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紅色小說《青春之歌》讀書心得精選

心得體會 閱讀(9.09K)
作爲當代青年,我們要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前行,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更爲精彩的歷史,書寫出一曲曲壯麗的青春之歌。今天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紅色小說《青春之歌》讀書心得精選,供您參考查閱,謝謝!

紅色小說《青春之歌》讀書心得精選

紅色小說《青春之歌》讀書心得

在20世紀三十年代,女青年林道靜爲逃避腐朽的家庭,獨自逃去了北戴河。在那遇見了青年餘永澤,兩人相識、相伴、生活在一起。同時林道靜也結識了許多年輕的愛國青年,他們讓林道鏡懂得了許多國家大事,漸漸的,林道靜開始厭惡和餘永澤在一起平庸的生活,她開始積極參加和愛國青年們組織的波瀾壯闊的革命行動,遠離了自私的餘永澤,爲國家、爲民族的命運而奔走呼號。後來經過了各種考驗,在革命戰士們的幫助下,她終於成爲了一位堅定、成熟的革命者。

書中令我最爲震撼的是盧嘉川被捕後,在監獄中被打斷雙腿,全身血肉模糊,離死亡僅有一步之遙時,仍然一點一點的挪動着沉重的身體,想告訴同志有叛徒背判了團隊。對於他這樣一位將要被反動派處死的死囚來說,死去是最舒服的一條路。而對於盧嘉川來講,只要能把消息傳出去,一切都不再重要,不管自己遭受多少痛苦,只要可以少犧牲幾個同志,他的臉上就可以浮現出一種安祥的、和諧的,從未有過的微笑了。盧嘉川把信號傳遞出去後就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

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多少這樣的寧死不屈、用熱血和生命捍衛國家的革命鬥士換來的啊!我忽然想起網上的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那是因爲有人在替你抵力前行。”

我們有的時候在報怨學習累、工作忙,可是這點勞累同革命戰士們所遭受的苦難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其實這本書的作者楊沫與主人公林道靜的經歷十分相像。她爲了躲避家庭,遠走他鄉念。後來,父親破產,母親逼婚,她不願嫁給漢奸走狗,毅然隻身逃走嫁給了“餘永澤”,最終像道靜一樣離開了他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奮鬥的生活。楊沫說過:“革命前的林道靜是她自己,革命後的林道靜是衆多革命者的縮影。這本書裏有她自己,也寄託着她的希望。”

書中有着一個又一個人的人生,一個又一個人的青春。細細品讀,意猶未盡,希望大家能夠看看這本書,從而思考自己的青春應該如何渡過。

紅色小說《青春之歌》讀書心得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這本書爲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遊行、請願、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緻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爲了反抗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爲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爲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爲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於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爲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並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着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爲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着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並佔據着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於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遊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紅色小說《青春之歌》讀書心得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卻不由的飛向我的“青春”,回憶起我的“青春”來,嘴角間也不由哼起這首越哼越讓我感嘆我逝水年華的“青春之歌”。 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着自己的青春,是那麼的“瀟灑”、那麼的“大度”。我們還有多少個青春、還有多少個年華去讓我們“瀟灑”、讓我們“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問題,思考這個明瞭而又故意去糊塗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給我們一串串伸向我們不能退卻的腳印。此時的我們,站在這青春最後的尾巴上茫然四顧,是否更應該好好的活,更應有意義的過?只爲這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一個完美的句點,讓我們堅定前行。

林道靜,我以一個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廣場上,你也無法去想象她有什麼特別之處。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着激情,揮灑着希望,蘊含着力量,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衝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着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是那麼的美,是那麼的感人,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爲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種爲實現目標而不懈奮鬥精神,無不展現她特有的美感。就是這種力量、勇氣和不屈的精神,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我們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瀾壯闊、歷盡滄桑的,壯闊到讓很多男子漢萌生再世爲人的念頭,滄桑到讓世界都改變了顏色。如果說她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書中的青年們,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青春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新中國的未來而奮鬥。他們爲他們那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了一個完美的句點。他們爲他們無怨無悔的青春而堅定前行。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也許現在,尤其改革開放後,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也許有個人理想,但更多的是從身邊耳濡目染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失去了社會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錢的追求、權利的追逐,我們不爲此而感到悲哀麼?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我們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靜一樣的偉大,但也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醜惡。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爲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

對於我們現在已參加工作的青年來說,在學校,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今作爲煤礦人——新集煤礦的一份子,踐行新集精神,把我們的礦上建設的更加美好,除了爲理想而奮鬥外,我們肩負着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不應該將目光拘於狹小的個人天地,這樣的生活是蒼白沒有意義的,只有緊緊靠攏於企業的組織領導下,做好本職工作,鼓足幹勁,爲國家,爲企業,爲人民奉獻個人的綿薄之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體現出我們激情的青春。讓我們青春擔當得起“青春無悔”這四個字,當我們回首我們的青春,我們能夠自豪而又驕傲的說“青春無悔”。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富了,但是人們也發現社會變了,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出現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作爲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如是觀,作如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前進步伐。那青春之歌和着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着鮮豔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公平,一生只給予我們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彌足而珍貴。但是每個人卻將這僅有的一次“青春”的機會演繹各不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聲唱出青春的夢想。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邁的歌,盡情唱出青春的鬥志。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