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風吹中的散步教案幼兒園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67W)

作爲教師而言,我們一定要養成在教學之前,提前寫好教案的好習慣,只有將教案寫得更加出色,才能讓課堂更加生動。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風吹中的散步教案幼兒園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風吹中的散步教案幼兒園5篇

散步教案1

【設計總理念】

一、讓學生自己發現寫作的話題

我的寫作教學原則之一是鼓勵學生自己負責選題寫作。

原則之二是必須在解決“寫什麼”,“爲什麼寫”的基礎上才指導學生進行“怎樣寫”的技巧學習。在我看來,不僅提供給學生寫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教給學生怎樣發現生活中的寫作話題。

最好的學生作文不是關於火星或者其他未來世界的描寫,而是有意義的家庭情景和個人經歷。許多學生之所以覺得沒東西可寫,是因爲他們認爲寫作的話題應該是非同尋常的。

二、濃縮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語文教材不是知識的講解形式,而是知識的使用形式。教師應濃縮教學內容,把“蘊藏於課文中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提煉出來”,把學生必須學習而又可能學習的內容教給學生。對這篇課文而言,這個必要的知識與能力就是“以小見大”的作文方法。

爲了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教師的啓發(提問)要努力促使學生的思維覆蓋全篇課文,做到“全局性啓發”。以提高教學效率,濃縮教學內容,用較少的教學時間,取得較多的教學效果。

三、儘可能地教出課文原有的“美”來,儘可能把課文交給學生來“讀”

愛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當做正文,把書籍當做註解;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爲獲得靈感而讀書。

基於對教師“主導”地位的反思,我嘗試在教學中把“點菜”的權力還給學生——即教學不一定根據教師的計劃來推進教學,教師將努力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來設計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優化課堂結構,充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但作爲單元作文的範文,應該說它與單元重點(記敘的詳略)聯繫得不很緊密,因爲此文無論怎樣分析,都不能把“詳略”看成是本文的特點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重點,應依據範文,擬爲“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和家庭題材的作文寫作”。

文章的立意比較深遠,據作者的自述,這篇文章寫作的起點是“孝”,但由於“孝”已經寫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點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據此,這篇文章就有了一個由故事層面與哲學層面組成的多層次的中心。在學習時雖然不必講這些術語,但應該理解這一點。

文章的另一個特點是巧妙的結構和優美的語句,這是學生作文“技法”方面的範本,在教學時應注意進行點拔。

【教學目標】

1、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

3、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裏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儘可能不着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你們一家人都喜歡些什麼?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逛商店——什麼商店?幾個人?什麼櫃檯?只看不買嗎?買些什麼?

看書——各看些什麼書?誰先看?誰向誰介紹?有時一本好書不會搶嗎?對書中的人物觀點大家意見一致嗎?有沒有發生過爭執?你現在你們爭執的根本原因(深層原因)是什麼?

下棋等——誰先喜歡的?其他人又是怎麼喜歡上的?

【設計意圖: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麼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爲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麼”,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髮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

因爲關於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

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麼”時,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麼?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爲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

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爲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範文的學習:導入範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我曾拿這個問題問過一個師範學院的老師,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來證明他所說的話。這實在是一篇情真意切,優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位教師是怎樣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寫得興味盎然,引人入勝的。[板書]

三、整體感知範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嚐,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參:(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意圖:閱讀感知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麼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四、以問解文,分析範文的語言、結構和內涵

問題一:要你說說,你看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結合多媒體進行推進。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那麼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問題二:文中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呢?

參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爭執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這是一種使命。作爲一箇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問題三:文章最後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

參考——“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啓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處理以上大問題時,有可能隨意地出現以下小問題:

文章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寫我們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筆頭一轉,卻寫母親本不願出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母親爲什麼不願出來?爲什麼又出來了呢?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怎樣?母親對兒子怎樣?

母親聽話和兒子聽話有什麼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遠了會累

兒子勸她該出來走走

兒子孝順關心母親,母親也很聽話

小時侯我聽話出於依賴和尊敬,母親聽話出於信任和尊重。

“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並非不愛兒子。只是拿母親和兒子比較來看,母親年事已高,在世時日已短,今後像這樣的“散步”很難說還有幾回了。“我”十分孝敬母親,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母親的願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最後,我打算怎麼辦?

爲什麼?

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隱含了一層什麼意思?

