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6篇 三國演義:英雄輾轉,羣雄激戰

其他文案 閱讀(1.45W)

《三國演義》讀後感簡介:《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經典之作,講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英雄豪傑爭霸故事。這部小說以其豐富的情節、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人物塑造,給讀者帶來了深刻的思考與感悟。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歷史的厚重和人性的複雜,同時也可以從中汲取到勇氣、智慧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6篇 三國演義:英雄輾轉,羣雄激戰

第1篇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汗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爲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爲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三國演義》是我讀過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爲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個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單騎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懷疑,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坐騎,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敬,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了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拿著酒杯,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坐騎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馬兒,你要救我!」馬兒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躥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

這兩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啓發,(一)則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意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爲重;(二)則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爲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馬一樣,即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沒有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情景融合爲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爲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當時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6篇 三國演義:英雄輾轉,羣雄激戰 第2張

第2篇

?紅樓夢》中有一回襲人說寶玉的話:“每日又不習文,又不學武,又怕見人,只愛在丫頭羣兒裏鬧。再者,也沒個剛氣兒。”這句話其實是襲人不客氣地批評寶玉太女人化了。男孩子就要有點陽剛氣,一個男人若有“脂粉氣”,說話娘娘腔,做事優柔寡斷,沒有擔當,缺乏主見,婆婆媽媽,膽小怕事……其實是特別不好的。

自古以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要有點剛氣兒。汪老師認爲,通過閱讀《三國演義》可以較好的讓小孩子明白什麼是男子漢,什麼是熱血男兒,什麼是英雄本色。

就在前些天,我在給學生講名著《三國演義》時,汪老師重點講到了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夏候惇。他是曹操的老鄉,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特別勇猛善戰。

汪老師重點和同學們精講了第十八回《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他把自己受傷的眼睛塞進嘴巴吃了,同學們在課堂中都聽得異常興奮,簡直不敢相信有這事。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

細讀以上文字,羅貫中用極簡,生動、細膩的幾筆就勾勒出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熱血漢子,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汪老師不得不對羅貫中的文筆服氣。

此處,以寫夏侯惇爲主,沒有華麗的鋪陳,沒有多餘的描寫,從動作,語言上一氣呵成!

汪老師再來分析情節,夏候惇被曹性射中左眼,在戰場上直接拔箭吃掉受傷的眼睛,這真是鐵血真漢子啊!

至於他吃眼珠的理由是“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這樣寫也反映出夏侯惇自己的道德觀、倫理觀是符合中國傳統思想的。

據汪老師所知,古人遵從《孝經》裏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古代的人無論男女成年後一般就不再剃髮,也都是源於這個傳統。自己的生命,都是來自於父母,爲了表示對父母的孝,是不能隨便毀傷的。例如:古人有言:“身體髮膚,不敢毀傷,聖人之訓也。”

當了解到這些中國文化背景後,我們才能明白夏候惇爲什麼當時要把自己受傷的眼睛吃掉。他這樣做並不是粗野的表現!而是緣於以上原因,所以他啖睛時,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在當時封建社會裏,這恰恰是一個人重孝之表現。

另外,從小說的情節來講,當時夏候惇能忍受左眼被曹性射中的劇痛,直接用手拔箭,連眼珠也一起拔出,這絕非平常人能忍受的痛苦。並且他在負傷後,殺掉了曹性,報了一箭之仇。可見夏侯惇的戰鬥力還是很高的。大多數人一隻眼睛傷到這樣之後,恐怕直接用手捂住眼睛,然後另一隻眼睛也睜不開了,直接後退跑人完事。但是,夏候惇一次重大的負傷,沒有讓他放棄職守,繼續戰鬥,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

關羽刮骨療毒後,大家都稱讚關羽了不起,夏候惇眼睛受傷瞎掉了,忍着劇痛繼續戰鬥殺敵,可以說也是真正的英雄本色,亦着實了不起。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男孩子就要有膽色,有剛氣,有豪邁的一面。

一部《三國演義》汪老師讀出了英雄本色,讀出了男兒當自強的霸氣……頗讓人蕩氣迴腸!

第3篇

那日,作業寫完,我閒來無事。看着窗外的美景。我不由笑了笑,不知多久,我都沒翻開這本當初的摯愛了。

我靜靜地讀着,感受着紙張散發出來的古老的書香,用心聆聽着作者的心聲,卻早已忘了時光的流逝。

合上書本,我不由掩面而嘆。這世界中諸人的一生有何曾完美過?

諸葛亮,他,天資聰穎,料事如神,未出茅廬就知三分天下。他生前幫助主上劉備,開創了蜀國盛世。他用他的智慧引領着一幫武將爲劉備打天下。他雖與劉備是主僕關係,但他卻視劉備爲兄弟,誓死爲他效忠。他誠實守信,即使心中有多麼不捨,卻還是揮淚斬了馬謖。他搖着他那把朱雀羽扇,與劉備一起登高山,豪睨天下羣雄。

可是,時光卻是如此短暫易逝,劉備之死,令他悲痛欲絕。他又輔佐劉備的兒子阿斗,希望它能成就劉備生前未完成的霸業。怎奈阿斗不爭氣,任憑他耗盡心血,想盡辦法,卻終沒能在有生之年,助主上一統天下……

曹操,他,從不貪慕他人之功,不將臣僚的密謀奇策據爲己有。他,曾是關羽的主上,卻不忍一代天驕因爲自己嫉恨他不爲自己效忠,而喪失性命,就終沒能狠下心來,暗下其手。他,文武雙全,憑着自己的本事,打下了一座座城池。他,志向深遠,一首《觀滄海》更是真切地抒發了他一統天下的豪情壯志。他,心繫百姓,千方百計地希望子民們能過上好日子,不用再爲一家的生計發愁。

