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熱門示例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5W)

《正面管教 》這本書告訴家長們不能讓孩子對事物失去信心,要學會用正確的管教方式,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熱門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熱門示例三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1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放置很久了,這個假期,晚上睡前陪孩子讀書的時間,我才得以拿下來好好品讀一番,恰逢我家那個搗蛋鬼兩歲多,似乎到了幼兒叛逆期,嘴巴里經常蹦出“不要!不要”之類的話,令我頭疼不已,藉着這本書,讓我尋求一些和孩子相處的一些方法。

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爲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爲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爲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使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爲?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爲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說過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爲,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得更好的擁抱。我試着用這種辦法讓孩子在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大膽面對,並給他足夠的安全感,男孩的獨立和直面挫折的勇氣,是性格形成的必要條件。我會試着在他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時,及時給與鼓勵,但並不是盲目的鼓勵,更多時候我都是在觀察、在看,並不急着去參與、引導或幫助,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在他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才提醒他尋求幫忙。

這本書看到了一半,教育孩子的路纔剛剛踏上萬里長徵的第一步,我想,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並不僅僅是一些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要用心思考,只有沉下心認真思考,善於總結,纔能有源源不斷的收穫。正面管教讀後感_第2篇:早聽說這本書如何好,終於在這個假期翻開它。的確是本好書!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爲、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這本書,可能再遇到問題到底怎樣正面管教不一定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書中很多理論像警鐘一樣不斷敲打着我的心。

“當過度控制對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時,其代價是什麼?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服從。用懲罰和獎勵的方法控制學生,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爲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爲予以懲罰。是誰在承擔責任?顯然是大人! 孩子沒辦法學會爲自己的的行爲負責。驕縱的道理也一樣。”

作爲一名老師多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老師不在的時候能自律,而不是臨走前千叮嚀萬囑咐。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麼多年對學生的管理大多情況不是懲罰就是獎勵。這都是外在的控制。這樣管教的結果都是暫時性的,正確的行爲不可能長久。我也常思考:怎樣不獎勵也不懲罰能讓學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爲?也知道這樣做不合適,但一直困惑着,沒有更好的方法。慶幸的是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啓發。

“對於理解正面管教來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這樣他們就成爲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這是正面管教要達到的長期效果。”剛看到這句話,還挺高興,覺得學校也提倡讓學生共同討論規則,最起碼還有這樣的理念,但爲什麼要這樣做,討論出的規則到底起什麼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記得班裏有一部分學生愛講話,尤其是在走廊,對於這個問題我很頭疼。一天中午,準備讓在走廊愛講話的的孩子一起討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坐在一邊,孩子們顯得很興奮,七嘴八舌討論着,他們熱情挺高,也很重視,但提出的辦法全是懲罰性的:不許出去完,給作業,坐十分鐘等。最後我也沒別的更好的辦法,但本能地覺得懲罰不妥。我打斷了孩子們的討論,問了他們此時有什麼感受,這個討論的過程也也起到了點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關於解決問題》還真講了出現問題該怎樣處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討論規則。但顯然我並沒有真正理解解決問題的實質--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句話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孩子的四種不良行爲都是爲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感覺,就會喜歡一個集體。

當我們瞭解,就會理解,當我們理解,就會尊重。只有真正尊重,纔會給人歸屬感和價值感。

我並不瞭解孩子一旦被懲罰後會怎樣,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現問題每人都積極參與是對的,也是照葫蘆畫瓢而已。現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們找的全是傷人的方法,只能排斥愛講話的孩子,而不是幫人,讓孩子獲得歸屬感。

書中那個愛拿別人鉛筆的小女孩體驗了兩種解決方法的感受,一個是當同學們想辦法懲罰她時在班裏漸漸“縮小”,一個是大家想辦法幫助她時慢慢“漲大”,我彷彿親眼看到這孩子在兩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無光”和“閃閃發光”的眼睛。

當我們關注解決問題時,孩子們就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樣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作爲工作重點,現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訴他與人要和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能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在班會中共同就學生的問題一起討論,並相信孩子能想出幫人的方法,在讓孩子體驗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白是尊重,愛護會怎樣,打擊、傷害又會讓人怎樣。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自律的班級氛圍。

寫到這時,兒子把我的包從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還不知道):“沒看見!撿起來呀。”哎呀,不對,應該這樣說:“包碰掉了,該怎麼辦?”

