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6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2.15W)

通過認真撰寫調研報告,我們能夠深入瞭解調研任務的內外因素,調研報告可以評估項目或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家鄉文化調研報告6篇,感謝您的參閱。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6篇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篇1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農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完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北京的農村到各地的農村,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着,農村在我國的新時代發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時刻關注農村近年來的發展與變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爲全面瞭解掌握農戶的家庭經濟和生產經營情況,建立完善農戶檔案,推進新農村信用建設,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更好地爲新農村經濟發展而服務。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家鄉的發展狀況來了解家鄉的變化及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從中感受xxx和社會主義制度帶給中國農民的好處。

三、調查方法

2、走訪老人,詢問他們對家鄉這幾十年變化的經歷及感受。

3、各處走走,比較家鄉與自己記憶裏的區別。

4、到家鄉周圍調查,看看家鄉周圍的變化。

四、調查結果

1、經濟發展

我的家鄉在××××××××,村民努力勤奮,樸實待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耕地不再是農民獲得財富的唯一途徑,務工、個體私營、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並且它們已經日益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由於城市發展迅速,農民工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以此成爲謀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爲以務工收入爲主、種地爲輔。然而,隨着國家政策的推行,農村農業經濟也在大力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正在逐漸提升至新的層次。

2、村容村貌

這兩年村容村貌的變化是最大、最明顯的,主要體現在村級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幾個方面。

村級公路的修建,由鄉里統一出資修建了通過村裏與各個村子連接的柏油路,並通上了公交客車,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幾里路才能坐車了,村內的道路由村裏出資也由原來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門了。

房屋的更新,俗話說:xxx看一個村子的窮富關鍵看房屋xxx初步統計這兩年全村翻蓋新房16座,整個村子的房屋全是磚混建築,兩幢土坯草房於前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在村裏徹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設施。村容的整治,近幾年村裏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幹部挨家串戶說服,將柴草垛和糞肥堆移到院內或移到村外,不允許堆放在村裏道路兩旁,解決了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美觀的問題,並對一些道路進行取直修理,走在寬闊的村路上心情特別舒暢。

3、教育醫療

教育和醫療問題是最貼近農民的問題,也是鄉親們最關注的問題。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情況,現在孩子們都能上起學了,從20××年起徹底免除了學費,根據政策規定,鄰村幾個特困戶家庭的孩子憑特困證明還享受了免費提供課本的待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調整在春節前也進行了補發,但是農村國小的師資力量仍然不強。

關於農村合作醫療情況,全村人基本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特困戶由村裏出資也按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真正體驗到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

五、總結感想

家鄉的經濟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裏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裏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還有,人們的住房和食物也變得好起來,和以前的簡直是無法比較,就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人們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馬等動物拉的車,到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了。

無論是經濟上的進步,還是教育醫療的改革,都給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使家鄉人生活越來越好,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相信我的家鄉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繁榮。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我們幸福的生活。我愛我的家鄉,我愛xxx。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篇2

前言:俗話說的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愛我的家鄉,並且愛的深沉,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鄉——建甌。

說起建甌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它是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區,位於武夷山,鷲峯兩山脈之間的丘陵地區,建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着300多年的歷史,西周時期爲“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最讓我自豪的地方在於建甌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四個縣之一,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甌)。建甌有着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相當深厚,曾經出過衆多的請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國十大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宋代理學家朱熹等。

主體:建甌的文化風俗不勝枚舉,在經過我的一番調查之後,我最感興趣的是建甌的挑幡藝術。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建甌特有的挑幡藝術。挑幡藝術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在建甌民間流行。相傳在明代末期,民族英雄鄭成功招募抗清復明大軍,橫渡海峽收復臺灣。當時建甌城效大洲村的青年壯年,大都紛紛應徵入伍。在收復臺灣之後,壯年在正月初返回了家鄉,全村男女老幼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當時,將士們將帶回的軍旗放置於長杆之上,盡情揮舞,藉此紀念壯烈犧牲的弟兄們。長此以往,每逢正月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慣例將旗杆來裝點一番,舞動一番,以表示慶祝與紀念之意。隨着時間的流逝變逐漸談化成了當今建甌特有的挑幡風俗。

