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導遊詞>

雪竇寺導遊詞

導遊詞 閱讀(2.51W)


雪竇寺導遊詞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雪竇寺,它是“雪竇資聖禪寺”的簡稱,位於青峯環繞、飛瀑爭鳴的雪竇山中,大家看寺廟四周九個山峯纏繞,如“九龍搶珠”,故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剎;澗繞寺走.處處可聽泉”的讚詞。建寺至今約有1700多年曆史,幾經興衰早在宋朝就被定爲全國佛教“五山十剎”之一,是奉化布袋和尚——彌勒佛道場。1987年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長趙補初視察雪竇寺,贊同在全國“四大名山”再加雪竇山爲第五大名山的提法。而今,雪竇寺不僅是旅遊勝地,而且在宗教方面.可與全國其他“四大名山”並駕齊驅。

雪竇寺是佛教聖地,千年古剎。從晉朝開始,聲名遠揚四海。遠道香客和文人慕名而來。

雪竇寺也曾幾經劫難,但每當劫難過後,出現新的輝煌。第一次,唐宣宗大中末年,即公元860年,裘甫起事,帶領軍隊佔據雪竇寺抗擊朝廷官兵,雙方在寺裏一場激戰,弄得雪竇寺殿倒房塌。過了7年時間,佛門信士張昱籌資重建寺廟。更名爲“瀑布觀音院”。唐昭宗元年,常通禪師從安徽宣城趕到雪竇寺擔任住持,被尊爲“雪竇寺開山祖師”,田產漸增,寺院成爲大古剎。宋太祖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朝廷向寺院賜經書,建藏經閣;翌年,又賜石刻御書兩部。宋真宗二年,即公元999年。敕賜“雪竇資聖禪寺”.寺名一直沿用。公元1022年,寺院擴建。宋仁宗夢遊名山,賜雪竇寺爲“應夢道場”,名聲顯赫。第二次,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社會動盪.雪竇寺遭毀。宋孝宗年間重新修建,敕鑄大鐘一隻,宋理宗賜書“應夢名山”,雪竇寺名傳天下。第三次,公元1288年4月的一天夜裏,宋、元兩軍在雪竇寺遭遇、激戰,寺院被毀。第二年,住持善來禪師籌資重修廟堂。第四次,明崇禎十四年,即公元1641年,雪竇寺又一次處於兵荒馬亂之中。結果慘遭焚燬。直到清世祖順治八年,即1651年石奇和尚擔任住持,花了大量財力修理,恢復了原來面貌。民國十一年即公元1932年9月9日,太虛大師任雪竇寺住持,後由他的弟子印順法師編了《太虛大師全書》64冊,寺院纔有了系統的佛法書籍。第五次。1968年,因白蟻蛀蝕等原因,雪竇寺受到毀壞.寺院除樂廂房外,萁他殿宇塌毀。1985年,七塔寺光德法師任雪竇寺修復委員會主任,作了全面規劃。翌年4月,經政府批准後重新修復。新建的雪竇寺在原來規模上擴建了一座具有特色的“彌勒佛殿”。全寺佔地達124畝,佛法、經殿齊全,躋身全國“五大名山”行列有望。

聽了雪竇寺的這短歷史,大家是否對雪竇寺又有了新的感覺呢?好,我們現在就去裏面參觀。

雪竇寺由八大景觀構成。第一,就是門首題詞。大家請擡頭看一下山門上方“四明第一山”的門額。這是蔣親手題寫的。1927年8月,蔣第一次下野。一天,他到雪竇寺拜佛請求方丈朗清和尚預卜未來。他抽了籤,見上面寫着“飛龍昇天.騰驤在望”八個字,高興得連忙吩咐其兄蔣介卿派人到溪口家裏給他搬來行李,住進雪竇寺,一住就是十多天。寺院住持求他寫門額,蔣欣然命筆。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放生水池,它是我們雪竇寺的第二大景觀,水池呈長方形,白石圍欄,水裏有不少施主放生的魚、蝦、蟹等水產婁動物。遵循佛教“放養一生命,勝念十部經”的原則建造。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青色照壁”。它是雪竇寺的第三大景觀,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先生題寫“彌勒道場”,照壁背面“晉代古剎”四字是前明德先生手書。大家請看這幾棵沖天高鬆,我們走過這小拱橋,朝東看“含珠林”,上面幾株松樹直衝天際,其下是唐朝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安葬之地,這是雪竇寺的第四大景觀。好,我們現在來到了天王大殿,這是第五大景觀。殿中供奉的這尊佛像就是彌勒佛銅像,身披袈裟,手拿長柄蓮燈,是按印度彌勒傳統真身塑造的。彌勒佛是釋迎牟尼的弟子,先於釋迦牟尼圓寂.升到兜率宮。經過56.7億年,將成爲如來佛接班人。彌勒佛在佛教中地位是很高的,按照佛教,燃燈佛是“過去佛”,彌勒佛是“未來佛”.如來佛是“現在佛”。彌勒菩薩兩邊的是四大天王,腳踩八鬼。天王殿的建築面積有640平方米,高度11._8米,寬28米,深19米構建模仿閩南佛寺格式。大家看,在天王殿後邊有兩株高大的白果樹,亦叫做“銀杏”。銀杏屬於上等建築材料。這兩棵白果樹有雌雄之分,左邊運棵爲雌,右邊爲雄,雄樹身上還長了寄生樹.靠吸收白果樹上的營養存活。只有雌樹開花結果,雄樹不結果子。這兩棵白果樹的樹齡已有2200年曆史,推測在漢代栽種。這是哪位“神算子”推算出來的呢?1956年,

