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2021經濟發展範文1000字五篇精選

其他文案 閱讀(6.08K)

       全國人民正以昂揚的鬥志和辛勤的勞動,闊步前進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經濟發展範文1000字五篇精選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1經濟發展範文1000字五篇精選


經濟發展範文1
 
不忘初心,助力共享發展
 
中國儒家文化在歷史的傳承和衍進中,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換貧而患不安”,再到後來太平天國將儒家思想與西方宗教結合想象出“無處不平均、無人不保暖”的平等生活,可以說,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反觀今日,在十八大勝利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享發展理念,以共享爲核心,以發展爲基礎,以共建爲手段,以獲得爲目的,在發展中保公平,在創造財富中分配財富,這是符合經濟的特徵,符合時代需要,更是符合人民的訴求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因此,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營造共建共享良好環境,才能助力共享發展。
 
推動共享發展,要點燃誠信意識的“長明燈”。共享經濟是共享發展下的經濟分支,隨之出現“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住宿”等一些列共享產物,爲百姓生活增添了便利的特性,同時刺激市場經濟升級,充分利用“共享”特徵,創新商業模式。然而,事物的發展除了積極屬性,同時還有伴生問題的出現,隨處可見損壞、浪費的共享單車,對共享民宿的隨意破壞等。這正是由於公民整體的公德素養有待提高,同時當前對於誠信缺失的制度約束還有待健全,如果僅靠道德的自然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需制度的紅線進行兜底保障,健全徵信機制,維護共享經濟勢在必行,具體來看需要政府利用銀行、社保、公安等多機構協同信息,形成公民徵信信息,同時將徵信內容分級授權給共享性發展的企業,以此來爲共享經濟保駕護航。
 
推動共享發展,要用好經濟普惠的“穩定器”。在我國建國之後,開展的“人民公社”運動,再到後來了“先富帶動後富”,經濟體系在不斷更新時,馬太效應也越來越明顯,城鄉二元結構,南北二元結構,都突出表現爲貧富差距過大。新時代下,共享與共建的核心思路不能變,公平共享分享財富的前提是能夠創造財富,有效的經濟支撐,才能進行合理調整收入分配。爲此,我們提出了“放管服”工作了落實,全面要求的政務工作的轉型,減少政府幹預,保證市場經濟自身的主動活力特性,政府進行機制完善,市場主體運營,各負其責;同時做好整體經濟的平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做好投資-儲蓄的平衡,既要會“賺錢”也要會“花錢”;除此還需要改善消費環境,刺激內需供給,通過消費帶動就業等發展。共享發展針對我國經濟矛盾提供鮮明指導方案,同時經濟的穩健增長也能回饋共享發展。
 
推動共享發展,要撐起以民爲本的“保護傘”。中國經濟的“大蛋糕”不斷做大,如何在做大的同時分好“蛋糕”,正是經濟快速發展下重心的偏移,可能會導致民生工作有所欠缺,那麼協調好人民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辯證關係尤爲重要。同樣,又如何在共享發展的推動下讓中國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對此,唯有落實全面共享的核心思路,一方面是調動人民的參與積極性,全民共同融入共享發展的潮流,人人蔘與,人人共享,全員都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和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共享不僅僅是物質的共享,經濟模式的創新,更是人人都享受發展後所帶來的紅利,即人人享獲得共享的結果。總結來看一個是人民爲主體的參與勞動,另一個則是國富之後的“分紅”。堅持人民爲核心的共享發展是不容動搖的。
 
共享發展是一個哲學思考,不只是經濟領域內的高端表述。是對我國社會矛盾的化解的新思路,也是對勤勞民族的認可;是對老一輩領導人夢想不斷的追逐;也是因勢利導的特色理念;是破解世界難題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發展的“價值基因”。關係到社會經濟的再出發,爲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更深刻的則是讓每一箇中國人能夠有水平的生活在燎原大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脫掉貧困帽子,建成小康社會,展望中華民族復興夢。
 
經濟發展範文2
 
多措並舉推動信息經濟發展
 
世界經濟發展經歷了多次的慘痛教訓,至今陣痛猶存。工業化時代,盲目的發展使得環境污染嚴重,犧牲資源換髮展,犧牲環境換經濟成爲了至今讓人懺悔的決定。而信息經濟可以有效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產能質量,發展新型道路,解決過往經濟中存在的大量的問題。信息經濟必然要建立在國家支持的基礎,需要政府的多措並舉,才能夠推動信息經濟的發展。
 
