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悠悠故鄉情作文

優秀作文 閱讀(1.67W)
悠悠故鄉情

悠悠故鄉情作文

(一)

記憶中的故鄉,是淒冷、荒涼、山窮水瘦;是貧窮、落後、苦難和沉重。故鄉,是生命初始鋪就的人生底色,是拓印在生命裏、流動在血液裏的背景音符。

85年前,姥姥做好了午飯,左等右等不見下地幹活的姥爺回家,姥姥顛着一雙小腳,瘋了一樣到處尋找,有人說看見姥爺在自家地裏摘了半口袋桃子揹着走了。半年後,姥姥接到姥爺寄來的家書,告知他在大連安頓下,不用惦念。家人才知道姥爺不堪忍受大家庭的紛擾和貧窮,用半口袋桃子作爲口糧逃離了故鄉。

最初,姥爺在大連販賣鮮魚,到了冬天,滿把都是冰渣子,沒白沒夜地奔波了幾年,在大連桃園街上置下一處房產,回老家接家眷到大連生活。其時,棲霞到煙臺一個星期發一班客車,一票難求,姥爺僱用一輛小推車一邊坐着姥姥,一邊坐着年幼的母親和包裹。姥爺跟在小推車的後面步行到煙臺碼頭乘船。在姥爺的勤奮操勞下,母親在孃家的日子確實富足過,爲此,母親在父親面前頗有些優越感和自豪。

爺爺弟兄六人,人多地少日子實在難熬,便分散出去討生活。六人當中,有一個挑着擔子走街串巷成了賣貨郞,有兩個闖了關東,其中一個闖了海參崴,一個闖到了日本謀生。這個闖到日本的爺爺外出了三年,走的時候穿的這件棉襖,回來時還是這件破棉襖。老奶奶抱着風雪歸來的兒子泣不成聲,這個爺爺卻興致勃勃地從破棉襖往外掏錢,邊掏邊安慰老奶奶:不是做不起件棉襖,這樣是爲了路上免遭路匪黑手。

在衆爺爺勤扒苦做下,日子逐漸滋潤些,買了土地,僱了長工,開了粉坊和油坊。那個挑着擔子的爺爺,依舊走街串巷吆喝他的小生意。透過歷史的雲煙,我依稀聽到那位爺爺拉長嗓子的悠悠長調。

小時候,常常聽母親祥林嫂般地嘮叨:上一輩子人傻呀,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掙點錢就買地,土改時根據人均畝數劃成份。爲了讓長工多幹活,主人往往沒有長工吃得好。變革的風雲席捲了一個時代,有誰知道,每個屋檐下有多少不被外人知道的悲歡故事無處訴說呢。

我們這一代沒有享受到祖輩用血汗創下的基業,卻揹負上了成分這掛沉重的枷鎖。

大哥,從小異常聰慧,學習非常好,在校一直屬於尖子生,又寫得一手好字,深受校長和老師的器重和喜愛,母親看着她的兒子帥氣、精神、刻苦、上進,總認爲大哥應該是國家棟樑之才,再苦再累的日子,母親也就有了盼頭。當母親知道大哥這屆學生不是考大學,是推薦貧下中家子女上大學,母親的世界天塌地陷,這是國家政策,任憑孫連珍校長在我們村書記家裏苦苦哀求了一個上午。任憑母親天天瘋了般逼着父親,讓其以自己爲國家流過血的傷殘軍人的身份,找縣委書記和縣政府。

母親常常起五更爬半夜,刮淨麪缸爲父親烙火燒,讓父親天一亮就往20裏外的縣城趕。天黑了,父親回來說找過了,人家說不行,每每如此。後來得知,老實巴交的父親畏難,每次都是躲在山後躺一天,天黑後回家騙母親說找過了。

母親爲大哥上大學這件事,急得上樹跳井,我和小哥哥害怕母親尋了短見,常常跟在失魂落魄邊走邊哭的母親後邊。此後,母親每路過高等學府就哭個不停,她始終認爲大哥就應該在這樣的學校裏讀書。

母親將大哥前程盡毀的責任,全部歸究於父親的無能,把她的無望、痛苦和憤怒全部發泄給沉默寡言的父親。從小聲嘟囔到大聲責罵,讓貧窮的日子更加暗無天日。

父親從一個瘦弱的學生,直接進入了保家衛國的戰場上,曾兩次受傷,右手腕被炮彈炸斷了,僅剩皮肉相連,醫生要給父親截肢,我年僅十八歲的父親嚎啕大哭,堅決不同意醫生的方案,無奈只能皺皺巴巴縫上,生活勉強自理,定爲甲級二等殘廢軍人。