一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來到雪竇寺.發現這兩棵樹長得十分稀奇,當即命五人合抱,從樹枝的粗大和枝幹的表象,肯定了樹齡年限。他推測說:“漢代大樹,誠不虛也。”表現樹齡之悠久。我們可以看到樹旁立着一塊石碑,上面寫着“彌勒應跡勝地”指出了彌勒佛與雪竇寺的緊密關係。佛教宗師早就提出雪竇山是中國五大名山之一‘彌勒佛道場”。1987年1月,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很贊同這一提法。所以。在修理雪竇寺時,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建了一座“彌勒佛殿”,爲雪竇寺名正言順地定名“彌勒佛道場”形成既定事實。

好,我們現在就來到了雪竇寺的第六大景觀——彌勒佛殿。建築面積1218平方米。殿正中供奉布袋和尚像,像高5米,坐在青田石雕九龍圖案須彌座上,兩側殿壁彩塑姿態不同的千尊彌勒小像,以中國佛教五大名山爲背景,即:普陀山觀音道場,五臺山文殊道場,峨眉山普賢道場,九華山地藏王道場,雪竇山彌勒道場。第七大景觀呢就是大雄寶殿。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殿中供奉三尊如來佛像。佛像高坐蓮臺.兩壁十八羅漢,殿背上供奉觀音菩薩一尊,善財龍女分立兩邊,背景爲菩薩32個化身。殿後壁兩邊供奉着跨青獅、騎白象的文殊、普賢菩薩。

好,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雪竇寺的最後一個景點,

也就是第八大景點——藏經大樓。樓前有六根鏤空石雕,氣派非凡。樓建築面積達2300平方米。分兩層建築。一屋爲法堂,中間設立“說法臺”,紅木欄杆。第二層爲藏經樓。中供釋迦牟尼,兩旁大經櫃,門鐫“欽賜龍藏”。內藏清光緒皇帝所贈大藏經。宋朝的智覺延壽禪師在雪竇寺中峯,完成了五代以來的佛學鉅著《宗鏡錄》,北宋重顯禪師著有《頌古集》。南宋如淨禪師,曾任天童寺方丈,是日本曹洞宗開山祖師道元禪師的師父。民國時期全國佛教界領袖太虛大師,應蔣之邀,於l932年兼任雪竇寺方丈,常在法堂傳經。1937年,馮玉祥來到雪竇寺,爲太虛大師題詞“抗日救國”四字。藏經樓外有廊可通行。殿木爲進口材料,構建美觀。飛檐翹角。雕粱畫揀.美觀大方。法堂前有兩株楠木,由愛國將領張學良和他妻子于鳳至、趙一荻所種。共種下四棵,1956年大臺風時颳倒兩棵,存活兩棵。爲紀念張學良將軍,稱爲“將軍楠”。

另外構成寺院佈局的還有東西兩邊廂房。東廂房從外至內伽藍殿、客堂、觀音殿、玉佛殿、唸佛堂、迴向堂。西廂房爲祖師殿、地藏艘、祖堂、往生堂、延壽堂。還有左鐘樓,右鼓樓和其他佛殿與方丈樓等建築。從“雪竇寺”的變遷,它跟彌勒佛的緊密關聯,以及如今大規模的殿宇、佛堂、佛經和在佛孰界的影響,稱雪竇寺爲“彌勒道場”、全國第五大名山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