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關於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1000字

觀後感 閱讀(2.03W)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中涉及貪腐官員官至高層,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導演說:“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1000字。以供參考。
 
關於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1000字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
 
《人民的名義》開播以後,受到了廣大羣衆的大力追捧,這不僅是普通觀衆的期待,也是黨員幹部學習反腐倡廉的生動教材。這部優秀的電視劇,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這部正能量的電視劇,也許能像一個好的老師,教會我們很多東西。這部大劇,人物性格鮮明,裏面有擅長太極功夫的官場老手,道貌岸然的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一心只想幹事的市委書記,耿直果斷雷厲風行的李達康;引起“官憤”的退休老幹部陳岩石;步步爲營、精於算計的公安廳長祁同偉;多年工作勤勤懇懇,但由於沒有奉迎門派,一直不能得到提拔的易學習;打破用人的標準,打造唯纔是用政治生態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不收禮也不辦事,每天在家胸懷宇宙看星星的區長孫連城。電視劇中也有很多感觸頗深、印象深刻的情節:趙德漢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麪,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這樣一個腐敗官員卻有“兩面人生”,在另一處隱祕的豪宅,壁櫃裏、睡牀上、冰箱裏,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陳岩石老先生給漢東省常委上的那一堂黨課,展現出老一代革命家的崇高信仰等。這些引人深思的人物和情節,需要我們思考現實問題的本質:“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義》是藝術化了的現實,更是我們需要直面的問題。
 
  反腐敗是爲了得民心,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_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於“得民心”。反腐敗鬥爭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心戰。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着什麼,那就是“以人民爲中心”,而這也恰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名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始終在路上,成效顯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黨在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中管幹部2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2014年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名。但這不意味着反腐敗可以停一停、緩一緩,須知道腐敗與反腐敗永遠處在權力天平的兩端,一直進行着殘酷的較量,也只有反腐敗的力度和強度不斷加大,纔會真正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腐敗的成績都是暫時的,反腐敗的鬥爭需要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錘鍊黨員幹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的必然要求。
 
  陳岩石:有的幹部私下裏說,現在反腐弄得官不聊生,這不是屁話嗎?不反腐,讓他們繼續腐敗下去,那不是官不聊生,那就是民不聊生了,老百姓那就得造反了。
 
  有腐必反 有貪必抓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義》中衆多案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通過觀看《人民的名義》對我們有很大的警示,我們深深地感到增強防腐拒變的防範意識,還要必須做到三個“始終保持”,一是始終保持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宗旨;二是始終保持艱苦奮鬥、不驕不躁的優良傳統;三是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不斷地反省自已,檢查自己的行爲,徹底與貪污腐敗、損公肥私行爲決裂。
 
真心實意爲人民的,人民始終是其堅強的後盾,而虛於委蛇人民的,人民終究會將其唾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時刻牢記我們的工作職責和使命,要向侯局長、易學習、陳老等正面人物積極學習,努力工作,幹好我們的金融事業,心中牢記爲人民羣衆服務的理念。寫好一條程序命令、做好一個系統的開發工作,保障好我們的銀行系統平穩運行,這也是人民的名義和期望吧!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2
 
回想我入黨時,沒有生與死的壓力,沒有需要與被需要的感覺,就是因爲大家都交入黨志願書,所以我交了,因爲入黨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的特權,所以我想試試……入黨的初衷,在陳老一字一句的回憶中,顯得那麼蒼白而又無力;入黨之後,除了變更政治面貌,定期參加學習,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之外,似乎我並沒有做到其他的要求,學習依然像以前一樣的學習,隨後的實習也是按部就班,參加工作了也沒什麼不一樣,入黨之後的作爲,在陳老直擊人心的言語中,顯得那麼糟粕而又無光;關於入黨的信仰,從學整整19年,識的的漢子數以千計,黨章的每一個字都認識,黨規的每一句話都能理解,但每當談起信仰時,內心總是感覺模糊,感覺虛無,當在工作總結中寫下堅定信念這類詞彙時,心是虛的,因爲不真實,信仰的感悟,在陳老樸實無華的訴說中,顯得那麼汗顏而又缺乏底氣。
 
在陳老的回憶中,那樣的黨員是他永遠難以忘記的摯友,永遠相惜相伴的知己,永遠心靈相通的同類人。這樣的黨員英雄,每位身上都有迥然不同的經歷,英雄的故事各有各的壯舉,但英雄的情懷無不相似,那是切實用實際行動踐行爲民服務宗旨的情懷,那是信仰堅定到能爲之付出生命而義無反顧的情懷。共產黨伴隨着艱難的環境、戰火的紛飛、生命的危險一路風雨,無數黨員先輩們用鮮血染紅了他們的信仰,用生命迎來了人民的順利,用犧牲換取了羣衆的利益,用付出奠定了今天的美好新中國。他們其中,有無數先烈,永遠的留在了那段艱難奮進的歲月,沒有享受到一絲一毫他們用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但,我想,如果可以從新選擇,他們永遠不變,因爲他們是共產黨員。
 
反思自身,生活在日益強大的祖國的庇護下,我們安居樂業,我們和平沒有戰爭,我們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大大提升,我們心懷感激;看到抗戰歷史回顧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的英勇舉動,我們由衷敬佩;想到屈辱備受壓迫的日軍侵華時期,我們義憤填膺……但是,感激之餘呢?敬佩之餘呢?義憤填膺之餘呢?我們做了什麼?
 
