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實習心得>

大學生在《南方都市報》實習總結

實習心得 閱讀(1.65W)


大學生在《南方都市報》實習總結

綜述:
來南方都市報實習能夠成行並圓滿結束真的很高興很幸運。深知此行機會的來之不易自己非常認真,從在學校的務實準備到來深圳後奔跑的每一天。不言優秀但是我肯定是最認真積極肯幹的。三十多篇報道也印證了這一點。剛到報社我就記下了突發新聞排班。一有老師出去採訪我就會主動要求去,並且很好的協助老師採訪而後回報社認真自覺地完成稿件的寫作。這些天幾乎跟遍了所有的老師,劉延春老師更是戲稱我爲“深圳新聞部的資深實習生”。儘管住處離報社比較遠一趟要花一個多小時,我還是堅持做到每天都是最早到報社的那一撥,也是最遲離開的那一撥。習慣了早早的趕公交,披星戴月的進地鐵站。
在深圳新聞部做的主要是突發新聞社會新聞的採寫。因爲突發新聞事情比較多,而且有很多采訪機會。夏日裏接到報料後就要迅速趕到事發現場,在最短的時間裏瞭解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件,找到新聞點,然後回報社完成文字寫作。豐雷老師坦言“突發是最考驗人鍛鍊人的”。
除去週末三十個多日子裏,充實甚至可以說是勞頓的新聞採寫實戰就要落下帷幕。奔跑的勞累,炙熱的陽光沒有阻擋我追溯新聞真相的熱情。也沒有消蝕我對新聞採寫的思考和感悟。

