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有關《青春之歌》的讀後感精選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8.43K)

小說《青春之歌》是由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長篇作品,是一部以作者自身經歷爲素材創作而成的半自傳體小說。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青春之歌》的讀後感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關《青春之歌》的讀後感精選三篇

 

《青春之歌》讀後感:篇1

讀完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我眼前閃爍着一羣星,在這些羣星中,最亮的是你——林道靜。

你細品青春的美酒,撥動青春的音弦,聆聽這青春的聲音,綻放出屬於自己最美麗的青春之花;尋找到屬於自己最絢麗的色彩;演繹出自己最棒的青春人生!

你出身於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而死。你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你從小孤僻倔強。你憎恨害死你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爲反抗不幸的命運你離家出走,面對繼母的凌辱和虐待,你沒有屈服,也沒有掉一滴眼淚,而是勇敢的生活下去。你究竟是用何等的毅力,何等的精神,何等的心態去面對這極爲殘酷的現實。

面對煉獄般的考驗與折磨,你完成了一次痛並快樂着的蛻變,你挺住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你說“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林道靜你真棒;你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楷模,你用青春的激情和火熱,激勵着我們,用鬥爭抒寫豪情,感染着我們,那鏗鏘而激昂的聲音喚起我們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讓我們感到青春是多麼美好,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聲唱出我們的夢想。

看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聽嫩枝上那清脆的鳥鳴,想着正直青春年華的我們,真慚愧啊“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又有多少正直年少有爲、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麼“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死亡,他們受不了一點的打擊,承受受不了一點困難,受不得一點點批評,他們難道就真的這麼脆弱嗎?他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呢?買醉的人酒醒後,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你們不會再有後悔的感覺,但你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

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林道靜,你催我燃燒,催我奮進,你讓我有一種也想親身試一試的感受,喚起了我那:“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激情,勉勵着我不斷前行。當我們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棄希望的想法的時候,你用青春之歌來喚起那封存的激情和活力!我高歌,青春是耀眼的流星,曾有幾時,卻又光彩絢麗;青春是天邊的彩虹,轉瞬即逝,卻又豔麗迷人;青春是晨間的霧,迷濛含蓄,卻又時常徘徊……彩色的青春,繽紛的青春,靚麗的青春,青春就是一首動人心絃的交響曲。高低起伏的優美旋侓,永不放棄,敢於奮鬥就是這首曲子的節拍!

青春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尤爲重要,因爲那是最美麗的時候。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留給他們的是美好的幸福回憶;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人,青春給予我們的是無限的希望與憧憬。

讓我們用滿身的熱血去謳歌青春,去擁抱青春,去感受青春,唱響《青春之歌》吧!

《青春之歌》讀後感:篇2

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爲凡人。"林道靜便是那個"有志尚者,有履立者".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爲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爲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爲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段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爲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爲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鬥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得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青春之歌》蘊含着作家楊沫的生活原型,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染滿記憶,用戰鬥抒寫豪情,用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新時代下的青年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小說中刻畫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是"五四運動"以後千千萬萬個青年知識分子的代表,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這些青年知識分子的形象也許對當今的青年啓迪不菲。一首用革命、愛情、理想譜寫的'青春之歌,不知曾經飛揚過多少青年知識分子的心田。在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侵略,拯救民族危機的艱難中,他們不屈不撓的頑強地鬥爭着,爲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和理想。年輕的我們有着和不公作鬥爭的反叛精神,也有着頑強地革命鬥志,以及不服輸的毅力。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公平,一生只給予我們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彌足珍貴。但是每個人卻將這僅有的"青春"演繹的各不相同,無悔的青春背後屹立着我們的信仰!

《青春之歌》讀後感:篇3

青春洋溢着激情,揮灑着希望,蘊含着力量。

《青春之歌》描寫了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下,以林道靜爲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並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的故事。全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追求精神。

《青春之歌》以作家楊沫的生活爲原型,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染滿記憶,用戰鬥書寫豪情,用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新時代下的青年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

如今,對於每個青年學生來說,“志願者”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情繫山區兒童,奔赴邊遠貴州山區支教而成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樹地震災難中,志願者們用血肉之軀爲災區人民築起了一道不可撼動的“生命長城”;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內外,志願者以細緻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世界友人的讚揚;剛結束不久的上海世博會,青年志願者們充分展現出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的文明姿態……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拓者。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們爲拯救危難中的祖國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時代下的我們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將個人前途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做一名自願服務黨、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志願者”,譜寫屬於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於我們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