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們扛槍擡炮;幸福時代,不再需要我們吃草根穿草鞋;發展時代,不再需要我們負重徒步幾十天……是時代太美好,以至於不需要那些美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傳統作風、堅定的理想信念了嗎?我想,不單單是我想,所有的人都會回答,不是,而且依然需要。是的,依然需要,只是付諸行動的寥寥無幾而已。
 
知行合一,用配得起的行動去踐行我們說得出的語言。身爲一名共產黨員,繼承先輩用行動積攢下的優秀經驗、立黨根本、執政要求、行事準則,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衷,切實爲民服務堅毅前行,用行動續寫共產黨的榮光,用行動,在當下美好的時代,努力書寫更加美好的黨員故事,努力構建更加美好的幸福時代。
 
若有幸能活到陳老的年紀,當已然白髮染鬢,追憶曾經,願我一路無悔無憾,願知己一路隨行,願美好更加美好!當然,行動一直都在。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3
 
彷彿是呼應,又彷彿是接力。戲很足的西安地鐵“電纜門”,在問責處理期間,迎來了一部正戲的開播——檢察反貪大戲《人民的名義》。
 
這部由最高檢影視中心立項出品,被稱爲“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甫一出手,就以3.9%的收視率斬獲全國網收視第一。
 
俗話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反腐,這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佔了各大媒體的收視榜。以人民名義進行的依法反腐,如約收穫人民的認可與關注。
 
這部劇,尺度超出預期。
 
在反腐劇領域,我們之前很少見到,反面角色的“尺度”能突破市級。而在格局和人設上,《人民的名義》有了重要突破,其中反面角色的最高級別直至副國級,也因此被稱爲“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這也正應了小夥伴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在反腐面前,沒有潛規則、沒有丹書鐵券、沒有鐵帽子王。
 
不僅尺度大,而且這部“顏值”很高的反腐大戲,有非常明顯的現實觀照。
 
小夥伴們都知道,十八大以來,省部級以上的落馬高官有五六十人之多。在這個基礎上,《人民的名義》對反面人物,纔能有如此“大尺度”的展現。此外,據媒體披露,一開篇,那個貪污金額高達2.3億元的處長,角色的原型正是國家能源局原司長魏鵬遠——“小官鉅貪”的一個典型。而劇中還有這樣一個情節,反貪局長侯亮平爲清點某貪官家裏的現金,用壞了12個驗鈔機,這個細節也並非完全虛構,它就來自真實的新聞報道。
 
藝術源於現實。西安地鐵追責帷幕漸開,《人民的名義》劇情柳暗花明,昔日津門“武爺”過堂受審,臺上臺下,依法反腐的進行曲持續推進,鼓點漸密。
 
識破“兩面人”,去僞存真的“照妖鏡”是什麼? 不知小夥伴發現沒有,這三件事如果說有什麼共同點,除了都是“反腐”題材外,還都暗合了三個字——戲很足。
 
前者的跪地、鞠躬等戲碼,自不待言;中間者,則塑造了一幕幕頗具張力的“兩面人”形象:比如《人民的名義》一開場,就演了一個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上千萬。當反貪總局偵查人員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的“老農民”在簡陋舊房裏吃炸醬麪……
 
後者,“落馬”後被查抄12皮卡物品這一細節,本就令人咋舌。在29日的一審庭審後,更有媒體盤點,武長順“創造”了十八大後幾個最高紀錄:罪名數量6個,創紀錄;涉案金額超5億元,更創紀錄。
 
是的,沒有人臉上寫着“貪官”二字。在問題暴露之前,這些官員們可能是一種樣子,“落馬”之後,另一種隱祕的樣貌才浮出水面。
 
對號入座,“兩面人”在現實中更不乏其人。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曾說了不少諸如“腐敗沒有後悔藥”之類的話,暗地裏卻打招呼干擾紀委辦案;廣州市委原書記落馬之前言辭“懇切”,請別人監督自己,私下卻瘋狂斂財、多次出入豪華會所;山東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常常把“守紀律講規矩”掛在嘴上,背地裏卻全家上陣、大肆貪腐。
 
要識破日益隱祕的腐敗,揪出官場中的“兩面人”,必須要有一面去僞存真的“照妖鏡”。這個“照妖鏡”,就是法治。   身在官場,不管你是“一面人”、“兩面人”還是“多面人”,毫無疑問,規矩與紅線確實存在,但這是由法律而非權力,或是行政級別劃定的。更準確地說,是由法律爲權力劃定的。
 
權乃公器,法爲國綱。法治的要義,就是一切治理難題都要依靠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化解。在立法日益公開、透明、民主的今天,法律除了人民意志與公共利益的凝結,再無其他身份。
 
法律,就是權力的界河。你恪守法律、秉公辦事,道路纔會遠走越寬;你若背棄初心、“兩面三刀”,在大衆面前演得再好,等待你的是同樣的結局——由法律編織的大網,平等地敞向每一個貪官,不管他官位有多高、戲有多足。
 
自當引法律之劍共擊之。
 
演技褪去,才知誰在裸泳。託底的岸,永遠用法治的砂石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