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對十教案反思優秀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37W)

憑藉籌辦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據實際狀態對課堂進度必要分析,作爲教育工作者一定學會制定教案,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對十教案反思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閱。

對十教案反思優秀7篇

對十教案反思篇1

教學理論

依據與實施策略"引導幼兒瞭解地震、火災、雷電等險情的自救常識"。通過分析教材和大班幼兒認知特點,我從"險情"中選定了"火災"這一內容。因爲火災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險情,且發生頻率較高,讓幼兒瞭解火災中的正確自救方法是非常必要、也是最有價值的。活動《遇到火災怎麼辦》,意圖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同時對火災的預防和自救方法進行總結、提升。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1、巧用視頻,爲幼兒創設較爲真實的活動情景。

運用視頻,能夠讓幼兒直觀感受到火災產生的嚴重後果和消防員在火場救人的勇敢精神,產生真情實感。

2、故事講述,讓幼兒懂得遇到險情不慌張,積極動腦想辦法。

活動中通過講述小故事,幼兒在故事的情境中瞭解到掌握火災自救知識的重要性,知道遇到火災不慌張,要勇敢、保持清醒,並積極動腦想辦法自救。

3、實地演練,鞏固幼兒逃生撤離的已有經驗。

活動中,引導幼兒實地尋找場地中的安全出口標誌,鼓勵幼兒養成看標誌的好習慣,提高安全意識。現場組織幼兒進行火災撤離的模擬演練,能更好的提高幼兒遇到火災的自救能力。

4、情感渲染,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社會性情感體驗。

運用情感渲染的方法,讓幼兒通過照片回顧、體驗交流,感受火災無情人有情,萌發對消防員的感恩之情,以及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愛心。

活動目標

1、學習火災中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懂得火災發生時如何撤離、躲避、求救等多種自救方法。(活動重點)

2、能正確撥打火警電話119,面對火災不慌張,積極動腦想辦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活動難點)3、感恩消防員的辛苦,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請幼兒製作"發生火災怎麼辦"安全宣傳畫。

2、物質準備:視頻(亮亮家失火報道、消防員救火、火災求生法)、課件"遇到火災怎麼辦"、快樂成長宣傳片、溼毛巾與幼兒人數相等、安全出口標誌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講述"亮亮家火災"事件,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1)播放亮亮家失火的視頻。提問:亮亮家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有什麼感覺?

(2)播放消防員叔叔救火視頻。提問:消防員叔叔表現得怎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3)結合火災後家園的變化圖片,讓幼兒感知火災的嚴重後果。

2、討論交流引發火災的多種原因,引導幼兒瞭解如何避免發生火災。

(1)提問: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的火災?怎樣做能夠避免發生火災?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看標誌,說出生活中不能做的事。

3、通過多種形式,學習運用撤離、躲避、求救的方法自救和自護,懂得面對火災要沉着、冷靜,積極想辦法。

(1)通過交流,引導幼兒瞭解發生火災時如何撤離。

○1幼兒相互交流宣傳畫,說出自己知道的自救方法。

○2教師帶領幼兒模擬練習撥打火警電話的方法,要求幼兒說清地點和人員。

○3通過圖片(電梯、樓梯、窗戶、安全通道)判斷,讓幼兒瞭解發生火災時,從安全出口撤離最安全,並引導幼兒現場尋找安全出口標誌。

○4幼兒觀看視頻"火災自救法",進一步瞭解捂住口鼻、彎腰走的重要性。

(2)通過實地演練,鞏固幼兒逃生撤離的已有經驗。

○1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引導幼兒從安全通道撤離。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迅速撤離。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瞭解無法撤離時,如何正確躲避。

○1提問:當火勢很大無法撤離時,應該怎麼辦?可以用哪些方法躲避?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躲避在哪裏是正確的。

(3)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懂得發生火災要沉着冷靜,積極動腦想辦法。

(1)教師講述"婷婷火場自救"小故事。

(2)提問:面對險情時婷婷是怎樣自救的?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自救?