說到挑幡的製作過程,就不得不提建甌“竹子之鄉”的美稱,這邊的竹子那是相當的多,而挑幡所用的幡,就是選用一根大約10米長的筆直毛竹,削去枝葉,晾乾後把竹子的外殼塗上硃紅油,畫上各種吉祥的圖案,竿頂懸掛着彩燈,再裝飾上各種各樣的小銅鈴,竹身還會懸掛一幅繡有歌功頌德的詞句,這種製作工藝師我們建甌獨有的傳統文化瑰寶,再說道挑幡表演,那才真的算上無與倫比。如果用一言以概之,那就是技藝精湛,歎爲觀止。從小到大,我看過的挑幡表演不在少數,但每次看到都能把我深深震撼,藝術表演者個個都身強力壯,表演時,有的是頭頂長竿,有的是肩挑腿踢,有的是鼻託牙咬,形式多樣。這種表演一般是團體表演,那和諧統一的姿勢,使得竿旋旗飄,幡幅呼嘯,使得觀看錶演者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挑幡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場美輪美奐的表演,而是屬於建甌特有的文化習俗的碰撞與承接,每每看到這個表演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總結:挑幡表演藝術不僅僅代表着一項文藝演出,更表現出我們建甌人不屈不撓,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華羅庚曾近說過: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我想,以後無論漂泊到何處,建甌都是我魂牽夢縈之地,我愛我的家鄉——建甌。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篇3

一、調查的原因和目的:

現代流水線生產的工藝品越來越多,這樣更加凸顯了傳統手工藝品的可貴。爲了加深大家對竹編藝術的瞭解,我向大家介紹我們家鄉寧波的傳統文化--竹編。竹編是一種傳統的工藝,歷史悠久。

二、調查的地點:

寧波市鄞州區非遺館

三、調查的方式:

通過視頻採集和與傳統工藝傳承人的交流

四、調查的內容:

寧波竹編藝術

五、調查的結果:

寧波是竹編的“故鄉”。寧波地區盛產毛竹,所以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就利用這豐富的資源編織成一個個竹製品。寧波竹編富含了人民辛苦勞作的結晶,凝聚了豐富的寧波文化。

寧波的竹編歷史久遠,明清二代的江南舉人赴京應試的考籃和食籃都是竹編的。鄞縣、奉化、餘姚山區有幾十家鄉村辦竹編廠的竹編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絲和篾片,編制各種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種動物,並和傳統的罐、籃、盒、盤結合起來,製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等,既實用又可觀賞,成爲饋贈親友的好禮品。

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爲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爲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觀者無不讚嘆其難。竹編工藝品分爲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在傳統技藝街區展出了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x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竹編,博採衆長。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爲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

六、調查的心得體會:

此次調查是我利用週末空閒時間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進行實地拍攝的。這一趟收穫不少。

其實說實話,我之前並不知道我們家鄉的工藝竹編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對此我甚至不曾瞭解。這次的拍攝也讓我明白了,雖然身爲寧波人,但其實我對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了解並不透徹,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將會更多地去關注家鄉的傳統,家鄉的文化。在拍攝視頻的過程中,我們與葉良康師傅進行了交流。

(葉良康是寧波市目前僅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竹編傳承人,其工藝竹編項目被列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7歲開始學做竹編,到現在47年了。”老人對竹編的堅持、執着和熱愛感染了許多人。)因爲同姓的緣故,我偶然間得知了我的祖輩與葉老師傅還是同村人,這多麼奇妙的緣分吶!我不禁爲我姓“葉”而感到驕傲、自豪。葉老師傅一臉笑意地告訴我們:他做了47年的老手藝終於有了接班人。塘溪鎮上城國小校長童士峯知道竹編工藝面臨傳承的困境後,以東山村的名義申報鄞州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並將基地設在上城國小。同時,該校出資5萬多元建立了工藝竹編陳列室和製作室,併成立了以美術專職教師朱雙陽爲組長的竹編傳承小組。從20xx年9月開始,葉師傅每個星期都會花半天時間走進上城國小,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編。從葉師傅的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僅僅是竹編,寧波還有多少傳統手工藝正在面臨着失傳的危機,那麼更何況是呢?所以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保護傳統文化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篇4

調查時間:xx年2月15日——2月20日

我的家鄉西安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周圍曲流環繞,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景色秀麗,我愛我的家鄉,可是家鄉有一些文化我還是不太瞭解,所以我借這次實踐調研,瞭解家鄉文化。

現在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去了解一下家鄉文化吧!

民以食爲天,所以這第一站我來到西安有很成規模的小吃街也就是清真回民街!

這裏的小吃又全又好吃,一到這裏我先飽了個眼福,哇!這裏的東西也真的太多了,我先走進一家賣牛肉夾饃的小店···

怎麼樣好吃嗎?接下來我來到一家牛羊肉泡饃店,這家裏的顧客十分的多,相信這家店做的泡饃也一定的香。

這家泡饃果然的香,我平時都不太吃泡饃,今天吃了一大碗,沒想到家鄉的美食太好吃了,家鄉太偉大了

家中成員生日,全家吃麪條,稱“長壽麪”。寓意着這一家能長壽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5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吃五豆在冬至過後,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

今天我來到一家西安特產店,德懋恭水晶餅、瓊鍋糖、酸梅粉、臘羊肉、黃桂稠酒、花生酥、臨潼火晶柿子、臨潼石榴、花饃、中華獼猴桃、板栗等特產一應俱全······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篇5

