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最新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熱門示例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2W)

《不跪着教書》這本書對教師的成長有着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衆多的教師翻越它、欣賞它,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最新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熱門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最新不跪着教書讀後感熱門示例三篇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1

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不跪着教書》,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時也被它深深吸引了。書一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的捧起書來打量它一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挑燈拜讀完一遍後,深深爲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爲他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碰壁,爲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動。

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裏向外透着奴性。封建主義早已滅亡,可它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毒害還不可能說消失就消失。還有人可能還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跪着生活。爲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開篇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爲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並深深地啓迪了我。假如是我,會怎麼做呢?

我想我可能會對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首先會沒收了她的花,更不會再去摘花給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對小女孩進行一番傳統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損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會唯唯諾諾,並從此開始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慢慢根植積累着一條又一條的大道理,但可能會讓她缺失了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憐憫心。可能今後她知道別人有困難或生病等也會漠不關心了……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所以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啓迪智慧,用心靈觸摸心靈!我們首先應該是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通過一些真實的事例,找回他們的同情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這樣我們的學生纔可能成爲站直了的人。

最後我想說:《不跪着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謝吳非老師,他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爲了愛的教育,爲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

願吳非老師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能給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帶來深刻的反思和啓迪,願中國涌現出更多更多的"鐵骨教師",教育出的學生都能成爲"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2

最近,我讀到了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看似輕鬆的文筆中滲透着作者鮮明新穎的思想與智慧,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的一段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有人把教師比着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着無私的春蠶,爲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着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着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師“必須讀一百本書”的目標、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爲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爲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有讀者說,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對目前教育的現狀的警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作者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已,卻沒有能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而我的體會是,《不跪着教書》的可貴之處不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在於“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不是嗎?如果你能仔細地、從頭到尾地讀完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說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讀名著、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搞有償家教、教師接受學生禮物、教師接受學生家長宴請、教師要學生家長辦事,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爲所有的閱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說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吳非老師說,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說:“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3

在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拜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最近再次拿起這本書,讀到一些貼近我們一線教師各種狀況下的勸勉以及指導方法,有了很多和以往不一樣的想法,有人說這不就是類似雞湯嗎?把教育放在心上,育人放在首位的人會明白,這“雞湯”是真材實料,是我們可以“喝”一輩子的。

(一)“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

相信很多青年教師會同我一樣,懷揣着一腔熱忱從學校畢業,剛踏上崗位之時,把自己的熱情揮灑在講臺之上。可是能夠保持這樣勁頭的人可能漸漸地減少。教育是一件良心活,所以我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去愛自己的學生。

感恩教育是老生常談了,儘管如此,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教師本身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是不放心上?還是時刻滲透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之中?想起我帶的第二屆學生,他們如今在六年級,我帶到他們三年級後就沒接着教他們了,離別之時我們都非常地失落。他們熟悉了我,熟悉我的班級管理模式,很喜歡我,捨不得我,我則有種把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拱手讓人的感覺,相當難過。回憶起和這些孩子三年來的點滴,從一年級時我就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晨會、班會、單獨談心等方式,開展感恩類型的活動,講感恩主題的故事,寫小日記,製作手抄報,畫感恩主題的畫等等,最主要的讓學生懂得換位思考,讓他們懂得父母的心情,或者模擬場景,情景再現,讓他來做當時的爸爸或媽媽,學會換位思考,就會減少很多矛盾。還有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必須提及感恩教育,並爭取家長們的全力支持,做到在校在家態度保持一致的,家校合作,讓孩子成爲有感恩中心的人。三年如一日,我班上的每個孩子都非常善良,團結一致,班級氛圍良好。從無撒謊之事,待人誠實友善,也無忤逆父母之舉,方方面面體現着感恩教育帶來的影響。之後的兩年我都不在他們的學校工作,偶有事情回來一趟,每回遇見,他們都會像一羣小雞遇到雞媽媽一樣飛奔過來,那情景讓我難忘。每當說起這些學生,我會不禁露出微笑,“得意門生”不正是最好的形容嗎?他們是我的驕傲,我知道,這份懂得感恩的心,會伴隨他們走過人生每一程。

(二)“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爭論是非曲直,爭輸贏。不要訓家長,這可能使他們爲難。”

和家長溝通方面,我一直秉承這個觀點。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點之一,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全力地教育學生。如果真的爲了學生着想,而不是爲了自己學科成績的平均分、優秀率,那麼就應該讓家長與我們站在同一戰線,或者說我們的出發點一致,因此不應該把家長放置於和自己的對立面,那樣自己只會孤立無援,與此同時,在家長學生心目中,你也不會是一個負責、工作能力強的老師。

我們班有個孩子,在學習上是沒有要學習的意識的,但是也不惹事,上課的時候自己安靜地坐着看書,下課後和自己喜歡的一兩個同學玩。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學生,覺得他很好欺負,平日裏經常和他開開玩笑,有一次兩個男生認爲這個男生用言語侮辱他們倆,因此伺機找機會“報仇”,在排隊的過程中打了這個男生一巴掌。我當時看到後立馬跑過去制止,隨後分開處理,讓被打的學生先去上課,打人者留在教室,結合我自己所見,將事情瞭解清楚,立馬通知兩位家長前來學校處理此事。電話中大致告訴他們請他們過來的原因,讓他們注意安全。隨後在辦公室中等待他們的到來,這個過程中,我讓兩個打人者分開,冷靜思考。待家長來後,再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知,並告訴他們此次要他們過來的意義在於什麼?同學之間玩鬧可以,若是仗着他人天性軟弱進而轉爲欺負,這樣的勢頭必須立刻阻止,否則火苗蔓延,影響性格、影響未來。出了這樣的事,家長肯定首先關心自己的孩子什麼原因打架,因此客觀陳述事實是他們想聽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第一步,他們會覺得你很公平,取得他們的信任後,再進一步進行溝通。如果這裏我們不夠冷靜,不夠智慧,質問他們你們怎麼在家教育孩子的,想必接下來的談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甚至無法繼續談下去,原本是過錯的一方可能因爲這樣的批評無地自容而拒絕溝通。因此看到吳老師這段話的時候,我深有感觸,我們只是學生的老師,這點絕對不能逾越界限,我們要想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進展,怎麼能夠把學生家長當作學生一樣來對待呢?

事後我找到被欺負的這位同學,告訴他遇到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挺起胸膛,軟弱不能給自己安逸,只會帶來更多傷害。耐心教他處理此事的方式,願他能夠成長,不再爲這樣的事犯難。後來我和他的家長用電話進行了一番溝通,將此事悉數告知。這位家長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軟弱,家長本身人也善良,她認爲孩子之間的矛盾,她就不去計較,因此我又把吳老師的這段送給了她,“不要寬容那些以愚弄別人爲能事的人,他們不僅僅是在捉弄人,而且褻瀆了人世間的善良。”掛電話後,沒一會我收到了一條短信:“李老師,你人真好,就像《淘氣包馬小跳》裏的歐陽校長一樣讓人覺得倍感親切。我們家長會全力配合您,一起讓孩子變得更好!”這是心靈靠近發出的動人的聲音,這是家校之間友誼的聯結。

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我要提醒自己身爲人師的激情永遠不能消退,讓自己站直了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