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教師文案 閱讀(3.11W)

我們的事業就是學習再學習,努力積累更多的知識,由於有了知識,社會就會有長足的進步,人類的未來幸福就在於此。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1

第13課 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

1、歷史背景:

(1)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爲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隨着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生產成爲可能。

(3)科學技術爲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

2、過程:

(1)18世紀60年代,瓦特製成了裝有冷凝器的單動式蒸汽機。

(2)80年代,他又製造了聯動式蒸汽機,採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爲旋轉運動。

(3)瓦特還在蒸汽機上增加了可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工業部門先後採用蒸汽機作爲動力。

3、意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爲機器大工業工廠,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國家成爲工業國家。世界各地的聯繫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爲一個整體。

二、電氣革命的出現

1、過程:

(1)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爲發電機的研製奠定了理論基礎。

(2)隨着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成爲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種新能源。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

(3)發電機不斷完善,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輸電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發電廠傳輸來的電。

2、影響:

(1)更多的工業部門涌現,生產技術也更加先進。

(2)工業生產力的發展改變着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

(3)資產階級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4)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5)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

1、過程:

(1)1946年,美國研製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

(2)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了包括四個站點的網絡,促進了互聯網的產生。

(3)20世紀90年代以後,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爲全球信息網。

2、影響(評價):

(1)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2)信息經濟在世界各地全面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3)傳統產業也藉助互聯網提高管理水平,並通過全球營銷和採購擴大市場。

(4)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也發生着改變,網絡聊天、網上購物使人們足不出戶也能夠與其他人溝通並享受服務。

(5)網絡也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2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一、“開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加緊對外侵略。

(2)內部:閉關自守,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

2、開眼看世界的狀況:

(1)林則徐,編譯出《四洲志》《各國律例》等資料。《四洲志》介紹世界三十餘國的地理、歷史和政情,林則徐成爲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則徐囑託,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撰出《海國圖志》。魏源在該書序言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和目的,引導着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啓迪作用。

二、“中學爲體,西學爲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第二次鴉片戰爭)。

(2)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

2、過程:

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爲代表的洋務派,認爲“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乃不能及”。於是,他們提出“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

3、目的:洋務派肯定封建制度,強調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爲國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時主張採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治。

4、實踐:掀起一場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進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三、維新變法思想

1、背景:

(1)洋務運動的展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2)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代表人物有王韜、鄭觀應等。

(3)思想主張:

a.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

b.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c.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特點:早期維新派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2、維新變法思想的形成:

(1)時間:19世紀90年代初。

(2)這時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爲、梁啓超、嚴復等。

(3)過程:

a.康有爲在廣州辦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

b.撰寫《新學僞經考》,將封建統治者奉爲儒學正統的古文經典斥爲僞書。

c.撰寫《孔子改制考》一書,藉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啓超發表《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

4、實踐:1898年,在維新思想的推動下,光緒帝實行變法,這就是戊戌變法。

5、影響:儘管變法失敗了,但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思想啓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3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新青年》的誕生

1、誕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

(2)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牢籠,實行民主制度。

(3)竊取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4)以陳獨秀爲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奮起反擊,力圖“根本之救亡”。

2、過程:

(1)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銳意改革,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紛紛到北大任教,北大學術思想空前繁榮。

(3)《新青年》編輯部遷到北京。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成爲《新青年》的編輯和主要撰稿人。這樣,《新青年》成爲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北大成爲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二、新文化運動

1、主要內容: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3)它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917 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作無病之呻吟”;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陳獨秀髮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陳腐、雕琢、晦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文學革命由此開始。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小說,深刻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成爲新文學的典範。

2、影響和評價:新文化運動猛烈地衝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運動中出現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緒。

  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1918年,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

2、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3、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建立了一些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4、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