(4)運用兒歌,全面總結火災中的自救方法。

4、觀看公益片"我們快樂成長",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1)請幼兒觀看公益片,談一談:如果你是受災的小朋友,你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無情、人有情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張貼安全宣傳畫,讓更多的人知道在火災中自救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反思:

活動目的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並學習並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爲選材是幼兒熟悉的行業,所以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活動過程流暢,也突出了難點:學習並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切。

對十教案反思篇2

教學背景:此刻越發多的新聞上報道某某地方又着火啦,損失慘重,或者有人員傷亡。小孩們到幼兒園亦會互相講着他們在電視機上的見聞。安全教育隨處可見,這不恰恰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機會嗎?所以,展開了這一次教學。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孩子清楚幾種熟知的救火方式,初步清楚簡易的消防知識。

2、教育孩子不玩火,防止發生火災。

教學預備:

1、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溼布、扇子等。

2、關於救火的錄像。

3、一人一份動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着火時,幾個孩子採用的不一樣的救火方式)。

教學過程:

1、遊戲:滅蠟燭

幼兒教師展示蠟燭,點燃。

“請孩子動腦子想想,用何方法能把蠟燭熄滅哩?”

孩子想出方法後,幼兒教師給予備有些教學材料,請孩子到前方試一下,幼兒教師。

2、探討,“出現了火情,該如何是好?”“此刻天氣乾燥,例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孩子該如何是好呀?”

啓發孩子講出種種救火的方法。

;剛剛孩子想出的方法均不錯,例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能用水澆滅火、用溼布撲救火、用沙子救火、用救火器救火……可是孩子要牢記,例如果出現大火時,我們必須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孩子看錄像。

“前幾日,有一個地方着火啦,我們來瞅瞅他們想出的方法和我們想出的方法一樣不同?”

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一些方法?”“哪一些方法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開窗,捂着嘴巴、鼻竄出煙火區)。

:火小的狀況下,我們可採用開窗,用水、沙子、溼棉被、救火器等救火,火非常大時,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員還未到,我們孩子必須要把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竄出煙火區,懂得保衛自個兒。

4、孩子動手操作

“請孩子看動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孩子在着火時採用的不一樣的方法,每幅圖的左下面有個圈圈,你覺得方法好的就在圈圈內打上“?”號。

探討:用扇子扇,是否最佳的方法?

“孩子想想,祖父、祖母生火爐時,用扇子悄悄地扇,火就越扇越旺啦。倘若火非常大,用扇子扇來救火可不可以哩?着火時,我們可想其它的方法。

5、怎麼樣防止火災?

“只要發生了火災,跟我們的危害尤其大,房屋沒啦,人也受傷啦。那我們平日裏怎麼樣做方可防止火災哩?”

孩子探討回答。

:孩子講的都非常好,可是光我們明白還不可以,還需讓其它人都明白。那我們此刻就到外頭去,告知其它的孩子,好不好?

教學擴展:

室外遊戲“大膽的消防隊員”

根本目的:練習孩子在墊上翻滾、爬行與來回跑的綜合能力。

預備:健身墊、紅布

玩法:幼兒教師發出命令,排頭孩子快速跑到墊子前,從有紅布的地方爬行或滾過去,表示避開煙或滾救火源,接着爬起來,繞過墊子,跑到隊列前拍一下2、位孩子的手。被拍的孩子快速起跑,反覆前1名孩子的動作。

教學反思:

這一次教學以孩子實際日常生活中有過好幾次體會的事——着火爲主題,對孩子開展救火、防火教育,帶有常見性與典型性。讓孩子帶着問題“着火啦,如何是好”,邊思邊做,進而啓發孩子進而認知到“火災”帶來的危害。從教育教學過程來看,幼兒教師的目標觀念強,在整個教育過程內,幼兒教師的每個提問都緊扣“着火了如何是好”這一中心。起初,幼兒教師在做完“滅蠟燭”遊戲後,立刻轉入啓發孩子探討“出現了火情如何是好?”很好的啓發孩子想出種種救火的方法。當孩子看完錄像後,發現自個兒想出的方法另外還有不足後,進而爲 “怎麼樣防止火災”問題的深入開展埋下了鋪墊,使孩子明白火災給國家、集體導致的損失,日常生活帶來的危害,提高了防火、救火的觀念。

