫的吧,天性使然,他是正直的,陽光的,理想的,清高的,也許失去一切的那一刻,他心裏鬆了一口去,終於,命運幫他做了這個抉擇,他就不用自己再糾結和難過。只是,此時,他不知道,他錯過了什麼。錯過了一個多麼美好的女孩。

走在回去的路上,想着自己和巧珍在這一路上有過的回憶,想來他是後悔的,難過的,這種傷心和難過壓住了他失去一切的痛苦。是呀,失去這份工作,並非是他人生的結局,他還有很多美好的前程。但是,他卻永遠的失去了愛情,以後,他心裏,會永遠有一個空洞,裏面住着那個美麗的女孩。在某一個深夜,他們兩個依偎在裝糞的牛車上,前面坐的,是一個心裏裝着一段美好愛情故事的老漢。

希望巧珍能過的開心順遂。希望她在她熱愛的土地上,能種出美麗而芳香的鮮花。

希望加林能重新開始,繼續自己的事業,或者走出大山,有一個溫婉的妻子,像巧珍一樣愛他疼他。

希望德順老漢,和他心裏的美好愛情能一直留存,相依相守。

希望克南能夠重新遇到一個愛他的,懂事的,賢惠的女生。

希望亞萍,能看清自己想要什麼,希望她下次談戀愛,是因爲愛情。

希望我們不要成爲亞萍和加林。

希望我們都不要錯過生命中的巧珍。

人生讀後感篇4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哲學的深刻意義。哲學作爲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看此書與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並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裏,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裏,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類的典範,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着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爲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爲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於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爲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並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爲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爲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裏,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慾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裏輪迴。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爲匱乏的社會裏,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係。經濟和科學屬於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於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於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於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個人對於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爲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祕,而這些奧祕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祕,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說的許多東西又是那麼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爲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爲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爲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人生讀後感篇5

初識路遙先生的《人生》,還是高中時代,當時最深刻的記憶莫過於主人公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情感糾葛。可是,今年的讀書活動讓我再次邂逅《人生》時,薄薄的200來頁卻讓我感觸良多,難以釋懷。

?人生》一書中,作者路遙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年輕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卻被村長高中畢業的兒子所取代;在自己準備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卻因爲叔叔的轉業而被安排到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就在他在縣委幹得如火如荼時,卻因爲選擇了黃亞萍而被人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高加林的這一年可謂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令人扼腕,讓人嘆息。可惜的是高加林的一次選擇讓他變得一無所有,可喜的是正如書中最後一章所言這並不是他的結局,他還年輕,他還有以後……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導演,不同的人對人生持有不同的態度。高加林的選擇是對是錯,我們無法評判,但卻值得深思。我曾經一直以爲自己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自己做過的選擇和走過的路,但是真正掩卷沉思時,我突然發現回憶和體味遠遠多於審視。

高三那年,我第一次遇見了人生的岔道口。經過大學聯考的激烈廝殺,我幸運地考過了一本分數線,擠進了重點本科大學生的行列。可是,面對數以百計的大學和專業,究竟哪所大學纔是適合我的象牙塔,哪個專業纔是適合我的行當,年少的我一籌莫展,不知所措。一個偶然的機緣,我看到了西南政法大學的招生簡章和介紹,慕名地我就被這個被外界戲稱爲“沒落的貴族”所吸引了,並下定了報考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的決心。儘管當時迫於就業壓力,老師和家人都建議我讀理工科,但我選擇了“一意孤行”,開始了我的法律之路。後來,隨着對法律知識的逐步接觸,對法律理念的深入瞭解,我發現自己的性格中早就包含着平等、正義、自由等法律理念的因子,更是不由自主地迷上了這種叫法律的東西。於是,我堅定地告訴自己,選擇法律是偶然,亦是必然。

大四那年,我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岔道口。大學期間,由於對法律的熱愛和知識的渴望,我充實而有序地安排着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後因學習成績出衆、綜合表現優異,獲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資格。可是,當我懷着試一試的心態參加湖南省法檢系統招錄考試時,上蒼再一次眷顧了我,我幸運地考上了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檢察院。於是,是選擇繼續留校深造還是步入工作崗位,成了擺在我面前無法逃避的難題。還記得那幾個翻來覆去的無眠之夜,那幾次淺酌微醉中的盡情傾訴,最終我毅然地選擇了工作,有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儘早就業的考慮,但更多的是源於我相信工作不是求學之路的終結而是另一個開始。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我順利地考上了湖南大學法學專業的研究生,不但實現了昔日讀研的夢想,更是爲無憾於自己的選擇添上了精彩的註腳。

今年,我再一次走到了事業上的岔道口。通過參加區裏的80後選拔考試,我幸運地獲得了到街道(鄉鎮)任副職的機會。毫無疑問,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磨練提升自己的好舞臺,也是實現政治夢想的好機會。可是,當院領導徵求我是否願意繼續留在檢察院工作的意見時,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選擇的凝重和艱辛。是選擇大多數人眼中的“香餑餑”,還是堅守自己的清貧法律之路,真是百般猶豫,難以抉擇。回眸自己三年多的檢察生涯,雖然一直從事的是複雜繁瑣的綜合事務,沒有公訴臺上魅力四射的激情張揚,沒有反腐戰場上鬥智鬥勇的起伏跌宕,但是我收穫了領導兄長般的關懷、同事朋友般的幫助,沉澱了自己的無知膚淺,積蓄了繼續前行的力量。於是,在冷靜思考和反覆斟酌後,我勇敢地選擇了留在檢察院,並告訴自己要認真執着地走下去,無愧於那份欲淡還濃、欲淺還深的`法律情結,亦無悔於自己的每一次抉擇。

其實,人生就如一次旅程,沒有一條道路是筆直而沒有岔道的。站在人生的岔道口,不可迴避的就是選擇。選擇的過程會很艱難,因爲人生的未知性讓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將會發生什麼,而有的選擇卻足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乃至全部。但是,人生之路沒有答案,選擇沒有對錯,重要的是當你選擇後,你就要執着無悔地走下去,絕不退縮,絕不逃避。若時間這個試金石證明當初的選擇是錯誤時,就勇敢地停下腳步,去重新思量並探索該如何走下去。唯有這樣,才能徹悟人生,笑看人生,享受人生。

人生讀後感篇6

讀了《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到的“要理想,不要空想”這個觀點深有感觸。理想是一種對未來和美好前景的嚮往與憧憬,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點綴,人生,就是立足現實、不斷追求各種理想的歷程。但是,理想不是沒有根據、不切實際的空想。

理想,是一種有計劃性行動的一種思想觀念。空想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它是缺乏客觀依據的,是一種脫離現實的主觀臆想。有的人小時候就有遠大的“抱負”,但他們僅僅把這些想法放在心裏,存在頭腦中,卻不去努力實現這種“抱負”,那麼,原初的理想就會變成空想。半途而廢的人,即使有理想,但理想不固定,只有意志堅定的人,纔不只是想想,而是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有的人突發奇想地產生了一個美妙的想法,卻能不斷地爲之努力,甚至永不放棄,那麼它也有可能成爲一個可以實現的理想。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是最需要理想的時代。作爲一個現代中國人,我感到幸福,在非洲,還有多少難民忍受着飢餓,在中東,還有多少人在飽受戰火的煎熬。

努力吧,我的夥伴們,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