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

教師文案 閱讀(1.48W)

“教案與教學並重”的教學設計在理論、方法和過程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上都兼取兩者之長並棄其之短,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方便大家學習。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1

基礎知識

瞭解:荷蘭殖民者侵佔臺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的簡況。

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雅克薩之戰和中俄《尼布楚條約》等重要史實。

理解:此時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還能得到鞏固。

過程與方法

閱讀提煉: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

縱向聯繫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能夠用歷史事實說明臺灣、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國主義民族自尊:使學生認識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的鬥爭都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鬥爭;中華民族有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鄭成功是我國曆的民族英雄。

繼承傳統:激發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爲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英勇鬥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和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難點: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複習提問:明清時期加強君主集權的負面作用是什麼?(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過渡講解:這個時期的中國開始走向落後,但是還有能力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生了收復臺灣和勝利抗擊沙俄兩件大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闢荊榛逐荷夷”

指導學生閱讀94-95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以及插圖、資料等,在書上標註要點並思考回答:

1.歷第一個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葡萄牙)

2.緊接着侵佔臺灣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荷蘭)

3.誰收復了臺灣?(鄭成功)

4.這件事在歷起了什麼作用?(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

5.根據95頁“動腦筋”:爲什麼鄭成功說“臺灣一向屬於中國”?(三國時,孫權就派萬人大船隊到達“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元朝時又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臺灣。所以,鄭成功說“臺灣一向屬於中國”。)

6.鄭成功在臺灣建立政權有什麼作用?(一方面有利於臺灣的開發,另一方面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形成分裂狀態。)

7.清政府怎麼解決分裂問題?(1683年進軍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實現了統一,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繫,鞏固了海防。)

過渡講解:東南方向的分裂問題解決後,清政府又成功地捍衛了東北領土的完整。

雅克薩之戰

指導學生閱讀96-98頁本目課文和插圖、地圖、“自由閱讀卡”等,作讀書標記並思考回答:

1.唐朝以來,黑龍江流域出現過哪些少數民族?(靺鞨、女真、滿洲等)

2.在雅克薩之戰中英勇抗擊沙俄的少數民族是哪一個?(達斡爾族)

3.誰兩次下令打敗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康熙帝)

4.根據98頁插圖和“自由閱讀卡”回答:圖中哪些是清軍?哪些是俄軍?清軍取勝的原因是什麼?(左面乘車而逃的是俄軍,右面衆志成城的是清軍。取勝原因是康熙決心大,部署周密;軍民衆志成城,爲正義而戰;人數和武器裝備佔有優勢等。)

5.1689年,中俄簽定什麼條約?(《尼布楚條約》)

指導學生在97頁《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上,標明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的位置。

6.這個條約在歷和法律上有什麼意義?(它是平等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教師講解“平等”概念並小結、留“伏筆”:經過協商,雙方各有讓步——清政府同意將尼布楚劃歸沙俄,沙俄同意將烏第河以南地區劃爲“待議地區”,所以它是平等的。可見,這時中國社會發展雖然緩慢了,但是與侵略者相比,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後來隨着外國資本主義的壯大、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雙方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終於導致東北許多地區逐漸被沙俄割走,臺灣也被日本割佔兩次。具體情況,我們將會在今後的課程中逐步瞭解。

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完成課本97頁“練一練”:連線搭配

2.完成新學案72頁“自我測評”。(其中選擇1的答案有誤,應訂正爲BCD)

3.提醒學生預習19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2

[知識與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爲中心的綜合啓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兩漢經營西域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3、講授新課:

一、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爲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爲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3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瞭解:荷蘭殖民者侵佔臺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的簡況。

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雅克薩之戰和中俄《尼布楚條約》等重要史實。

理解:此時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還能得到鞏固。

過程與方法

閱讀提煉: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

縱向聯繫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能夠用歷史事實說明臺灣、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國主義民族自尊:使學生認識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的鬥爭都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鬥爭;中華民族有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鄭成功是我國曆的民族英雄。

繼承傳統:激發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爲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英勇鬥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和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難點: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複習提問:明清時期加強君主集權的負面作用是什麼?(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過渡講解:這個時期的中國開始走向落後,但是還有能力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生了收復臺灣和勝利抗擊沙俄兩件大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闢荊榛逐荷夷”

