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7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1W)

讀後感是重點表達個人感受的一種方式,讀後感是讀完書之後的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讀魯迅全集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7篇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1

這學期,我們學了不少中外愛國名人的故事,比如:肖邦、詹天佑等等,這裏面,雖沒有魯迅先生,但我通過他寫的小說,深切地瞭解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中國,也深切地瞭解了魯迅先生,原來他也是一位愛國志士。

?吶喊》是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間所做短篇小說的結集,收有《狂人日記》《藥》《孔乙己》等十四篇短篇小說,出版後即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中國的社會矛盾,對封建制度以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表現了作者對民族生存的強烈關懷和對社會變革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裏,能有許多能令你深有感觸的文章,但令我最有感觸的,還是最初發表於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的《藥》。

?藥》主要寫了老栓的兒子得了肺癆,現在話就是肺結核,那個時代裏是治不好的絕症,當時人們流傳人血饅頭可以治好,所以老栓花了大錢買下了從判黨(共產黨)斬首時染好的血饅頭,回去蒸給小栓吃,可惜他的努力只起到了安慰作用,小栓最終還是死了。和他的墳臨近的地方是那個被斬首的革命黨(夏家的小兒子)的墓,他的墓上有一圈鮮豔的小花,但小栓的卻什麼也沒有……

讀完這篇文章,我合起了書,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爲什麼從前的人們那麼迷信,竟然認爲人血能治病?爲什麼從前的人們愚昧嗎,竟然想不到那人血饅頭意味着革命者的獻身?

終於讀完了它,我長舒了一口氣,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中國的社會矛盾,大家也來讀一讀吧,說不定大家讀完後會有新的啓發!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2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

讀整片我讀了整整一天,也許我閱讀的速度着實太慢了,也許魯迅先生寫的東西總讓我陷入思想的旋渦,但總算獲益匪淺。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論》《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歌則是《自嘲》《自題小像》。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散文,那時總認爲魯迅先生的蛇,三腳的鳥,生着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還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體的何首烏吃後長生不老的傳所寫的無過於我們現在所看的神話童話書故事,什麼“人面的獸,九頭現在卻不那麼認爲了!魯迅先生寫了那麼多有趣的事,也許並不是因爲要給我們知道他的童年過得有多精彩,而是爲了回憶和緬懷已逝去的人和事。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思想的昇華。長媽媽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都陪伴了魯迅先生的整個童年,都是構成她美好回憶的軸心載體。因此他纔會情不自禁的述說了那麼多。而>這篇散文卻讓我認爲它所說的是那時中國流行的"慣病"—————虛榮氾濫,是非不分。而這恰恰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個性獨特————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對於那兩首詩歌>和>呢?雖沒學過,但卻讓我喜愛。特別是>裏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卻是千古名句。>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也更是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這讓我想到平時的自己,自當羞愧。所以我決定今後增加閱讀"愛國立志"的書籍,好萌發我的愛國情懷與奮發之志。混亂的思緒終於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3

今天,我讀了《魯迅愛書的故事》,文章介紹了魯迅先生童年時愛看書,愛買書,愛護書這三件事。魯迅真不愧是一位大文學家,對書也特別愛惜。

魯迅先生小時候很愛看書,對想得到的書總是念念不忘,夢寐以求。得到後就如飢似渴的閱讀。相比之下,我就沒有魯迅先生這麼愛看書了。對着書櫃,我常常只找哪些漫畫看,那些上百上千頁的科學文庫、名著大辭典和成語故事從來只是作爲擺設罷了。課餘看書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電視機旁度過,就是對着遊戲機,根本沒有時間和書在一起。還有,當爸爸送的禮物是什麼百科全書、作文輔導而不是我想要的汽車模型時,我就會幾天幾夜不去理會爸爸。看來我還沒真正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還沒和書交上朋友朋友,這點我應當向魯迅先生學習。

說到愛護書籍,我更是慚愧之極。不說別的,看看我的那些課本就可以知道了。剛發的新課本,沒過幾天,書腳全折了,封面幾乎脫開了。這可就讓媽媽又多了些工作,到了學期末,幾乎所有書本都換了封面。而魯迅先生就不同了,他總是仔細地檢查剛買的書是否有毛病,好儘快把有毛病的書拿到書店調換。他更要爲買來的書包上封面,重新裝訂,好讓這些書能保存得更久。還有他從來都是“髒桌子是不放書的,髒手指是不翻書的”。這更體現了魯迅先生是很愛書本的。

魯迅先生從小就養成了愛書如寶的好習慣。我也要和他一樣,多和書籍交朋友,從書中獲取更多的精神糧食,做知識豐富、精神富足的人。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4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散文集》,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爲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

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爲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

可是,也不得不說,以當事人孩子們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纔是我們的快樂。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5