最後走大路了嗎?爲什麼?

這反映了母親什麼樣的情感?

哪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的這種感情?

委屈兒子。

大路方便老人,爲了照顧母親,我打算走大路。

母親年老體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沒有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興趣,母親愛孫子,想讓孫子高興

對晚輩關心愛護,對孫子真心喜愛

摸摸

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

那麼,爲什麼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不,因爲母親兒子都很輕。

中年人肩負承前啓後的責任,母親和兒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碼,在每位兒子眼中,母親便是全部,在每位父親眼中,兒子同樣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的描寫。找出來,看看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爲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必須既要教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又要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這裏雖然設計了一些框架性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一步一步的推進程式,因爲過程不應該是完全被設計、被預料的。】

五、依據範文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小”見“大”

教師提示:這篇散文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作者有沒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種事情都拿來寫呢?作者是怎樣做的?

[或者:教師設問: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過散步這樣的小事,表現了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進而讚美了敬老愛幼這種人類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用的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結論:“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

什麼是“小”?請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細節?

s: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思考後決定走大路(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主意,(母親喜愛孫子)這些細節描寫,細緻而傳神,表現了一家人互相理解體諒的情感

全篇只寫了“散步”一事,但讀來饒有興味,除了真情動人外,再一個原因就是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入題寫“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兒子走在後面”,“散步”已經起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這裏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於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什麼是“大”?(課文短短八百字,卻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內涵的三個層面清晰可辨,耐人尋味。)

故事層面:親情。

文章的基本線條是:“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我”母親依從了“我”兒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從而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的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

寓意層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稱敘述,與其說爲了真實親切,不如說爲了強化主體意識,實現使命感。文中的“我”,一箇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當“我”揹着母親,妻子揹着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時,覺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裏通過特寫鏡頭的定格描寫,強化了中間一代人的主體意識,強化了使命感。

哲理層面:生生不息。

當我們從生命與時空的意義上來審視三代人的“散步”時,卻應該說,這裏還隱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學道理。尤其是兒子的一個“偉大”發現: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是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具有哲學的色彩。

【設計意圖: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是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它的基礎是對文本的學習,因此,它放在對文章的閱讀賞析之後。而且由於在課堂之始已着力於“小”(故事、細節、情節)的指導,此處就着力於對“大”的理解。】

六、讀寫結合,進行仿寫練習

[這一步未必進行,有必要則行之;無必要則刪之。]

仿寫練習一:

依照句子“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寫一句話,要出“一家人”的一個分歧點或矛盾產生的焦點所在。

有時候,()個人也會——

後來發生了——

仿寫練習二:

依照句子“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不多了。”寫一段在家庭成員產生意見分歧或矛盾時,“我”的心理活動(請注意,你可能不是決定者,所以不能簡單地模仿)。

仿寫練習三:

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是水波粼粼的魚塘。

七、由一到多,從“多篇”中悟得“一法”

[這一步也是機動,有時間行之,時間不足放到下一課時進行。]

閱讀學生習作《散步》,體會換一角度對家庭生活題材的把握方法,進一步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並且體會文章詳略的處理方法。

教師指導:

1、莫懷戚的《散步》是從一箇中年人的角度來寫的,沈愚的《散步》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寫的,由於角度的不同,兩篇文章在敘述語氣上有什麼不同?

2、由於“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轉換成需要教育幫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詳略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它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

八、小結:

1、大家要相信一點:好作文就是從平常的生活中來;許多細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體味,用匠心去構思,就能寫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結合適應性考試的近滿分作文)。

2、對國中生而言,尤其是寫記敘文,“以小見大”不失爲一種有效的好方法。小處要能見細,即要有細節;大處要落實,即不能刻意誇大。

3、這樣的好文章很難得,大家要爭取把它背出來。這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果說作文的技法是建築的設計和建築技術,那麼好文章的朗讀背誦就雖對材料的積累——沒有大理石、花崗岩、好的木材鋼筋,我們怎麼能建造出美麗的高摟呢?

