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5篇

觀後感 閱讀(1.05W)

大家在寫觀後感時一定要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想要寫出一篇有深意的觀後感,我們就必須認真的觀看作品的內容,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參觀國畫展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5篇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篇1

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展,展現廣大師生高雅健康的藝術才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舉辦了首屆師生書畫展。展出了全校師生優秀作品230幅,其中學生作品154幅,教師作品76幅。內容包括水彩畫、剪貼畫、國畫、木刻畫、書法、攝影、十字繡等。

11月3日,學校組織六年級學生去文化廣播中心參觀書畫作品展。我本帶着一種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廳,但當我到達展廳後,我的心情馬上激動起來。哇!展廳裏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畫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方桂珍老師幾幅工筆畫:

?微笑》、《三月紅》、《遐想》、《樹下》,畫中的人物描繪得那麼溫雅嫺靜,他們姿態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氣質高貴、清純無暇,心靈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頓生不忍褻瀆的愛憐之情。

這時家長帶着學生陸陸續續進場了,我帶着幾位學生、家長到處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畫,內心開始感起興趣來。我仔細觀望着每幅畫,我發現每幅畫筆法都蒼翠有力,畫的使人覺得實有行雲流水,筆走龍蛇之感!讓人感到藝術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學們的畫,那更不用說了,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又來到書法作品展區,一個個毛筆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氣息,同時也激起了我對書法的興趣。我又仔細一看,這些書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齡那麼小的孩子!真是爲他們感到自豪。一位家(〕長觀看完這些作品,不禁地讚歎到:

"河田國小能夠舉行這麼大的書畫展,真不簡單呀!"我聽了,心裏樂滋滋的。

看完了書畫展,我感覺很不錯,能欣賞到藝術,能看到辛苦的傑作,能看到繽紛色彩的世界!同事們和學生們的那些傑作,使我的心裏油然而生出一種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與他們相比我實在是太慚愧了。也許我該身體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狹隘,認真汲取知識的養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篇2

“哎,曉樂,你看這個,真漂亮!還有那個!”我按耐不住的興奮,不停地呼喚着好朋友許曉樂,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美的一切與友分享就更美了。我真恨不能多長出幾雙眼睛仔仔細細的記錄下這美麗的畫面!

圖書室臨時被打扮成了書畫展,裏面各種作品琳琅滿目,讓我目不暇接,書法、繪畫、手工應有盡有,我真是大開眼界。

我和許曉樂,樂的東走走,西看看,不停地比較欣賞着每幅作品。忽然,一隻可愛滴小兔子跳到我的眼前,打了個招呼,又蹦蹦跳跳的逃走了,我正百思不得其解,它逃什麼呀?一隻大灰狼又闖進了我的眼簾,它怒吼着。也許,它是被聰明的兔子給騙了吧!

真有趣兒,我一邊想着一邊依依不捨的繼續前行。這時,許多帶有民間特色的作品吸引了我的腳步“三個和尚挑水吃”、“十八羅漢”手工剪紙,《沁園春·雪》的繪畫版。作品中的形象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使我恍如身臨其境。

我正看得如癡如醉,卻被曉樂死拉硬拽得繼續往前走。到了最後一排,哇!一幅頂天立地的大油畫闖入我的眼簾!我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反正比我還高,比我和曉樂並排站在一起還寬。至今,一提起這幅油畫,畫面還鮮活的出現在我眼前。

這幅油畫上,畫着一位坐在板凳上懷中抱着嬰兒的婦女和幾個穿着厚厚的露着棉絮的棉衣的男孩蹦蹦跳跳的跑在炭火周圍。屋子殘牆斷壁,屋外鵝毛大雪飄飄揚揚,北風凜冽。米罐中的糧食所剩無幾。一目瞭然,這就是一個飽經風霜但卻充滿幸福的家。你看,母親那充滿慈祥的微笑,滿含愛意的目光;你看,孩子們圍在炭火旁臉上寫滿的恬靜和快樂。他們爲什麼這樣開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幸福。他們不向苦難低頭,個個都是快樂的人!

書畫展雖然都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一切卻還歷歷在目。這次書畫展不但讓我欣賞了美麗、有趣的作品,還讓我學會了“不向困難低頭,做開心的人。”感謝學校組織了這次活動,希望以後經常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篇3

今天,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畫展,輪到我們班參觀了,我們都興奮不已,走進畫展室,琳琅滿目畫,手工作品,以及字貼都映入我們眼簾,我快迅地觀賞着,希望能把所有東西都牢牢記住,但是東西太多了,隊伍走得也快,所以還是漏掉了許多東西,不過,使我記憶最深刻莫過於紙板飛機模型了,看見了這些飛機模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記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個飛機模型,也是自制,但材料極其特殊,許多吸鐵石,許多小鐵塊,還有一些小零件組成。其實那個時候我就想用這些材料做一個飛機模型,但自己組裝成總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麼不好看,我只好請來一援軍——爸爸幫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東西,又裝上別零件,不一會兒,一架威風凜凜戰機模型就組裝好了,我愛不釋手,但是爸爸卻說:“這十分容易變形,最好不要動,”聽了爸爸話,我只好戀戀不捨地放下了。雖然我很小心地保護它,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飯,媽媽吃過飯後在午休,我一時興奮,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戰機模型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驚,趕緊回頭看戰機模型,擔心發生事情還是發生了,戰機模型散架了,倒處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從但是卻無法復原了。後來讓爸爸拼裝,但爸爸說他也忘記怎麼拼了,我十分後悔,但是後悔又有什麼用呢?之後,我把零件包裹在一個布袋裏,放在桌子最高處,至今還在那裏放着,我至今也不會忘記這些零件發生一點一滴事情。

