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精選6篇

教師文案 閱讀(2.17W)

優秀的教案是有利於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的,只有把教案制定完善,老師們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完成,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閱。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精選6篇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1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並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與圓柱有什麼不一樣?

三、新課

1、圓錐的認識。

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等等。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謀題:圓錐

教師:大家門才認識了圓錐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圓錐形物體的投影片。

教師:現在我們沿着這些圓錐形物體的輪廓畫線,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

隨後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錐形物體的輪廓線。

然後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教師指出: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

然後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同時還要指出:我們所學的圓錐是直圓錐的簡稱。

接着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圓錐周圍的面,使學生髮現圓錐有一個曲面。由此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讓學生看着圓錐形物體,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然後在圖上標出高。

教師順着母線的方向演示。問:這條線是圓錐的高嗎?

指名學生回答後,教師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

教師:圓錐的高到底有多少條呢?

引導學生根據高的`定義,弄清楚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然後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同桌的兩名同學相互指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頂點,注意提醒學生圓錐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啓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塊平板來測量。

教師邊演示邊敘述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1)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讀數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教師:圓錐的側面是哪一部分?

教師展示圓錐模型,指名學生說出側面部分。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後,教師設問:那麼,請大家想一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留給學生短暫的思考討論時間後,教師指出: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然後教師指導學生把圓錐模型的側面展開,使學生看到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展開後還可以再把它合攏,恢復原狀,使學生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四、課堂練習

1、做“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做練習九的第1題。

讓學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近於圓錐的都可以視爲是圓錐。

3、做練習九的第2題。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成數(課本第9頁例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成數,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對成數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商店裏花了56元錢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爲那兒的牛仔褲正在打七折銷售,這條牛仔褲原價多少元?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聽農民們說:今年我家的稻穀比去年增產二成,我家的桂皮曬乾後只有五成等嗎?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商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是折扣,而農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就是成數。滲透環保教育

三、探究體驗

(一)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

1、讓學生嘗試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寫成百分數。

2、讓學生說說除了農業上使用成數,還有哪些行業是使用了成數的知識。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題,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讓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麼理解?是以哪個量爲單位1?

3、學生嘗試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堂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理解節電二成五就是比去年節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從而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萬千瓦時)

或者引導學生列出

350-35025%=262.5(萬千瓦時)

四、鞏固練習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頁做一做

3、解決問題

(1)某鄉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爲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產量是多少噸?

(2)鼎湖山20xx年累計旅遊人次是18萬人次,20xx年累計旅遊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計旅遊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類)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數減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是多少?

(4)某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爲30萬雙,20xx年年產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產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萬雙?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的範圍》課本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並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通過小遊戲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腦的同時給學生抽象點、線、區域及確定觀察的範圍埋下伏筆。

二、導入新課:

小遊戲中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求知慾望,展示課題:觀察的範圍

三、積極探究、發現規律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牆外的樹上向裏張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學生回答後,師:是否如你們所說的一樣,咱們具體來探究一下。

2、引導畫圖,確定範圍。

(1)你知道小猴在a處時,看到哪些部分?學生隨便指。

(2)引導學生畫出關鍵的一條線,確定離牆最近的點a/?從而確定觀察範圍。(教師演示)

(3)學生動手確定b、c、的觀察範圍。

通過比較,使學生充分理解“看到牆內離最近的點” 和看到的“區域”的含義。

3、自主操作、感知發現。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點哪一點看見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說明小猴看到的範圍就越 _ 。

怎樣確定觀察的範圍?

1、找觀察“點”。2、確定遮擋物的“關鍵點”。3、畫出經過關鍵點的視線。

板書:觀察點影響觀察範圍。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場景一:教師先演示路燈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讓學生試着畫一畫。引導學生髮現同樣高的杆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場景二:描述客車司機的觀察範圍,進一步理解觀察點變影響觀察範圍變。

場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較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應給予指導。小組合作、討論,教師適當指導,運用課件演示。

五、全課小結: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邊問邊答並板書)

六、佈置作業:

b樓的居民近期向剛剛建起的a樓的開發商表示抗議,你能試着說說爲什麼?