實戰感悟篇
新聞的生命在於新鮮和真實。南都,作爲一支卓越的新聞團隊。對新聞新鮮和真實的追求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爲日報,又是做“突發新聞”,爭分奪秒是名副其實的。每個人都像拉滿的弓。呼叫中心的忙碌,由領導來調度司機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點。7月8日傍晚我正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報社,有報料稱北環發生車禍恰逢下班高峯造成嚴重堵塞甚至封路。陳樂偉老師去通知司機,告訴我下一樓大廳等。趕下去一樓卻發現手機忘在辦公室了,跑回四樓再下來打電話給陳老師。他已經上車在路上了。他說,我下次一定帶你出去。第二天這則新聞----《跟警車賽跑 泥頭車狂飆側翻司機四指齊斷》登了一版。雖然只是失去一個採訪的機會,這件事還是讓我十分懊悔,這種親歷經驗讓我很深刻的感受到實效性及時之於新聞的意義。此後每天我一到報社就做好出去採訪的準備,甚至採訪本和筆裝在口袋裏隨身帶。老師在課上苦口婆心津津樂道的肯尼迪遇刺案總是要被我們當做一個誇張的笑談而已。現在認真思考這個案例。其實每個記者每家新聞傳媒機構都在爲新聞的及時新鮮奔走努力。因爲它意味着新聞的生命,意味着競爭力。這是專業者的標榜和追求。當然不是每個記者都能碰上肯尼迪遇刺這樣的爆炸性新聞,但是這不影響追求新鮮及時在新聞人心中紮根,因爲這不僅僅是一次行動,而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寓於大大小小的新聞實踐中。
媒體立足的根本不可能是行政力量的彰顯,正態下只會是公信力的確立。而公信力源於媒體的優秀與專業。真實是新聞的底線,是公信力的基石。但是虛假新聞還是紛紛撓撓,特別是網絡發達的今天,信息膨脹雜亂。新聞人對於真實這一底線的堅守顯得尤爲珍貴。南方報業人秉承“有可以不說的真話,但絕不說假話”。締造了中國報業的輝煌,成爲了中國報業的先行者。南都人對於新聞真實的把關是一絲不苟,錙銖必較的。每一則見報的新聞,不論幾十字的圖聞,還是百來字的簡單消息稿,還是數百上千的深度報道都是記者們在現場充分紮實的採訪和細心認真的寫作加上編輯嚴肅負責的把關才得出的結晶。每一個報料只要被採用。記者一定要去現場,不論事情多麼簡單,不論記者能力多麼強資格多麼老,不論路途有多麼遠多麼麻煩。突發新聞車禍,跳樓等要佔很大的比重。要是沒有更有價值的信息這類新聞也就只能做成小稿。但是記者們接了料就一定會去現場的,即使是的大中午的來回要花上一兩個小時趕去鹽田,龍崗或是寶安的以個小地方。8月18日AII14深城《年輕女子跳樓亡》,事發寶安沙井來回要花兩個小時,事情很簡單沒有可展開的新聞點。我們還是直奔現場做了全面的採訪。8月6日圖聞版《快來救火啊》,8月4日AII13深城《麪包車“吻”貨櫃車 一地油污》,8月4日《食街海灘 驚現女屍》,7月16日AII19深城《女子過馬路遭小車撞死》等等事無鉅細,南都人要趕到現場,力求把事情真相最大限度的還原給讀者。7月25日A05《清理化糞池 三人慘喪命》,當時現場一片混亂都是家屬,而且他們的情緒都很激動,交流起來很費勁,我們每人在現場得到很多信息。寫稿的時候我就陷入了一個全知者的角度,試圖用描述性的語言講述現場的情況。出現很長的無消息源的部分。這是新聞報道很忌諱的。很多話我們要通過當事人知情人的嘴說出來,這可以保證真實也可以避免讓讀者覺得記者報道存在主觀判斷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採訪肯定是滯後的,記者只能通過當事人陳述多方的採訪和自己的觀察來最大限度的保證真實。保證新聞真實還要做到的一點就是採訪的多面完整,表達各方聲音而不偏頗。如醫患糾紛的報道,應該讓雙方都有足夠的表達,只表達任何一方或在文字上造成哪一面的單薄都可能導致報道與事實走遠。8月6日AII12深城《徵地補償談判僵 地鐵施工攔腰梗》,當時張俊彥老師、徐文閣老師和我在地鐵施工現場做了採訪,有社區居民和施工方的聲音。而夾在兩者中間的街道辦的聲音沒有,雖然通過電話得到了街道辦的簡單的表態,但相對於居民方面強烈的訴求來說街道辦的聲音顯得太“理性”,太虛弱。因此我們又特意去了民主街道辦宣傳部門希望負責徵地補償的相關負責人說說街道辦所做的努力。事件往往是涉及多方的,忽略任一方都是草率的,可能導致失實的。8月18日AII15深城《男子遇劫身亡 家屬怪罪醫院》,家屬找出醫院的兩條“罪狀”:以傷者沒錢掛號爲由拒絕爲其做手術延誤了最佳搶救時機,家屬得到的兩份病例存在塗改並且在診斷上明顯不一致,有篡改的嫌疑。家屬十分氣憤,把矛頭直指醫院。並且投訴到市衛生局,市衛生局剛介入沒有能夠給出處理意見和對事情本身的態度。而這時候醫院的態度顯得非常重要,無論醫院是否存在過錯,報道肯定要有院方的聲音。否則報道就淪爲了家屬的發聲器了,倘若家屬的理直氣壯被證實沒有依據的話,那就更糟了。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去對這件事進行究責。這有獨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完成,我們只有全面的表達他們的聲音,事情的原貌,進展。最後在家屬質疑的後面,我們還有“相關說法”傳達醫院和派出所的聲音。總之,我覺得報道的“平衡”不僅是操作上的,表面上的應該是一種意識。而且平衡對於報道的真實也是非常關鍵的。平衡也可以消除一些當事人的顧慮。