信息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特點。信息經濟能夠緩解人力不足,技術缺失;信息經濟能夠提高產業產能,經濟增速;信息經濟能夠降低企業成本,資源浪費。對於一個已經進入到改革深水區的國家,信息經濟是一種能夠突破困境、打開局面的良好方式和必然選擇。而這新型的經濟模式,需要觀念的包容和轉變,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創新的充實和提升,在這其中,政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扭轉傳統觀念,推動信息化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經過近幾十年的變革,很多人在經濟稍顯富裕之後,逐漸變得懈怠懶散,就產生了差不多就可以的錯誤觀念。但是,科技的發展追求的是精密準確,很明顯,過去的某些傳統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發展。急需轉變的是政府的職能觀念、民衆的做事態度、企業的責任意識,政府有良好服務的觀念、民衆有一絲不苟的態度、企業有敢於擔當的意識。但是,民智的開啓,意識的萌發、態度的轉變都需要政府的這隻手。
 
加強政策引導,推動信息化經濟發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引領了創新創業的潮流,爲信息經濟補充新鮮血液,提升了信息經濟的造血功能;“邁向互聯網強國戰略”,彌補了政策支持不足的短板,爲信息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爲有力的支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幫助相關企業院所引進需要的先進技術,也使得中國技術走出國門與世界進行交流,不單單打開了中國信息人的雙眼,更爲中國信息經濟發展找到了自信。政策引導的作用不可謂不大,但是及時進行政策修改和完善也是時下所需,政府一方面讓政策落地,做好信息經濟的爸媽,一方面監視政策效果,做好信息經濟的老師,最後放飛信息經濟,擁抱經濟的春天。
 
引領創業潮流,推動信息化經濟發展。創業已經成爲了時下的流行詞,創業能夠帶動一大批小鮮肉進入到新生的信息經濟之中,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從業人員,還有新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正像美圖秀秀的創始人所說,我不怕新人沒有經驗,怕的是脫離市場的需求。新人的涌入帶來了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進行信息經濟創業最好的出路就是尋找自身的需求,這樣的需求就是互聯網經濟最好的指向標。指向能夠幫助信息經濟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創業人員的創業思想和創業衝動的一部分可能是來源於心中的理想,但是也少不了周圍的引導和刺激,那麼,政府鼓勵、支持和教育就是青年創業、互聯網創業最好的催化劑。
 
“湖上一回首,千山卷白雲”,中國的信息經濟已經走過一段路程,回首過去看的到的是驚心動魄和滿懷的自豪。遠去足音凝重,今後路途仍需要服務型政府、有限型政府更多的良好政策和有力引導。
 
經濟發展範文3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增強鄉村發展動力。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增強鄉村發展動力,使鄉村具有強大的自我發展能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增強鄉村發展動力,關鍵是抓好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應着力培養本土人才,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制定出臺有利政策措施,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發揮好新鄉賢的作用;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努力形成大學生“願意來、留得住”的長效機制。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標。爲此,需要建立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的長效機制,引導城鎮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向鄉村,助力鄉村振興。處理好鄉村振興中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之間的關係,注重規劃先行、因勢利導,分類施策、突出重點,更好激發農村內部發展活力,優化農村外部發展環境。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面臨的緊迫任務。應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着力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業等,努力實現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有機統一。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進一步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抓好農村“廁所革命”,進一步完善農村生產生活設施。
 
擴大農業對外開放。開放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促進鄉村振興,要有開放的胸襟和國際視野,絕不能閉門造車。我國國土遼闊,許多地方擁有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對外開放既有利於發揮我國資源多樣的優勢,發展在世界上有比較優勢的鄉村產業;又有利於充分吸收借鑑國外鄉村發展經驗,增強自身發展實力。應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的合作,積極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走出去。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應始終堅持共同富裕這個大方向,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讓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同時也應認識到,共享是一個漸進過程,要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逐步提升共享水平。
 
爲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證。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應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爲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證。強化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責任,推動各級幹部主動擔當作爲。堅持鄉村振興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重要工作由黨組織討論決定的機制,落實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努力培養一支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把最優秀和最有經驗的幹部派到一線,帶領羣衆投身鄉村振興偉大事業。
 
