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8.42K)

爲了寫出全面的教案,我們一定要認真認真思考,作爲一名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學會將相關的教案制定完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高一上冊化學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7篇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1

知識目標

瞭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鹼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教材在國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於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的難點。

對於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鑑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鑑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的重點。

本節教材與第一節教材相類似,本節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後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後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定性時,採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於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於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爲邊講邊做實驗。可補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着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於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繫實際。

教學要儘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繫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皁),可向學生說明在後面的課程裏將會學到。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2

實驗目的

1、通過讓學生親自做鈉及化合物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加強對鹼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實驗重點

1、通過實驗鞏固對鈉及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2、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難點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初步培養其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的能力。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膠頭滴管、鐵架臺、酒精燈、藥匙、濾紙、粗玻璃管(10mm×10mm),帶導管的橡皮塞、鉑絲、藍色鈷玻璃、鋁箔、火柴、小刀、水槽、鑷子、蒸發皿、細長玻璃管、脫脂棉、氣球。

鈉、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體及溶液、bacl2溶液、稀鹽酸、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形式

單人單組

實驗過程

[引入]本章我們主要學習了鈉及化合物性質。本節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對這些知識加以鞏固。

[板書]實驗三鹼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師]本節課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內容。

[板書]

一、鈉的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在空氣中燃燒。

二、過氧化鈉的性質。

1、na2o2與水的反應。

2、na2o2與co2的反應。

三、na2co3與nahco3的性質。

1、nahco3的不穩定性。

2、na2co3、nahco3與酸的反應。

3、na2co3與nahco3的鑑別。

四、用焰色反應檢驗na+、k+、cu2+。

[提問]

1、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試管中爲什麼不能有氣體?

2、在nahco3加熱分解的實驗時,爲什麼要先將導管移出燒杯,然後再熄滅酒精燈?

3、做好焰色反應的關鍵是什麼?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鈉。

2、實驗中所取鈉塊不得超過黃豆粒大小。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

1、如果將鈉與鹽酸溶液反應,鈉是置換水中的h,還是置換hcl中的h?

2、一開始我們發現na用煤油保存,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對鈉的性質的研究,你能說出爲什麼嗎?

3、用鹽的固體或溶液做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何者現象更明顯?

[佈置作業]填寫好本次的實驗報告,並能熟練地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3

?教材版本】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化學能與熱能。

?課標分析】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瞭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從化學鍵入手,說明化學健與能量的密切聯繫,揭示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本質原因,然後分析了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儲存與吸、放熱的關係,爲後面“質量守恆、能量守恆”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教材通過三個實驗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主要表現爲熱量的形式,引出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術語。第三部分,教材爲了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圖文並茂的說明了生物體內生命活動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能源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認識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係,認識化學技術在其中的重大,甚至關鍵的作用。

通過化學能與熱能的學習,學生將對化學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開發新能源中的作用與貢獻有初步認識;初步樹立起科學的能源觀;這將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與情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高中一年級學生,通過在國中的學習,他們對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這一現象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這堂課中他們要初步明確產生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什麼,就是要求他們要從感性認識升級爲較爲理性的認識,這就要求他們要有化學鍵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們剛剛學習過,所以接受本堂課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就顯得比較輕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2、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吸放熱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過程與方法:

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揮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質疑、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於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參與化學活動的熱情,將化學能與熱能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樹立正確的能源觀;

?教學重點】

用化學鍵、物質總能量大小、物質穩定性來解釋和判斷吸、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深層微觀本質。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單的判斷。

2、能力目標:對學生進行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結果分析的訓練,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能力。能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②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使學生在實驗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重點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1、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2、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學情分析

本課題知識貼近生活,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課題。作爲九年級的學生,在本課題之前,已經多次進行過實驗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了氧氣、碳等非金屬單質的性質後已具備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爲學習金屬的性質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而且整個課題的引入、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都完全由學生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可輕鬆學習並應用知識。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

課前準備儀器藥品

試管、鑷子、鎂條、鋁絲、鋅粒、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__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加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察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聯繫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引入新課,同時複習相關知識。

?引導複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以鎂、鋁爲代表。

2、高溫下能反應:以鐵、銅爲代表。

3、高溫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爲代表。回憶、記錄、鞏固相關知識。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

複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

爲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①能否反應②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聽講了解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範進行實驗,認真觀察現象。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爲鎂>鋅>鐵>銅。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爲哪兩類?思考、討論並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爲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爲後面學習金屬活動順序時,爲什麼會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後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該比銅活潑。培養學生相關知識的遷移能力,拓展學生思路。

?講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實驗桌上除剛纔的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纔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後進行實驗來探究。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態度,增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__銀溶液反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通過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討論、交流並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爲鎂>鋅>鐵>銅>銀。通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屬活動順序

?設問】

爲什麼會出現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麼關係?位於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裏置換出來?觀察、記憶。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規律。加強學生記憶。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設問】剛纔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如果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麼特點?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理解、掌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5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加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察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聯繫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引入新課,同時複習相關知識。

?引導複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以鎂、鋁爲代表。

2、高溫下能反應:以鐵、銅爲代表。

3、高溫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爲代表。回憶、記錄、鞏固相關知識。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

複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

爲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能否反應,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聽講了解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範進行實驗,認真觀察現象。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爲鎂>鋅>鐵>銅。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爲哪兩類?思考、討論並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爲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爲後面學習金屬活動順序時,爲什麼會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後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該比銅活潑。培養學生相關知識的遷移能力,拓展學生思路。

?講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實驗桌上除剛纔的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纔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後進行實驗來探究。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態度,增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xx銀溶液反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通過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討論、交流並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爲鎂>鋅>鐵>銅>銀。通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屬活動順序

?設問】

爲什麼會出現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麼關係?位於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裏置換出來?觀察、記憶。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規律。加強學生記憶。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設問】剛纔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如果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麼特點?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理解、掌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6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後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爲今後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複習國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並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於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並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並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徵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七、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爲什麼物質的種類遠遠多於元素的種類?

②分子、原子、離子是怎麼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麼樣的?

②產物nacl是怎麼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着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並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於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並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組織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後,由小組派代表發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後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鍊。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並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瞭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後,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

②如何用較爲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並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並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儘量用較爲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化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手段,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採取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爲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爲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後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並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後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八、課堂小結:

我會帶着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並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課我們瞭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麼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麼作用?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高一上冊化學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爲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繫,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後繼續學習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於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爲什麼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繫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於“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可採用類比方法,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於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瞭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瞭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瞭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係;瞭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之間的換算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採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樑。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並理解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