好新聞肯定是真實和及時新鮮的,反之卻未必成立了。這裏就存在新聞價值的問題。新聞之所以成爲新聞是記者、編輯對其價值肯定的結果。真實和新鮮只是操作上的要求,而是否操作是取決於記者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價值判斷肯定是要先於操作的,沒有價值的操作只能是做無用功。7月10日AII07深城《丟車牌趕緊找,附近竟有四塊 都不是我的!》,一篇百來字的小稿。而我當時寫了七八百字的稿子,車主報案,警方迴應等等。這顯然就是對這條新聞的價值判斷不夠。新聞價值的判斷直接關係到稿件大小,可否做追蹤等等。新聞價值的判斷直接關係到記者對稿件篇幅、深度廣度的把握。新聞判斷僅僅停留在真實性、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等等是沒法得到滿意答案的。因爲在實踐操作中這都是很模糊的特別是重要性、顯著性。社會新聞不可能都具備這些,到底做成怎樣的稿子更多的靠自己的判斷。就是要找到新聞點,說白了就是可以寫,有嚼頭的,可以質疑的,差異的點。還是7月10日AII07深城《丟車牌趕緊找,附近竟有四塊 都不是我的!》,這則小稿的新聞點在於事主找到了四塊別人的車牌,如果事主只是車牌被盜那小稿也是沒有必要做的。我們的報道總不能成爲市民的記事本吧!8月8日A06《離家千人獲補助 近日或回遷》,雖是週六版面較少還是做了一個版,其價值在於關注千餘人被轉移後生活的着落。這些的採訪有一個感覺就是涉事方越多,各方的聲音差異越大其價值就越大。
事情總在不斷變化發展,新聞事件不斷髮展就有新的信息出來。特別是對於日報,一天一報,一篇報道又不可能完成對一個重要事件的深度完整報道。追蹤報道的恰當應用就很重要了。7月25日A05《清理化糞池 三人慘喪命》,三位清糞工喪命,上百家屬事發現場討說法而沒有人出面迴應,甚至是誰僱請了三人也一度說法不一。家屬認爲附近工廠老闆應該負責,而事發後工廠已放假,也無人迴應。現場一度十分混亂。其後街道辦出面安頓了家屬。但是三人是因何喪命?事故責任的認定,這都需要時間由相關部門來完成。7月24日深夜周昌和老師趕到現場,由於事情的信息很少,只在奧一網發了一個50秒的視頻《龍崗坪地三工人清理化糞池喪生》。第二天上午又趕往龍崗坪地,25日見報的《清理化糞池 三人慘喪命》對事件做了較爲完整的報道,但是事故責任還是沒有認定,而這又是很重要,家屬最關心的。26日又對事故處理情況做了追蹤:“此次事故的責任承擔者可能就涉及這家清潔公司、小店店主、廠房房東、工廠、工業區物業管理處等多方面”。8月6日終於有了處理結果:《三人清理堵塞化糞池丟掉性命 每人獲賠30餘萬》其中“打電話僱請者被刑拘”,善後工作結束了,但是死因還是沒明確。8月7日《龍崗區公佈化糞池奪命事故初步調查結果 三人均死於硫化氫中毒》,至此整個事件從事發到家屬討說法,街道辦、安監部門介入,到調查最終給出善後處理和死因的明確。楊濤對ITAI香港上市擱淺,經營陷入困境,供應商貨款事件從6月4日《中國服裝百貨最大連鎖ITAT四面楚歌》開始做了大量的追蹤後續報道。8月7日受颱風“莫拉克”強降雨的破壞,龍崗丹竹頭社區老圍小區與嶺背小區之間的擋土牆出現裂縫,附近6棟樓中居民被緊急疏散。8日又回訪了事故處置專家組,街道辦善後安置,轉移居民。災難新聞得到了鮮活的表達。追蹤報道也是媒體策劃、媒體議程設置的結果和要求。