對十教案反思篇3

活動名稱:

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目的: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瞭解玩具發聲的各種方法。

2、初步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準備:

各種玩具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幼兒生成活動的契機。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瞭解他們近期的興趣點以及已有的經驗基礎,從而生成新的主題活動。幼兒的年齡特點就是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近期我班幼兒對於聲音非常敏感,針對他們這一需求,故生成了“聲音”這一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在“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一活動中,幼兒發現玩具也會發出聲音,但究竟怎麼會發出聲音則是一知半解,於是我便預設了“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這一活動,爲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玩具,旨在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自己操作和嘗試,瞭解玩具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願望和興趣。

活動過程:

(一)啓發提問,引起興趣:

通過遊戲,引出聲音的主題。

(二)第一次探索:

1、激發幼兒讓玩具發出聲音的願望。2、幼兒探索電動玩具的發聲方法。

(三)交流討論: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方法讓玩具發出聲音的。

2、引導幼兒說出“開關”,瞭解開關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

1、啓發提問,激發幼兒幫助其他的玩具發出聲音。

2、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讓玩具發出聲音。

3、引導幼兒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嘗試。

(五)講評: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方法。

2、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的名稱,如:捏、拉、搖、敲……大家一起做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遊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範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遊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教師要不斷錘鍊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獨具特色的肢體動作,極富渲染的表情神態,變化多端的語言聲調等,這是實現教學方式刺激性的基礎。因此優秀的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肢體、眼睛、嘴巴,瞭解孩子的內心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對十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它們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3、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1元內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它們的面值是不同的。

2、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學具盒,內有元、角、分的人民幣若干。

在遊戲區佈置銀行、商店。

活動過程

一、 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着到商店裏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二、幼兒分類操作,區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三、認識錢幣的面值。

(一)觀察硬幣的不同。

1、請幼兒觀察1元、5角、1角……的硬幣,它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字不一樣。

(二)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字,數字後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裏有數字“1”,後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的硬幣。

(三)認識紙幣的面值。

1、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遊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2、玩遊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四、玩購物遊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麼。遊戲可變換角色進行。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員。

五、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麼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麼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活動延伸

1、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2、家長爲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摸摸、看看、分分、說說,發現了硬幣和紙幣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自我操作中獲得知識的特點。幼兒參與積極性特別高。

本次活動以遊戲爲主,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了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讓幼兒充分積累社會活動經驗。

在購物環節,有個別幼兒取錢後不會購物,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應先充分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適當進行活動調節或個別指導。

對十教案反思篇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課文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狐狸媽媽翻山越嶺爲飢餓的小狐狸摘來葡萄,路上卻遇上獵人,爲救小狐狸,她冒死引開獵人。狐狸媽媽死了,而她放在樹下的葡萄卻在若干年後長了起來,結了串串果實,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這個故事表示了最偉大的愛——母愛。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中要引導同學在朗讀、討論、感悟中體會母親對小朋友的偉大、無私的愛。可結合課文最後一段小狐狸的話,讓同學聯繫自身的實際,談談自身對母愛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讀課文,在充沛朗讀、感悟中體會狐狸媽媽對小狐狸無私、偉大的愛。

2、在感受愛的同時,試着表達愛。

3、複述課文,培養同學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同學在課前觀察媽媽每天都爲自身做些什麼,並寫下觀察日記。

四、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文章中雖沒有大段的抒情,但母子之間的深情卻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童話故事背後所蘊藏的母子深情小朋友們是很熟悉的。因此同學們會很容易就體會到母親對小朋友的關愛。進而對比生活經驗,體會家長對自身的關愛。

五、教學過程(兩課時)

(一)創設情境,再現母愛

1、師敘述:同學們,在上學期的學習中,俺們曾被一首描寫母愛的小詩深深打動過。你們還記得這首小詩嗎?