在貧窮的年代裏,我們村更是全公社收入最低的一個窮村,十分勞力年底決算,每天均拉0.18元,其時買包火柴需0.2元,拼死拼活幹一天買不上一包火柴。我聰慧好學的哥哥們全部窩在了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爲了多掙點錢蓋房子娶媳婦,哥哥們點上油燈,在木匠三哥的指導下,哥哥們幹到半夜,做椅子、鍋蓋、坑桌、圈盤等到集市上售賣。被政府定性爲發家致富的典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典型,公社裏的廣播天天點名批評。開會時村幹部和民兵企圖捆綁哥哥進行批鬥,遭到哥哥們的奮力反抗。父親連夜找到縣政府,幸虧縣政府打電話阻止了村裏人的不法行爲。這是爲什麼呢?我們一家人死活解不開這個死扣。

父親瘦高、文弱,一輩子像個書生,從不敢得罪人,按俗成過年過節,或是家裏來了客人,都要請上書記隊長陪酒吃飯。

爲什麼人生道路那麼多邁不出跨不過的溝溝坎坎?鄰居二奶奶深夜向母親道出實情。原來,祖父兄弟六人,三家有男丁,三家沒男丁,經族人和老爺爺商量,決定有男丁的一家過繼一個兒子到沒有男丁的家。這樣家家有香火繼承,祖父行六,生有父親叔叔兩人,把父親過繼給了三爺爺,就等於一人頂了一家的家產。其他兒子多的爺爺覺得不公平,就此埋下了禍根。

曾祖父和族人安排決定的家務、看似公平,卻想不到讓仇恨延續到子孫後代,等堂哥當上書記後,我們家的日子更難過了。受盡屈辱的大哥走上了祖輩的老路,背上母親準備的乾糧闖關東去了,成了那個時代的一個盲流,學習永遠第一名的學霸大哥無處存身,最後在大興安嶺以撿木耳爲生,成爲母親一輩子無法釋懷的恥辱。

爲了生產隊每天補助0.3元錢,父親給二哥買了一輛加重小推車,讓二哥去外地搞副業,收入交給生產隊,生產隊給工分外加補助。二哥背了一口袋玉米麪餅子,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上離開了家門,當他的身影在雪霧裏漸漸模糊的時候,我看到母親淚如雨下。二哥像囚徒一樣在副業隊裏幹最累的活,同時受到同爲天涯淪落人的同伴們的欺負,度過了二哥青春最美好的年華。

有一年政府來村裏調查,說像父親這樣級別的殘廢軍人,子女只要符合年齡要求,均可安排工作,轉城市戶口,我們兄妹又因爲超齡,沒有享受到黨的陽光雨露。父親用他的鮮血換來的撫卹金,餵養了他的後代,餵養了貧瘠的歲月。父親從未動用一分錢撫卹金爲自己補養過身體,沉默寡言的父親也從來未對家人說起過,他的胳膊和手腕因爲受傷,陰雨天就會發麻、痠痛,也從未對我們子女提出任何要求。父親就在這種苦不堪言的環境下,像罪人一樣度過了他漫長的一生。

我相信,陽光一定普照過大地,也燦爛過棲霞的山山水水和平民百姓的日子。而我從未感受到陽光和溫暖。爲此,自小便有了逃離家園和故土的迫切願望。

(二)

歲月無情,恍惚間,離開家鄉已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個春秋滄桑了一代人多少絢爛的夢想!父母已蒼老到幾乎忘卻了他們歷經的苦難,看着孫子孫女一一考上了大學。學習工作在各大城市和國外,母親終於綻開了愁苦幾近一生的面容,露出了溫和的笑容。父母,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活了近一個世紀,以一個農民的身份感受到了歲月變遷和時代風雲。

一個秋雨綿綿不絕的夜晚,我讀到一本部隊作家李延國寫的《中國農民大趨勢》,在他的序言裏記述了這樣一件事情,在講究成分的年代裏,他在部隊服役,常有老家來人來信到部隊外調,這讓他非常緊張,害怕影響到他的前途。他寫到:家鄉人讓我時時刻刻膽顫心驚,而我對故鄉卻一往情深。

讀到這裏,我已是淚流滿面,多少年來不知道對故鄉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被李延國這位部隊作家寫得如此清晰、明白。原來,不管家鄉曾經給予你的是什麼,一顆熱愛家鄉的心亙古不變。

(三)

接到棲霞政府簽發的邀請涵,恰逢金秋十月,頓時覺得整個世界都明亮起來,漂泊的心一下子有了歸屬感。原來,位居北方山城的棲霞,一直沒有忘記她浪跡天涯的兒女,我們的根基在棲霞。燈紅酒綠的浮華後,夢牽魂繞的依然是我們苦難深重的故鄉啊!