兩年前,隨着升學的緣故,我揹着簡單的行囊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南寧,雖然遠離家鄉,但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土地,故鄉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裏永遠是那麼的熟悉。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貴港覃塘,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獨特。地處貴港市西北部,是貴港市乃至廣西最具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城鄉結合部,是桂中地區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距貴港市區中心和鬱江港口僅20公里,千噸級貨輪可上溯南寧,下達港澳,黎湛鐵路複線橫貫覃塘;209線、324線國道、南梧二級公路縱橫貫穿全境,並交匯於管理區黨政機關駐地—覃塘鎮,日平均車流量達3萬多輛。

雖然出門在外不經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會驚奇地發現家鄉也在變化着,並且,近幾年來我發現家鄉的變化越來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下面就是我發現的家鄉的一些變化:

一、交通

家鄉很多年前就鋪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門口,所以家鄉的交通可以說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還發現村裏還出資弄路燈,晚上出門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門還要拿着手電筒,黑夜行車也相對更安全了。並且在路上基本不見自行車了,人們騎的更加多的是電動車和摩托車,這也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環保意識也相應加強了。

二、住房

家鄉基本每家每戶住的都是樓房,幾年前人們很少裝修,但現在基本都裝修的很漂亮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質

以前家鄉出一個大學生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家鄉的孩子基本都是讀完國中就去工作了,但現在人們的思想覺悟更高了,家長都努力督促子女讀書,現在大學生已經不是稀奇的了。雖然家鄉的人們都是務農爲主,但人們經常讀一些關於致富之類的書,所以家鄉木材廠、養豬場越來越多,這也相應給家鄉的人們在農忙之餘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人們的收入也會相對更多一點。

四、穿着講時尚

過去家鄉的人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家鄉的人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會出現穿着不合時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會買更大的以備長大了還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講究了。

五、家電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篇6

睜眼看家鄉農業——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紀磊清華大學軟件學院軟件41摘要:近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衆人關注的焦點。在家鄉松陽縣,通過調查,深入地瞭解了當地農村現狀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狀況。本文就農業產業化中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關鍵字:農業產業化;農村土地緊缺;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增收;新興鄉

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xx年溫暖的春風已經悄然吹過我們的臉龐,過去的xx年,黨和國家繼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推進了農村經濟、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社會對於“三農”問題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東風,寒假期間我針對家鄉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做了一次深入細緻的調查,通過走訪農戶、鄉鎮政府,瞭解了農村農民的收入、支出結構以及農村的醫療衛生和教育等的狀況。通過調查走訪,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並就發現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訪問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政府工作人員,最後結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報告。

一、總況

家鄉松陽縣位於浙江省南部,是閩浙山地綿綿羣山中一顆未經雕飾的天然寶玉,擁有浙南最大的山間盆地——鬆古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松陽18xx年來經濟殷實、民風淳樸、社會安寧的社會環境。宋代狀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顧”的衷心讚歎。然而正是這種小農經濟的封閉思想,讓我縣在全省上下臥薪嚐膽、背水一戰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最早的主體——中小民營企業的改革發展大潮中錯失了不少機會,比起周圍的發達地區,我們落後了許多。在全省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xx年,我縣的人均gdp卻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別是佔全縣人口的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xx年浙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60元,而我縣卻只有3209元。

我縣農村基本上可以劃分爲三個樣本:平原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鄉鎮附近村——城鎮化進程中的;山區村——貧困中的。

根據政府部門的統計報告以及實際調查瞭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茶葉、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經成爲四個上億元產值的全縣農業主導產業。近幾年來茶葉生產的發展尤爲迅速,xx年產值達億。而新建成的浙南茶葉市場已成爲全省最大的茶葉市場之一,種植茶葉則成了平原鄉如下面要提到的新興鄉廣大農民增收的一個特色產業。

而在中心城鎮附近,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出售所得早已不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農民也趕着浙江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大潮,許多農民轉爲從事工商等產業,有的甚至開始回過頭來投資農業,致力於搞農業產業化,如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他們的收入主要是源於經營性收入、創業性收入以及財產性收入。

此外,縣內也有一些山區鄉鎮,其耕地面積少而且土地貧瘠,缺少合適的經濟作物,本身工業又不發達,無法滿足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於是外出務工就成爲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象溪鎮就是這樣的典型。全鄉耕地面積6172畝,而勞動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畝。全鄉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輸出。

二、現狀及問題

在實地調查走訪的一些農戶中,有幾位的情況較爲典型(調查記錄見附)。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思考,發現了一些共同性的問題:

1、農民對於增收狀況普遍不樂觀,增收的偶然性、風險性過大。

茶農們由於土地有限,無法擴大規模,增收渠道較窄,而且由於產業規模較小,過度依賴市場,而市場價格的漲跌將對其有致命影響。

而從事

二、三產業以及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由於資金、市場、政策環境等對於增收前景抱謹慎態度。

2、教育投資成爲一般農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縣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已於xx開始全部免除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農村行政事業性收費;我縣將從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制度。過去,按一般的農民家庭來算,大部分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國小或者國中,依賴家裏的省吃儉用尚能基本維持,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在農村地區,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費和日常花費需要6000元(調查所得數據)左右。一般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能承擔的最多隻能是一個孩子上高中的費用,並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學,便有很多家庭能經不起(在城市人看來並不算什麼的)重負,

3、因病返貧的情況較爲普遍,農村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強。

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在我縣已經實施一年,一般要求在縣鄉級以上醫院就醫方可憑有效證件報銷一定數額以上部分金額的一定比例。對於多數農民來說,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買些常用藥,捨不得上醫院。醫療保險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而真正去醫院的農民,一般花費一兩千的,按照規定只能得到一兩百的保險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於我縣財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較小,二是以錢定人,農村低保應保未保率高達50%,值得政府有關部門引起重視。

新興鄉茶葉產業化情況調查

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村醫療及教育體系改革、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及我省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爲目標的xxx千村示範、萬村整治xxx工程……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寒假時間有限,而且我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從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佔全縣從業人員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未來幾年我縣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對調查的深入瞭解的方向定爲前面提到的我縣第一類農村——平原村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走訪了我縣茶葉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的典型——新興鄉,並訪問了政府有關工作人員。

1、新興鄉茶葉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新興鄉經過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篩選培育,形成了以茶葉爲主的具有特色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已有茶葉基地一萬多畝,產值億元,高效茶園畝產值超萬元。全鄉90%以上農戶均從事茶葉產業,其中有10%左右的農戶辦起了茶葉加工企業,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戶更是遍地開花。該鄉的茶青市場xx年交易量達6900噸,交易額4140萬元,已成爲全國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場之一。品牌意識逐漸深入人心,規模較大的企業普遍重視品牌建設,努力樹立本企業品牌。而在這方面,政府也給予大力扶持,連續幾年投入上百萬打造品牌,松陽銀猴系列綠茶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其系列標準經過多次修訂後,已開始申報省地方農業標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從xx年開始起步,運作還比較鬆散。通過茶葉產業的經營,該鄉農民人均收入較之傳統農業有很大提高,達4388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2、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問題

全鄉萬畝茶葉基地中,除部分由企業主開發的農業基地外,絕大多數是由農戶自主開發“一畝三分地”而連接而成的“百衲衣”。農戶分散經營,既給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帶來了巨大困難,也嚴重製約了科技推廣和機械化生產,增加了勞動成本。如人工一項開支往往佔一畝綠茶產值的四分之一,而機械採茶則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經營使大多數農戶一戶獨立完成產供銷,無力影響市場供求和價格,導致產業的高風險。而大多數專業合作組織爲“公司+農戶”式運作,還未與農戶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經常出現價高時農戶自行銷售,價低時企業又不願按協議價格收購的矛盾。這些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增收亟需解決的問題。

(2)產業鏈問題

全鄉目前的茶葉加工企業由於自身基地有限,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產供銷、農工貿聯結不緊密,導致本身無法擴大規模。其他手工作坊衛生條件差,管理鬆散,導致農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甚至曾爲松陽的茶葉品牌抹黑。由於規模的限制,使得該鄉的茶葉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許多農戶種植的茶葉均以鮮銷爲主,結果把加工環節的巨大利潤送給了外地的茶葉加工產業。而且大多數加工企業由於資金,技術等原因,僅限於初級加工,缺乏精細加工和深度開發,沒有自己的品牌,產業鏈難以延長。另外,本鄉的販銷隊伍量少質弱,農產品外銷多數依賴外地客商。而這本身也是產業鏈延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能吸收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還能解決土地緊缺農戶分散經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3)品牌問題

打造品牌僅僅依靠政府是不夠的,品牌需要規模化生產,專業化銷售,需要政府、企業、農戶的聯手來打造。而我縣目前雖有銀猴系列品牌,有龍頭市場,但是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實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強大的農民茶葉營銷隊伍,使得我們的品牌無法很好的統領全縣的茶葉產業,形成羣龍無首的局面。

三、對策建議

政府除了使用有限的財政力量加大對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爲做好規劃引導,爲農業發展提供體制創新上的指導與規範,提高農業產業合作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爲農戶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鼓勵農戶轉向二三產業以解決土地分散經營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導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投資本縣第一產業或提供服務,以實現產業之間的聯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勞動力轉移以減少農村人口以解決土地不足問題這兩大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