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精選熱門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4W)

《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包含了許多鮮明的觀點,也包含了許多案例的分析,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習熱情,你會寫相關的讀後感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精選熱門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精選熱門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

《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寫的,是中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季湄翻譯的。

本書主要講了對許多教學實例進行剖析和論述,針對學校實際案例進行剖析,讓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這本書是一首唱給老師們創意的,創造的實踐讚歌;是給每個學生學習的尊嚴支架。

就《教室裏的風景》這一章節來說,其中第四個問題應對教師本身的語言中提到的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我國語文“雙基”教學中,應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展開教學。教師應具備基本的能力,從“聽”開始,而我們聽的是學生表達是否完整,關注的是答案是否正確。而忽略書中提到的“理解方式”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複雜想法,應站在欣賞體味學生髮言的立場,傾聽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這種傾聽方式不是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鳴。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重要意義。而我常常會在課堂中想着下一個問題,該怎麼辦?這樣就很難產生“欣賞體味”的傾聽方式和“理解方式”,回顧課堂中的案例:一次我在上整體識字課時,學生介紹識字方法時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五分鐘的交流討論時間到了,我因爲還有教學任務,於是立即截止,而在學生a說他的識字方法是按結構進歸類識字。我只是說:“這也是一種方法,大家努力思考,向他學習”。如果當時這樣做:我嘴角上揚,臉上掛着微笑,眼神投去讚許的目光,伸出大拇指,相信學生的自信心會加倍同感共鳴,更是無庸贅言。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說話時學習主人得到別人的尊重,就這樣撐起了教室裏尊重、和諧的支架。

學生的學習不開老師的引導,而聚得甘露育桃李可謂任重而道遠。但書中介紹了教師的成長,需要打開教室的大門,就是說能在同事面前公開授課,對此我覺得上一節無論成敗的公開課,對一個人業務都是一次進步,甚至是飛躍。沒有在同事面前公開授課的教書人是失敗的。教書生涯中,我遇到不同程度的在同事面前公開授課,有領導推門聽課、組內研討聽課、學校安排全員聽課等,但無論怎樣承擔講課任務,總會有壓力,生怕講不好,在意別人怎樣看,好像覺得別人的意見可已經敲定終身似的。其實我們錯了,敢於在別人面前暴露錯誤的人才是勇者,願意接受他人寶貴建議的人才是智者。

課堂上的演繹從備課開始,你可以預設問題,可以與同事商量怎樣高效掌握知識技能,用哪些方法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家常課堂不一定節節都是現場直播,而公開課節節都是重播後再直播。一堂課不斷的修改思考,追求完美,達到預設的高效。

記得11月份我上了一節公開課——《坐井觀天課》課前與組長及同仁們共同商議討論。制定了導學案,再後來試講了一次,又進行了研討,並且研討的焦點是在授課中的困難和樂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其中陳老師,馮老師,魏老師,他們認爲課前導入欠佳,換成趣味性強的“看圖猜成語”,周老師給了我分析了應用多媒體裏的工具欄裏激勵方式,既省時又便捷。其他的老師也給我在選案的細節上進行了修改,最後在靜悄悄的革命中,我的課堂出彩了。

《靜悄悄的革命》是跨國間互相學習,羣策羣力,助力我成長。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2

在學校的組織下,我閱讀了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教育理想。我不僅被書中那些日本教師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態度深深感動,更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靜靜讀來,收穫頗豐。下面我就其中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閱讀之中,令我感受特別深刻的是關於“傾聽”這一主題。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佐藤學認爲,我們應該努力追求一個“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因爲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裏,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的教室從表面上看,熱鬧非凡,小手如林,但真正思考的學生卻很少,同時,那些有模糊意見的學生則更是縮在了人後,不敢發言,我們看到一節課順利地進行完了,中間沒有阻礙,沒有爭議,那麼這樣的一節課有多大意義?改變這樣局面的首要任務是,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用心地傾聽,在此基礎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用心的傾聽,那麼這樣將比熱鬧的發言效果好很多。

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多少時候是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呢?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我懷裏揣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一個環節,對學生的發言不耐心聽,不加以辨析,學生回答中明顯的錯誤,也會充耳不聞,甚至還笑着鼓勵:“你說得真好!你真聰明!”學生固然需要鼓勵,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勵,會使學生無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許會讓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我們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認真傾聽。其實我們老師更是如此,應該學會傾聽,更要善於傾聽。佐藤學先生的分析,促進了我對孩子學習方式的進一步認識,我也將努力傾聽孩子的心聲,並注意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和能力,創造以聽爲中心的教室,培養合作學習、交往學習的學習者。

關於“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我在教學中也努力想做到這點,但卻感覺難度較大。如今的孩子,個性都很強,比較自我。作爲教師,要把整個班級各種不同的聲音都朝着一箇中心點聚集,而將潛力發揮出來,再對教學活動予以反思,及時反饋在活動中出現的成功與失敗,是一種挑戰。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讓自己成爲這樣的人,勤于思考、反思、總結,從而讓我們成長得更快,也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我總會抱怨工作太忙碌,教學事務太繁瑣,以此作爲推託反思的理由,但現在仔細一想,如果少了這一環節,怎能讓課堂變得更鮮活、更精彩呢?