2、生:背誦《媽媽的愛》。

3、師導語:正如這首詩中所說的,俺們從小到大,媽媽爲俺們付出了很多心血。這就是媽媽的愛。這節課讓俺們繼續走進愛的故事。板書:媽媽的葡萄。

[點評:這樣入情入境的導入,爲理解課文的主旨做了鋪墊。同學通過回憶背誦熟悉詩歌,喚起情感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再讀課文,感悟母愛

1、上節課俺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

2 、自由讀課文,複習生字。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課文“擂臺賽”。小組向小組挑戰,將課文讀給同學們聽。

[點評: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後,讓同學進行課文“擂臺”賽,可以很好的激發同學的閱讀興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同學們體驗到了挑戰的刺激性。]

(三)感情朗讀、體味母愛

默讀課文,考慮: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自身最感興趣、最受感動的或有疑問的地方反覆地品讀、回味、批、劃、圈、注。

[點評:打破保守的“串講”形式,以同學的自主閱讀爲主,同學自身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去多講,讓同學自讀自悟,讓同學學會主動學習。在這一環節,一定讓同學自主經歷閱讀實踐,在讀會考慮、在讀中理解。]

小組交流: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當同學答到:“俺讀懂了小狐狸餓了,狐狸媽媽翻山越嶺給小狐狸找吃的”時,教師可讓同學把描寫狐狸媽媽言行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你等着,媽媽這就去給你找好吃的。”

“俺的小朋友餓的直哭,對不起,讓俺摘一串葡萄吧。”

翻過了一座山,翻過了兩座山,又翻過了第三座山,狐狸媽媽終於來到了長着葡萄的村莊。)

看着屏幕讀一讀。

想一想,平時你們在餓了的時候,你的媽媽會怎麼說,又會怎麼做。

[點評:教師讓同學回憶身邊的小事,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激發了同學的情感,使他們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小朋友收穫的不只僅是語言文字,更有情感的豐富、價值的提升。再讀句子時,自然能流露出真情。]

採取各種形式再讀句子。(同桌互讀、小組內輪讀)

[教師要注意引導同學在交流中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印證、傳達自身的感悟,鼓勵同學個性化的朗讀和表達。在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同學把自身的經歷、所見、所聞融化在讀書中,深化感悟。]

(同學讀懂的其它地方,教師可根據課堂情況隨機組織交流。)

(2)鼓勵同學根據自身讀文中知道的內容,再默讀課文,引導同學質疑。

同學可能會問:山洞附近樹下的葡萄是從哪來的?

a、小組內交流。

b、教給同學簡單的推理方法。

c、讓同學展開合理的想象,尋找問題的答案。

(四)聯繫生活、讚美母愛

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a、說說講了什麼?

b、在俺們平時的生活中,由於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俺們大家都生活的很幸福。你們看,(課件:出現一組照片。內容:媽媽平時關心、保護俺們的畫面。)

c、聯繫自身談一談自身對母愛的理解,說說打算怎樣回報媽媽的愛。

[點評:創設這一情境,是想喚起同學以有的認知經驗,加深對文本的昇華。]

d、複述課文,想象狐狸媽媽被獵人追趕時的情景。試着在小組內交流,複述。

(五)拓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父愛呢?父親對子女的愛更是濃的化不開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爲兒子買橘子那深刻的背影印在了幾代人的頭腦中。老師把這篇文章優秀給大家,請同學們課後讀一讀。

[點評: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同學課外閱讀的開始。讓同學走進新文本,對比閱讀,擴大視野,在濃郁的人文情懷中,在不同的文本世界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案例總評

本課的教學,教師一改以往逐步分析講解的思路,而是創設和諧自主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同學積極參與,在不同層次的讀書中整體感知課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逐步體會文章的情感。同時,在反覆的讀書中,在豐富的語境中,潛移默化的認識、鞏固了生字,理解了詞句。

對十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12個生字。

2、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理解“比一比”的意思,掌握“多少、大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課前準備

1、製作課件。

2、練習題“讀一讀,連一連”。

3、詞語卡片和生字卡片。

4、準備一些數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複習導入

1、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誰上課最認真,最積極?