把書中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實踐是另一回事。改變不能僅靠這本書,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變從小事,一言一行開始,纔可能真正改變對學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重點在談“鼓勵”,鼓勵不能氾濫,要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才能使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被人欣賞的自豪感。反之,學生的行爲會在很多時候受到情緒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訴我們:“你在什麼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作爲班主任,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時間裏,就應像高明的廚師一樣,把握最佳火候,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得以施展,使他們忘我地投入學習。在平時地工作過程中我是這樣把握激勵學生的時機的。

一、當學生的心靈承受壓力時

一個人的一生,國小時代應是最平靜的,但學生仍能感受到學習的壓力。當他們遇到困難,受到挫折,遭受打擊時,稚嫩的心靈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處於這種情形的學生希望他人理解和關心,求得別人幫助的願望十分強烈,這時教師如果能及時給予關心和理解,伸出熱情的雙手,爲學生排憂解難,一定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曾有一個後進生,由於厭學,再加上本身的懶惰,使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爲此,他自己也是自暴自棄,思想有很大的壓力。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曆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面對需要耕耘的土地,我沒有歧視他,而是給予更多的理解與關心,更多的關愛與付出,我開始與他談心、交流、拉拉家常。有時撫摸他的頭與他討論問題,讓他擺脫心理壓力。我三天兩頭打電話,勸其父母不能失掉對孩子的信心,常常與孩子作心理溝通。我送給他這樣一句話:“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壓力,你應該樹立自信心,笨鳥先飛早入林,老師相信你通過努力會成爲最優秀的孩子,我會與你共歡樂!”他的轉變讓很多人吃驚、每一節課他都會被掌聲包圍着。工作實踐證明,一次坦誠的交談、一次電話家訪、一個親暱的動作,總能使學生們感受到情感的激勵,誘發感情的噴泉。

二、當學生獲得某種成功時

人的行爲是在某種動機的策動下,爲了一定的目標而進行有目的活動。當行爲的結果有利於個人發展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情緒波動進行強化激勵。

三、當學生受到挫折時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地。它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當學生的利益受到危害時,教師應該挺身而出,給孩子陽光和希望,使他們把壓抑變爲動力。

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激勵時機是至關重要的。師生的感情是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這時若能正確把握激勵時機,誘發學生的情感動力,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面管教》讀後感3

臨近暑假,學校推薦給老師們一套教師讀書書目,其中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所著的《教室裏的正面管教》一下子吸引了我。輕輕地翻開扉頁:“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爲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要改變孩子們的行爲,必須處理其行爲背後的信念……”“在糾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聯結……”簡尼爾森彷彿知音、更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娓娓講述着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尋的教育真諦。

也許是性格的原因,我喜歡孩子。每每看到班裏這一個個靈動、活潑、純真、閃耀着蓬勃的生命力的孩子,都令我欣喜不已。他們有的乖巧可人、有的機靈調皮、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內斂沉靜,都綻放着自己獨一無二的`光彩。我本能地想要好好愛護他們。於是,當他們邁入校門,走進班級的那一天起,我便爲班級起了“七色光中隊”的名字,期待着這些孩子不僅能綻放自己獨特的光芒,還能相互融合,匯聚成一道絢麗的七彩虹橋。在教育教學生活中,我也不斷地摸索實踐。一路走來,也有了一些收穫。此時邊讀着《教室裏的正面管教》,反觀我的一些實際做法,讓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教給孩子正確的思維方法

《教室裏的正面管教》中講到:“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爲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老師們普遍實行的是以獎勵和懲罰爲基礎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爲了控制學生。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技能,否則他們學習起來就會很艱難,並且紀律問題會越來越多。”

的確是這樣,剛入學的孩子大都是6、7歲,他們天真爛漫、活潑好動。此時的孩子懷揣着對新的學校生活的好奇,帶着“我要做個好孩子”的美好願望,走進校園。他們容易興奮、對所有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喜愛。此時,正是教給孩子一些方法,幫助他們達成願望的最好時機。他們需要的就是有人不斷關注着他們,在他手足無措時,教給他該怎麼做;在他不小心犯錯時,給他安全的、寬容的、溫暖的但又是是非分明、條理清晰的氛圍;在他做對了事情時,可以有人跟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而不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記住一大堆冷冰冰的條條框框,這種如履薄冰的狀態只會讓孩子們更加的被動與疲憊。