指導學生閱讀94-95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以及插圖、資料等,在書上標註要點並思考回答:

1.歷第一個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葡萄牙)

2.緊接着侵佔臺灣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荷蘭)

3.誰收復了臺灣?(鄭成功)

4.這件事在歷起了什麼作用?(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

5.根據95頁“動腦筋”:爲什麼鄭成功說“臺灣一向屬於中國”?(三國時,孫權就派萬人大船隊到達“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元朝時又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臺灣。所以,鄭成功說“臺灣一向屬於中國”。)

6.鄭成功在臺灣建立政權有什麼作用?(一方面有利於臺灣的開發,另一方面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形成分裂狀態。)

7.清政府怎麼解決分裂問題?(1683年進軍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實現了統一,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繫,鞏固了海防。)

過渡講解:東南方向的分裂問題解決後,清政府又成功地捍衛了東北領土的完整。

雅克薩之戰

指導學生閱讀96-98頁本目課文和插圖、地圖、“自由閱讀卡”等,作讀書標記並思考回答:

1.唐朝以來,黑龍江流域出現過哪些少數民族?(靺鞨、女真、滿洲等)

2.在雅克薩之戰中英勇抗擊沙俄的少數民族是哪一個?(達斡爾族)

3.誰兩次下令打敗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康熙帝)

4.根據98頁插圖和“自由閱讀卡”回答:圖中哪些是清軍?哪些是俄軍?清軍取勝的原因是什麼?(左面乘車而逃的是俄軍,右面衆志成城的是清軍。取勝原因是康熙決心大,部署周密;軍民衆志成城,爲正義而戰;人數和武器裝備佔有優勢等。)

5.1689年,中俄簽定什麼條約?(《尼布楚條約》)

指導學生在97頁《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上,標明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的位置。

6.這個條約在歷和法律上有什麼意義?(它是平等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教師講解“平等”概念並小結、留“伏筆”:經過協商,雙方各有讓步——清政府同意將尼布楚劃歸沙俄,沙俄同意將烏第河以南地區劃爲“待議地區”,所以它是平等的。可見,這時中國社會發展雖然緩慢了,但是與侵略者相比,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後來隨着外國資本主義的壯大、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雙方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終於導致東北許多地區逐漸被沙俄割走,臺灣也被日本割佔兩次。具體情況,我們將會在今後的課程中逐步瞭解。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完成課本97頁“練一練”:連線搭配

2.完成新學案72頁“自我測評”。(其中選擇1的答案有誤,應訂正爲BCD)

3.提醒學生預習19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模板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斷及文獻資料,學生查找唐太宗、武則天相關資料,採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唐太宗、武則天的開__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重點是“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

本課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三、課前準備

學生查找與唐太宗、武則天統治相關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漫談“你所熟悉的武則天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則天

1、在課前談話基礎上展示武則天畫像,簡介武則天經歷,強調唐朝的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

2、教師出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政啓開元,治宏貞觀”,爲什麼如此評價?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概括出武則天的統治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師簡評並銜接新知識: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失爲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女政治家。“貞觀之治”的局面出現在誰統治時期,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治世局面呢?

Ⅱ、貞觀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思考“爲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會二世而亡呢?”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隋煬帝的__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淵攻佔長安,建立唐朝。學生自讀楷體字輔助文,瞭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勳顯赫,教師補充“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爲唐太宗,年號貞觀。

2、貞觀之治

(1)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

(2)出示探究問題:你認爲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先閱讀課文,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再推選發言人全班交流。

教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因勢歸納出四個方面:

A、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多媒體展示文獻資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教師小結: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盪,親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爲鑑,居安思危,深刻認識到君民關係有如舟水,貞觀年間的許多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開__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學生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的治國政策,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政治上合併州縣減輕人民負擔。教師簡述:這些開明的治國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

C、唐太宗善於任賢納諫學生解釋“房謀杜斷”。

有關最的諫臣魏徵,由學生表演一段課本劇,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教師簡述:這些賢才諫臣爲唐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學生觀察敦煌壁畫“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認識到治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

Ⅲ、試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的統治。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則天的開__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與探究設計表格,列出並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四)鞏固與小結

1、複習鞏固本課重要知識點。2、學生談學完本課,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