通過畫一畫,看出a樓擋主了b樓部分用戶的陽光所以發生了爭執。

板書:

觀察的範圍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讀寫負數。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認識負數和應用負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對負數的認識。

教學難點:

掌握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教材、整理梳理、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

1、認真看課本第87頁到91頁的內容,回憶整理有關負數的知識

(1)舉例說明如何讀寫正負數?在書寫正數和負數時應注意些什麼?

(2)爲什麼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____0;負數都_____0。

(3)正數負數表示什麼樣的兩種量?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

2、4分鐘後,對子之間相互交流,如用疑問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結:我們把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0小於一切正數,大於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二、基礎練習。

1、展示??

(1)如果前進30m記作+30m,那麼-20m表示( ),後退10m記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麼-60m表示( ),下降50m記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東行120m,那麼-70m表示(),向西行50m記作( )。

要求:1、獨立做題,。

2、寫完的同學對子之間相互檢查

3、展示二

(1)讀一讀,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負數 正數

最後剩下一個數沒有填入上面的框中,這個數是( ) 。

(2)六年級3個班進行智力搶答賽,答對1題得10分,答錯1題扣10分,不答題得0分。已知一班答對1題,二班答錯1題,三班對、錯各1題,請寫出這3個班的得分情況。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練習。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記作-50m,那麼向北行45m記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記作-180元,那麼收入800元記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時針旋轉28°記作+28°,那麼順時針旋轉16°記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學們利用休息日幫助果農採摘蘋果,從4棵蘋果樹上摘下的蘋果分別放成4堆。果農王大伯估計每棵樹可產蘋果100kg,同學們以此估計數爲標準,超過的千克數記爲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爲負數。

(1)這4堆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2)這4堆蘋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與王大伯的估計數比較,結果用正、負數表示。

2、一個小組8名同學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記爲0,用正、負數表示每位同學的身高。

(3)上表中與平均身高相差爲0cm,表示( );與平均身高相差爲正數,表示( );與平均身高相差爲負數,表示( )。

同桌討論,集體講評後,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收穫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堂作業

家庭作業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整理與複習

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

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

0小於一切正數,大於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並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採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纔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裏?(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裏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麼?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麼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纔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裏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麼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爲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爲什麼?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於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什麼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於“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圓的周長

(2)能夠掌握多種測量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

(3)能夠說出圓周率小數點7位

(4)能夠了解祖沖之

(5)能夠靈活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6)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7)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8)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

難點: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視頻、籃球、硬幣、瓶蓋

教學過程

一、討論探索活動導入

1、展示實物籃球、瓶蓋、硬幣

揭示主題:圓的周長

2、提問:正方形、長方形的邊長是4條邊相加就是周長,那圓的周長也和它們一樣嗎?

3、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籃球的周長(分小組討論探索)

4、提問:圓是沒有邊長的,它只是一條曲線,你們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將圓的周長測量出來嗎?你們能想幾種方法出來?

5、分享測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線爲直線、滾動、軟皮尺測、繩繞圓一週

二、瞭解圓周率

1、提問:觀察一下籃球和硬幣的直徑和周長,你們得出什麼結論?

結論:

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點

2、提問:有誰知道圓周率是多少嗎?

圓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一猜圓周率有多少小小數點?

(展示祖沖之圖片以及圓周率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比外國早1000年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

圓周率是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這個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視頻:歌曲名3.1415

三、利用公式計算圓的周長

1、根據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可以推導出一個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在書上,告訴我是什麼?

公式:c=πd或c=2πr

2、提問:求圓的周長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條件:直徑或者半徑、π=3.14

3、例題講解

書上第64頁例題

4、做練習題

(展示ppt)

課後小結

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圓周率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圓的周長公式:c=πd或c=2πr

課後習題

同樣的小組成員,測量一個學校圓形的周長,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