九、作業:

1、仿寫;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

【設計意圖:真正的作文寫作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任務,所以,這時的作業主要是爲下一堂課作鋪墊。】

【板書設計】

用多媒體演示,詳見多媒體。

散步教案2

課前:前導多媒體音樂《讓愛住我家》

學生談聽了此音樂後的感受

師:你聽了這首歌曲後有何感受

生:感覺有家是溫暖的,有父母、女兒和兒子,父母的關愛,家是溫馨的。

師:有父母孩子能感受家的溫暖。

生:家是充滿愛的,我們要愛家。

生:家是溫暖的,家是我們的依靠。

生:有家是幸福的。

師: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播放課件,學生聽配樂老師範讀課文。)

字詞處理

師:你認爲本課裏邊不熟悉的字詞寫到黑板上。

學生寫出自己認爲不熟悉的字詞。齊讀

師:強調重點字詞的讀音與寫法。

師:讓大家來讀課文,體驗這四口之家的濃濃親情,注意在讀的時候要注意朗讀課文的要求,有熟練、流利、有感情。

生:朗讀課文,一生讀後對其所讀內容進行及時評價。(板書課題、作者)

(讀錯的字及時更正)

師:快速搶答課文當中出現了哪幾個人物,關鍵人物是誰?

生:課文當中有我、妻子、母親、兒子

師:(板書)關鍵人物是誰?

生:關鍵人物是“我”和妻子,因爲課文最後說: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寫了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的樣子。

師: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四個人,關鍵人物應該是幾個?

生:齊答一個。

師:那麼應該是誰?

生:主要寫我的思想活動及動作,在這件事中我起到決定作用,所以關鍵人物是“我”。(生鼓掌)

師:回答的非常好。請坐!

師: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故事?是平平常常的散步,然後又回來了嗎?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來敘述的,誰能用我的口吻講一講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生:有一天,我的奶奶、爸爸、媽媽和我,在春天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體不太好,她本不願意出來,但爸爸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出去走走,這樣對身體有好處。於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們一起去散步。後來,發生了分歧,爸爸要走大路,因爲他覺得伴同奶奶的時間不太長了,大路平順;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會,還是決定走大路。但奶奶卻摸摸我的頭,改變了主意,最後我們還是走了小路。到了一處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媽媽蹲下身子,背起了我。我們一家人說說笑笑,非常愉快。

(衆人鼓掌)

師:講得很精彩,內容把握很準確,語言也流暢。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這個分歧是發生在母親和兒子之間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但結果如何,是遵從了母親的還是聽從兒子的?走大路了還是走小路了?

生:一開始我的決定是走大路,因爲伴同兒子的時日還長,但因爲母親非常疼他的小孫子,母親同意我們一塊走小路。

師:這裏不能說是遵從母親的或是聽從兒子的,應該說尊重了母親的看法,母親又轉變了主意而聽從了孫子的意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

師:散步是多麼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麗,感受了特有的溫馨和美好。你有發現美的眼睛嗎?現在就來試試,請你找出你認爲文中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前後對桌小組討論,每組找出一處)

生:開始討論(師進行鍼對性輔導)

師:找同學說一說,你們找到的是哪一句,爲什麼找這一句?

生:最後一段的最後一句話,我和妻子慢慢的穩穩的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是親情的體現。

生:我找到的是第五自然段: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體現出這一家四口相處的很融洽,家庭是溫馨的。

生:倒數第二段的第一句話:母親爲了讓孫兒高興寧可自己不走大路也要陪孫兒走小路。體現了老母親非常疼愛自己的孫子。

生:我認爲最能體現親情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體現了“我”對母親的關愛和心疼的感覺。十分關心母親,母親身體和精神狀況不好體現在“熬”字上,說明“我”非常孝順母親。

生:第六段的最後一句話和第七段的第一句話,體現了愛幼敬老,體現了濃濃的人間親情。

生:第二段的中第一句話表現出了他對母親的關愛,因爲母親身體不好正因爲不好才應該多鍛鍊,多到外面吸收新鮮空氣,這樣對身體有好處。體現出了我的孝心。

師: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分歧,出現一個小故事,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我爲什麼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而不走小路?

生:因爲母親年歲大了,不能再活多長時間了,但是“我”兒子還小,陪同他的時日還長。於是決定尊從母親的意見。

師:用我們書中的話說,就是,兒子還小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在兒子和母親發生衝突的時候要體現尊老。因爲母親一生忙忙碌碌的操勞非常辛苦,不容易。

師:爲什麼“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生:因爲我的母親和我的妻子都聽我的,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所以感到責任的重大。

生:還有就是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就會影響一家人的和睦相處。

師:說的非常好,把兩個人的答案綜合到一起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那麼這個文中的關鍵人物就已經決定了是“我”。

師:換位思考:設想一下:發生分歧後,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母親心裏會怎麼想?

