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熱門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示例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9.66K)

《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值得每一位一線教師學習,可以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問題,慢慢探索發現,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熱門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示例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

這幾天讀了日本教育學佐藤學博士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爲佐藤學博士的平易、務實的研究態度所感動,爲他的喝彩,爲他對教學中的形式主義的鞭辟入裏的批判所震動。以下是我的一些讀後感。

很早以前就聽過佐藤學教授的大名,但對他的書就是沒有閱讀的慾望,總是以爲一名外國教授,又是專門搞教育學理論研究的權威,寫出來的著作會不會是超現代的,自己看得懂嗎?這次因爲閱讀任務,帶着疑問讀完這本書以後,不禁爲佐教授的研究態度深深折服,“務實、堅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對他研究態度的印象。他作爲日本名牌大學的名教授,對行動研究從不馬虎,也不搞形式化、表面化。作爲付諸行動的研究者,他走訪了全日本各地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和養護學校,與教師共同嘗試從內部對各類學習班和學校進行改革,就如他書上說的“一直在積極推進這一“靜悄悄的革命”,“每週去各地的學校訪問、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和養護學校等,看過數不清的教室,在各個教室裏觀摩,近20年來一直如此”,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20年來他一直堅持做着行動研究,摒棄形式化、表面化的作法,深入學校,與校長和老師們一起研討改革中的種種問題,用強有力的事實來支撐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堅持實事求是,認爲丟開一切抽象的語言,真實交流自己所感受的,會得到意想不到收穫,認爲“無論什麼樣的學生的發言或行動,都有他自身的邏輯世界”,爲此他發現“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着完全相同的氣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問題”,他爲自己最初5年的行動研究的力不從心,充滿着自責和自厭的情緒,但通過20年來的堅持,他認爲“作爲一個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從書本中學到的東西固然重要,但作爲一個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還是從教學實踐和現實中學習,像能夠讀懂書本一樣讀懂課堂裏的現實”。

佐教授還對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現象、問題和案例進行深刻分析,如在“談到創造相互學習的教室——息息相通”中,認爲“與學生息息相通是組織相互學習的教師的基本功”,在案例中,他敘述着一個“浦公英學習”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師是一名代課教師,原田老師是一位能夠與學生產生絕妙感覺的教師,但原田老師拒絕“齊步走”,終於選擇與學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會失業也不管了”的決定,原田老師和學生一起經歷“浦公英學習”,但當原田老師代課期滿以後,沒等浦公英開花,全被校長拔掉了,佐教授爲之可惜,深深嘆息“這些浦公英不是雜草,而是學生、家長和原田老師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結晶啊”,批判當前教育沒有創造相互學習的教室,缺乏能夠發展與學生交往的教師。

反思:對比之下,我在爲佐教授的研究態度所感動之餘,也重新審視自己,儘管自己做課題研究有7年多了,在這幾年中儘管一直堅持着,但感覺還是不夠深入,有時也會因爲自己的侷限而感到不安,但很快地用一些困難爲藉口就放棄繼續的念頭,平時對自己所帶的實驗班離成爲潤澤的教室還有一定的距離,在課堂上沒有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去面對每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2

這幾天,匆匆讀完日本佐藤學的教育專著《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頗有感觸。掩卷閉目,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個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首先,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某次研究會上,老師們討論某國小五年級語文課錄像的事情,老師上課,一個環節接着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結束了,都會有一種焦慮:“下一步怎麼辦?”因此,老師只想聽到學生的意見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授課者雖然“嗯、嗯”地點頭、熱心地傾聽着學生的發言,但是發言的學生卻不覺得老師已經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傾聽的老師與其說是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還不如說在學生說話之前,對怎樣理解其發言,就已經胸有主見了。

多數老師只注意自己教學的進度,並沒有去想準確地“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因此,說授課過程中學生的“投球”紛紛落地的確不爲過……不擅長接球的教師,應當專心一意地正面直對學生,去接住他們的每一個球,重視他們的每一個球,而不要以爲只有按自己的教學計劃上課纔是上課。

