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散文:施予的人生是不平凡的作文

優秀作文 閱讀(9.11K)
散文:施予的人生是不平凡的

散文:施予的人生是不平凡的作文

到德國的印象是路旁、鄉村、街市以及每一個窗臺開出的燦爛的花、滿目的花,襯着碧藍的天空,襯着碧綠的草地,日爾曼的穩重、自律和對美的追求在這一片燦爛的花中融化開來。

在廣州,我們也是在花中,甚至我生活的這個城市就叫做「花城」,只是爲什麼感受不到德國的這種味道、這樣的燦爛和寧靜?方敏帶我去看她在中山設計的東盛花園,在整個小區讓一樓鏤空,種上綠草和鮮花。她給我介紹她的設計理念:你一進小區,一眼就可以毫無遮攔地看到整個空間,看到整個綠地與花叢。當我站在小區的前門,望過去的時候,猛然明白,當鮮花變成是爲別人展示的時候,你纔會感到賞心悅目。

我們養花的習慣是放在自家的庭院中、自家的窗裏面。德國的花是在窗臺之外,是在街市上、行人中。這是否只是生活習慣或者生活環境的不同而已?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想到《相約星期二》中的莫里教授,他在用生命上的最後一堂課中一遍遍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人,並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爲。

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產生一種愛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因爲我們的文化中很大一部分並沒有給予你這種東西。

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給予他們你應該給予的東西。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造。

問題的關鍵是:施予

當花置於窗外,那是一種施予,讓美成爲路人的標識,養花的人心裏想的是別人,想的是傳遞燦爛和笑容;當花置於窗內,那是一種佔有,讓美成爲個人的標識,養花的人心裏想的是自己,想的是孤芳自賞和自憐。

有時我們會覺得人們不夠寬容,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人們不能夠理解,有時候我們又覺得沒有分享的快樂,有的只是距離、埋怨、防護和自我保護。當生活陷入這樣的境地,人們進入了一種怪圈,怎麼也無法拔出來。更有甚者,當相愛的人不再相愛的時候,竟有人會走到傷殘的歧途,而用「愛」掩蓋了自私的慾望。所有的這一切,應該說都源於一個原因:不能施予,只能佔有。

可是當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夠放開「我」,而成就「別人」的時候,你又怎麼能夠成就你自己?若是說,我們應該集中力量做一件主要的事,現在就是時候了,這件事就是:放下「我」,學會施予。

今天的社會,從整體來說,是在衰退,是在默然,而不信任的潮流和世俗化、物慾化的力量,如狂風、如巨浪,越來越大。這一切都來源於人自身的慾望,所謂「使人隨我欲」正是這一切的註腳。因此現在應該是放下「我」的時候了,我們應該記住的和我們應該傾全力去進行的,只有一件事:施予。

施予,源於「有所爲的自我」,具體的表現則是服務、分享和尊重。施予不求回報,因爲它本身就是一種報酬。因此在不抱任何期望、奉獻自己的時候,才能給予別人幫助;在助人的過程中,更可讓我們發揮己長,瞭解自己的潛力,利人利己。

施予的人生是不平凡的。主動的奉獻,使人超越責任和期許的壓力,徹底實踐生命的目標,而生命的目標透過施予行爲生出力量。總是爲聖雄甘地感動,總是爲南丁格爾感動,總是爲雷鋒感動,爲什麼他們使我們感動?我們感動的是他們不平凡的生命。感動之餘,應該確信,正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自己的生活享受,而是自己能夠給予什麼,就是這份希望,希望生命多一份意義、一份肯定和一份喜悅,才造就了這許多不平凡的生命。

只要你肯投入,你就能夠施予。喜歡全身心的投入,就是說,不管你做什麼,你應該真正和他們(人和事)在一起。當講課的時候,就盡全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課程的內容上,不會去想自己的容貌、自己的動作、自己的語氣,只是投入到課程中,在和學生說話的時候,想的只有學生,最後,得到什麼?得到了做老師的價值。明峯寫道:

「憑心而論,課上講授的並不是高深的理論,也沒有討論敏感前沿的問題。他們不要學分,不要休息,甚至逃課,或者離開工作,早早來到華南理工悶熱的課室裏佔下座位,一連兩天,如此辛苦,他們得到了一些什麼收穫呢?學生們得到了什麼呢?

他們聽到的是溫情,是勸導,是對以後人生的提醒與忠告,是很多獨特精準的創見,是在這煩囂城市中的一縷梵音,他們看到的是作爲人的那種真正不朽的美麗,他們感受的是人間最純最真的感情。這是一種智慧的感情傳遞,這是一種優雅的情感交流,這是一個教師所能達到的一個極端(還有另一個極端是因權威與尊敬產生的。也許二者我們可以稱之爲敬愛和親愛的區別吧)。

座無虛席的課室,門口擁擠的耳朵,還有偶爾爭執座位的微紅眼睛,久久不肯停息的掌聲,一而再、再而三的鮮花,追到樓外車旁獻上精緻禮物的手足無措——說明了一切,見證了一個教師所能享有的輝煌。」

其實,沒有學生又哪裏會有做老師的感受呢!想起《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那一聲「美」的慨嘆,纔是美的真正含義。

德國街市、窗臺外的燦爛的鮮花,裝點了日爾曼文化的包容、尊貴、理性,也祈願廣州的「花城」綻放着施予的芳香,不是「室雅何須大」的感受,而是花香滿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