佐藤學重視學校本身的校本教研,他反覆強調,每個教師都要打開自己教室的大門。而校本教研注意的途徑是聽課研討。一直以來,我總是對上教研課有牴觸情緒,一方面因爲要花較多時間、精力去準備而感到煩躁,另一方面害怕在同事面前暴露出教學方面中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上課方式被他人指手畫腳……而閱讀了佐藤學的觀點,讓我有了啓示。教研課上,老師們會仔細地記錄執教老師的教學過程,認真地思考、評析,骨幹教師會將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傾囊而授,爲青年教師指點迷津……教研組內的老師只有相互聽課,相互指出缺點,相互探討,才能讓每位老師取得進步,學校裏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實施,有效進行。所以上公開課是正常的,我們也應該接受推門聽課,主動讓別人聽自己上課。書中道出了我們教研課真正的目的,也讓我也明白了教研課本身的意義。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對於我們教師很有借鑑意義,令我受益匪淺。教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多去關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省、改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胸懷一顆尊重兒童的心,要學會聆聽,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純真活潑的生命,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享受教育教學所帶來的樂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這場靜悄悄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3

曹校長爲我們老師推薦了日本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佐藤學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看着書名我沒有和教學聯繫在一起。大致進行了翻閱,一開始也沒有引起興趣。定下心來再讀,序言中,佐藤學教授極其深刻地提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爲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孩子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爲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看了這一段話,方知“靜悄悄的革命”原來如此啊!在書中佐藤學教授用樸實的文字敘述了許多觀點和教育案例,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一)教學中的形式主義

我們的教師,在本書中,是追求虛假主體性的教師,主要慾望就是控制課堂,維持秩序。而佐藤學缺告訴我們,在課堂上應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自己站在教室裏是在和學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時光’。看了這樣的觀點使我們也聯想到自己的課堂。確實如此,我們的課堂,對學生身體所傳達的信息漫不經心,麻木不仁。當提問時老師關注最多的就是舉手的孩子,往往忽略了不舉手的孩子,當回答問題不響亮時,我們會對孩子有“聲音再大一點”“能不能說的完整一點”這樣束縛孩子思考的要求,而且每堂課都一遍一遍的重複着這樣的詞彙,而不舉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關注不到,並給他們貼一個“發言不積極”“不善於思考”這樣的標籤,佐藤學教授認爲面對這些不舉手、不確定回答的孩子我們老師更要尊重這些模糊的多義的意見,能夠建立起教室裏對個性多樣性的意識,從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個人的認識達到更加豐富、深刻地程度。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允許孩子發言模糊一點,允許進度慢一點,在組織、引出孩子發言之前,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孩子的聲音。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

(二)以“應對”爲中心的學習和教學

潤澤的教室。看到這個名字不禁又是疑惑:什麼是“潤澤的教室”呢?書中是這樣寫道:在“潤澤的教室”裏,教師和孩子都不受“主體性”束縛,孩子安心地、輕鬆自如地構築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每個人的存在也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

看到這裏讓我感受到潤澤的教室裏是安心的、無拘無束的,教室裏每個人的呼吸和其節奏都是那麼的柔和,再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抱臂坐直”“眼睛看老師”,這些話語孩子已經倒背如流,在這種拘束不自如的狀態下,孩子如何安心?如何無拘無束?面對積極發言的孩子表揚:“你真棒”,對於那些認真傾聽卻沒有回答問題的孩子得不到等同的尊重,並在學期結束後給予“上課希望你能積極發言”這樣的評價,在教室裏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作爲一個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孩子發言的能力,更要重視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爲此教師要言傳身教,首先要做一個善於傾聽的教師。課堂上要傾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無論是有聲語言還是無聲語言,從他們的表現的語言中解讀他們學習時的心情、想法,並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與孩子“心心相印,產生共鳴”。

其次,潤澤的教室應摒棄我們以前那種肢解問答式的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語文課堂,讓課堂多與教科書的語言發生新鮮接觸,若干次反覆地閱讀,讓語文課充滿朗朗的讀書聲,讓語文課潤澤起來。

這本書我只看了前面幾個章節,給了我很大的感觸,一個個案例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也下定決心,在自己的教室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