開始並不是很喜歡魯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體會文章的美妙吧,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看的書籍的積累,越來越感到還是魯迅的文章寫的最好。喜歡讀《朝花夕拾》,閒暇時看看,真的很享受,裏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魯迅思想成熟的過程,爲什麼魯迅要棄醫從文,還有魯迅的感情世界……

我很小時候就經常聽媽媽講魯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着名文學家。這次讀了《魯迅全集》,我對他敬佩得五體投地,他用他的筆墨訴說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膽等,他是一位戰鬥作者,他用筆在與不平的社會戰鬥着,爲窮人打抱不平,打擊惡官僚,污吏。

?魯迅全集》告訴我,魯迅年幼時家境尚好,家有一個二千餘畝的百草園,相傳裏園裏長滿了野草,但卻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他在泥牆根上躥下跳地捉蚱蜢,挖類人形的何首烏(相傳吃它會長生不老),還不停地在井口上與小朋友跳上跳下。正是因爲這一點,家人認爲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書屋學習。等魯迅稍大一些時,家境開始漸漸地貧寒,有一次,魯迅爲了給父親抓藥而誤了上課,而被老師用戒尺打了掌心,於是魯迅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來提醒自己要早到。他在三味書屋讀五年書,深受老師喜歡。

魯迅對日本人深惡痛絕。他敢打,用筆墨通達日本人的“走狗”;他也敢罵,用文章來痛罵那些貪財愛榮的官僚,和狗仗人勢的大惡人。因爲他的弟弟娶了個,而且生活非常地奢侈,魯迅大發雷霆,並與周作人斷絕兄弟關係。

讀了《魯迅全集》,留給我的是對魯迅無限的敬佩和懷念,他不僅是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偉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邊時常會響起魯迅先生的話“當我沉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混亂的思緒終於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6

一本好書——一個朋友,帶來慰藉。

一本好書——一個親人,給予溫馨。

一本好書——一盞明燈,令人璀璨。

——題記

今夜,抑鬱的我徘徊在窗口,拉開抽屜,一碟書本整齊的擺着。我最愛不釋手的卻是那本最不養眼的泛黃的破舊的《魯迅全集》我靜靜的坐下來,打開書本。

讀魯迅的散文,一種家的溫馨,相互做樂的甜蜜油然而生。眼前浮現出對童稚的嚮往和迷戀對未來的憧憬與仰望。魯迅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生動的呈現了一幅幅溫馨,甚至催人淚下的畫面。唯一一部散文詩集《野草》同樣能使人感受到那種激情,蓬勃。《阿長與山海經》便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後僅一句“我似乎與找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便將對岸唱的敬愛,刻骨銘心的敬意體現得淋漓盡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則表現了對啊常的思念之情。可以說阿長是魯迅一生值得尊敬,感激的人。魯迅數篇文章中皆有提到長媽媽。可見作者對阿長情誼之深,思念之切。

讀魯迅的文章反差極大,諷刺小說更是膾炙人口,讓人忍不住跳出一詞“痛快”。

與上相比《五猖會》則略勝一籌寫出了作者對五猖會的喜愛,同時“我至今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那是叫我背書”我反覆閱讀,體會其深刻含義,這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與隔膜含蓄的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故鄉》前後對比的寫法,寫出了20年前、後故鄉人的變化之大。深刻地表現了封建思想麻木人們的神經。也集中體現了作者爲改變新中國命運的決心。以《孔乙己》爲例魯迅用精妙的手筆,展現出主人公善良、淳樸,卻又固守讀書人的架子,將自己禁錮在封建思想中。最終被歲月摧殘死去。我想: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人生需要自己把握。倘若他能衝破封建的牢籠,選擇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他也許不會走上封建社會爲弱者鋪設的道路。

總之,許多文人墨客對魯迅的作品讚不絕口,我也對它愛不釋手的原因應該是他用自己的筆戰鬥到最後。用樸實的文字一次次抨擊着古代封建社會和時刻爲中華的情義撥動着每個讀者的心絃。

聽着鬧鐘的滴答聲,不覺已十一點了。我合上了那本泛金光的彌足珍貴的書。就如做了一場夢。醒後我發覺我的心突地亮了起來。

讀魯迅全集讀後感篇7

我喜歡讀魯迅的作品,於是在與學生交換圖書的活動中,我得到了一本《魯迅文集》。先生務實的風格、質樸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後感觸頗多。同時,又讓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憂愁:當個語文老師真難。

讀先生的作品時,我不自覺地在字裏行間發現一些我們現在不常見的字與詞,比如:簡捷、支支梧梧、橛着嘴、發見等等,我不能說先生寫了錯別字,因爲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但我想:現在,我這樣的糾正學生的錯別字,不僅讓學生感到寫作的壓迫,而且也許若干年之後,我們的子孫又要來給我們找錯了。唉!當個語文老師可真難!

讀到《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時,我讀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