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簽約違約>

求職的個人信息應該做好保密工作

簽約違約 閱讀(1.5W)

求職的個人信息應該做好保密工作,不然將會誤入以下的招聘陷阱。

求職的個人信息應該做好保密工作

簽約指南:身份信息小心被盜用

漢口的徐小姐(化名)剛剛大學畢業,她怎麼也想不到,在參加了一場招聘會後,自己竟成了法庭上的被告。

原來,去年9月3日,有人竟用她丟失的身份證,向銀行辦理了一張信用卡。截至去年11月30日,該信用卡透支2000多元沒有歸還。爲此,今年2月,銀行將徐小姐告上法庭,要求其歸還欠款本金、滯納金、利息等共計8000多元。

隨後,辦案法官根據身份證上的地址,給徐小姐寄去法院傳票。“收到傳票後,我很驚訝,連着幾天都睡不好覺。我根本就沒有辦過信用卡,怎麼就差銀行的錢呢?”徐小姐說。考慮再三後,她還是決定到法院問個明白。

到了法院,法官拿出案卷。徐小姐這才得知,在辦卡人資料中,自己成了某公司的員工。一看到該公司的名字,徐小姐回想起來,就在去年9月3日,他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參加招聘會時,曾到該公司的展位應聘。當時,該公司提供的待遇很優厚,在通過現場面試後,招聘人員取走了她的身份證說要審覈,她沒太在意,便將身份證交給了對方。約半個小時後,招聘人員將身份證交還給她時,又以“職位已滿”將她拒絕。經過仔細回憶,徐小姐一口咬定,就是該公司利用招聘之機,騙取了她的身份證,並冒名辦理了該信用卡,導致她惹上了這場官司。

瞭解事情原委後,徐小姐當即提出反訴,要求做筆跡鑑定,深入調查此事,並提出銀行憑藉假的辦卡人信息將自己告上法院,給自己的身心造成了傷害,要求銀行賠償損失2萬多元。最終,兩案以雙方撤訴宣告結束。

針對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借招聘名義瘋狂盜用他人身份信息的現象,辦案法官分析,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求職者急於找到工作的心理,以待遇誘人的招聘廣告,誘得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或複印件,個人聯繫方式甚至銀行賬戶等)進行非法活動,如直接盜用賬戶、冒名高額透支、甚至專門倒賣個人隱私。等到求職者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的個人利益受到侵害時,才恍然大悟。因此,求職時,當對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證明材料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不要向根本不知底細的“招聘單位”透露任何個人隱私信息,一旦發現侵權跡象應當即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