生:想到兒子沒有孝心。

生:有了兒子不顧母親。

生:母親會特別傷心,想到自己老了沒有用了。

生:不會介意,母親回想以前我也會這樣疼愛自己的兒子

師:在這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能夠理解兒子,另外就是感覺自己有失落感,爲了避免母親的失落感,就必須選擇大路。這也體現了“我”對母親的關愛,如果是一家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有老有小。要體現尊老。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後一家人溫馨田野散步。課文最後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生:“我”和妻子是中年的代表,母親代表的是社會上的老年,兒子是兒童的代表,家庭是如此,整個世界也是如此,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兒童。中年人肩負重要的歷史使命,既要善待老年人又要撫育兒童既要有責任感又要有使命感。

師:(小結)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着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它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說說你家中的親情故事。

生:週末去爺爺、奶奶家,在吃飯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是把好吃的讓給我。讓我多吃。說小孩是長身體的時候,體現出了爺爺、奶奶對我的愛。

師:這裏既體現出了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也體現出了我們對爺爺、奶奶的愛,去奶奶家,看望奶奶。

生:在爺爺過生日的時候去飯店給爺爺過生日。

生:我小時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要坐輪椅,爸爸來的時候就推輪椅和爺爺到外面去,然後我就陪在身邊。

師:這組成了一幅亮麗的風景線,又是一個溫馨美好的畫面,濃濃親情的體現。

生:母愛是一句溫暖的話語,母愛是一個安慰的眼神。

(衆人鼓掌)

生:比天空更高遠的是母愛,比海洋更廣闊的是母愛。

師:好精美,有哲理。

生:母愛是哄你進入夢鄉的一支小曲,是你調皮搗蛋時的大聲呵責。

師:(頷首讚許)你對母愛的體會很深刻呀。

(衆人又笑)

生:溫馨的母愛似春風拂面,嚴厲的母愛似秋風掃落葉。

(衆人大笑)

(師點頭讚許。)

生:母愛是你生病時母親的輕輕撫摸,是你疲勞時母親送來的一杯濃濃牛奶。

師:同學們說得太美了。我似乎也聽到了你們母親哼唱的催眠曲,聞到了送來的牛奶的醇香。

(衆人笑)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說轟轟烈烈的人生是一種美麗,那麼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見人間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悟,你會發現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蘊着無比豐富的情感。下面請同學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爲單位,談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學生分組講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氣氛熱烈。)

師:請各小組推薦講得最好的同學到臺前爲大家進行精彩的講述。

(衆生推薦了3人。)

生:記得去年我爸爸、媽媽都下崗了,一家人的心情都很不好。在媽媽生日那一天,從沒下過廚房的爸爸主動做飯。他在廚房裏忙得大汗淋漓,結果把醋當作醬油,放在煎的魚中。我們吃的時候,簡直難以下嚥,但我們卻吃得很開心。

師:你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我想這魚雖然吃起來酸酸的,但心裏的感覺卻是——甜甜的。

(衆生大聲附和。)

生:每天晚上我做作業,不管寫到什麼時候,我媽媽都會在旁邊靜靜地陪着我。有時遞給我一個蘋果,有時又給我端來一杯熱氣騰騰的牛奶。特別是遇到不懂的題目,媽媽就會三番五次地給我講解。有一次,我做一道與容積有關的數學題,媽媽講了幾遍,我都沒聽懂,她就自己親自到廚房拿來杯子和水做實驗,直到我弄懂爲止。

師:你的講述十分生動。你有一個多麼令人羨慕的好媽媽呀!