十月十九日,我起了一個大早,開上先生爲我清洗過的新車,飛奔故鄉。如煙垂柳下的長春湖,晨霧迷朦,恍若置身空靈詩意的江南水鄉。

棲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這次蘋果節期間舉辦的棲霞籍藝術家採風活動,安排市宣傳部、文聯、文旅局、作協、圖書館等部門及領導陣容負責接待陪同,盛情款待,事無鉅細十分周到。

歡迎晚宴安排在棲霞有名的東盛賓館,推出藝術作品級的蘋果宴,令人目不暇接,邊欣賞邊品嚐。宣傳部、文聯、作協、圖書館、文旅局都是家鄉人,說着暖人的家鄉話,大部分領導雖初次見面,卻沒有一點陌生感,暢談家鄉的變化,展望美好的未來,我們度過了一段終生難忘的時光。

十月二十日,我們用過豐盛的早餐,同乘一輛車,一路歡歌笑語,吃着家鄉甘甜的蘋果,賞窗外晚秋的景色,去參觀全國新農村發展的典型——衣家村和復興村。

棲霞,地屬膠東屋脊,深秋時節,漫山遍野都被極具經濟價值紅彤彤的蘋果盡染,一掃往日荒涼、蕭瑟之印記。我猛然想起在老家流傳的一段笑話:解放初,村裏來了一位上級派來的幹部,開大會時他說:“將來我們這裏就是花果山,飯後每人都能吃一個大蘋果。”會後,倔強的二爺爺邊走邊氣呼呼地說:“吃個大蘋果,吃個驢屎蛋吧,還吃個大蘋果。”當時誰也不相信未來會像幹部描繪的那樣,飯後一個蘋果成爲了現實。

年少時的一次嚴重高燒,幾天昏睡沒吃東西把父母嚇壞了,醒來母親問我想吃什麼?我口乾舌燥想吃蘋果,母親立即讓父親上縣城去買。父親跑遍了縣城也沒有買到,聽人說煙臺可能有賣,父親連忙坐車到煙臺,果然買回半提包小孩拳頭大小,皺皺巴巴的蘋果。時值春季,已經乾枯的蘋果是我記憶中吃到最甘甜的水果,以至於事過經年仍記憶猶深。

大山深處的衣家村,一個缺水無路不足50戶荒蕪之地,在衣元良書記的帶領下,全村人不拿一分錢,以出工券作爲入股農業合作社的方式,開山劈石、修路架橋、把荒山野嶺毫無生機的荒村,修建成水墨畫般的美麗。看層層梯田,觀五彩斑斕的秋色,賞山頂上湖一樣清澈的蓄水池等絕美景色,令大家久久不願離開。我矗立在山頂,心潮澎湃,難以平靜,如果我百年前的祖先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他們還願飄洋過海、外出求生嗎?如果人生真有輪迴,他們是否已魂歸故鄉,又開始了新一輪幸福的人生了呢?

復興村,藏在大山皺褶深處,全村不足30戶,當初居住的幾戶人家,是來大山深處耕種幾畝薄地,解放後組建的一個袖珍村。馬玉軍書記介紹,窮山僻壤幾乎與世隔絕,靠全村人的齊心協力,不計報酬幹出來的,村裏沒有錢,搞基礎建設時村主任從自己廠子裏拿資金。村莊,歷經70多年的風雨,才發展成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衣家村和復興村裏的村容村貌,美若蘇州園林,身爲北方漢子的馬書記和衣書記,在改變貧窮落後的規劃上,何以用心細緻而良苦,把北方荒漠的小山村,建成蘇州園林式的美麗鄉村,令人羨慕不已,成爲全國學習參觀旅遊的聖地的呢?其中付出的意志和汗水都隱藏在美麗家園一磚一石上,隱藏在他們幾代人崢嶸的歲月裏。

十月二十日,北方已是深秋季節,陽光燦爛,微風輕拂,宛如溫暖的五月天,這不僅僅是因爲天氣清和的自然感受,一定還有着棲霞人民給予我們的禮遇和溫暖所致。

下午,我們乘車去方山腳下參觀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的千畝蘋果園。英氣逼人的董事長張朋義,陪同我們參觀了他一手締造全部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蘋果基地。這些喝着牛奶、聽着音樂長大的蘋果,笑盈盈的掛滿了枝頭,高貴成名門千金。

我突然萌發了一個心願,可不可以在公司裏增加一個項目,把久負盛名的棲霞蘋果銷往世界各地?也算身在異鄉爲異客的遊子,爲繁榮故鄉棲霞經濟出了一份力呢。

夜幕降臨,城裏已是萬家燈火,在酒店爲我們舉行送別晚宴的是一位分管文化、年僅32歲美麗又文雅的副市長。她一張清純的笑臉讓我們一天的疲憊一掃而光。

故鄉,我拿什麼還報你的熱情和厚愛,纔不負故鄉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