可每每提到他,都會令人想到一個詞“奸雄”。在人們眼裏似乎曹操就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卑鄙小人,殺害忠良,善使權術。人們因他的所作所爲,因他的身世而歧視他,卻殊不知他爲了百姓,爲了國家思慮終生。

關羽,劉備的結義兄弟。他總是英氣豪爽,不拘泥於禮節,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他,視兄弟如手足,在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總能兩肋插刀,救人於危難之中。他,武功蓋世,力大如牛,被世人稱爲“萬人敵”。他,忠誠可靠,並不爲名利所動,無論曹操如何善用糖衣彈,都不能收服他那顆忠實的心。

諸葛亮,曹操,關羽都可謂是一代英豪。他們都被世人敬仰,可他們的人生又何曾完美過?又有誰完成了心中所想,心中所念?他們都是帶着未完成的心願悄然離世。即使我有多麼不願,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人生有過快樂,也有過悲傷。他們因子民能夠幸福生活而樂,他們因能和兄弟聚在一起喝酒吃肉而樂,他們更因城池淪陷,因親人戰死沙場而悲……

他們的人生不完美,他們都未完成畢生所願,他們抱憾辭世。但他們卻從沒有對自己當初的決定後悔過,他們因能夠與這麼一幫好兄弟暢飲,一起奪天下而高興,而自豪。

他們的人生不完美,他們的人生有悲有喜,他們經歷過無數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但在他們心裏這纔算人生。或許,在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過程中,有過迷茫,有過無助,但他們卻不放棄,不後悔。他們勇敢地前進。

而我呢?似乎“做不到”已經成了我的口頭禪。我的人生接受不了一點點的困苦與磨難。可是沒有人的人生不經歷痛苦與挫折,因爲沒有痛苦與挫折的人生又怎麼能稱爲“人生”呢?“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若不經歷苦難,又怎能完成大任呢?

時光流逝,歲月靜好。我也將做一回古人,“演義”專屬於我的人生!

第4篇

在中國古時候歷史小說中,假如要選擇一部讀者多、大家最熟知的作品大概要推《三國演義》了。的確,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部由文人依據歷史事實和民間傳聞編撰而成的歷史演義,是所有作品中影響的一部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共一百多年的歷史,用宏闊有致的筆觸勾畫出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爭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並且,它還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形象:香忠勇義氣、自信傲慢的關羽,絕頂聰明、無所不可以的諸葛亮,狡詐酷虐而又雄才粗略的曹操,與仁厚的劉備,英武的趙雲,忌刻的周瑜,忠厚的魯肅等等,都

給人極深的印象。書中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貫徹全書每個角落的觀念,就是“擁劉反曹”。羅貫中堅持以蜀漢的劉備爲正統。劉備雖然出身貧賤,但身爲漢室宗親,力圖復興漢室;而曹操身爲漢相,卻用兵擅權,最後廢漢立魏,實爲篡國之賊。這一觀念並不是羅貫中的獨創,而是長期以來就存在於老百姓的心目之中了。羅貫中不過是通過《三國演義》把他空前強化了,使它隨小說一塊深入人心。

同時,在讀這本書後,我常常問朋友、問親人、問自己,《三國演義》中哪個是好人?

姐姐說:“劉備講義氣,是好人。”我說,不見得。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當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俗話。他曾就過劉備,當時劉備很感激。後來呂布被曹操捉住了,曹操非常愛護他的才能,不想殺他,回頭問劉備如何解決,呂布聽見了,心中暗喜,以爲劉備必然會爲自己說情的。可劉備在旁邊冷冷的說:“別忘了董卓是如何死的!”當初,董卓非常賞析呂布,卻被呂布暗殺了。曹操一聽,抱着我們的腦袋連聲大叫:“快推出去斬了!”你們看,劉備夠壞的吧。

曹操是好人嗎?父親說他有雄才粗略,擅長打仗,以弱制強,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母親常把他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掛在嘴邊,說他是大詩人。可我感覺他不像個好人。曹操詭計多端不講義氣。一次,曹操到朋友家去避難,忽聽門外傳來“嚓嚓嚓”的磨刀聲,以爲人家要殺他了,便一頭把門撞開,二話不說,把朋友全家十幾口人全殺了。殺晚人,回頭一看,才發現門下壓着一頭捆好的豬,才瞭解人家磨刀本是爲了殺豬招待他。曹操常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你們說劉備壞不壞?

周瑜心胸狹窄,幾次要害諸葛亮。孫權今天和劉備要好,明天又聯合曹操打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都死在他手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塑造了這麼多活生生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這其中的很多人物都是爲了我們的利益,甚至不惜出賣朋友,殺害無辜假如用今天的規範來衡量,或許都算不上好人。《三國演義》中的好人還真不多呢!

羅貫中通過三國之間持續的征戰成敗,英雄存亡的描寫,表達在家的政治觀念,寄託我們的政治思想,爭雄天下,需要策略正確,百姓歸順選資授德。同時《三國演義》反映了元末明初時的社會生活,也表達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願。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年代。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記錄了這一年代最原始的資料。而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於三國的故事就一直沒中斷過。不但歷代的野史筆記多有記載,劉備、曹操的故事還被搬上了說書場登上了戲曲舞臺,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

第5篇

以蜀漢爲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爲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險境。

(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爲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爲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爲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爲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許多。

第6篇

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溫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衆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

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

說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與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說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說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與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

說到黃忠,曾經與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老師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與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與諸葛老師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老師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在諸葛老師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老師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老師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

?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從這裏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說諸葛老師,作者把諸葛老師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老師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