傾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鳴。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總是被“下一步怎麼辦”的觀念束縛着的話,那是不可能產生“欣賞”、“體味”的“傾聽方式”和“理解方式”的。讀了這個故事,彷彿打開一扇窗,我眼前變得敞亮起來。文中所講的故事,不也是當老師的我們容易犯的毛病嗎?心中往往想着上課的進度,沒有傾聽學生真正的心理想法,無疑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效果。學生感到難的地方,需要老師放慢腳步,進行指導突破;學生感到容易的地方,可以快速推進;學會傾聽,從學情出發,師生關係會更融洽,也就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在交往中學習。佐藤學指出: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後的社會中,從異質的他人那裏學習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學習的本質是在老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的活動。在教室裏正是要構築這樣一種關係:即學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長的關係,而展開這種能觸發與支持這一關係的教學的人就是教師。現在的問題是:“兒童不關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進的關係非常淡漠,而大人與兒童的關係也單方面侷限在‘教育熱心’上。”

應當以在教室裏構築一種新型的關係爲出發點,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相互探究,相互交流,“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用作品表現出來與同伴共享、相互欣賞的活動的學習。毫無疑問,這方面是欠缺的。我們似乎更重視自我的學習,強調個體的努力,而缺少交往與合作,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等。今天,團隊合作已經非常重要,如果學校不重視,那麼將來步入社會,自然也就不會懂得與人交往,更談不上合作。單打獨鬥怎能拼得過一個團隊的力量呢?因此,要創設任務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開展綜合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雖然組織上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對於學生的素質提升,對於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相互開放教室。佐藤學提出讓所有教師能在同事面前公開授課,這是改革的第一步。然而在學校裏,要想讓所有教師一個不漏地公開授課卻又意想不到的困難。同時詳細分析了原因,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別人指手畫腳。“我不會對別人的事說長道短,同樣地,也不希望比人來干預我的工作。”這種“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支配着學校內的人事關係。教師文化中也存在問題,每個教師都不願意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工作。因爲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着,當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別人百分之百的肯定。

相互開放教室,一年內,讓所有的教師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把許多陋習,如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卻無所顧忌地批評別人的陋習;沒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只知道按上邊的指示行動的陋習;不願被別人在背後指點,用堅實的盔甲把自己嚴密地包裹起來的陋習;只認可自己的行爲方式,不肯向別的老師虛心學習的陋習……清除乾淨。

研討的焦點應針對授課中的“困難”和“樂趣”所在,大家共同來分享,相互討論這節課哪裏有意思、哪裏比較困難、學生有哪些表現,這樣的教學研討纔是每位老師所期待的。

我想:其實,這是在構建一個學習共同體,憑藉課堂這一陣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此外,書中提到“教師與家長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等都是很有見解的。靜悄悄的革命,從改變課堂開始,既要靠校長大力推進,也需要每位老師的積極改變。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3

我讀了《靜悄悄的革命》,感觸很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佐藤學先生的著作。在書中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國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可稱之爲“靜悄悄的革命”。

事實上,在我國,“靜悄悄的革命”也在進行之中。作爲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音樂教師,該如何理性地投入到這場革命中,或許我們能從本書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啓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營造傾聽的教室。

要“讓教室裏的學習成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的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注的學習”,作爲教師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那麼首先老師就得學會傾聽,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其實,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仔細的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遠比前者重要。就像佐藤先生說的,“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能力。只有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後,課堂的語言纔會表現得豐富起來”。在以往的課堂中,我也會經常責怪我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有所欠缺,當學生不聽講時,也會責怪學生不認真,而對於自己的反思卻很少。

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和無聲的語言,在對話的過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感去與學生的身體動作和起伏作情感共振,只有在這種教室氛圍中學習的學生纔會是幸福的。佐藤先生對此有過精彩的比喻,他把傾聽學生的發言就比作和學生玩棒球投球遊戲,如果能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的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學生投得不好,你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他以後就會興奮得投出更好的球來。

而我們平時爲了教學進度等原因,不去想準確的“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他們當讓會沮喪,甚至不願投球。所以,我們只有認真的面對學生,接好每一球,重視每一個球,傾聽他們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對他們的發言產生敏感的反應,用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纔會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裏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才能和老師產生很好的互動,建立相互學習的關係。

讀了這本書後,充分體會到了要學會傾聽,培養傾聽能力的重要性,讓我們也開始在學校裏開始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