2、練習:對照圖,再讀詞語,看看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引導學生把詞語和對應的事物連線。)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看誰又準又快地用直線把相應的圖畫和詞語起來?

3、評議。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探究、發現,並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文字與圖畫相對應,詞義自然理解。)

4、這節課,我們還要比一比,哪組獲得的紅旗最多!過渡:你們想知道課文裏是講什麼跟什麼比?它們比什麼嗎?

二、初讀韻文

1、教師範讀課文:老師讀得好嗎?你們試着像老師這樣來讀課文,一會兒老師請你來讀,我相信,你們一定比老師讀得更好!

(設計說明:激發朗讀慾望,促進合作學習。)

2、學生自由朗讀。提示:遇到不認識的字要看拼音,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比一比,看誰讀得又準又好。

(設計說明:主要目的是讀準字音,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3、同桌對讀,互相正音。請你將課文讀給你旁邊的同學聽,比一比,你們倆誰得又準確、又流利、又響亮、又好聽。

(設計說明:從學生實際出發,鼓勵學生自己找出難點,並提示其他同學,培養其成就感。)

4、指名讀。交流朗讀成果。表揚讀了多遍課文的同學,鼓勵認真讀、多讀的學習習慣。

三、理解韻文,指導說句

1、大家讀得這麼認真,你們一定知道課文講了哪幾種事物了吧?逐一出示詞卡貼於黑板上讓學生認讀。

(設計說明:整體感知,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給生字變換語言環境,鞏固識字。)

2、究竟是什麼跟什麼比?它們在比什麼?出示句子:一個大,一個小,一頭黃牛一隻貓。指名朗讀。你們一邊聽一邊想:誰跟誰比?比什麼?(板書:大-小)

3、能把這句話背下來嗎?開火車背誦。

4、看看課文,還有哪兩樣事物也是比“大”和“小”的?你能把這句話讀出來嗎?出示句子: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蘋果一顆棗。

⑴指名讀句子。

⑵出示實物“蘋果”和“棗”。什麼大?什麼小?

⑶數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數哪些東西還可以用“顆”數?相機出示生字卡片“顆”,投影出示用顆表示的事物:星星圖、話梅、核桃、鈕釦等,指導學生看事物說數量詞。

⑷你能把這句話背下來嗎?齊背誦。

5、事物之間可以比大比小,還可以比什麼?輕聲讀課文,看誰發現了?交流讀韻文後的發現:事物之間可以比大比小,還可以比多比少。(板書:多──少)

(設計說明:此練習既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又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⑴出示句子:一邊多,一邊少,一羣鴨子一隻鳥。

一邊多,一邊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⑵男女同學朗讀,一邊讀,一邊想,什麼跟什麼比?什麼多?什麼少?

⑶彙報交流。課件演示物品,認識“一顆”、“一堆”、“一隻”、“一羣”。相機出示生字卡片“羣”“堆”(學生說記字方法)。

(設計說明:教師的提問中避免了“數量詞”的術語;充分利用圖畫幫助理解課文,進行語言訓練。在說句的過程中不斷復現生字,加強語言和文字的聯繫。)

⑷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事物可以看它的數量是多還是少,用不同的詞來表示。

⑸分組背誦句子。

四、開放課堂,擴展延伸

1、創編兒歌。

⑴出示課件,課件上有一隻老虎和一隻狗。學生看圖仿照課文編一句兒歌。(一個大,一個小,一隻老虎,一隻狗)

⑵出示圖畫:一堆蘿蔔、一棵白菜、一堆草莓、一個橙、一個西瓜、兩個桃、一堆竹筍,指導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自主選擇圖上的物品編兒歌。

2、小結:同學們真是一學就會,而且還能運用,真棒!