都說“七分採訪,三分寫”。社會新聞大部分的信息都要靠記者現場採訪獲得。採訪也是一個可以有很大操作空間的環節。豐雷老師特別提到過,在採訪的路上就應該對已經掌握的信息進行整理,想好到現場後應該採訪誰,做到對事情心中有數。不能到了現場一團亂不知道從何下手。到了現場,要迅速找到知情者,目擊者。對於“菜鳥”來說就應該多問不要去過多的考慮技巧。否則關鍵信息漏了就得不償失了。採訪中是否公開身份有時候對採訪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8月22日《防小車被盜 治安員放氣?》附近保安表示放氣者是治安員,如果屬實,這顯然是權宜之計。因此治安員的說法是很重要的,如果表明身份對於這樣尷尬的事治安員肯定會推辭。在現場一位治安員剛好從警務室出來,周昌和老師就一車主的身份和治安員向他講了相關的情況,並向他了解情況。雖然沒有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這種交流肯定是比表明身份更有效。另外,當事人、目擊者是我們接近真相的主要途徑。他們肯定不能只講我們想要的信息,可能會答非所問,重複囉嗦甚至故意迴避。而記者就要學會處理這樣的場面。禮貌、低姿態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劉勇老師爲採訪對象(一個癮君子)彎腰撿煙,老師們與受訪者愉快交談的場景歷歷在目,我也銘記在心。採訪前要作充足的準備是老生常談卻非常必要,也是不能有半點懈怠的法則。8月18日6點多我寫完稿子準備離開報社,鄧淋彥老師要我做幾個幾個電話採訪,是關於紅綠的司機和出租車對於的士運價的看法。之前我對出租車沒有了解,對深圳出租車運價更是一無所知。由於第二天要見報時間很趕,老師也沒多解釋,我也就一直半解的開始打電話採訪。一開始還應付的來,採訪了一個綠的司機和一個出租車公司的老總,第三個卻是個“刺頭”———一個紅的司機,也是運價聽證會代表之一。採訪中涉及起步價的調整,返空費的設置等等專業的問題。由於之前不瞭解儘管我很認真的去理解還是有點跟不上他的話感到很吃力。採訪完了真是如釋重負。這樣的經歷也會讓我銘記:採訪前一定要把功課做足做透,時間再緊也不能放棄這個可能事半功倍可能決定採訪成敗的環節。
社會新聞大部分都繁雜的糾紛,但是作爲一個“旁人”的南都人都是秉着讓事情向解決的方向的意願,什麼有人會唯恐天下不亂要擴大事態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在這裏是不可想象匪夷所思的。7月30日《城管清理亂擺買 小販受傷 路人用手機被誤“帶刀”遭打》,正是豐雷老師跟執法隊領導一再說明情況才促成了執法隊迅速積極展開調查並與受害人溝通。7月31日AII20深城《業務員出差期間游泳溺亡》,當時家屬很激動也缺乏理智,在炎熱的陽光下堵在工廠門口一上午,體弱年老的都中暑了。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協調,但是家屬還是堅持。李朝紅老師反覆跟家屬說,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找個陰涼的地方好好協商。南都人的人文關懷彰顯了報人的良知,也感染着我。
至於在行文上,張俊彥老師常提到的就是要保證細節的準確、到位。消息頭、事情的基本情況等等。價值大一些的稿要找到新聞點,通過採訪掌握足夠事實,一定要理清頭緒,說什麼不說什麼,什麼做大什麼一筆帶過,什麼時候要用背景材料??????總之,要明確見報的稿子就是新聞產品是要賣錢的。要對讀者、廣告商負責,不象自己寫心情隨筆可以隨心所欲。
結語
三十多天的奔跑,學到了什麼不能物化,更多的是一種耳濡目染的薰陶,是一次難得的體驗。有時候一天跑三四條新聞,很累也很享受。每個老師從陌生到熟悉都留下了很難忘的記憶。自己坐公交單獨去蓮花山採訪市民觀看日全食的新聞,火車站牛皮癬的情況。??????一次次的採訪,點滴的收穫與成長。對於新聞報道操作的細節我還要不斷地學習。感謝南都和深圳新聞部的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