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春天裏的木棉花作文

優秀作文 閱讀(1.34W)
春天裏的木棉花

春天裏的木棉花作文

文/劉仁普

在東莞,有一種樹叫做木棉樹;有一種花叫做木棉花。顧名思義,木棉花就是木棉樹上開的花。每年春天,元宵佳節前後,木棉花在各鎮街道就隨處可見了。如果你乘車經過,到處可見路道兩邊的木棉花會向你迎面撲來,它們火紅熱烈的顏色給莞邑大地增添了無限色彩。

當然,木棉花並非只對東莞情有獨鍾,凡是適合它的土壤、氣候、溫度、溼度,人們都可以見到,很多城市還把木棉花稱爲自己城市的市花。俗話說:“花有同名,各有色味。”所以,東莞的木棉花,當然只屬於東莞味道了。

人們習慣性地將木棉花稱爲“英雄花”,特別是在廣州(木棉花也是廣州的市花),提到木棉花,人們都會稱它是英雄花,因爲廣州就是一座英雄城。當然,這種稱謂或許是根據它的顏色、形狀、長勢來形象喻指的。木棉花的顏色一般都是紅色或者橙紅色,是一種先開花後長葉的錦葵目木棉科植物。花朵開放時,無任何綠葉扶持,一直要等到花謝後樹枝纔會長出新葉來。木棉花的花瓣分爲五瓣,每一瓣都是橢圓形,向外彎曲,邊緣處往裏面卷,兩面都有柔軟的毛,花朵緊緊圍繞頂端的花蕊,朵朵相依,花蕊昂首挺胸,簇擁在木棉樹的枝頭。明末清初時期的廣東番禺著名學者、詩人屈大鈞有詩云:“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說明了木棉花開放時的偉岸和壯觀,顏色如朝霞一樣鮮紅。木棉花的這種紅並非是胭脂式的媚俗紅,而是像英雄的鮮血染在整個樹梢上。從個人的觀賞感覺上來說,木棉花看上去風骨依然,欣賞它,猶如在欣賞英雄風塵僕僕的樣子。所以人們看待木棉花,更偏重男性些。

木棉花除了可供人們觀賞外,還具有食用價值和藥物價值。人們可以用它來熬粥、煲湯,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抗氧化和防衰老等等很多作用,但是木棉花是不能亂吃亂用的,必須要遵循它的科學用法。

在我上班的路上,就有那麼一棵木棉樹,大約有十五、六米高,碗口那麼大。每年春天開花季節,只要我上班、下班經過,都會在那裏停留幾分鐘,靜下心來看看木棉花的樣子。這些年在東莞打工,隨着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消磨,上、下班喜歡上了獨來獨往,一個人走在路上,那種安靜和孤獨,感覺更像生活的樣子。路經看花,已經有好幾年了,我從未告訴過任何人,算是一個不必言說的祕密吧!而木棉花開時在木棉樹下的停留,彷彿成了一種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仰望觀看木棉花,似有花開無聲我有聲之感,思維總是浮想聯翩。兩年前,我曾草寫過一首《春天,木棉花又開》的詩歌,輪廓的生成和形象的延展就是由這一樹木棉花鋪成的,那時我是把它看成女性的(其實,任何一種事物都是相對而非絕對,對與錯,只是理解和角度不同罷了)。所以,在這裏,東莞春天裏的木棉花於我而言是有濃厚的感情的。

在莞邑大地上,我認爲能與東莞市花(白玉蘭)媲美的當數這木棉花了,前者花朵純白向上怒放,隱喻它引領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奮發圖強,一種積極前進的進取精神;後者花朵火紅向上綻開,看上去有着英雄猶存的風骨,兩花裝扮這座城市,給南國風度增添了別樣風采。

觀花、賞花,與雅相稱,雅從何來?詩中自帶。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關木棉花的詩詞不盡其數,在我看到的就有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符林》“老鴉銜肉紙飛灰,萬里家山安在哉。蒼耳林中太白過,鹿門山下德公回。管寧投老終歸去,王式當年本不來。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二月一日雨寒》五首之一:“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南宋詩人劉克莊的《潮惠道中》“春深絕不見妍華,極目黃茅際白沙。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和上面提到的明末清初廣東番禺詩人屈大鈞的《木棉花》“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參天古幹爭盤拿,花時無葉何紛葩!白綴枝枝蝴蝶繭,紅燒朵朵芙蓉砂。”另外,白居易、李商隱、陳恭尹等等著名詩人都曾以不同的詩作方式對木棉花詩頌過。這些古代詩人的詩作雖然與東莞春天裏的木棉花其時其境不盡相同,但是在詩中都能看到這種花的壯觀,美麗如霞,春色盡在花之風骨。

有時候,當我站在木棉樹下仰望看花時,我會不時想起東坡先生,他看木棉花開花落,是在自己貶居之地(海南儋州),暮年被貶,遠離京都萬里,心中落寞,是否今生還有歸還?《符林》這首詩有個詩序:“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日上冢。手攜一瓢酒,尋諸生皆出矣,獨老符秀才在,因與飲至醉。”在這裏能看到,此時正是巳日上冢,朋友們都上冢去了,只有老秀才符林在,於是把酒言歡直至醉意,方作此詩。詩中木棉花落顯然不是正面寫木棉花,而是表人心情。與之相比,作爲俗人的我,沒有如他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人生,更沒有他才華橫溢、官宦生涯之經歷,每日只爲養家餬口奔波而已,生活如湖平靜,有時起浪,也只不過微浪輕起,所以註定一生碌碌無爲。但是,在這裏,東莞給了我衣食住行用,雖然只是寄居,但也足了,過高了,也是力所不能及的事。

就在今天早晨,我上班再次路過東莞春天裏的這一樹木棉花,仰望它時,我發現我的心在往裏縮,一直在縮,縮到工業園區,縮到工廠,縮到上班的地方,最後縮到了一臺機器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