畫展勾起了我美好回憶,美好一幕幕忽隱忽現在我腦海裏,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篇4

老師帶我們去看夏加爾畫展,我很喜歡這個畫家,因爲他的每一幅畫都是多彩多姿的,因此我非常崇拜他,希望我以後也能像他一樣,成爲一位很有創意的藝術家——馬克·夏加爾,這次的展覽我最喜歡“生日快樂——愛與美?他會創做出這樣的畫,是因爲他和他的愛人很愛對方,所以在他生日的當天,他畫出了最愛的人。

我覺得馬克·夏加爾的家境從小就不是很好,但是他還是可以成爲一位很有名的畫家,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將來一定可以功成名就,所以我現在要好好用功讀書,以後纔可以成爲讓大家喜歡、崇拜的人,但在這之前,我要先把我的基礎打好再說。

我從馬克·夏加爾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馬克·夏加爾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人,因爲他的想象力太豐富,而且他也經歷過很多風風雨雨,所以他才能創做出這麼棒的作品,我們也要懂得欣賞每一幅畫的美,因爲這是一種禮貌,每一個藝術家都很辛苦,所以我們不能批評別人的作品,這也是我喜歡馬克·夏加爾的地方。

我欣賞完這次的展覽後,我覺得其實馬克·夏加爾跟我們一樣,他沒有很聰明,他只是比我們更加努力,當我們在玩的時候,他在努力,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他也在努力,所以他可以成爲一個這麼有名的人,是衆人所知的,不只是馬克·夏加爾,班上也有很多跟夏加爾一樣的人,要對自己有信心,纔有機會變成大家喜歡的人。

參觀國畫展觀後感篇5

作爲美術欣賞課活動的一部分,上週四我隨着我們系的師生一同來到江西藝術中心參觀陳丹青畫展。在幾個小時裏,每一個同學都認真地欣賞了自己喜歡的畫作,也收穫了許多。

舍斯托夫說:“人就是向現實轉變而尚未完成轉變的可能性”。時間、友誼、藝術,是本次展覽的主題,由三位畫家相識四十年來的故事與作品,作爲主線,敘述青年時代的理想,油畫實踐的軌跡,圍繞藝術的友誼。四十年來,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滿戲劇性的起伏與變化:林旭東由油畫轉向版畫,繼而轉向電影,又回到油畫;陳丹青的繪畫與書寫生涯,已爲公衆熟知;韓辛從上海、美國、北京的藝術遊歷,則是一個少年成長爲自由畫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陳逸飛、劉小東、賈樟柯,是這三位畫家長期友誼的見證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陳述,使我們有機會進入時光隧道,目擊時期自學一代如何成才,爲今天的藝術教育提供了生動鮮明的對比與反思。

展廳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年三位老友騎着自行車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開心,一如他們的年輕時代。那是動亂的年代,歲月荒荒,他們躲在角落偷聽蘇聯錄製的歐洲古典音樂,自學繪畫,彼此玩笑,九十年代,三個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紀,又湊到一起畫畫,聆聽當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廳中,四十年的光陰轉化爲物質與文字,在展館的牆上交錯並置,燈光下顯得很靜很亮。

門首兩側的牆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兩端展牆掛開,按年代順序,依次分段,向展廳深處延伸:啓始於70年代三個自學少年的自畫像,以及歐洲各名作的臨摹,終結於各自的寫作和創作,每一展室印在牆上的解說文字,關於畫,關於人。陳丹青與韓辛各寫了十餘段,林旭東寡言字僅寫了三段。此外,半數以上的畫配有圖說,韓辛與陳丹青各佔一半,這是兩個話多的人,一個愛聽表揚,一個樂於誇獎。

林旭東寫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頭就遇見了病後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後就開始你來我往地時常見面。有時他會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來。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爲丹青習作的對象,後來丹青畫的康巴漢子,骨相結構中也有他們的影子?他這幾年的畫中,我比較有感於他的印刷品寫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圖像並置的延續,但已不只遊戲概念,娓娓道來的是他的衷腸,歲月蒼桑,世事難料,畫家能守住的也只有這幾本舊畫冊,在無人喝彩中自有一種從容與淡定,波瀾不驚中題材已被超越:在一筆一劃的把玩中,他營造着安放性命的處所?韓辛畫得很多,水粉畫,畫的多是風景和靜物。

在畫展中找他們的“進步”與“退步”,或者比照誰畫得更好,都是無趣的,都是觀看與認知的障礙,因展覽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個獨立的人如何與境遇周旋,如何與自己的愛與才能糾葛,如何在不同的時代“畫什麼”,“怎麼畫”而他們頑強信守了自己對藝術的熱愛,雖然這份愛遭遇了不斷改頭換面的時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難以分割的作品,單獨看一件作品,一個人的作品,一個年代的作品,便沒有看見這個展覽。

繪畫,是畫家的終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條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別人的作品。其實,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並賦予對繪畫的認知,這是一個使作者成爲觀衆的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