我認爲教給孩子們正確的思維、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分重要。於是,入校之初我就着力培養孩子們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每到一個時間段,都先想一想:“現在是什麼時間?在什麼環境裏?我應該做些什麼?怎麼做做得更好?”同時,結合學生在校的各個時間段所應遵守的行爲規範創編兒歌,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簡潔明瞭的兒歌提示下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例如:“《下課了》是教孩子們課間文明的兒歌:下課四件事,大家要記牢。人離凳子進,物品擺放好,先去上廁所,然後再遊戲。”這樣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快孩子們都能積極主動地、愉悅、順暢地融入學校生活了。

用經典詩詞幫學生樹立目標

每個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天,我都會選擇一首經典詩文作爲孩子們的新學期開啓詩。這個學期,我選擇的是諸葛亮的《誡子書》。在帶領孩子們吟誦《誡子書》的同時,幫孩子樹立“靜心專一、勤奮踏實,做一個有價值的人”的目標。孩子們本來就對諸葛亮這樣的智者十分崇拜,聽到這是諸葛亮對兒子的諄諄告誡,自然視若珍寶。我再引導孩子把所學的行爲標準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再結合平時的“好習慣”評價表,進行量化獎勵。教育效果特別好。像這樣,我帶孩子們吟誦詩經《淇奧》,引導孩子們要做一個“衣着整潔、勤學刻苦、待人寬容、幽默機智”的君子;我帶孩子們吟誦《愛蓮說》,引導孩子“潔身自好”;我帶孩子們吟誦《陋室銘》,引導孩子們“做一個樂觀堅強、品德高尚”的人……就這樣,我們在一首首飽含着傳統文化精華的經典詩詞中樹立起一個個明確的修身立志的目標!

在《教室裏的正面管教》中也明確地提出應幫助孩子們樹立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羣體中的事情產生積極影響。

這部分的內容,彷彿是對我的做法的極大肯定。也給了我更多的啓發。

以身作則,只做對的事

孩子都是在不斷完善中的獨特個體,他們擁有着不可思議的潛力。從作爲教師的那天起,我就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每一個出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新生字,我都一筆一劃、規範漂亮地示範給孩子們看;每一次課文朗讀,我都要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孩子們學的廣播操,我都會以最標準的姿勢帶着孩子們一起做;每一次經過走廊,我都會帶着孩子們一起,嚴格按照學校要求做到“樓內輕輕靠右行”。

剛開學一天,兩個孩子怨氣滿滿地跑來找我告狀。一邊抽噎着,一邊重複着對方說他的髒話。我輕輕地給孩子擦了眼淚,問孩子們:“你們喜歡這樣嗎?現在你們心情好不好?”兩個孩子一下從剛纔的怨氣裏跳脫出來,靜靜地思考着。過了一會兒,兩個孩子不約而同地搖着頭“不喜歡。”“不喜歡的事情幹嘛要浪費時間做呢?你見過老師罵人、打人嗎?”“沒有——”“對啊,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只有這麼多。用來做討厭的事了,就沒有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了。老師的時間要用來給同學們講好聽的繪本、教同學們寫出漂亮的字、和同學們一起吟誦詩詞、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遊戲。那你們的時間應該做什麼呢?”就這樣,我們班立下了這樣的班規“只做對的事”。當孩子們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會有意識地思考“什麼事情是對的?”養成了這種“冷靜選擇”的思維習慣。

孩子們年齡小,練字、作業、衛生等方面總是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許多家長都會因爲“愛之深、責之切”,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着急、生氣、發火、焦慮。結果發現氣急敗壞地責罵孩子一頓後,錯誤也並沒有得到改善。我堅持在對學生評價指導時秉承“只做對的事”的原則。孩子寫錯字了,我會講評時,只講正確的那個字;孩子受方言影響,字音讀錯了,我就一遍遍領着孩子唸對的那個。我堅信“只有溫和而堅定地帶孩子一遍遍做對的事,教他們學會正確的選擇、教他們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長此以往,孩子一定會有進步!”

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思考、積極的行動,正面解決教育中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從《教室裏的正面教育》這本書中去學習一些方法,更需要我們冷靜、堅定同時又充滿激情地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去。在讓孩子們受益的同時,也鍛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