經濟發展範文4
 
實施鄉村振興,繪就宏偉藍圖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三農”是民生髮展的根本。習近平同志更是特別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然而,當前鄉村問題層出不窮:無論是農村空心化導致農民治理參與度不高,還是幹部腐敗造成土地分利化趨勢明顯,亦或是法治滯後助長農村黑惡化,乃至鄉風不正滋生“讀書無用論”,這都提醒我們:“三農”問題亟待社會各界的重視和紓解。因此,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握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繪就鄉村興盛的宏偉藍圖。
 
抓重點,加快農業轉型,繪鄉村振興藍圖。當前,農業現代化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短板。部分地區農業發展受地形、地域影響農業技術應用受限,土地資源分散規模化生產難以推行,農業設施因資金、技術問題無法投入使用等等讓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陷入瓶頸。將農業發展作爲鄉村振興的重點,就要促進農業與企業的聯合,以鄉村特有的文化、物產等資源吸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就要發揮好政府引領的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農業發展的活力。
 
抓關鍵,創新農村治理,繪鄉村振興藍圖。近年來,由於落後的農村現實,外出務工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多,導致許多村落出現兼業化、空心化的現象。加之,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對農村資源的侵佔,令農村的生態環境惡化,最終使農村的發展陷入窘境。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農村治理爲關鍵,政府要做到權、責、事三者的統一,加強對農村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加大弘揚鄉村文明的優良傳統,促進鄉風文明的建設。
 
抓根本,激發農民活力,繪鄉村振興藍圖。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依舊有許多貧困地區的農民無法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農村醫療、教育、交通等條件落後,農民的收入低、社會保障缺失等,導致農民生活貧困的現實。不可否認,現實的背後是農民作爲創造者和受益者的“不作爲”或“難作爲”。而農民的產業增收和效益直接關係着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生根。因此,培育新型農民,是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要,響應了整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發展之路。要增強農民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培養和造就出讓農村換新活力的新型農民隊伍,一方面要從農民自身入手,轉變落後思想觀念,實現互聯網下的共通共融,共同發力;另一方面,政府要落實精準扶貧的政策,扶貧措施轉“輸血”爲“造血”,從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管仲說:“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鄉村振興亦是如此,非久久爲功不可立也。唯有多措並舉,重視“三農”問題,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着手,以實幹繪就出美麗鄉村的壯闊藍圖,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範文5
 
從“華爲精神”看中國科技
 
最近被華爲被美國極限施壓事件刷屏,華爲的應對措施非常到位,讓無數國人爲之振奮,任正非在華爲深圳總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談話,更是受到無數網友激賞:“大家,大氣,大格局”,不少網友更是直言被“實力圈粉”。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華爲海思從默默無聞的“備胎”,一夜之間成爲街知巷聞的企業品牌。透過網上熱傳的公開信,很多人歎服華爲的未雨綢繆。多年前做出“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的極限生存假設,併爲此走上“科技史上最爲悲壯的長征”,華爲在自主創新上的極致堅持,正是今天力挽狂瀾的強大能量。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是打開國門還是關閉大門?是共創繁榮還是孤芳自賞?答案不言自明。以華爲爲代表的中國企業,順應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發展大勢,契合了歷史發展潮流,勢必獲得更多的正向回饋。中國企業是善於學習的企業,中華民族是善於學習的民族。葆有這樣的大局觀和胸懷,我們就不會陷入局部發展利益的窠臼;秉持這種精神氣質奮力前行,我們就能取得更爲豐饒的成就。世界十大互聯網企業,中國佔據四席;一批批中國企業在國內風生水起,也積極走出國門,爲世界經濟做出應有貢獻,就是最好的佐證。
 
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日益迫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由此,強化創新第一動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尤爲重要。新一輪科技革命及由此帶來的產業變革,正在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進而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面向未來,誰能在創新中取勝、搶得先機,誰就能贏得未來全球競爭的主動權。
 
新技術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機遇,但稍有疏忽或懈怠,就會面臨差距拉大的嚴峻形勢。因此,在點贊中國科技的同時,還應保持清醒,正視我們的短板。與科技強國相比,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與成果產出尚有較大差距,推動學科發展的重大科學發現還很不夠,原創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相對不足,不少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依然受制於人。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需要重視科技的歷史作用。恩格斯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科技發展上,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而我國如果要後來者居上,實現民族復興,就需要重視科技創新,用創新來驅動發展。而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了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新生事物,我國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的選擇,影響着我國未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