(設計說明: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實物,仿照課文,自編韻文,使學生嘗試發現問題,實現從模仿到創造的飛躍,培養創新意識。)

3、現在,我們來讀全篇課文。鼓動學生隨着節奏拍手對讀(分組賽讀,男女生對讀,自願請朋友對讀)。反覆幾次,再讓學生試着背誦。

(設計說明: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營造了兒歌的朗讀氛圍,又可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節奏,符合本課特點。)

4、老師出示一些物品,學生說一說。誰能按順序說說圖上有哪些物品?

一朵花一本書一件衣服一雙鞋等

5、遊戲:貓捉老鼠(課件演示)

五、總結評比,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讀了一篇十分有趣的課文──《比一比》,學到不少知識。我們來看看,這節課,哪個小組獲得的紅旗最多?

總結:同學們,我們身邊的事物除了可以比大比小,比多比少,還可以比什麼?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玩玩比一比的遊戲,老師相信你們學得這麼認真,一定比爸爸媽媽強!

對十教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中變色龍變色的過程。

2、嘗試想象並表述變色龍繼續變色的故事。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繪本《貪吃的變色龍》、ppt課件、自制魔術花、多種顏色變色龍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裝袋等。

活動過程:

1、魔術導入,激發幼兒探究學習的興趣。

教師變花色的魔術,出示會變“魔術”的變色龍,引起幼兒的興趣。

2、ppt分頁閱讀,引導幼兒講述、理解變色龍變色的過程。

出示影音ppt:貪吃的變色龍,引導幼兒分頁觀察畫面,通過想象,猜測,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觀看繪本,完整欣賞故事。

出示大書,集體完整閱讀故事《貪吃的變色龍》。

4、嘗試想象,表述變色龍繼續變色的故事。

想一想,變色龍還可能吃些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顏色?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5、音樂對答,肢體動作表現故事。

遊戲過程中,讓孩子通過肢體動作表現故事,拓展物品顏色的對應關係,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車,變紅色;吃大樹,變綠色;吃草莓,變紅色等。”)

6、拓展延伸:變色鏡遊戲(可多種物品,多種顏色)。

引導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觀察欣賞周圍的環境。

師:“寶貝兒們,希望你們能動動腦,動動手,將我們住的地方變成五顏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顏色吧!”

設計思路:

早期閱讀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並獲得閱讀技巧的準備,進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促進完美人格的建構。3—4歲的孩子,正處於閱讀能力發展關鍵期的開始階段,是關鍵期的基礎。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追求視覺的刺激,閱讀過程沒有順序,針對這個特點,我選擇了《貪吃的變色龍》這一色彩鮮豔、新穎有趣、短小精湛,符合幼兒閱讀心理、發展需要和接受能力的這樣一個讀本。

小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就要充分的尊重孩子,讓孩子自主閱讀,在此次活動的過程中,我採用了ppt分頁閱讀、大書完整欣賞、嘗試想象表述、動作表現延伸等多種方式進行,爲孩子們創設了一種多元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們在看看、聽聽、說說、玩玩、閱讀的過程中開闊幼兒的視野,啓迪幼兒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

活動反思:

?貪吃的變色龍》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綱要》指出:在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因此,從孩子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活動,孩子更容易融入進去。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在第二、第三片段中由於課件的配合使用,孩子們的視覺和聽覺不斷受到刺激,他們不僅會主動表述自己的想法,也能快速地掌握故事中的長句。在活動結尾,我融入了遊戲活動,用自己的喲福顏色模仿變色龍,一方面複習鞏固本節課的內容,另一方面鼓勵幼兒參與,讓她們通過衣服的顏色來學變色龍變色,並且讓他們表述出:我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什麼地方變成了什麼顏色。

整個活動用時有點長,所以在最後的遊戲環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已經不集中,只是在無聊地和邊上的小朋友玩衣服。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是得把握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