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職業規劃>

初入職場謹防言行

職業規劃 閱讀(1.51W)
初入職場謹防言行
步入社會,再也沒有人拿自己當孩子了,這是很多大學生步入職場後的第一感覺。既然不是孩子了,就得練出職場人素質,既不能得到同事認可,就擺不正自己位置,也不能特立獨行,我行我素。職場是個大家庭,新加入的成員,除了能力要跟上,也得時刻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否爲自己的職業加分。(來源: 天津網 轉自:中人網)

老總器重

也不要翹尾巴

“人在職場不能太驕傲,否則只能自己吃虧。”身爲人力資源經理的王悅感慨道,“我遇到過一個小女孩叫陳靜,人挺聰明,辦事有能力,本質並不壞,就是有個缺點——自以爲是。”

“陳靜是前任老總的助理,當初看她挺聰明,我才把她招聘進來。”當時負責面試的人就是王悅。王悅說,陳靜給人的感覺性格挺衝的,有眼力見兒,又很精明,所以非常適合做助理。“剛開始還好,沒過多久就有些‘翹尾巴’了。”

剛到公司來,陳靜總是粘着王悅,一口一個“王姐”地叫着,所以王悅總是拿她當個孩子。平時王悅也會教她工作的方法、流程,以及如何與周圍同事相處的方法,而陳靜也總是在遇到困難和棘手的事情時,來找王悅幫忙。

有了王悅,陳靜的職場很順利。沒過多久就趕上年底,老總工作很多又經常出差,忘了約一位重要客戶。幸好王悅發現安排有問題,便讓陳靜聯繫客戶,並提醒老總,這纔有驚無險。爲此,不明真相的老總表揚了陳靜。對於王悅的幫助,陳靜卻隻字未提。“我覺得她是孩子,也沒計較。”

從那開始,老總對陳靜器重有加,而陳靜也開始有些“飄飄然”了,對於其他部門經理安排的任務,陳靜開始推脫了。“她的口頭禪就是‘老總沒安排我做這個。’” 有一次,王悅讓陳靜幫忙,整理報表,可陳靜卻說這不該她管。“我沒想到,她連我的面子也不給。”看着王悅不太高興,陳靜才說:你跟老總說一聲,如果他沒其他工作,我就幫你做。陳靜的做法,讓王悅心裏非常不痛快,可又不好說什麼,最後也沒再找她。

年後,老總被公司總部調到南方市場。新來的老總做事異常謹慎認真,對陳靜的工作並不滿意,這下陳靜可傻了眼,又來找王悅。“可我覺得這孩子不厚道。”對於陳靜後來的工作,王悅並不像以前那麼上心。由於受不了工作和環境的壓力,沒過多久,陳靜也辭職了。

點評:“陳靜的做法很不成熟。”天津博士達營銷諮詢有限公司經理劉楊認爲,別人對自己有過幫助,一定要知道感恩,尤其是職場新人,有了成績就翹尾巴,這樣做結果不會太好。職場中各種紛爭雖然普遍,但作爲新人,必須要堅忍,無論何時都要“夾着尾巴做人”,否則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年輕有魄力

但也別得罪職場老人

“職場新人一定要顧及職場老人的感受。”如今已是廣告公司策劃總監的永熙說,新人剛剛步入職場,會帶來很多新思路和新設想,這對工作非常有利。但如果過於心直口快,只是注重工作結果而不注重方式,會讓別人難以接受。“我過去就不太注重說話方式。”永熙笑着說。五年前,剛剛參加工作的永熙,只是一個實習生,別看他資歷淺、經驗少,但是頭腦靈活,經常會迸發出一些獨特的創意。 “那時候剛走出校門,天馬行空的想法很多,在工作上也很受用。”

有一次,一個前輩拿着一份廣告宣傳的方案給老闆看,老闆很滿意。可一旁的永熙插嘴道:其實可以把圖畫打散,利用文字進行勾勒,營造視覺效果。永熙的建議得到了老闆的認同,可這位前輩卻不太高興,但礙於面子,也沒說什麼。

類似的事情很多,起初,大家還能接受,可時間長了,周圍同事就開始有“意見”了。“同事們經常告我,說話要委婉些,可我性子直,總是記不住。”直到後來,一位老大姐辛辛苦苦做了一個月的方案,而永熙卻說了一句“這樣做不好,應該……”的話,使得老大姐當時很生氣,用“我覺得挺好”給頂了回去。弄得永熙有些莫名其妙,愣愣地站在那。

後來,老闆找永熙深談過幾次,永熙也察覺到自己做法的不妥,於是他漸漸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再加上週圍同事對他的理解和包容,永熙跟同事的關係越來越好,同事也願意接受他的建議。“幸好同事都很好,從來不跟我計較。”提起以前的事,永熙笑笑說,“年輕要魄力,處事也要講技巧。”

點評:劉揚認爲,永熙的改變很正確。新人有獨特的想法,會博得老闆的賞識,但面對前輩,一定不要“指點江山”或直接**。新人的冒進會使老人反感,因此尊重前輩們是必要的。改變一種說話方式,並不是“虛僞”,而是可以讓自己的新觀點、好想法,更穩妥地表達出來,同時又顧及了前輩的面子。“不要忘了,你今天的平臺,是他們曾經辛勤搭建的。”

太獨立了

可能自毀前程

還有些職場新人則與永熙這種熱心腸、直心腸恰恰相反,他們特立獨行,甚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人最讓人受不了,最後肯定會自己吃虧。”沈菲在一家雜誌編輯部工作,他以前的同事小楊,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小楊剛到編輯部時,跟任何人都不來往,無論什麼工作,都是自己完成。剛開始時,同事都以爲小楊因爲靦腆而不好意思跟大家說話,於是同事們都主動跟他聊天、約他一起出門,可時間長了大家發現,他不是性格內向,而是根本不想跟任何人來往。“別人的事他從來不關心,別人遇到困難他從來不幫忙。”沈菲無奈地說,“即使求到他,他也不肯施援手。”

沈菲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編排文學稿件的同事想找某位知名學者約稿子,可誰都沒有關於這位學者的聯繫方式。一個同事忽然想到,小楊就畢業於這位學者所在的學校,可以讓他幫忙找一找。當同事問到小楊時,小楊卻說,自己聯繫不到他。“一點回轉餘地都沒有,一下子就拒絕了。”弄得同事很尷尬。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小楊對電影方面的渠道比較熟,可當大家找他諮詢一些電影方面的資訊時,他卻推說不清楚。“單位想團購電影票,他都不肯幫忙。”

小楊的做法招致了所有同事的反感,工作了一年,小楊在編輯部竟沒有一個朋友,大家也不再理他了。後來,小楊寫了一篇報道有些錯誤,但因爲平時不善於與人溝通,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他說話。結果,由於報道的失誤,小楊不得不離開編輯部。“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即便不是團隊合作,也不能沒有大家的幫助。”沈菲感嘆道,“太獨立了,就有可能自毀前途了。”

點評:“職場新人要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劉揚說,小楊的表現很不明智。人不可能做到“萬事不求人”,尤其是身處職場,更需要大家的合作與幫助。脫離同事,往往帶來的是同事對自己的疏遠。不願意與他人分享、分擔任何事情,纔會在關鍵時刻被大家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