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安徽李鴻章故居的導遊詞範文2篇 安徽李鴻章故居導覽:緬懷輝煌歷史

其他文案 閱讀(2.81W)

安徽李鴻章故居位於安徽省蕪湖市,是清朝末年名臣李鴻章的故居。故居建築莊嚴典雅,展示了李鴻章的豪族風範和才華橫溢。遊客在這裏可以欣賞到精美的建築和古樸的園林,感受歷史的厚重。同時,通過導遊的講解,遊客可以瞭解李鴻章的一生和他的才能成就,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安徽李鴻章故居的導遊詞範文2篇 安徽李鴻章故居導覽:緬懷輝煌歷史

第1篇

李鴻章故居位於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晚清建築風格,佔地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爲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9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李家的祖先由江西遷來合肥的肥東,自李鴻章這一代起開始發跡。李鴻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餘五人也身居高位,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 李鴻章故居,僅爲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佈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精美豪華,佔地面積20xx年的風風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獨有的風貌。改革開放後,合肥市政府對李鴻章故居採取保護措施,在原地修復重建,成爲現在大家看到的模樣,只是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故居自南向北依次爲門廳、過廳、中廳、小姐樓

李鴻章故居大門系三開間兩進門廳架構,寬敞開朗。高懸的橫匾和柱形紅燈籠上均有“李府”字樣,兩隻石獅雄踞臺階兩側,更顯森嚴不凡。但大門處最值得關注的,一是大面積的牆面,均爲磨製後的大方磚鑲嵌而成的清水磚牆,這是相當罕見的;一是大門入口的兩隻抱鼓石,用的是從李公祠地下發掘出來的晚清遺物。

從步行街進入大門,行數步即到過廳。廳正中是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字,鈞衡,比喻國家宰相一類重臣;篤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意思是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的功績。過廳過去爲來客稍候,待傭人通報後再入中廳與主人會面之處,現兼作展廳之用。廳內展示與李鴻章有關的各種圖片、資料和實物。陳列內容按李鴻章的生平歷程設計布展,共分爲“李鴻章的青少年時代、李鴻章與淮軍、李鴻章與洋務運動、李鴻章與外交以及譭譽參半的一生”等五個部分。陳列內容圖文並茂,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

中廳又稱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相當於我們現在家庭裏的客廳。每扇格門上都雕有造型精美、典雅的圖案,房樑全是鬥榫,不用一枚釘子。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寓意吉祥(象)。另外樑上還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喜鵲登枝圖案,正上方的橫樑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更有形態各異的八仙過海圖。中樑與地面相距9米,這是有講究的,據說是當時根據官職高低方有此殊榮。

中廳上方的長几上,擺有一隻古鐘,左邊一面鏡子,如果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個鍾是不動的,我們也叫“死鍾”,諧音就是“始終”, 右邊一面屏風,連起來有這家宅“終(鍾)生平(屏)靜(鏡)的寓意。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一左一右,各爲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宅的建築特色。

東西兩廂是李氏後人的書房,清雅疏闊,青磚漫地,裏面的博古架稱爲“過橋式”,左右兩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國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

現在我們走進的是李府的第四進“過廳”, 這裏展出了李鴻章的家族史和李鴻章的手跡。李鴻章早年家境貧寒,當官後其兄弟也受其庇佑,在當時頗有建樹,例如李鴻章的三弟李鶴章就是從事地產買賣,是李氏家族中的首富,還捐資籌建了合肥的城隍廟和包公祠。李鴻章的子女也很能幹,著名的小說家張愛玲就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

安徽李鴻章故居的導遊詞範文2篇 安徽李鴻章故居導覽:緬懷輝煌歷史 第2張

第2篇

過廳正中是一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豐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爲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用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所做的功績。過廳是來客稍候小歇的過渡廳,用作李鴻章生平的展廳。廳內展示着與李鴻章有關的圖片、資料和實物。

中廳又叫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每扇格門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圖案,房樑全是鬥榫,不用一枚鐵釘。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狀,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橫樑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東西兩廂是李氏後人的書房。中廳上方的長几上,擺有古鐘、花瓶、鏡子,寓意住宅“終生平靜”。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左右各爲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家豪宅的建築特色。東廂房是書房,房中的博古架爲“過橋式”,相映成趣的左右兩部分可以重疊吻合。這一構思,源於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

小姐樓與前院中間有道牆,牆中間的門,便是過 去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了。牆門把小姐樓與外界嚴密隔開,男子嚴禁進入二門半步。小姐樓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樓後一進的樓上擺放着古老的繡牀、雕花的梳妝檯、大理石面的圓凳,牀、臺、凳都是有着幾百年歷史的紅木傢俱。屋內一個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紅木梳妝檯前。

小姐樓造型爲封閉迴廊式木樓。樓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迎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樓上東首第一間房,是李鴻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老宅有一個後園,始建於故居建成後,是供家眷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