生:我講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的爸爸媽媽非常孝敬我的爺爺。那一年我爺爺因爲中風,半邊身子不能動彈,整天睡在牀上。我爸爸總是不厭其煩地幫爺爺翻身,幫爺爺按摩身子。媽媽也總是毫無怨言地把爺爺弄髒的被單洗得千乾淨淨的。每逢天氣好的節假日,我爸爸媽媽還要把爺爺從五樓小心翼翼地背下來,把爺爺固定在輪椅上,推着他到處走走。

(衆人鼓掌)

我講的第二件事是我也非常愛我的爸爸媽媽。我總把他們的生日牢牢地記在心裏。在他們生日的時候,我都會悄悄地爲他們買份精美的禮物,放在他們的牀頭上。

(衆人長時間地鼓掌)

師:你不僅有責任感極強的爸爸媽媽,你自己也承擔了愛父母的一份責任,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師:(小結)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作業:

1、真誠行動:回家爲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對親情的感受。

散步教案3

活動目標

1、 欣賞繪本畫面,理解小蛇散步時發生的故事內容。

2、 通過觀察畫面、結合已有經驗,大膽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3、 感受、理解小蛇助人爲樂的愉快情感。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T:今天魏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本很好玩的書,(出示封面):“看,這是誰?” T:前幾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裏哪兒也不能去,覺得好悶呀!現在天氣終於放晴了,於是小蛇高高興興地出門去散步。(出示2、3頁)

2、引導幼兒閱讀繪本畫面,感知故事內容。

1)集體閱讀第4~13頁,感知故事的發生、發展。(略讀)

2)自主閱讀第14~19頁,並通過觀察小蛇的表情變化,體會狗、獅子和大象從小蛇身上踩過時的好玩和不可思議。(動作、表情模仿,重點閱讀)

3)集體閱讀第20、21頁,討論小蛇幫助別人之後的心情,並對小蛇進行簡單評價。 4)集體閱讀第22~25頁,體會結尾處小蛇喝完水時身體的變化所帶來的幽默感。

師小結: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這麼多的朋友心裏真開心。那它幫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螞蟻、小蝸牛、小老鼠、大狗、獅子、大象)”

3、結束活動:遷移和總結。

(觀看照片)師:“你們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呢?老師這裏有幾張照片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個別介紹)“你是怎麼做的?做了之後心裏有什麼感覺呢?”

師小結:原來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且還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散步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生活中常見標誌,並瞭解其意義和用途等。

2、能根據標誌聯想故事的情節,指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

3、體會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自制的標誌若干、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中的圖卡

2、活動前請警察叔叔講述過安全保護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誌,引起幼兒興趣,並請幼兒猜猜表示什麼意思。(兔子、往右走、樓梯、橋、小心斜坡、小心坑洞、老鼠的家、船、海、好朋友)

二、根據標誌講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老師來把這些標誌都編到一個故事裏去,好不好?

三、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標誌並讓幼兒認識。

剛纔我們認識了許多的標誌,上次老師帶小朋友到社區、馬路上也找到了一些標誌,讓我們來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標誌表述什麼意思,在哪裏出現的?(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這些符號會在哪裏出現?表示什麼意思?)

四、出示一張標誌,請幼兒聯想一個故事情境。

五、準備數套標誌,將幼兒分成四組,由各組幼兒自行討論想象,請各組幼兒將所編的故事,上臺與同伴一起分享所編的故事。

A、當心火災、火警電話、警止吸菸

B、報警電話、當心車輛、人行橫道

C、禁止觸摸、當心觸電、醫療急救電話

D、注意信號燈、保持安靜、圖書室

鼓勵每位幼兒,讓他們體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兔子先生去散步》反思:

把繪本做成動畫後,我設定這堂課的活動目標是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引發幼兒對生活中標誌的關注,而後是通過新學的標誌創編故事。但是在活動結束後,我發現了很多的不足。老師們也給了我一些建議。

首先在活動目標上,基本是可以的,就是感覺故事裏的標誌太過卡通化,而這些標誌大多是安全標準,這樣給孩子一種錯覺這是好笑的,不遵守這些標誌也不嚴重。課前沒考慮到這一點,動畫太過卡通,只考慮到趣味性,沒考慮到安全性和教育意義。

再者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中,有些環節沒有精彩的發揮出來,比如,在創編故事中,我還沒有激發出幼兒的積極性和思維。整個教學過程太過的平淡,沒有讓幼兒動起來。

我認爲這堂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我的動畫和錄像,可是由於準備的不充分。課件還不是很精細。課後我會再進行一系列的修改,把它變爲一節優質的電教課。

散步教案5

教學目標:

1.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泛讀,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麼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3.文章最後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爲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啓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採用鑑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爲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爲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五、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剛纔的分析,我們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語言美的文章,這麼優美的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朗讀一下?

(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溫和,親切中含着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拓展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纔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悅的旅行。那麼,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後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七、課堂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

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八、課後作業:

1.把圍繞“親情”的說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